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右歸丸同名方劑約有兩首,其中《景嶽全書》卷五十一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熟地240g、山藥120g、山萸肉90g、枸杞子120g、菟絲子120g、鹿角膠120g、杜仲120g、肉桂60g、當歸90g、制附片60g,具有溫補腎陽,填精益髓之功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本方是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常用方劑。現代常用於性功能減退、腎病綜合徵、老年骨質疏鬆症、坐骨神經痛、肥大性脊椎炎、慢性支氣管炎、腰肌勞損、貧血、白細胞減少症等屬於腎陽不足者。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藥品標準》記載有右歸丸中成藥的部頒標準。
4 《景嶽全書·新方八陣》卷五十一方之右歸丸
該方劑強大的免疫調節和促進功能,對中樞神經、內泌功能的強大調節保護作用,對心血管血及液流變學的積極影響,以及抗氧化、抗炎作用及強大的促進造血功能作用必然對腎病綜合徵、精少不育症、貧血及粒細胞減少症產生積極的治療作用[1]。但對老年骨質疏鬆症除神經、內分泌因素調節外還應注意環境因素、飲食因素的治療。對某些感染性疾病還應配合有效的抗生素治療,對因腫瘤所致適應證本方劑除君藥以外,當歸、枸杞、生地、山萸肉、菟絲子等均有抗腫瘤作用,但具體作用難以確定,故應配合外科、化療、放療等治療。
4.1 組成
熟地黃八兩,炒山藥、枸杞子(微炒)、鹿角膠(炒珠)、制菟絲子、杜仲(薑汁炒)各四兩,山茱萸(微炒)、當歸(便溏勿用)各三兩,肉桂二至四兩,制附子二至六兩[2]。
熟地240g、山藥120g、山萸肉90g、枸杞子120g、菟絲子120g、鹿角膠120g、杜仲120g、肉桂60g、當歸90g、制附片60g[3]。
熟地黃24g、山藥炒12g、山茱萸(微炒)9g、枸杞子(微炒)9g、菟絲子(制)12g、鹿角膠(炒珠)12g、杜仲(薑汁炒)12g、肉桂6g、當歸9g、制附子6g[4]。
大懷熟地八兩,山藥(炒)四兩,山茱萸(微炒)三兩,枸杞(微炒)四兩,鹿角膠(炒珠)四兩,菟絲子(制)四兩,杜仲(薑湯炒)四兩,當歸三兩(便溏勿用),肉桂二兩(漸可加至四兩),制附子二兩(漸可加至五六兩)[5]。
4.2 功效主治
《景嶽全書·新方八陣》卷五十一方之右歸丸具有溫補腎陽,填精益髓之功效。主治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症見神疲氣衰,畏寒肢冷,陽痿遺精,不能生育,腰膝痠軟,小便自遺;或大便不實,甚則完谷不化,五更泄瀉。
《景嶽全書·新方八陣》卷五十一方之右歸丸功能溫補腎陽。治元陽不足,或先天稟衰,或勞傷過度,以致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而爲脾胃虛寒,飲食少進,或嘔惡膨脹,或翻胃噎膈,或怯寒畏冷,或臍腹多痛,或大便不實,瀉痢頻作,或小便自遺,虛淋寒疝,或寒侵溪谷,而肢節痹痛,或寒在下焦,而水邪浮腫,及神疲氣怯,或心跳不寧,或四肢不收,或眼見邪祟,或陽衰無子等症。
4.3 用法用量
上藥爲細末,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爲丸,彈子大,每服二至三丸,白湯送下。
上將熟地蒸爛杵膏,餘爲細末,加煉蜜爲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6~9g),以滾白湯送下。
用量按比例酌減,水煎服。
上先將熟地蒸爛杵膏,加煉蜜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餘丸,食前用滾湯或淡鹽湯送下。或丸如彈子大,每嚼服二三丸。以滾白湯送下
4.4 方解
腎爲水火之髒,元氣所聚,爲元陽之根本。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不能溫煦,甚則火不生土,影響脾胃的受納與運化,故氣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軟弱,或飲食減少,大便不實;腎藏精,陽虛火衰,封藏失職,精關不固,或腎虛不能固攝,故陽痿、遺精、不育或小便自遺。治宜益火之源,以培右腎之元陽。方中附子、肉桂、鹿角膠培補腎中之元陽,溫裏祛寒,爲君藥。熟地黃、山萸肉、枸杞子、山藥滋陰益腎,養肝補脾,填精補髓,取“陰中求陽”之義,爲臣藥。佐以菟絲子、杜仲補肝腎,健腰膝;當歸養血和血,與補腎之品相配,以補養精血。諸藥合用,肝脾腎陰陽兼顧,仍以溫腎陽爲主,妙在陰中求陽,使元陽得以歸元,故名“右歸丸”。
右歸丸系由腎氣丸減去澤瀉、丹皮、茯苓,加鹿角膠、菟絲子、杜仲、枸杞子、當歸而成,增加補陽的作用,減少用“瀉”妨補之力,使藥效更能專於溫補。
4.5 運用
1.右歸丸是治療腎陽不足,命門火衰常用方劑。臨牀上以神疲氣衰,畏寒肢冷,腰膝痠軟,脈沉遲爲證治要點。
2.加減法:如陽衰氣虛,可酌加人蔘、黃芪;如陽虛精滑或便溏,加酒炒補骨脂、覆盆子;如久瀉不止,加肉豆蔻、五味子;如腰膝痠痛、陽痿,加巴戟天、肉蓯蓉、胡桃仁,或加黃狗腎。如陽衰氣虛,加人蔘二至六兩;陽虛精滑,或帶濁便溏,加補骨脂(酒炒)三兩;飧泄、腎泄不止,加五味子、煨肉豆蔻各三兩;飲食減少,或不易消化,或嘔惡吞酸,加乾薑(炒黃)三至四兩;腹痛不止,加炒吳茱萸二兩;腰膝痠痛,加胡桃肉四兩;陰虛陽痿,加巴戟天四兩,肉蓯蓉三兩,或加黃狗外腎一、二付,以酒煮爛搗入。
3.使用注意:忌食生冷,腎虛有溼濁者不宜應用。由於本方純補無瀉,故對腎虛而有溼濁者,不宜應用。
4.白血球減少症:殷某某:男,50歲。患者主訴頭昏失眠,全身乏力已10年,多次查白細胞均在4000/立方毫米以下。現症:形體消瘦,面色萎黃,頭昏目澀,口乾不喜飲,納谷不馨,食後脘脹,大便時溏,夜寐不實,舌淡,苔薄白,脈沉細,查血白細胞2500/立方毫米,始用歸脾湯治療,腹脹便溏好轉,但仍訴頭昏乏力,轉以腎命火衰,精血不足論治,轉方擬右歸丸改湯劑煎服。處方:熟地黃20g,菟絲子10g,懷山藥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仙靈脾10g,全當歸12g,鹿角膠(烊衝)6g,上肉桂4g,熟附片3g,杜仲12g。七付藥後,全身感到較前有力,頭昏耳鳴減輕,夜寐亦安。唯感口乾,時值長夏,故去附子,餘藥續服,15劑藥以後,2次複查白細胞,先後爲3700/立方毫米,4400/立方毫米。臨牀症狀逐漸改善而出院。
5.遺傳性小腦型共濟失調:續某某,女,20歲,患小腦共濟失調症已4年,近數月來病情加重。步履瞞珊,左右搖晃,頭昏耳鳴,記憶減退,形寒肢冷,腰膝無力。苔薄舌質偏淡,邊有齒印,脈細,兩尺沉而無力。治以溫腎補督,益精養髓,擬景嶽右歸丸加減:淡附片6g,上肉桂4g,鹿角霜、杜仲、淮山藥、懷牛膝、全當歸各9g,菟絲子、龜版、杞子、熟地、制首烏各12g。服藥20劑後,患者自覺精神好轉,足膝步履較前有力,亦較穩健,惟頭暈未已,口渴欲飲,苔薄脈細。前方得手,再加生地12g,服藥50劑後病情顯著好轉。在家人扶持下,每日在病區走廊內行走90餘圈,每圈約50米。單獨行走時,步履較前穩健。現隨訪治療5個月餘,病情穩定,續有進步,己能上下樓梯,單獨行走,仍按原意,繼續將息調治,以資鞏固。
