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impotenc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mpotenc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anandr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mpotency[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mpotent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陽痿(impotence[1][2])爲病名[3]。見《景嶽全書·雜證謨》。痿亦作萎[3]。陽痿是指成年男子未臨性功能衰退時期,陰莖不能勃起,或勃起不堅,或堅而短暫,致使不能進行性交爲主要表現的疾病[3][3]。《黃帝內經靈樞·邪氣臟腑病形》篇中稱爲“陰痿”,說明陰痿即是陽痿[4]。少數患者由器質性病變引起,如生殖器畸形、損傷及睾丸病症;大多數患者由精神、心理、神經功能、不良嗜好、慢性疾病等因素致病,如手淫、房事過度、神經衰弱、生殖腺功能不全、糖尿病、長期飲酒、過量吸菸等[5]。鍼灸對於陽痿有一定療效,治療時應配合精神及心理方面的疏導治療[6]。
在漢代馬王堆醫書中有不少治陰痿方法。《黃帝內經》記載了“陰器不用”、“宗筋弛縱”等類似病名,其病因病機有“氣大衰而不起不用”,“熱則筋弛縱不收,陽痿不用”,有虛實兩個方面。同時代的《神農本草經》中所載能治陽痿的藥物達數十種。晉唐時代,不少醫者進一步認識到勞傷致腎虛的機理,《備急千金要方》、《外臺祕要》等載有大量補腎治陽痿的方劑。宋元時期,一些醫者突破了前人從腎虛立論的框框,發掘出從實症、熱症辨治的理法方藥。到了明清,本病被正式定名爲陽痿,並形成理法較全面、方藥較完備的辨治體系。
原發性陽痿鍼灸治療可獲滿意效果,因器質性病變者須同時治療原發病。50年代中,出現了用中藥或鍼灸治療本病的個案。至50年代末就有了用鍼灸治療本病的小樣本的臨牀療效觀察資料。由於歷史的原因,本病在60~70年代報道較少,未能進行深人的臨牀觀察。80年代初,受世界男性病學發展的影響,我國的有關臨牀資料急劇增加。10餘年來發表論文百餘篇,累計病例超過4000例,總有效率80%左有。治療的思路與方法有很大發展。值得一提的是“亢痿靈”一方突破傳統,首創以活血祛瘀爲治,通過大樣本觀察,取得近期治癒88.9%、總有效率99.3%的療效。在機理研究方面,有的研究揭示了中藥與鍼灸在改善血液循環,調整內分泌方面有肯定的作用。這表明中醫不僅能治療功能性陽痿,而且能治療一部分器質性陽痿,因而在本病的治療中佔有重要地位。
隨着診斷技術的創新,對本病病因的認識不斷深化。因此有必要在今後的臨牀研究中,區分不同病因分別觀察療效,從而摸清中醫治療本病的範圍,並開展治療機理的研究。
5 陽痿的病因病機
陽痿多因房室過度、久犯手淫,命門火衰所致[6][6]。也有因抑鬱傷肝,思慮驚恐損傷心脾,肝經溼熱,陰溼傷陽等所致[6][6]。日久常伴頭暈目眩、精神委靡、腰膝痠軟等症[6]。現代醫學認爲本病症主要由精神和心理因素引起,少數人可因生殖器發育不全、神經系統病變或某些全身性疾患所致[6]。
5.1 命門火衰
房事不節,恣情縱欲,腎精虧虛,陽氣衰微,無力鼓動而致陽痿[7]。
