《醫宗金鑑》

清 吳謙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麻黃附子細辛湯方

麻黃(去節)二兩細辛二兩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右三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發汗,以二、三日無裏證,故微發汗也。【注】此詳上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仍脈沉發熱不解者,宜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其汗也。蓋謂二、三日不見吐利裏寒之證,知邪已衰,然熱仍在外,尚當汗之,但不可過耳,故不用細辛而用甘草,蓋於溫散之中有和意也。此二證,皆末曰無汗,非仲景略之也,以陰不得有汗,不須言也。【集註】張璐曰:少陰發汗之法,汗之必至亡陽。惟此一證,其外有太陽發無汗,其內不吐利躁煩嘔渴,乃可溫經散寒,取其微似之汗也。程應旄曰:既雲微發汗矣,仍用「以」字、「故」字推原之,足見鄭重之意。按此二條,與太陽發熱頭痛脈沉用四逆者同一證。彼以不差,則期過三日,可知病已入裏,雖尚冒太陽頭痛,直以少陰法律之。此少陰病在初得二、三日,雖無頭痛證,不容竟作少陰治之,故仍兼太陽之法以律之。一出一入,不啻爰書。假令前條得之二、三日,後二條過二、三日不差,則四逆之與麻黃,易地皆然矣。汪琥曰:上條反發熱脈沉,此亦反發熱脈沉,但上言始得之爲急,此言得之二、三日爲緩。病勢稍緩,治法亦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