6.帶下:陳某某,女,30歲。腰痠脊痛,帶下綿綿,色如蛋清,少腹重脹,頭昏耳鳴,病經2年未愈。經量少,色淡,無痛經,每日晨起面目浮腫,生育四胎,“人流”兩次,舌淡苔白,脈濡細。腎陽不足,陽虛內寒,帶脈失約,任脈不固,治擬調補帶任二脈,補攝固帶爲宜。熟地、淮山、菟絲子、覆盆子各15g,杞子、萸肉、鹿角霜、炒杜仲各12g,熟附塊、肉桂各3g,當歸、炒白朮各10g,紅棗6枚。服7劑後,帶下明顯減少,餘症減半,苔脈如前,囑原方續服半月,隨訪數月未見覆發。
4.6 現代適應證
右歸丸現代常用於腎病綜合徵、老年骨質疏鬆症、精少不育症、貧血、白細胞減少症等腎陽不足者,均可加減治療[6]。
4.6.1 精少不育症
精子少可見於生殖系統感染,同時也見於內分泌障礙如甲狀腺功能低下,Addison病、糖尿病、垂體疾病及性功能異常使精子生成障礙;精索靜脈曲張也可造成睾丸損害,從而導致生精障礙;理化因素如環境感染,長期高溫作業,鎘、鉛、鋅過量或中毒等均可影響精子的生長成熟,同時精液不液化症也是造成不育的重要原因。
4.6.2 貧血病
貧血病因種類繁多,臨牀主要分3大類:①紅細胞生成減少性貧血,有造血幹祖細胞異常,如再生性障礙貧血、純紅細胞再生障礙性貧血、先天性紅細胞異常性貧血、造血系統惡性克隆性疾病;造血調節異常所致貧血如骨髓基質細胞受損所致貧血、淋巴細胞功能亢進所致貧血、造血調節因子水平異常所致貧血、造血細胞凋亡亢進所致貧血等;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如葉酸或維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礙所致貧血、缺鐵或鐵利用障礙性貧血。②紅細胞破壞過多性貧血,如溶血性貧血。③失血性貧血,其中包括凝血性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嚴重肝病;其次是非出凝血性疾病如支氣管擴張、消化性潰瘍及各種外傷等。貧血病因固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特點是血紅蛋白下降,臨牀特點也有共同之處,即面色、口脣蒼白,四肢乏力、納差,嚴重時可併發貧血性心臟病,由於組織器官供血不足、缺氧及營養障礙而發生一系列症狀。
4.6.3 腎病綜合徵
腎病綜合徵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近年研究已證實:①腎小球毛細血管壁結構或靜電屏障破壞導致蛋白尿。②非微小病變型常見免疫球蛋白和(或)補體成分腎內沉積,局部免疫病理過程可損傷濾過膜正常屏障作用而發生蛋白尿。③微小病變型其濾過膜靜電屏障損傷原因可能與細胞免疫失調有關。④T淋巴細胞異常可能參與本病發病。近年認識到“足細胞分子”是腎病綜合徵發生蛋白尿的關鍵分子。臨牀以大量蛋白尿、高度水腫、高脂血症及低蛋白血症爲主要表現。
4.6.4 老年骨質疏鬆
老年骨質疏鬆屬Ⅱ型原發型骨質疏鬆症,多見於60歲以上老年人,其病因和發病機制仍未闡明。凡可使骨的吸收增加,促進骨微結構紊亂的因素都會促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影響骨吸收的因素常見於飲食中鈣及活性維生素D缺乏,甲狀旁腺素增加及雌激素缺乏使破骨細胞功能增強,骨丟失加速。IL-1、IL-6和TNF等細胞因子促進刺激骨吸收以及骨髓細胞的護骨素表達能力下降等均可使骨吸收增多;影響骨形成的因素常見於遺傳因素如維生素D受體、雌激素受體、β3腎上腺能受體、糖皮質激素受體的基因及TNF-β、IL-6、IL-1、IGF-1等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的基因。同時鈣攝入不足、活動過少、光照不足、維生素D攝入不足、吸菸、酗酒等因素均可影響骨的形成。臨牀上主要表現爲骨瘤和肌無力,身材縮短及骨折。
4.6.5 白細胞減少症
白細胞減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細胞絕對計數低於4.0×109/L,中性粒細胞是白細胞的主要成分,所以中性粒細胞減少常導致白細胞減少。常見原因:①中性粒細胞生成缺陷。a.細胞毒類藥物、化學毒物、電離輻射直接作用於幹細胞池和分裂池,破壞損傷和抑制造血幹祖細胞及早期分裂細胞;某些藥物可干擾蛋白質合成或細胞複製;b.再生障礙性貧血、骨髓瘤及轉移瘤可使中性粒細胞生成障礙;c.感染或免疫因素使中性粒細胞減少;d.維生素B12、葉酸缺乏或代謝障礙使粒細胞分化成熟障礙。②中性粒細胞破壞或消耗過多。a.中性粒細胞與抗粒細胞抗體或抗原抗體複合物結合被免疫細胞或免疫器官破壞.b.嚴重感染消耗過多或脾功能亢進。③中性粒細胞分佈異常。a.異體蛋白反應或內毒素血癥導致粒細胞轉移至邊緣池;b.脾大、血液透析使粒細胞滯留於循環池或其他部位。臨牀上多表現爲原發病的症狀,僅常規化驗時發現粒細胞減少。
4.6.6 其他
常用於性功能減退、坐骨神經痛、肥大性脊椎炎、慢性支氣管炎、腰肌勞損等屬於腎陽不足者。
4.7 藥理作用
4.7.1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附子對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附子注射液可明顯促進脾臟抗體形成細胞數增加及血清抗體的生成,並明顯提高血清補體含量,可促進T細胞RE花環形成及淋巴細胞母細胞轉化。肉桂中所含的肉桂酸鈉能升高外周白細胞及血小板,並有抗輻射損傷作用,肉桂所含桂皮多糖AX能明顯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肉桂W2則降低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抗體的產生。鹿角膠連續服用可使胸腺明顯增重,其醇提取物可顯著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數,並能拮抗5-FU、環磷酰胺等化療時所致巨噬細胞吞噬活性的顯著抑制。臣藥地黃可通過減弱、阻斷環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的某些作用環節而具有保護免疫功能的作用,使環磷酰胺所致胸腺重量減輕、血清特異性抗體水平下降和淋巴細胞轉化功能降低恢復到正常水平,使地塞米松所致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下降及淋巴細胞比率降低提高到正常水平;同時地黃還可對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的DNA、蛋白質的合成以及IL-2的產生明顯的增強作用,說明地黃不僅對免疫功能有保護作用,而且還有增強作用。