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

內科檢查 解剖學 健康檢查 生物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zàng

2 英文參考

heart

3 概述

心臟 heart 循環系統血管系)的中樞器官。是使血管血液流動的肌性的囊狀結構。將覆蓋在心臟內腔表面的內皮細胞層。及與其相連的結締組織層合稱心內膜(endocardium)中層的厚肌肉層稱心肌層(myoc-ardium),包圍心臟外表面的中胚層性的膜(和內臟上皮、漿膜爲同一結構)稱心外膜(epicardium)。心外膜心臟的上端反折回來,進而從外麪包心臟,形成心包心包和心外膜之間的空隙爲心包腔,和包圍肺的胸膜腔一樣都是體腔的一部分。可是像這樣的典型構造的心臟,只見於魚類以上的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中稱爲心臟結構有明顯的區別。

(1)無脊椎動物中,最初出現血管系的是紐形動物,是閉管系,但沒有心臟,位於血管壁上的瓣細胞(德 klap-penzelle)突出到呈規律性搏動的血管腔內,一股認爲它是使血液流動的動力。

(2)在環形動物(閉鎖血管系),有數對橫行的連接背血管和腹血管的橫血管,它們具有搏動性,可稱爲心臟

(3)節肢動物心臟是位於從胸部到腹部的長管狀構造,有數對以上的心門,這一特點是和其它各門動物的心臟有明顯的不同,並且是開管系,所以,流至組織間隙的血液血淋巴),進入包圍心臟圍心腔,接着依靠附着在心臟左右的翼狀肌的運動,經心門進入心臟

(4)軟體動物的血管系也是開管系,靜脈血通過入鰓血管入鰓,動脈血經出鰓血管進入心耳、心室。頭足類,在每個組的基部有鰓心臟。斧足類的腸穿過心室。

(5)柱頭蟲類,在靠近背血管前端有一心囊,它是具有搏動性的小囊,以驅使血液流動,但是,心囊血管系之間不直接相連。

(6)文昌魚類的腹大靜脈的前端具有收縮性,把由身體後部來的靜脈血送入鰓內。

(7)脊椎動物的心臟,位於消化管的腹面的心包腔中由靜脈竇、心房、心室、及動脈圓錐、動脈球各部分構成。心室是搏出血液的部分,圓口類、魚類、兩棲類的心室內沒有分隔,爬行類的心室分爲兩部分,但其分隔是不完全的。鳥類及哺乳類靠完善的空中隔,將心室完全地分成兩部分,即把靜脈血經動脈送入肺部的右心室,和將動脈血經大動脈送至全身動脈的左心室。心房是收容身體各處回來的血液然後送到心室的部分。兩棲類以上的高等脊椎動物,心房由一間隔分成左、右兩部分,右心房接受從後大靜脈回來的靜脈血並將它送入右心室,左心房接受從肺部回來的動脈血並將它引入左心室。“心耳”這一名稱通常可以和“心房”一詞等同使用,但原來它是指像魚類那樣只有單個心房的兩側彎曲部,以及像高等脊椎動物那樣分化爲左、右心房時的各心房外側的彎曲部。產生內壓低的心房,壁薄,而產生內壓高的心室,壁厚,右心室壁比內壓高的左心室壁薄。像兩棲類那樣只有一個心室的動物,在其大動脈的管腔內有間隔,某種程度上可以防止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混流。

4 心臟形態位置

心臟位於胸腔內,膈肌的上方,二肺之間,大約2/3居正中線的左側,1/3居右側。心臟主要由心肌所組成的中空器官。其大小似拳頭,呈圓錐形。心臟分心尖部與心底部。心尖向左前下方,爲遊離端;心底朝右後上方,與大血管(主動脈、肺動脈、腔靜脈、肺靜脈)相連,將心臟固定在胸腔中。心臟的表面有三條淺溝。近心底處,有一環形的冠狀溝,冠狀溝將心房與心室分開。從冠狀溝發出二條縱行的淺溝,其一自心臟的前面(胸肋面)向下至心尖右側,稱前室間溝。另一自心臟的膈面向下至心尖右側稱後室間溝。前、後室間溝是左、右心室在心表面的分界。冠狀溝和室間溝內均有心臟血管經過。