5.2 驚恐傷腎
房室之中,突發意外,卒受驚恐,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機失調而致陽痿[7]。
5.3 溼熱下注
過食肥甘厚味,釀溼生熱,或感受溼熱之邪,蘊阻中焦,鬱蒸肝膽,傷及宗筋,致使宗筋弛縱,而發陽痿[7]。
5.4 心脾兩虛
6 陽痿的治療
6.1 療效標準
目前尚無統一的療效標準,各地標準中有分三級的,亦有分四級的。經綜合取捨,可分爲以下三級:
基本治癒:勃起滿意,能完成性交。
改善:能勃起並完成性交,但勃起不滿意,或有時不能勃起。
無效:治療3個療程(月)以上,仍不能勃起。
6.2 陽痿的辨證治療
歷代醫家認爲本證每多涉及肝、腎、陽明三經[7]。就臨牀所見,陽痿以命門火衰爲主,偏溼熱者較少[7]。正如《景嶽全書·陽痿》篇所說:“火衰者十居七八,火盛者僅有之耳。”
陽痿以陽事不舉,不能進行正常性生活爲主症,由腎虛引起者屬虛證,由溼熱下注引起者屬實證。
虛證:陰莖勃起困難,時有滑精,頭暈耳鳴,心悸氣短,面色㿠白,腰痠乏力,畏寒肢冷,舌淡白,脈細弱;
實證:陰莖勃起不堅,時間短暫,每多早泄,陰囊溼,小便黃,苔黃膩,脈濡數。
6.2.1 命門火衰
陽痿·命門火衰證(impotence with syndrome of declination of vital gate fire[7])是指元陽虛衰,溫煦推動失職,以陽事不舉,精薄精冷,頭暈耳鳴,面色㿠白,精神委靡,腰膝痠軟,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細等爲常見症的陽痿證候[7]。
6.2.1.1 病因病機
多由房室太過,或少年誤犯手淫,以致精氣虛寒,命門火衰[7]。
6.2.1.2 症狀
命門火衰者,多見於老年。常伴見滑精,腰痠,畏寒肢冷,脈沉細[7]。
陽痿不舉,面色㿠白、頭暈目眩,精神萎靡,腰膝痠軟,畏寒肢冷,耳鳴,舌淡苔白,脈多沉細[7][7]。
6.2.1.3 證候分析
腎開竅於二陰,腎陽不足,命門火衰,無力鼓動宗筋而見陽痿不舉。陽虛不能溫煦形體,振奮精神,故面色㿠白、畏寒肢冷、精神委靡。腎開竅於耳,主骨生髓充腦,且腰爲腎之府,腎虛故頭暈目眩、耳鳴、腰膝痠軟。舌淡、苔白、脈沉細,均爲陽虛之象。[7]
6.2.1.4 方藥治療
6.2.1.4.1 方一
治宜補腎壯陽。用五子衍宗丸[備註]五子衍宗丸(《丹溪心法》):枸杞子、覆盆子、菟絲子、五味子、車前子,或贊育丹[備註]贊育丹(《景嶽全書》):熟地黃、當歸、杜仲、巴戟肉、肉蓯蓉、淫羊藿、蛇牀子、肉桂、白朮、枸杞子、仙茅、山茱萸、韭子、附子、或加人蔘、鹿茸加減[7]。
命火衰微,精氣虛寒之陽痿,可用羊睾丸二隻,加陳酒少許,每晨蒸服,連服一月爲一療程,如得效而未恢復正常者,可續服一月,在服食期間忌房事。[7]
6.2.1.4.2 方二
6.2.1.4.3 方三
處方:杜仲9克,鎖陽9克,仙靈脾9克,續斷9克,肉蓯蓉9!克,補骨脂9克,菟絲子15克,陽起石12克,淨韭子12克,熟地12克,冬蟲夏草12克,黨蔘12克,白朮12克,枸杞子12克,炙鱉甲30克,生龜版30克,炙甘草15克,當歸9克。
用法:上藥爲丸,每日3次,每次3~6克,開水吞服。
療效:用本方共治療150例,基本治癒96例,佔64%,改善36例,佔24%,無效18例,佔12%,總有效率爲88%。
6.2.1.5 鍼灸治療
選穴:以任脈、督脈穴爲主。取關元、中極、命門、腎俞、三陰交。