臣藥山茱萸對於因化療或放療所致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且有抗組胺的作用;山藥有強壯、滋補和脫敏作用。枸杞子對非特異性免疫、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均有增強作用,特別是在免疫功能低下時其所含枸杞多糖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就更顯著。巨噬細胞既參與非特異性免疫又參與特異性免疫,其表面的C3b和Fc受體的數量和活性可作爲該細胞功能的指標,而枸杞多糖可增加C3b和Fc受體的數量和活性,並能拮抗醋酸氫化可的松對C3b和Fc受體的抑制作用;同時枸杞多糖能促進DNA合成、細胞分裂和增殖,對環磷酰胺抑制骨髓造血功能有對抗作用;枸杞子對IgE抗體的應答也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使血清IgG、IgM及補體C4含量增加;枸杞多糖對T淋巴細胞,尤其是胸腺T淋巴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有選擇性增強作用,對抑制性T細胞(TS)的活性有增強作用,對ConA誘導的氚標胸腺嘧啶核苷(3H-TdR)摻入胸腺細胞值的降低有極顯著的調節作用;TH細胞免疫缺陷動物口服枸杞子後免疫功能明顯改善;免疫抑制的動物應用枸杞子後TH細胞數也明顯增加,提高TH/TS比值,使低下的IL-2水平顯著增高,加強T淋巴細胞表面IL-2的表達;同時枸杞子水提取物能單獨誘導和促進LPS誘導全血培養細胞IL-6的產生,並促進LPS誘導的THF產生。臣藥山藥水煎劑可顯著增加脾臟重量,增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山藥水煎醇沉液可增加玫瑰花形成細胞數,提高淋巴細胞轉化功能,增加末梢血ANAE陽性T淋巴細胞數,促進溶血素生成,對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均有較強的促進作用,對抗環磷酰胺所致WBC減少。山萸肉水煎劑對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可加速血清中IgG、IgM抗體的形成;但降低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抑制遲發性超敏反應,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抑制LAK細胞及IL-2的產生。使藥菟絲子醇提浸膏可提高燒傷動物的免疫功能,顯著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提高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數,改善脾淋巴細胞對ConA的增殖反應,使免疫抑制恢復正常水平,爲燒傷度過感染期的迅速恢復創造條件。杜仲也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激活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吞噬活性;能對抗氫化可的松引起的免疫抑制作用,提高T淋巴細胞百分率;還有和ACTH相似地能使胸腺萎縮、血漿皮質醇含量增加及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的作用。使藥當歸所含免疫活性多糖可使白細胞和網織紅細胞增加,有促進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生成的作用,對機體的免疫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當歸免疫活性多糖有免疫佐劑樣活性,有良好的抗補體活性及良好的干擾素誘導活性;當歸對淋巴細胞有較強的活化作用,當歸免疫活性多糖對人脾細胞有促有絲分裂的活性,是B淋巴細胞的潛在分裂原,使B淋巴細胞分化到不同成熟階段,部分細胞羣成熟爲抗體分泌細胞;同時當歸免疫活性多糖還能直接激活參與抗體反應的T淋巴細胞而不誘導正常的胸腺細胞和抗氫化可的松胸腺細胞的增殖,但能促進脾淋巴細胞的增殖;當歸內酯可增強細胞毒T細胞功能,增加其殺傷活性,能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提高NO含量,顯著增加THF-α、IL-1分泌;當歸多糖還能誘導淋巴細胞分泌INF-γ,增強INF-γ生物活性;當歸所含阿魏酸對Ⅰ、Ⅱ、Ⅲ型變態反應均有抑制作用,因而具有廣譜的抗變態反應的作用,但對機體免疫功能無抑制作用。
4.7.2 對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附子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興奮作用,附子加地黃配伍對腎上腺、甲狀腺切除後卵巢的重量減輕和卵巢內HCG/LH受體功能降低有顯著拮抗作用;附子所含烏頭鹼可促進腦灰質的呼吸,促進腦皮質葡萄糖的氧化,促進葡萄糖生成乳酸,烏頭多糖還有降血糖作用;附子除對中樞神經有鎮痛、鎮靜作用外,對周圍神經其所含烏頭鹼可興奮交感神經末梢而使內源性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去甲烏藥鹼爲部分β受體阻滯劑,並可阻斷α1受體而激動α2受體,但以阻斷α1受體爲主;附子、肉桂複方可興奮交感-腎上腺髓質功能,增加血清和腎上腺內多巴胺β-羥化酶活性;附子、肉桂還可促進甲亢及皮質醇過多症陰虛模型M受體增多及cGMP反應性增強,從而惡化陰虛交感神經-β受體-cAMP的系統功能,改善陽虛證副交感神經-M受體-cGMP系統的功能;同時單用附子或肉桂可見尿中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含量升高;肉桂和附子組成複方兩味藥在助陽方面有明顯的相互制約作用,相互緩和藥物對血壓的過烈作用;附子、肉桂複方對腎上腺皮質性高血壓的腎上腺膽固醇代謝有明顯影響,可使灼傷側腎上腺活動增強而健側腎上腺活動不提高;同時認爲附桂複方能促進原來功能降低的腎上腺活動趨向正常,並通過這一作用導致降壓作用;附子、肉桂同時促使甲減動物腦內M受體的生成和降低,但更新率的加快佔優勢,結果使異常的腦內M受體數降低,從而對甲減患者發揮治療作用;同時還發現附子、肉桂等助陽藥有抑制下丘腦單胺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從而使陽虛者腦內去甲腎上腺素下降和腎上腺素升高現象恢復正常。臨牀證明肉桂不僅能解熱、鎮靜、抗驚厥,而且能明顯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改善性功能,提高血漿睾丸酮水平,降低血漿T3水平。