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陽

腧穴學 經外奇穴 鍼灸學 中醫學 經絡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èr yáng

2 英文參考

YANG MING

the stomach and large intestine and their meridian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二陽:1.經絡名。2.經外奇穴名。

4 經絡名·二陽

二陽陽明[1]。《黃帝內經素問·陰陽類論》:“所謂二陽者,陽明也。”《素問·陰陽別論》:“二陽之病發心脾。”王冰注:“二陽陽明大腸及胃之脈也。”包括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陽明太陰經互爲表裏[2]陽明經是多氣多血的經脈陽氣最盛,是在太陽少陽兩經陽氣基礎上的發展,針刺治療,可以出血出氣[2][3]陽明位於太陽少陽之裏,故有“陽明爲闔”之說[3]

4.1 手陽明大腸經

手陽明大腸經代號LI[4]。與手太陰肺經相爲表裏[5]五行屬金[5]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橈側端(商陽穴),經過手背行於上肢伸側前緣,上肩,至肩關節前緣,向後與督脈大椎穴處相會,再向前下行入鎖骨上窩(缺盆),進入胸腔絡肺,通過膈肌下行,入屬大腸[6]

其分支從鎖骨上窩上行,經頸部至面頰,入下齒中,回出夾口兩旁,左右交叉於人中,至對側鼻翼旁,經氣迎香穴處與足陽明胃經相接[6]

手陽明大腸經發生病變,主要表現爲齒痛頸腫目黃口乾鼽衄喉痹,肩臂疼痛,食指不用經脈過處灼熱腫脹或寒慄不復等症[6]

4.2 足陽明胃經

足陽明胃經代號ST[7]。與足太陰脾經表裏[8]五行屬土[8]

足陽明胃經起於鼻翼兩旁迎香穴,夾鼻上行,至鼻根部,與足太陽膀胱經相交於目內眥,向下沿鼻柱外側,入上齒中,還出,環繞嘴脣,在頦脣溝承漿穴處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頜骨後下緣經下頜角上行過耳前,沿髮際,到額前神庭[8]

其下行支脈沿喉嚨向下後行,左右交會並與督脈大椎穴處相會,折向前行,入缺盆,深入體腔,下行穿過膈肌,屬胃,絡脾[8]

其直行主幹從缺盆出體表,沿乳中線下行,夾臍兩旁旁開2寸,下行至腹股溝處的氣街穴,沿大腿前側,至膝臏,沿下肢脛骨前緣下行至足背,入足第二趾外側端厲兌[8]

另一分支從足背上衝陽穴分出,前行入足大趾內側端,經氣隱白穴與足太陰脾經相接[8]

5 經外奇穴名·二陽

二陽經外奇穴[9]。出《遼寧醫學雜誌》。

5.1 標準定位

二陽穴位於腰部,第四、第五腰椎棘突之間,旁開0.7寸處,左右計2穴[9]

5.2 治病

二陽穴主治痔核[9]

5.3 刺灸法

一般直刺0.5~1寸[9]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88.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29.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08.
  5. ^ [5]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35.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 ^ [7]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63.
  8. ^ [8]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34.
  9. ^ [9]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