隨證配穴: 納谷不香者,加足三裏。頭暈耳鳴、目花者,加風池。精出清冷者,加腰陽關。
方義: 中極、關元均爲任脈與足三陰經的交會穴,是治療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主穴。腎藏精而主生殖,開竅於二陰,針兩穴可以培元固本,益腎助陽,用灸法更增強溫補的作用。配三陰交,填補腎精。腎俞可以振奮腎之原氣。灸命門可以鼓動命門之火。
6.2.1.6 推拿療法
選穴:神闕、氣海、關元、中極、心俞、脾俞、腎俞、命門、腰陽關
操作方法:患者仰臥位,醫者先用掌根揉神闕穴5分鐘左右;然後用一指禪推法推氣海、關元、中極穴各2分鐘左右;再用掌摩法摩下腹,以溫熱爲度;最後掌振下腹部2分鐘左右。患者俯臥位,醫者用指揉法按揉心俞、脾俞、腎俞、命門,每穴約1~2分鐘。擦腰陽關穴,以透熱爲度。
6.2.1.7 艾灸療法
6.2.1.7.1 方一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30分鐘,灸至局部紅暈灼熱,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可長期施灸。
方二
灸法:神闕(艾炷隔鹽灸,每次15~30壯),其他穴位溫和灸,每穴15分鐘,以局部紅暈灼熱爲度,每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可長期施灸。
6.2.2 心脾兩虛
陽痿·心脾兩虛證(impotence with syndrome of deficiency of both heart and spleen[8])是指心血不足,脾氣虛弱,以陽事不舉,心悸,神疲,夜寐不安,食少,腹脹,便溏,面色不華,舌淡嫩,脈細弱等爲常見症的陽痿證候[8]。
6.2.2.1 病因病機
思慮憂鬱,損傷心脾,以致氣血兩虛,導致陽痿[8]。《景嶽全書·陽痿》:“凡思慮焦勞憂鬱太過者,多致陽痿。蓋陽明總宗筋之會……若以憂思太過,抑損心脾、則病及陽明衝脈……氣血虧而陽道斯不振矣。”
6.2.2.2 症狀
證見陽痿,精神不振,夜寐不安,失眠健忘,膽怯多疑,心悸自汗,納少,面色不華,苔薄白,舌質淡,脈細弱[8][8][8]。
6.2.2.3 證候分析
憂鬱思慮或所欲不遂,心脾俱傷,氣血兩虧,陽明衝脈失養,宗筋弛縱而成陽痿。心傷則陰血暗耗,血虧神不守舍,故見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膽怯多疑。脾傷則化源不足,血少氣衰,見心悸自汗、面色無華、舌淡、脈細弱。[8]
6.2.2.4 方藥治療
治宜補益心脾,用歸脾湯[備註]歸脾湯(《嚴氏濟生方》):黨蔘、黃芪、白朮、茯神、酸棗仁、龍眼、術香、炙甘草、當歸、遠志、生薑、大棗加減[8]。還可用妙香散、七福飲等方[8]。
6.2.2.5 鍼灸治療
6.2.2.5.1 方一
取腎俞、命門、三陰交、關元、中極等穴爲主[8]。思慮傷神者加心俞、神門[8]。
6.2.2.5.2 方二
選穴:以背俞穴、任脈穴爲主。取心俞、脾俞、腎俞、章門、關元、足三裏、三陰交。
方義:心俞、脾俞爲心、脾兩髒之背俞穴,兩穴並用補益心脾。脾之募穴章門,配脾俞爲俞募相配,可增強補益之功。關元爲任脈與足三陰經交會穴,可培腎固本,補益元氣,以強壯宗筋。足三裏補益脾胃之氣,以增進食慾,健旺生化之源。三陰交補益肝腎之陰。
6.2.3 驚恐傷腎