鹿角膠能增強性功能,使精囊腺及前列腺增重,刺激陰莖勃起和交配能力。臣藥熟地黃能減輕糖皮質激素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和形態的影響,無論單味使用或與他藥配伍均能對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制作用,從而使血漿皮質酮濃度升高;同時通過調節細胞膜β受體的最大結合量,顯著改善甲亢等陰虛患者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症狀,使血漿cAMP含量趨向正常;另有報道懷慶熟地黃對甲亢陰虛大鼠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及尿量,血漿T3、T4及醛固酮(AD)濃度有顯著改善作用,並認爲其改善腎陰的作用與改善體內AD水平有關。熟地黃煎劑能降低正常血糖和由腎上腺素、氯化銨引起的高血糖而具降血糖作用。臣藥山茱萸對副交感神經有興奮作用;山茱萸能增強記憶功能,有抗疲勞、抗缺氧作用,並有明顯降血糖作用,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山藥具有降血糖作用。枸杞子通過下丘腦、免疫器官的交感神經和腎上腺皮質等功能的相互協調而增強免疫功能;枸杞子具有生長激素樣作用,使肌肉豐滿,體重增加,其所含胍類衍生物還有顯著而持久的降血糖作用;枸杞不僅具有雌激素樣作用,還能使血睾酮水平顯著升高,說明枸杞子有促進性腺功能的作用;枸杞子還可使細胞內cAMP含量增加,cGMP含量明顯降低,使cAMP/cGMP比值增大,這對陽虛患者恢復正常生理調節功能十分有利。菟絲子可顯著提高紅細胞膜Na+-K+-ATP酶的活性,能增強性功能,興奮下丘腦-垂體-性腺(卵巢)軸,其所含黃酮能提高垂體嗜鹼性細胞數量及黃體生成素(LH)含量,明顯提高應激大鼠卵巢內分泌功能,降低模型血清雌二醇(E2)及孕酮水平,增加垂體、卵巢、子宮的重量。杜仲能增強動物腎上腺皮質功能,有和ACTH相似的使血漿皮質醇含量增加、腎上腺中維生素C含量降低的作用,說明杜仲可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杜仲煎劑對垂體後葉素的興奮有對抗作用。當歸注射液能明顯改善急性腦缺血症狀,可擴張腦血管,降低腦血管阻力,加快腦組織血液循環,改善神經元代謝,減少腦梗死範圍,促進腦缺血損傷後神經生長和修復相關蛋白;促進神經細胞黏附分子表達,減少細胞凋亡的發生;亦可通過促進bcl-2的表達對半暗帶的細胞凋亡產生抑制作用;同時當歸水煎劑能逆轉腦內氨基酸類神經遞質的異常改變,促進神經細胞再生和再支配,通過興奮β受體而緩解肺動脈高壓;當歸所含藁本內酯能對抗乙酰膽鹼、腎上腺素引起的子宮興奮。
4.7.3 對心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附子具有顯著強心作用,其水溶性部分可直接作用於心臟,其有效成分是去甲烏藥鹼,此外還有α受體激動作用和升壓作用,去甲豬毛菜鹼及鈣離子等在附子的強心作用中也起了部分作用。去甲烏藥鹼能使內毒素休克犬心臟每搏量減少、心輸出量減低及心臟指數降低明顯改善;附子所含烏頭鹼、中烏頭鹼和下烏頭鹼均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但附子水溶液卻能對抗烏頭鹼引起的心律失常,其所含去甲烏藥鹼對多種實驗性過緩性心律失常均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去甲烏藥鹼還能增加竇房結的自律性,對於心肌細胞及浦肯野纖維可顯著延長不應期;附子注射液及去甲烏藥鹼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供血供氧量,同時去甲烏藥鹼可升高心肌cAMP及改善cAMP/cGMP失調,對應激心肌有保護作用;去甲烏藥鹼有對β受體的激動和對α1受體阻斷的雙重作用,因此對腎性高血壓使舒張壓呈量效性降低,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尤其對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更爲明顯;附子及其複方有明顯抗休克作用,無論是失血性休克、內毒素性休克還是心源性休克去甲烏藥鹼均能顯著改善休克時心功能狀態,增加心輸出量和心臟指數,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流變性,抑制DIC,遏制血漿SOD和GSH-Px的減少和MDA升高,並維持血糖水平,穩定細胞膜;附子煎劑還有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附子與肉桂組成複方能降血壓,而且二者有相互制約、相互緩和藥物對血壓過烈的作用。肉桂可擴腦血管及冠狀動脈,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壓;對外周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煎劑能增加心臟冠脈血流,促進心肌側支循環開放,改善心肌缺血供應,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冠脈血流減少;肉桂能明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臣藥熟地黃有強心作用,特別是對衰弱的心臟作用更明顯;並且熟地黃可通過升高cAMP,使cGMP/cAMP比值降低而引起血壓降低,特別是對腎性高血壓有降壓作用,並能降低腎性高血壓的病死率。臣藥山萸肉有利尿、降血壓作用,山茱萸注射液對失血性休克能迅速明顯升高血壓,有抗休克作用;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泵血量和擴張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低劑量有抗心律失常作用,並有抗休克作用。枸杞有明顯的降低血中膽固醇的作用,枸杞水提物可降低血漿及血管中MDA含量,降低內皮素含量,增加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的釋放,從而具有降血壓作用。使藥菟絲子使心率減慢,心肌收縮力增強,使麻醉犬血壓降低。菟絲子總黃酮對心肌缺血具有明顯的防治作用,減少心肌缺血程度和範圍;並能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杜仲能明顯加強心臟收縮力,並有較好的降血壓作用,可減少膽固醇的吸收。