5 心腔的結構

心臟由中隔分爲互不相通的左右二半,每半各分爲心房和心室。心房的耳形突出部分稱爲心耳。心房與心室之間有緻密膠原纖維構成的房室環相連接,而無心肌連接,故心房與心室可在不同時間內收縮。心臟共有四個腔,即右心房與右心室、左心房與左心室。每側心房和心室借房室口相通。右心房與上下腔靜脈相連,左心房與肺靜脈相連,右心室與肺動脈相連,左心室與主動脈相連。在心房與心室交界處的房室口有房室瓣。右房室瓣共有三個瓣頁稱三尖瓣。左房室瓣有二個瓣頁,稱二尖瓣。房室瓣開向心室,其邊緣有許多纖細而堅韌結締組織的索,稱爲腱索。腱索的另一端附着於心室內壁的乳頭肌上(即形如乳頭狀突起的心肌)。腱索、乳頭肌的生理意義在於防止房室瓣在心肌收縮時倒翻入心房,使瓣膜關閉嚴密,以免血液逆流。從而保證了血液的定向流動。

在右心室與肺動脈之間,左心室與主動脈之間各有三個半月形的瓣膜,分別稱爲肺動脈瓣和主動脈瓣,各個瓣膜呈口袋形,袋口開向動脈方向,血液自心室流向動脈時半月瓣開放;血液動脈迴流時,半月瓣被血液充盈而相互靠緊使動脈和心室之間的口關閉,防止血液倒流回心室。

心腔內的瓣膜、腱索、乳頭肌都是保證血液定向流動的結構,它們是防止血液逆流、保證血液循環正常進行的重要裝置。因此,任何一個瓣膜發生病變(瓣膜口狹窄或閉鎖不全)都能給血液循環帶來極大的障礙。臨牀上正在研究和使用生物瓣或機械瓣來替換病變的瓣膜,並取得了成功。

心壁心臟是一個肌性器官,有較強的收縮能力。心壁由心內膜、心肌層和心外膜三層組成。心內膜是心壁最內的一層結構,表面爲單層鱗狀上皮(內皮)被覆。心內膜表面極爲光滑,有利於血液流動。心內膜下層含有少量血管結締組織心臟傳導系統的末梢支浦肯野纖維。心內膜在房室口和動脈口處突入心腔摺疊成房室瓣和半月瓣。當瓣膜發炎時,其中結締組織常常增生致使瓣膜變形,造成瓣膜病變。

心肌層是心壁最厚的一層,主要由多層排列的心肌細胞又稱心肌纖維所組成,心室肌比心房肌厚,兩者是不連續的。心肌之間有少量結締組織,內有神經血管等。

外膜心臟最外面的一層,即心包的髒層,由單層鱗狀上皮(間皮)及其下方的結締組織脂肪細胞所組成。冠狀血管行於心外膜內。

心包包繞心臟外面,由緊貼心臟表面的髒層(心外膜)與外面的纖維層在大血管處相連,形成一個密閉的心包腔,腔內含有少量液體,起潤滑作用,有利於心臟的搏動。

6 心臟傳導系統

心臟有節律地跳動,是由於心臟本身含有一種特殊的心肌纖維,它比一般心肌纖維粗、肌原纖維少,肌漿較多,沒有收縮能力,而具有自動節律性興奮能力心臟傳導系統包括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和浦肯野纖維

竇房結心臟正常的起搏點,位於右心房壁內,上腔靜脈入口處的心外膜深面,呈梭形,含有起搏細胞(P細胞)和過渡細胞。P細胞發生興奮通過過渡細胞傳至心房肌,使心房肌收縮。同時興奮可經結間束下傳至房室結。房室結位於房間隔下部,右房室口與冠狀竇口之間的心內膜下。由房室結髮出房室束進入心室。房室結將竇房結發出的衝動傳至心室。房室束又名希氏(His)束,進入室間隔分成左、右束支,分別沿心室內膜下行,最後以細小分支即爲浦肯野纖維分佈於心室肌。