陽痿·驚恐傷腎證(impotence with syndrome of scare impairing kidney[8])是指驚恐傷腎,宗筋失司,以陽事不振,心悸易驚,膽怯多疑,夜多噩夢,常有被驚嚇史,苔薄白,脈弦細等爲常見症的陽痿證候[8]。
6.2.3.1 病因病機
《景嶽全書·陽萎》:“凡驚恐不釋者,亦致陽痿。經曰恐傷腎,即此謂也。”
6.2.3.2 症狀
證見陽痿不舉,或舉而不堅,精神苦悶,膽怯多疑,心悸易驚,失眠、夜寐不寧,脈弦細,舌紅,苔薄白,脈細弦[8][8]。
6.2.3.3 證候分析
驚則氣亂,恐則氣下,氣機逆亂,腎氣失司,而致宗筋弛縱,發爲陽痿。恐能傷腎,亦能傷心,心腎兩傷,故膽怯多疑、心悸易驚、夜寐不寧。[8]
6.2.3.4 方藥治療
治宜益腎寧神,用大補元煎[備註]大補元煎(《景嶽全書》):人蔘、炒山藥、熟地黃、杜仲、枸杞子、當歸、山茱萸、炙甘草,酌加棗仁、遠志等以養心安神[8]。
6.2.3.5 鍼灸治療
6.2.3.5.1 方一
取腎俞、命門、三陰交、關元、中極等穴爲主[8]。驚恐氣阻者加肝俞、氣海[8]。
6.2.3.5.2 方二
選穴:以任、督脈穴爲主。取百會、四神聰、神門、腎俞、命門、關元、三陰交。
方義:百會、四神聰鎮靜安神,益聰定志。神門爲心經原穴,心主神明,針神門以補心氣,安神定志。腎俞、命門補腎壯陽。關元、三陰交補益下元,助陽以起痿。
6.2.4 溼熱下注
陽痿·溼熱下注證(impotence with syndrome of downward diffusion of damp-heat[8])是指溼熱下注,宗筋弛緩,以陰莖萎軟,陰囊潮溼、臊臭,下肢酸困,小便黃赤,苔黃膩,脈濡數等爲常見症的陽痿證候[8]。
6.2.4.1 病因病機
6.2.4.2 症狀
陰莖痿軟,勃而不堅,陰囊潮溼臊臭,尿黃,解時不暢,餘瀝不盡,下肢酸重,舌紅,苔黃膩,脈沉滑,或濡滑而數[8][8]。
陰莖痿軟,陰囊潮溼,睾丸脹痛,或有血精,莖中癢痛,尿黃混濁,尿後餘瀝,或尿有臊氣,身體睏倦,口中幹粘。舌苔黃膩,脈來濡數。
肝經溼熱者,常伴見小便熱赤、下肢酸困、脈沉滑,或伴見睾丸冷、陰汗如水、小便後有餘瀝臊氣、尻臀及前陰冷、惡寒喜熱、膝冷等[8]。
6.2.4.3 證候分析
前陰爲宗筋之所聚,溼熱下注,宗筋弛縱,故見陽事不用。溼熱下注,蘊結膀胱,導致膀胱氣化不利,則見尿黃、解時不暢、餘瀝不盡。肝經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溼熱下注肝經,則見陰囊潮溼氣臊。下肢酸重、舌紅、苔黃膩、脈沉滑數,均爲溼熱蘊結之象。[8]
6.2.4.4 方藥治療
治宜清利溼熱爲主,或兼清養[8]。用龍膽瀉肝腸、柴胡勝溼湯、知柏八味丸等方[8]。
6.2.4.4.1 方一
治宜清化溼熱。用知柏地黃丸[備註]知柏地黃丸(《醫宗金鑑》):知母、黃柏、熟地黃、山萸肉、山藥、茯苓、丹皮、澤瀉加減[8]。
6.2.4.4.2 方二
處方:蒼朮、柴胡、枳實各9克,黃柏、知母各10克,丹蔘、當歸、路路通各12克,牛膝15克,白茅根、苡仁各20克,龍膽草18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27例,基本治癒16例,佔59.3%,改善8例,佔29.6%,無效3例,佔11.1%,總有效率爲88.9%。
6.2.4.5 鍼灸治療
6.2.4.5.1 方一
取腎俞、命門、三陰交、關元、中極等穴爲主[8]。溼熱下注者加陰陵泉、足三裏[8]。
6.2.4.5.2 方二