當歸醇提取物除具有類似奎尼丁樣作用外,還能顯著延長動作電位的平臺期,從而減慢傳導,消除折返,延長有效不應期,抑制異位節律點,提高致顫閾而具抗心律失常作用;當歸水提取物通過對抗自由基作用,穩定心肌細胞膜,保護線粒體及溶酶體功能,減慢心肌細胞團的搏動頻率,從而減少心肌損傷;當歸浸膏可擴張冠狀動脈和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能縮小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梗死的範圍;當歸還可擴張血管、降低血壓,注射液還能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滯度,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使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從而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由於當歸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2、葉酸、亞葉酸、生物素及煙酸等,可明顯促進血紅蛋白及紅細胞的生成,因而具有抗貧血作用;當歸所含阿魏酸可明顯改善外周循環的功能;臨牀單用當歸對痛經及月經不調有顯著的療效。
4.7.4 對造血功能的影響
君藥肉桂在射線損傷極期能提高外周白細胞及血小板數。鹿角膠能使血漿中血紅蛋白含量顯著增高。臣藥熟地黃具有刺激骨髓,增加紅細胞、血紅蛋白及升高血小板的作用,最近研究發現熟地黃可促進血虛動物紅細胞、血紅蛋白的恢復,促進骨髓造血細胞、粒單系祖細胞(FU-CM)、造血幹細胞(CFU-S)和早晚期紅系祖細胞(CFU-E、BFU-E)的增殖、分化,具有顯著的“生血”作用。枸杞子所含枸杞多糖給小鼠腹腔注射連續3天,可見骨髓中瀑式紅系集落形成單位和紅系集落單位分別爲對照值的342%和192%;外周血網織紅細胞於給藥第6天爲對照組的218%,對粒-單系祖細胞可加強集落刺激因子的集落刺激活性。山茱萸對因化療或放療所致的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使藥菟絲子可顯著提高紅細胞膜Na+-K+-ATP酶的活性;菟絲子注射液對環磷酰胺所致再生障礙性貧血可使紅細胞升高,血紅蛋白也增加,同時對受環磷酰胺抑制的粒系祖細胞(CFU-D)生長有促進作用。當歸所含阿魏酸可對抗超氧陰離子和H2O2對紅細胞的氧化作用而具有抗溶血作用;同時阿魏酸還抑制補體與紅細胞膜結合,從而明顯降低補體溶血;更重要的是當歸可通過促進機體分泌粒、單核集落因子(GM-CSF)顯著刺激正常和骨髓抑制的粒單系細胞(CUF-GM)的增殖;並能促進造血幹細胞(CFU-S)增殖,對粒系單祖細胞(GM-CFU-D)和晚期紅系細胞(CFU-F)的產率均有明顯的升高作用,因而當歸有“補血”功能。
4.7.5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藥附子所含去甲烏藥鹼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誘殺的透明質酸和牛關節液中氨基多糖的解聚也有保護效果;同時附子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較多,其中的烏頭鹼、中烏頭鹼等作用較強,附子抗炎作用有報道認爲是通過對神經-體液調節、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而實現的;附子對炎症的血管通透性亢進、滲出、水腫、肉芽組織增生等多個炎症環節均可發揮積極作用。肉桂對炎症的滲出、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腫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能顯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總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代謝產物含量,提高組織膜酶活性,保護細胞膜完整性和正常功能。鹿角膠具有抗疲勞作用。臣藥熟地黃有顯著的抗炎、消腫作用,同時地黃可增強血中GSH-Px的活性,降低LPO的含量,熟地黃水提液顯著提高RBC膜Na+-K+-ATP酶活力,提高腦內SOD活力,從而具有抗氧化損傷和抗衰老作用。枸杞子所含枸杞多糖能對抗自由基過氧化,使受損膜電位逆轉,預防線粒體老化;枸杞子提取液能明顯抑制小鼠肝勻漿LPO生成,使血中GSH-Px活力和紅細胞SOD活力提高;人體試驗見血清LPO降低、GSH-Px活力提高,故而枸杞子有抗衰老作用;同時枸杞煎劑還能提高耐缺氧能力,提高老年人DNA修復能力。山藥所含多糖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羥基有很強的清除能力,可顯著提高RBC中SOD及CAT活力,降低血、腦、肝中LPO水平,降低肝臟脂褐素含量。山茱萸煎劑通過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對炎症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滲出、水腫、肉芽組織增生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能提高RBC中SOD活性,對抗脂質過氧化。使藥菟絲子在複方五子衍宗丸中對大鼠肝、心、腦勻漿的脂質過氧化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杜仲水煎劑可提高RBC中SOD活力,增加血漿中NO,降低MDA含量,提高NOS活性,促進成骨細胞增殖,具有抗衰老作用。當歸煎劑有明顯的抗氧化、抗輻射、抗化學物質損傷的作用,對超氧離子有很強的清除作用,對人血SOD有十分顯著的激活作用,能明顯提高大腦皮層SOD、Ca2+-ATP酶活性,降低NO、Ca2+含量和NOS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對抗脂質過氧化反應。並能顯著增強機體耐缺氧能力。
4.7.6 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肉桂可減少胃液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黏膜己糖胺含量,促進胃黏膜血流,對多種潰瘍模型均有一定的抗潰瘍作用;肉桂對藥物性腸功能紊亂可發揮調節作用,有利於減輕腸黏膜病變的滲出,可用於虛寒性腹瀉;同時肉桂還有利膽作用。附子煎劑可能具有膽鹼樣、組胺樣和抗腎上腺素樣作用,其所含烏頭鹼、中烏頭鹼能對腸管活動起主要作用,但比較複雜,附子煎劑可抑制胃潰瘍形成。臣藥熟地黃煎劑對肝炎有保護作用,能防止肝糖元的減少,抑制胃液及總酸排出量,具有抗胃潰瘍作用。臣藥山藥具有滋補、助消化作用,山藥煎劑對腎上腺素所致腸管緊張性降低有明顯拮抗作用,使其節律恢復;同時山藥所含尿囊素能修復上皮組織,促進潰瘍癒合,對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有治療作用。山茱萸含有大量維生素A,對胃腸黏膜有修復作用,其所含鞣質有收斂作用。枸杞子所含甜菜鹼具有顯著的保護肝損傷、促進肝細胞再生、防止脂肪肝的作用。使藥當歸具有保護肝損傷,降低ALT,防止肝糖元減少,保護細胞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5-核苷酸酶和琥珀酰脫氫酶的活性,並能降低肝硬化患者之過氧化脂質、腺苷脫氫酶和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之含量和活性,提高肝臟GSH-Px活性;顯著降低膠原蛋白含量,抑制肝纖維化,從而對肝細胞起到保護作用;對門靜脈高壓症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對防治門靜脈高壓性胃十二指腸病變起到一定的作用;當歸還有利膽作用,增加膽汁中固體及膽酸的排泄量;當歸揮發油對腸管收縮運動有抑制作用,並能抑制胃腸推進運動。
