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醫統大全》

明 徐春甫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病機

內經·陰陽別論》曰∶二陽結謂之消。脈要精微論曰∶癉成爲消中。逆調論曰∶心移熱於肺,傳爲膈消也。《巢氏病源》雲∶夫消渴者,渴不止,小便多是也。由少服五石諸丸散,積經年歲,石勢結於腎中,使人下焦虛熱。及至年衰,血氣減少,不復能制於石。石勢獨盛,則腎爲之燥,故引水小便而不禁也。其病變多發癰疽,此因熱氣留於經絡不引,血澀,故成癰膿。消渴有病口甘者,名爲何?何以得之?此五氣之溢也,名曰痹癉。夫五味入於口,藏於胃,脾爲之行其精氣。溢在脾,令人口甘,此肥美之所發。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令人內熱,甘者令人滿,故其氣上溢,爲消渴厥陰之病,消渴重,心中疼,飢而不欲食,甚則欲吐蛔。又云∶五臟六腑,皆有津液。若臟腑虛實而生熱者,熱氣在內,則津液竭少,故渴也。夫渴數飲,其人必眩。背寒而嘔者,因利虛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