選穴:以任脈、足厥陰肝經穴爲主。取行間、俠溪、三陰交、中極、陰谷。
隨證配穴:陰囊潮溼者,加陰陵泉。睾丸精索隱痛酸脹者,加急脈。
方義:行間爲肝經滎穴,俠溪爲膽經滎穴,兩穴合用,可瀉肝膽兩經之溼熱。三陰交是肝脾腎三經的交會穴,針之可健脾除溼,清化肝膽之溼熱。中極爲膀胱募穴,可振奮膀胱之氣,促進氣化,使溼熱從小便排出。陰谷爲腎經合穴,在五行應水,既可利水清溼熱,又可補益腎氣,以壯元陽。
6.2.4.6 推拿療法
選穴:天樞、豐隆、足三裏、陰陵泉、大腸俞、膀胱俞、太陽、神門、大陵
操作方法:指按揉天樞、豐隆、足三裏、陰陵泉、大腸俞、膀胱俞,每穴1~2分鐘。掌摩下腹部,約5分鐘。指按揉太陽、神門、大陵,每穴約1~2分鐘。用拿法拿上肢內側肌肉,約2分鐘。
6.2.4.7 艾灸療法
灸法:艾條溫和灸,每穴15~30分鐘,灸至皮膚紅潤、溫熱,以局部紅暈灼熱爲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可長期施灸。
6.2.5 肝氣鬱結
陽痿·肝氣鬱結證(impotence with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8])是指肝鬱氣滯,宗筋失司,以陽事不舉,情緒抑鬱或煩躁易怒,胸脘不適,脅肋脹悶,食少便溏,苔薄,脈弦等爲常見症的陽痿證候[8]。
6.2.5.1 症狀
陽痿不舉,或舉而不堅,或性慾淡漠,伴憂愁煩惱,悲觀失望,胸悶嘆氣,脅痛腹脹。舌質淡紅,脈弦。
6.2.5.2 方藥治療
精神抑鬱,陽痿不起者,治宜舒肝解鬱[8]。用達鬱湯、逍遙散等方[8]。
6.2.6 腎陰虧損
肝腎陰傷,虛火妄動者,症見陰莖易舉,舉而不堅,早泄滑精,心煩口乾,脈多細數[8]。治宜滋陰降火[8]。用知柏八味丸、大補陰丸等方[8]。
6.2.6.1 方藥治療
處方:幹地龍、山藥、山萸肉、菟絲子、枸杞子、龜版膠(烊化)、天冬各10克,熟地、生牡蠣各12克,丹皮6克。
加減:陰虛火旺加知母、黃柏,熟地易生地,去枸杞子、菟絲子;肝氣鬱結加合歡皮;心神不寧加酸棗仁、炙遠志;溼熱下注加萆薜、車前子;遺精加蓮鬚、金櫻子。藥後舌質轉淡紅,苔上有津去天門冬,選加鎖陽、肉蓯蓉、鹿角膠。
鞏固期丸藥:地龍、龜版膠、熟地各40克,生牡蠣70克,山藥、枸杞子、菟絲子各30克,鹿角膠、山萸肉、丹皮、巴戟天、鎖陽、酸棗仁、肉蓯蓉、牛膝各20克;蛤蚧一對。煉蜜爲丸,每丸9克。
用法:先以湯藥煎服,每日1劑。取得明顯療效以後,改服丸藥鞏固,每次1丸,每日2次,淡鹽水送服。
療效:共治38例,基本治癒33例,佔87%,改善5例,佔13%。
6.2.7 肝經邪滯
6.2.7.1 方藥治療
處方:柴胡5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蜈蚣2條。
加減:兼瘀滯加紅花、桃仁;兼溼熱加黃柏、澤瀉;兼腎陽虛加淫羊藿、鹿角片;兼腎陰虛加熟地、枸杞子。
用法:煎湯飲服,每日1劑。
療效:共治療100例,基本治癒71例,佔71%,改善23例,佔23%,無效6例,佔6%,總有效率爲94%。
6.2.8 瘀滯絡脈
6.2.8.1 症狀
陽舉微弱,甚或無勃起,陽痿日久,治療效差。舌質紫喑或有瘀點,脈澀不利。
6.2.8.2 方藥治療
處方:蜈蚣18克,當歸60克,白芍6O克,甘草60克。研粉,混合均勻,分40包(可制水丸)。
療效:共治療1495例,基本治癒1396例,佔93.4%,改善92例,佔6.1%,無效7例,佔0.5%,總有效率爲99.5%。