4.7.7 參考資料
對甲減大鼠胸腺胞漿雌二醇受體的作用《上海中醫學院上海市中醫藥研究院學報》 (1987;1:55):用他巴唑造成甲減大鼠模型,觀察補腎陽方劑右歸丸對甲減大鼠胸腺重量、血清雌二醇(E2)含量及胸腺胞漿E2受體的影響。結果表明:右歸丸明顯增高甲減動物胸腺重/體重比值(P<0.05)及血清E2含量(P<0.01),並減少胸腺胞漿E2受體數量。推測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促進下丘腦一垂體一性腺軸的功能;提高甲狀腺功能,改善對E2外周代謝的影響或直接作用於胸腺增強功能。
4.8 各家論述
《方劑學》:本方立法,“宜益火之原,以培右腎之元陽”。培補腎中元陽,必須“陰中求陽”,即在培補腎陽中配伍滋陰填精之品,方可具有培補元陽之效。方中桂、附加血肉有情的鹿角膠,均屬溫補腎陽,填精補髓之類;熟地、山茱萸、山藥、菟絲子、枸杞、杜仲,俱爲滋陰益腎,養肝補脾而設;更加當歸補血養肝。諸藥配伍,共具溫陽益腎。填精補血,以收培補腎中元陽之效。
4.9 歌訣
右歸丸是暖真元,腎氣丸除茯瀉丹;加菟鹿膠歸杞仲,溫陽填精此方全。
4.10 出處
5 《醫略六書》卷三十之右歸丸
5.1 組成
熟地5兩,萸肉3兩,附子1兩(炮),肉桂1兩(去皮),山藥3兩(炒),茯苓1兩半,沉香5錢,丁香1兩。
5.2 主治
《醫略六書》卷三十之右歸丸主治產後腎虛冷伏,真火不歸,直衝清道,而升降失常,故呃逆連連不止,脈沉細者。
5.3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烏梅湯送下。
5.4 製備方法
上爲末,煉蜜爲丸。
5.5 各家論述
方中熟地制陰滋腎,萸肉祕氣澀精,附子補真陽以歸真氣,內桂暖其血以吸虛陽,茯苓滲溼和脾氣,山藥益陰補脾元,丁香溫胃散中宮之滯,沉香溫腎降九天之氣也。煉蜜爲丸,烏梅湯下,使腎暖陽回,則伏冷自消,而真火無不歸之患,清道無衝逆之虞,自然升降如常,呃逆無不自平矣。
5.6 摘錄
《醫略六書》卷三十
6 右歸丸藥典標準
6.1 品名
Yougui Wan
6.2 處方
熟地黃240g、炮附片60g、肉桂60g、山藥120g、酒萸肉90g、菟絲子120g、鹿角膠120g、枸杞子120g、當歸90g、鹽杜仲120g
6.3 製法
以上十味,除鹿角膠外,熟地黃等九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鹿角膠加白酒燉化。每100g粉末加煉蜜60~80g與燉化的鹿角膠,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6.4 性狀
6.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熟地黃)。石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壁一面菲薄(肉桂)。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酒萸肉)。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山藥)。種皮石細胞淡黃色,壁波狀彎曲,有時內含棕色物(枸杞子)。
(2)取本品9g,剪碎,照揮發油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Ⅹ D乙法),用正己烷替代二甲苯,加熱蒸餾1小時,取正己烷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當歸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鑑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對照品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6.6 檢查
6.6.1 烏頭鹼限量
取本品適量,剪碎,稱取18g,置具塞錐形瓶中,加氨試液10ml,拌勻,放置2小時,加乙醚100ml,振搖1小時,放置24小時,濾過,濾渣用20ml乙醚分次洗滌,洗液與濾液合併,用稀鹽酸振搖提取3次,每次30ml,合併酸液,加氨試液調節pH值至9,用乙醚振搖提取3次,每次30ml,合併乙醚液,揮幹,殘渣加無水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烏頭鹼對照品,精密稱定,加無水乙醇製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5μl、對照品溶液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二乙胺(6:4: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稀碘化鉍鉀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的斑點應小於對照品的斑點或不出現斑點。
6.6.2 其他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6.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6.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四氫呋喃—甲醇—乙腈—0.05%磷酸溶液(1:4:8:87)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36nm。理論板數按馬錢苷峯計算應不低於8000。
