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angelica[朗道漢英字典]
angelicae sinensis,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hinese angelica[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hinese angelica(《中醫藥學名詞(2004)》)
9 功能主治
1.治月經不調,閉經,痛經,慢性盆腔炎,產後瘀滯腹痛,崩漏。
3.治癥瘕積聚,風溼痹痛,腰肌勞損,癰疽瘡瘍,跌打損傷。煎服:6~15g。現用當歸注射液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心律失常、早期突發性耳聾、骨關節炎。
(1)用於血虛所致的目眩,頭目空痛,視力減退,流淚症,目癢及風牽偏視等。常與熟地黃、白芍配伍。
10 化學成分
本品含藁本內酯(Ligustilide)、阿魏酸、樟腦酸、癸二酸、月桂烯、當歸酸、黃樟醚、香荊芥酚、對甲苯酚、鞘磷脂、磷脂酰肌醇、香草酸、新當歸內酯、琥珀酸、煙酸、尿嘧啶、維生素B12、維生素A類物質和β-谷甾醇等。
11 藥理作用
其揮發性成分能抑制子宮;而非揮發性成分則能興奮子宮。煎劑或醇浸膏對在體子宮主要呈興奮作用,使子宮呈慢而有節律的收縮,爲治療痛經的藥理基礎。當歸流浸膏有抗心律不齊和降壓作用。當歸還能抗心肌缺血缺氧。水劑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多糖能促進造血,有抗惡性貧血作用。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大鼠的主動脈病變有一定保護作用。多糖等還能增強免疫功能。水煎劑等可抗炎止痛、利膽保肝。藁本內酯可平喘。提取液可抗肺纖維化。多糖可抗腫瘤。揮發油可抗微生物。水煎劑可抗氧化、抗自由基等。
13 當歸的藥典標準
13.1 品名
Danggui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13.2 來源
本品爲傘形科植物當歸Angelica sinensis (Oliv.)Diels的乾燥根。秋末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發後,捆成小把,上棚,用煙火慢慢燻幹。
13.3 性狀
本品略呈圓柱形,下部有支根3~5條或更多,長15~25cm。表面黃棕色至棕褐色,具縱皺紋和橫長皮孔樣突起。根頭(歸頭)直徑1.5~4cm,具環紋,上端圓鈍,或具數個明顯突出的根莖痕,有紫色或黃綠色的莖和葉鞘的殘基;主根(歸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歸尾)直徑0.3~lcm,上粗下細,多扭曲,有少數鬚根痕。質柔韌,斷面黃白色或淡黃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數棕色點狀分泌腔,木部色較淡,形成層環黃棕色。有濃郁的香氣,味甘、辛、微苦。
柴性大、乾枯無油或斷面呈綠褐色者不可供藥用。
13.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層爲數列細胞。栓內層窄,有少數油室。韌皮部寬廣,多裂隙,油室和油管類圓形,直徑25~160μm,外側較大,向內漸小,周圍分泌細胞6~9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3~5列細胞;導管單個散在或2~3個相聚,呈放射狀排列;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淡黃棕色。韌皮薄壁細胞紡錘形,壁略厚,表面有極微細的斜向交錯紋理,有時可見菲薄的橫隔。梯紋導管和網紋導管多見,直徑約至80μm。有時可見油室碎片。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2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漶液蒸乾,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當歸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3)取本品粉末3g,加1%碳酸氫鈉溶液50ml,超聲處理10分鐘,離心,取上清液用稀鹽酸調節pH值至2~3,用乙醚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乙醚液,揮幹,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對照品、藁本內酯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4:1:1:0.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3.5 檢查
13.5.1 水分
不得過15.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H 第二法)。
13.5.2 總灰分
不得過7.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K)。
13.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2.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K)。
13.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70%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45.0%。
13.7 含量測定
13.7.1 揮發油
照揮發油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XD 乙法)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0.4%(ml/g)。
13.7.2 阿魏酸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D)測定。
13.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16nm;柱溫35℃。理論板數按阿魏酸峯計算應不低於5000。
13.7.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阿魏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製成每1ml含12μg的溶液,即得。
13.7.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ml,密塞,稱定重量,加熱迴流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靜置,取上清液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3.7.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阿魏酸(C10H1004)不得少於0.050%。
13.8 當歸飲片
13.8.1 炮製
13.8.1.1 當歸
本品呈類圓形、橢圓形我不規則薄片。外表皮黃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黃白色或淡棕黃色,平坦,有裂隙,中間有淺棕色的形成層環,並有多數棕色的油點,香氣濃郁,味甘、辛、微苦。
13.8.1.1.1 鑑別(除橫切面外)、檢查、浸出物
同藥材。
13.8.1.2 酒當歸
取淨當歸片,照酒炙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ⅡD)炒幹。
本品形如當歸片。切面深黃色或淺棕黃色,略有焦斑。香氣濃郁,並略有酒香氣。
13.8.1.2.1 浸出物
同藥材,不得少於50.0%。
同藥材。
本品呈類圓形或不規則薄片,切面有淺棕色環紋,質柔韌,深黃色,略有焦斑。味甘、微苦,香氣濃厚,有酒香氣。[3]
13.8.2 性味與歸經
甘、辛,溫。歸肝、心、脾經。
13.8.3 功能與主治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風溼痹痛,跌撲損傷,癰疽瘡瘍,腸燥便祕。酒當歸活血通經。用於經閉痛經,風溼痹痛,跌撲損傷。
13.8.4 用法與用量
6~12g。
13.8.5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13.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