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腦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iǎo nǎo

2 英文參考

cerebellum

3 註解

小腦 cerebellum 脊椎動物的腦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位於後腦的背側,復於第四腦室上面而隆起。和中腦、橋腦、延髓連接,而分別形成小腦上腳(pedunculus cereb-ellaris superior)=小腦大腦腳(crus cerebello-cerebrale)= 結合臂(brachium conjunctivum),小腦中腳(pedunculuscerebellaris medius)=小腦橋腳(crus pontoccerebellare)=腦橋臂(brach-ium pontis), 小腦下腳(pedunculus cerebella-ris inferior)=小腦髓腳(crus medullocerebel-lare)=繩狀體(corpus restiforme)。圓口類已有小腦的痕跡,在魚類出現了各種形狀小腦;肺魚類的體積小,覆於視葉上;板鰓魚類有明顯的隆起。硬骨魚類的小腦前部向着中腦伸出瓣狀的突起。兩棲類和爬行類的小腦較小,但是鳥類和哺乳類的小腦又變大。哺乳類的小腦表面形成皺褶,其縱切面因有樹枝狀分支,故稱活樹(arborvitae)。小腦的左右兩側的膨大部分稱小腦半球(hemisphaetium cer-ebelli),正中部與蚓部(vermis)。在蚓部的上面,從前往後分爲小腦小舌小腦中央小葉、小山、山頂、山腹和蚓小葉,而下面從後往前分爲蚓突、蚓錐體、蚓垂、蚓結節小腦半球也分爲八部分,這些部分到哺乳類纔開始出現。小腦由表層的灰白質小腦皮質和內部的白質小腦髓質構成。小腦皮質由表面的分子層、神經細胞層(節細胞層)和顆粒層三層構成。第二層的神經細胞層中,有排成一列的大形的浦肯野氏細胞,它向小腦表面伸出許多的樹突。而向相對的內方伸出一條軸突,穿過顆粒層終止於小腦髓質中的核特別是齒狀核(nucleus dentatus)。在髓質中,除這一齒狀核外,尚有栓狀核(nucleusembsliformis)、球狀核(nucleus globiformis)和頂核(nucleus fastigii)一共四對核。在系統發生上,齒狀核是新的新小腦核(neocerebellar nuc-leus),從這個核發出的神經纖維,組成結合臂走向中腦。其餘的三個核在系統發生上較古老,稱舊小腦核(palaeocerebellar nuclei)。小腦作用是準確地維持身體的平衡,是爲保持肌肉的正常緊張狀態所必需的器官,對支配那些肌肉的傳入傳出的反射路徑已經清楚。和對側的大腦半球之間發生聯繫,其末梢部(周圍部)支配和小腦半球同側的半個身體。

小腦是維持軀體平衡和運動協調的重要中樞部位。哺乳類的小腦位於顱後窩內,延髓腦橋背面,並被大腦半球遮蓋。小腦形態上分爲中間的蚓部和兩側膨大的小腦半球,也可分爲絨球小結葉、前葉和後葉三部小腦表面有大致平行的淺溝。小腦表層爲灰質,稱小腦皮質,內部是白質和少數由灰質塊構成的神經核。由三對巨大的纖維束將小腦與髓、腦橋、中腦相連,並通過這些部位上與大腦聯繫,下與脊髓聯繫。從脊椎動物小腦系統演化以及小腦的機能和纖維聯繫來看,哺乳類的小腦可分爲古小腦、舊小腦和新小腦三部小腦的絨球小結葉屬古小腦部,功能是維持身體平衡,與魚類小腦功能相當。切除猴的該部,其四肢隨意運動仍很協調,但身體平衡明顯障礙,只能靠牆而立,如強迫其行走,身體搖擺不定以致向一邊傾倒。小兒該部患腫瘤,最初症狀是步態不平穩。小腦前葉和小部分後葉是舊小腦部,功能是調節軀幹、四肢肌緊張。電流刺激法證明,小腦前葉不同部位調節軀體不同部分的肌緊張。這種調節作用抑制性的,也有加強性的。鳥類和爬行類小腦的發展止於舊小腦小腦調節肌緊張加強明顯而持久,頭頸後仰,尾部上翹,呈“角弓反張”狀。貓、狗去小腦後也呈伸肌緊張加強,但不久即漸減退而呈肌緊張過低,猿猴則伸肌緊張加強症狀更輕。人類小腦損傷後僅表現爲肌緊張降低。小腦半球的大部分爲高等哺乳動物特有的新小腦部,是隨大腦皮層的發展而發展的。新小腦皮層可能將隨意運動肢體瞬間所處的位置信息,與從大腦皮層發生的到達運動目標的信息加以比較,及時校正運動肢體的活動,從而減少和糾正隨意運動過程中的偏移誤差。因此新小腦功能協調隨意運動,使運動的速率、範圍、力量和方向等方面達到準確、適度和及時。小腦損害的病人,動作的開始和終止遲緩,說話緩慢不清,步行時舉步太高,在完成動作時抖動而把握不住動作方向,且不能進行像上臂內旋和外旋等拮抗肌快速轉換的動作等等,稱爲隨意運動的“共濟失調”。觀察小腦損害所表現的各種症狀是認識小腦功能的線索,也是診斷小腦病患的重要參考,具有一定的理論研究和臨牀實踐價值。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