6.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馬錢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6.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小蜜丸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取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25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00W,頻率40kHz)15分鐘使溶散,加熱迴流1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6.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酒萸肉以馬錢苷(C17H26O10)計,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2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1.80mg。
6.8 功能與主治
溫補腎陽,填精止遺。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膝疫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
6.9 用法與用量
6.10 規格
6.11 貯藏
密封。
6.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7 右歸丸中藥部頒標準
7.1 拼音名
Yougui Wan
7.2 標準編號
WS3-B-0054-89
7.3 處方
熟地黃 240g 附子(炮附片) 60g 肉桂 60g 山藥 120g 山茱萸(酒炙) 90g 菟絲子 120g 鹿角膠 120g 枸杞子 120g 當歸 90g 杜仲(鹽炒) 120g
7.4 製法
以上十味,除鹿角膠外,熟地黃等九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鹿角膠加白酒燉化。每 100g粉末加煉蜜60~ 80g與燉化的鹿角膠製成大蜜丸,即得。
7.5 性狀
本品爲黑色的大蜜丸;味甜。
7.6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石細胞類圓形或類長方形,壁一邊菲薄。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略連珠狀增厚。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橡膠絲呈條狀或扭曲成團,表面帶顆粒性。種皮石細胞淡黃色,壁波狀彎曲,含棕色物。
7.7 檢查
7.8 功能與主治
溫補腎陽,填精止遺。用於腎陽不足,命門水衰,腰膝酸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
7.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3次。
7.10 規格
每丸重 9g
7.11 貯藏
密封。
8 右歸丸說明書
8.1 藥品名稱
8.2 藥品漢語拼音
Yougui Wan
8.3 分類
8.4 劑型
8.5 性狀
8.6 右歸丸的主要成份
熟地黃、炮附片、肉桂、山藥、酒萸肉、菟絲子、鹿角膠、枸杞子、當歸、鹽杜仲
8.7 右歸丸的藥理作用
1.用氫化可的松造成“陽虛”小鼠模型,致使免疫功能低下。右歸丸能使降低的溶血空斑數明顯提高,延長體外脾細胞存活率;表明右歸丸能改善和調節B淋巴細胞功能,促進體液免疫。
2.對實驗性“腎陽虛”動物重要臟器的保護和功能調節作用:給小鼠長期注射大劑量氫化可的松,造成實驗動物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抑制及機體“耗竭”,使多系統器官受到損傷,其重要臟器(如肝、腎上腺、胸腺、脾臟)重量、結構和所含的部分酶系統活性、RNA、糖原量等發生變化。右歸丸呈現如下作用:(1)使腎陽虛小鼠重要臟器重量增加。(2)能保護肝細胞核的亞微結構,使RNA及葡萄糖-6-磷酸脫氫酶(G-6-PH)成分增多,同時也能使線粒體膜上的多種酶成分增多,提示右歸丸對線粒體有恢復和再生作用,從而提高細胞氧化供給能量的能力,這可能是其糾正虛證的機制之一。有人測定腎陽虛模型大鼠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血淋巴細胞Ca2和血清鈣,均見顯著升高(與對照組比較(P<0.05)。當給予補腎中成藥右歸飲,可使上述改變趨於恢復。據此認爲:下丘腦、血淋巴細胞內遊離鈣的升高,破壞了鈣代謝的平衡,影響了下丘腦和血淋巴細胞功能,使機體的基本代謝紊亂,免疫力下降,出現一系列腎陽虛症狀。補腎中藥能夠調整機體的Ca2穩態失調,可能與其具有降低血清鈣,調整細胞膜鈣泵活性,升高胞內鈣庫攝鈣、貯鈣能力以及抑制NO合成酶等酶的作用有關。
3.調節性激素含量:右歸丸對男性腎陽虛的血清睾丸酮含量降低者使之升高,血清雌二醇含量升高者使之降到正常水平;女性腎陽虛的血清睾丸酮值無明顯變化,而血清雌二醇低於正常者能明顯上升。說明右歸丸的作用機制與外源性性激素不同,主要在於改善機體功能,恢復下丘腦-垂體-性腺系統的正常分泌。
4.抗衰老:(1)對腦內單胺氧化化酶(MAO)的影響:已知腦內MAO活力在老年呈增齡性線性升高,降低腦內MAO活力則可起到防老抗衰的作用。MAO分A、B兩型,MAO-B活性與衰老關係密切,腦內單胺類神經調節作用下降與MAO-B活性上升是引起腦功能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右歸丸能使青、中、老齡的小鼠線粒體MAO-B活性明顯降低,並使老齡組的酶活性降到青年組水平(差異顯著)。(2)對組織中羥脯氨酸、尿生化的影響:目前認爲,衰老時,心腎組織的膠原蛋白含量增多,而膠原蛋白中羥脯氨酸含量高。右歸丸使老齡小鼠腎羥脯氨酸降低,並使老齡大鼠心肌羥脯氨酸含量降至中年水平。並可使老齡大鼠尿蛋白降至青年期水平。由此可見,右歸丸對心、腎組織老化有延緩作用。
5.調節血漿腎素活腎素活性和醛固酮含量:大鼠血漿腎素活腎素活性和血漿醛固醛固酮含量隨月齡增加而降低。右歸丸使老齡組血漿腎素活腎素活性明顯提高,對醛固酮無明顯影響。 此外,實驗還證明右歸丸可使腎陽虛大鼠中腦中央灰質自發放電頻率及其對刺激的反應均有恢復的趨勢;並對腦內兒茶酚胺和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含量和活性具有特異性調節作用。
8.8 右歸丸的功能主治
溫補腎陽,填精止遺。用於腎陽不足,命門火衰,腰膝疫冷,精神不振,怯寒畏冷,陽痿遺精,大便溏薄,尿頻而清。
1.性功能減退:病見陽痿陰冷、腰膝痠軟、耳鳴脫髮、牙齒鬆動、畏寒肢冷、短氣乏力、面色蒼白、舌質淡胖、脈沉細弱者。
2.對以下病症可辨證加減治療:精子缺乏症、骨質疏鬆、慢性支氣管炎、坐骨神經痛、老年婦女赤白帶過多等。