傳導途徑和方向:竇房結→房室結→房室束→左、右束支→浦肯野纖維→心室肌→心房肌

7 心臟血管神經

心臟營養是由冠狀循環血管來供應的。冠狀血管是由冠狀動脈毛細血管和冠狀靜脈所組成。左右兩支冠狀動脈,分別起於主動脈起始部,右冠狀動脈主要分佈於右心房、右心室和室間隔後部,也分佈於左心室後壁。左冠狀動脈又分爲兩支,一支爲降支,一支爲旋支,它們分佈於左心房、左心室和室間隔前部,也分佈於右心室的前面。心肌中的毛細血管極爲豐富,幾乎每一根肌纖維都伴有一條毛細血管毛細血管匯成小靜脈心臟靜脈絕大部分彙集於冠狀靜脈竇,並由此回到右心房,另有二條靜脈直接進入右心房與右心室。在心肌橫截面上,每mm2面積內約有2500根毛細血管,因此,心肌和冠狀循環之間的物質交換可以很快進行。冠狀動脈之間有吻合支。在人體,這些吻合支在心內膜下較多,正常時這些吻合支口徑較細小,只有少量血液通過。因此當冠狀動脈突然閉塞時,不能很快建立側支循環,常常導致心肌急性缺血,影響心臟功能。如果血管阻塞是逐漸形成的,則吻合支可逐漸擴張,建立足夠的側支循環,起到代償作用

心臟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雙重支配。

8 心臟的健康檢查

[1]

8.1 方法

8.1.1 a) 視診

檢查有無紫紺杵狀指、呼吸急促、心前區隆起,以篩查出先天性心臟病、慢性風溼性心臟病檢查心尖搏動的部位、範圍和強弱。

8.1.2 b) 觸診

視診發現的異常體徵進行證實。檢查有無震顫,檢查者用右手全手掌觸診,以手掌平貼於心前區,檢查震顫及其部位與時期(收縮期、舒張期、連續性)。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併攏以指腹檢查心尖搏動的位置、強弱、範圍、節律和頻率。囑被檢者取坐位前傾位,在心前區檢查有無心包摩擦感。

8.1.3 c) 叩診

檢查心臟濁音界大小形態與位置。被檢者取仰臥位檢查者站立於被檢者右側,左手叩診板指與心緣垂直(與肋骨平行),叩時力度適中。測量心臟左右濁音界距胸骨中線的垂直距離,測量鎖骨中線至胸骨中線的垂直距離,以判斷心臟大小是否正常。

8.1.4 d) 聽診

聽診體位:被檢者取仰臥位保持環境安靜。檢查者站立於右側。

聽診部位:二尖瓣聽診區位於心尖搏動最強點,肺動脈聽診區在胸骨左緣第2肋間,主動脈聽診區在胸骨右緣第2肋間,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在胸骨左緣第3肋間,三尖瓣聽診區在胸骨左緣第4、5肋間

聽診順序:二尖瓣聽診區→肺動脈聽診區→主動脈聽診區→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三尖瓣聽診區。

聽診內容:心率心律心音、額外心音、雜音與心包摩擦音(性質粗糙、搔抓樣,與心跳一致,與呼吸無關)。注意雜音的部位、時期(收縮期、舒張期)、性質(吹風樣、隆隆樣、嘆氣樣、機器聲樣、樂聲樣)、傳導(幫助判斷雜音的來源與病理性質)、強度、與體位變化。

對於期前收縮每分鐘6次以上者,應建議作心電圖檢查心臟收縮期雜音強度分級:

1級:雜音很弱,佔時很短,需仔細聽診或運動或改變體位方能聽到;2級:較容易聽到的弱雜音;

3級:中等響亮的雜音;4級:較響亮的雜音;5級:很響亮的雜音、震耳,但聽診器體件稍離開胸壁即聽不到;

6級:最響亮的雜音,以至將聽診器體件稍離開胸壁仍能聽到。

雜音記錄方法與結論:如3級雜音記爲3/6級。被檢者雜音≤2/6級、性質柔和、吹風樣、時限短、較侷限屬功能性,可作“正常”結論。

8.2 結果記錄

記錄視診觸診叩診聽診檢查發現的陽性體徵。其中,心臟雜音分部位、時期、響度、性質與傳導進行記錄。

9 參考資料

  1. ^ [1] GB/T 26343—2010, 學生健康檢查技術規範[S].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