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

書籍 學科名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ōng yī xué

2 英文參考

Chinese indigenous medicin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orthodox medicin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scienc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中醫學:1.學科概念;2.同類同名科教書籍。

4 學科概念·中醫學

中醫學爲學科概念[1]中醫藥學爲學科名[2]。以中國傳統的社會歷史文化爲背景的醫藥體系,有別於近代從西方傳人的現代醫學體系,故又稱中國傳統醫學[2]。從現代學科分類中醫藥學中醫學中藥學的合稱,但兩者的基礎理論是統一的,所以歷古至今中醫藥學都是統一的醫藥體系[2]。其中,中醫學是以傳統醫學理論與實踐經驗爲主體,研究人體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保健的一門綜合性學[2]中藥學是根據中醫理論體系研究藥物理論、方法和技術,包括藥物來源、採集、炮製性味、功用、配伍法則和臨牀應用等知識的系統學[2]

4.1 定義

中醫學是以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經驗爲主體,研究人類生命活動中健康與疾病轉化規律及其預防、診斷、治療、康復保健綜合科學[3] 。

4.2 中醫學的起源和發展

中醫學起源和發展於中國,歷史悠久,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有了藥物砭石外治法的廣泛應用;春秋時期出現醫學理論,醫和於公元前541年提出“六氣致病說”;戰國時期的《黃帝內經系統地總結了中華民族與疾病作鬥爭的臨牀經驗和理論知識,奠定了中國醫學的理論基礎。此後兩千多年,歷代都有重要發展,特別是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金元四大家、明清的溫病學說,都大大地豐富了臨牀經驗,提高了理論水平,充實了治療手段,建立起內容宏豐的科學體系,在整個古代長期居於世界醫學發展的前列,是世界上現存的兩大醫學體系之一。

4.3 中醫學的內容

中醫學的內容大體可分爲三大方面:

(1)基礎醫學。研究人的健康和疾病的特徵及健康與疾病相互轉化的規律。包括運氣學說養生學說、未病學說、陰陽學說五行學說臟腑學說、經絡學說病因病機學說等。

(2)臨牀醫學。研究疾病的臨牀特徵和辨證論治。包括對內、外、婦、兒、骨等大多數已知疾病的診治;創造和發展了辨證論治體系,包括望、聞、問、切四診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氣血津液辨證六經辨證衛氣營血辨證辨證方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三因制宜等治則,以及方藥、鍼灸推拿按摩導引等多種治療方法

(3)中藥方劑學。研究中藥藥理和方劑的方理。中藥學研究中藥基本理論和各種中藥的來源、採製性能、功效及應用方法方劑學研究運用方劑的基本治法和各種方劑分類、組方原則、劑型及煎服方法

4.4 中醫學的特點

中醫學具有不同於西方醫學的許多特點,主要是其樸素的系統論思想,對於人的健康和疾病注重整體和交互作用,注重功能和動態過程的觀點和方法,在醫學科學的現代發展中,顯示出其優勢。隨着中醫事業的振興,中醫學逐步走向現代化,並正被世界各國廣泛地研究和應用。

5 同類同名科教書籍·中醫學

中醫學泛指同類同名科教書籍[3]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72.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