3.慢性腎小球腎炎(全身水腫、小便量少色清,脈沉細弱)及糖尿病,也有效驗。 舉2種臨牀驗證的病症於下,以供參考:(1).骨質疏鬆:本病爲老年常見病,臨牀多有腎虛症,中醫認爲“腎主骨”,乃將52例骨質疏鬆症患者分腎陽虛和腎陰虛兩型而分別以右歸丸及左歸丸加減治療,6~8個月後根據症狀、體徵、跟骨小梁之X線片改變等評定療效,結果顯效42例,佔80.8%,有效8例,佔15.4%,無效僅2例,總有效率爲96.2%。(2).精子缺乏症:6例患者年齡30~35歲,婚後3~6年未育,1例服藥3個月,因工作調動後結果不詳外,其餘5例患者的愛人均受孕生育(其中服藥2個月及4個月者各1例,3個月者3例)。
8.9 右歸丸的用法用量
8.10 注意事項
2.服藥期間,忌生冷食物。
8.11 專家點評
1.治療坐骨神經痛:本病屬祖國醫學“痹證”範疇。有人用右歸丸治療坐骨神經痛患者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齡最大者71歲,最小者22歲,平均35.7歲;病程最長者31年,最短者1年,平均18.5年。用法:取右歸丸,每次2丸,早、中、晚各服1次,用黃酒送服。10日爲1個療程。結果:用右歸丸治療坐骨神經痛患者80例中,治癒者69例,顯效者5例,有效者4例,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爲98%。服藥時間最短者1個療程,最長者4個療程。治癒病例經隨訪1~2年,均未見覆發。
2.治療人工流產後月經過多:採用右歸丸治療人工流產後月經過多患者37例,其中治癒者32例,有效者4例,無效者1例。用法:口服右歸丸(水泛丸),9g(60小粒)/次,3次/日,用溫開水送服。5日爲1個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即可獲得痊癒或顯效。本組總有效率爲97%。
3.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有人用右歸丸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每獲卓效。用法:口服右歸丸(大蜜丸),2丸(18g)/次,早、中、晚各服1次,用溫開水飯前30~60分鐘送下。30日爲1個療程,直至痊癒止。效果:用右歸丸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53例,經用藥2~4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44例,有效者7例,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爲96%。
4.治療假肥大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本病是一種家族遺傳性疾病,以一定部位的隨意肌逐漸變性,而致萎縮不能運動爲特徵的疾病。由於發病年齡的早晚,變性肌肉的部位等差異,本病的臨牀表現可以分爲若干類型,但以假性病例爲最多。治宜補腎助陽,益精填髓,健脾補氣。方用右歸丸主之,效果頗佳。用法:口服右歸丸,2丸(18g)/次,3次/日,溫開水送服。30日爲1個療程,直至痊癒止。結果:用右歸丸治療假肥大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患者62例,經用藥2~5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50例,好轉者6例,有效者4例,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爲97%。
5.治療乳腺增生:本病也稱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小葉增生,屬祖國醫學的“乳癖”的範疇,與肝、胃、衝、任等經脈有着密切關係。筆者用右歸丸治療婦女乳腺增生患者19例,經用藥2~4個療程後,其中治癒者(症狀完全消失者)16例,顯效者(增生明顯縮小)2例,無效者(治療前後未見明顯變化)1例,總有效率爲95%。
6.治療慢性腰肌勞損:有人用右歸丸治療慢性腰肌勞損患者32例,其中治癒者27例,有效者3例,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爲94%。用法:口服右歸丸(水泛丸),9g(60小粒)/次,3次/日,用黃酒送下。5日爲1個療程。據觀察,一般服藥1~3個療程,即可顯效或治癒。對於痊癒病例,隨訪半年以上,均未見覆發。
7.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本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的以結腸潰瘍性炎症爲特性的慢性疾病。在中醫臨牀多屬於“泄瀉”、“痢疾”等範疇。採用右歸丸治療慢性非特異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7例,效果滿意。用法:口服右歸丸(大蜜丸),2丸(18g)/次,3次/日,用溫開水送服。10日爲1個療程,直至痊癒止。療效:本組27例中,治癒者21例,好轉者4例,無效者2例。總有效率爲93%。
8.治療白細胞減少症:本病屬祖國醫學“虛勞”、“氣血虛”的範疇。中醫認爲,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探其病機,則與心、肝、脾、腎關係密切,尤以脾、腎關係更加緊密。有人用右歸丸治療白細胞減少症患者,亦獲卓效。用法:口服右歸丸,9g(水泛丸,60粒)/次,3次/日,20日爲1個療程,以溫開水送服。結果:用右歸丸治療白細胞減少症患者91例,其中顯效者(白細胞數提高1×109/L以上)63例,有效者[白細胞數提高(0.6~1)×109/L]25例,無效者(白細胞數提高不足0.6×109/L)3例,總有效率97%。
9.治療Shy-Drager綜合徵:本徵是指以自主神經及運動功能損害爲主要臨牀表現的症候羣。用本方加減治療:熟地黃、山藥、山茱萸、黃芪各30g,五味子、鹿角膠、附子、肉桂各6g,菟絲子、?甲膠、炙甘草各10g,枸杞子20g,黨蔘15g。每日1劑,水煎服。療效:用上藥治療21例,用4周後,臥、立位收縮壓及立位舒張壓治療後均明顯改善(P<0.01)。
9 參考資料
- ^ [1]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89.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3.
- ^ [3]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84.
- ^ [5]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84-285.
- ^ [7]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85-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