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利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ǔ lì

2 英文參考

vomiting and dysenter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吐利嘔吐下利並見[1]。出《黃帝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後世將卒暴嘔吐下利、躁擾不安者,稱爲霍亂[1]。僅見嘔吐下利,病程緩慢者,稱爲吐利[1]。《證治準繩·雜病》:“成無已雲:若止嘔吐而利,經謂之吐利是也。上吐下利,躁擾煩亂乃謂之霍亂,其與但稱吐利者有異也。蓋暴於旦夕者爲霍亂;可數日久者爲吐利。”有因於寒者,吐利腥穢,澄澈清冷,完谷不化小便清冷不澀,口不渴,脈微細而弱[1]。宜理中湯;有因於熱者,吐利酸臭,宜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有因風痰者,吐利而有痰,不飲食,宜水煮金花丸[1]

參見霍亂霍亂爲病名[2]。出《黃帝內經靈樞·五亂》。俗稱觸惡[2]。泛指突然劇烈吐瀉,心腹絞痛的疾患[2]。《諸病源候論·霍亂病諸候》:“霍亂者,由人溫涼不調,陰陽清濁二氣有相干亂之時,其亂在於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雜病源流犀燭·霍亂源流》:“皆由中氣素虛,或內傷七情,或外感六氣,或傷飲食,或中邪惡、污穢氣及毒氣,往往發於夏秋。”

1.指劇烈吐瀉有傳染性的病證[2]。《傷寒溯源集·霍亂證治》:“此皆六氣勝復之變也……或爲諸寒溼間氣客氣所勝者亦然,且尤於陰晴風雨,酷暑暴寒之中,每每有之。一家之中,一里之內,或闔境皆然,乃時行寒溼也。”症見突然上吐下瀉,躁亂煩悶,甚則轉筋手足厥逆[2]。治宜溫陽散寒爲主,如附子理中湯急救回陽湯解毒活血湯急救回生丹衛生防疫寶丹[2]外治可用刺法熨法刮痧法[2]。危重時宜中西兩法結合搶救[2]

2.指嚴重吐瀉,心腹絞痛的病證[2]。多因暑天感溼,或飲食失節所致[2]。《醫學入門》卷二:“三焦穀道路,邪在上焦,吐而不利,邪在下焦,利而不吐,邪在中焦,上吐下利病因飲食不節清濁相干,陰陽乖隔,輕者止日吐利,重者揮霍擾亂,乃曰霍亂。”根據病因症狀不同,有乾霍亂溼霍亂暑霍亂熱霍亂[2]。必須注意的是,古代由於缺乏病因鑑定方法,在“霍亂”病名之下,包括了以上兩方面內容[2]。可見於霍亂、副霍亂急性胃腸炎、嗜鹽菌性胃腸炎等疾患,也可見於某些食物中毒[2]。現代中醫病名已逐步將霍亂限定於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04.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95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