6.3 治療陽痿的專方
6.3.1 延齡長春丹
組成:鹿茸、海馬、蛤蚧、龜版、生曬參、大海米、羊藿葉、蛇牀子。
用法:膠囊劑,每粒0.3克,每次服4~6粒,每日服2次,1月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165例,基本治癒40例,佔24.2%,改善106例,佔64.2%,無效19例,佔11.5%,總有效率爲88.4%。
6.3.2 白山雄栓
組成:人蔘皁甙、鹿茸提取物、淫羊藿浸膏、水蛭浸膏。以現代工藝製成栓劑。
用法:每日1枚,肛塞,2個月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110例,基本治癒29例,佔26.3%,改善64例,佔54.5%,無效17例,佔15.4%,總有效率爲84.5%
6.3.3 加味逍遙散合再春丸
組成:煎劑:當歸15克,白芍30克,山藥30克,柴胡10克,天花粉15克,知母15克,黃柏10克,薄荷10克。
丸劑:生地30克,肉蓯蓉60克,鎖陽60克,山藥60克,山萸肉60克,丹皮30克,菟絲子60克,枸杞子240克,茯苓30克,芡實30克。共爲細末,煉蜜爲丸,每丸10克。
療效:共治療110例,基本治癒75例,佔68.1%,改善23例,佔20,9%,無效12例,佔10.9%,總有效率爲89%。
6.3.4 陽春藥
組成:淫羊藿100克,菟絲子200克,制首烏200克,熟地100克,枸杞子300克,鹿茸10克,黃芪50克,肉蓯蓉50克,陽起石100克,水貂鞭膠20克,羊鞭膠50克,廣狗腎膠100克。
用法:上藥製成膠囊,每片含生藥0.22克。每次服2~3粒,每日服3次,1個月爲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105例,基本治癒20例,佔19%,改善61例,佔58.1%,無效24例,佔22.9%,總有效率爲77%。
6.3.5 壯陽衍宗丸
組成:鱉頭去目14個,仙靈脾200克,肉蓯蓉、覆盆子、五味子、菟絲子、車前子、枸杞子各100克。
用法:上藥共爲細末,煉蜜爲丸,每丸重10克。每次服1粒,早晚各1次,1個月爲一療程。
療效:共治80例,基本治癒57例,佔71.2%,改善16例,佔20%,無效7例,佔8.8%,總有效率爲91.2%。
6.3.6 淫羊藿蔻絲子歆
用法:內服藥末,每次5克,每日3次,黃酒送服。外用方水煎,每晚坐浴20分鐘,並按摩會陰及陰部從左到右10次,每日按摩3次。控制房事100天。
療效:共治50例,基本痊癒38例,佔76.0%,好轉8例,佔16.0%,無效4例,佔8.0%,總有效率爲92%。
6.3.7 逍遙散合三子丸方
組成:當歸15克,白芍15克,柴胡7.5克,茯苓15克,蜈蚣1~2條,甘草10克,菟絲子15克,蛇牀子15克,五味子15克。
加減:命門火衰加巴戟天、仙靈脾、肉蓯蓉;心脾受損加夜交藤、炒棗仁;驚恐傷腎加升麻、炒棗仁;溼熱下注加車前子、澤瀉。
療效:共治43例,基本治癒31例,佔72%,改善9例,佔20.9%,無效3例,佔6.9%,總有效率爲93.1%。
6.3.8 腎着湯加味
組成:茯苓15克,白朮10克,乾薑10克,甘草6克,肉桂10克,淫羊藿15克。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26例,基本治癒23例,佔88.1%,無效3例,佔11.5%。
6.3.9 曲逆散加味
組成:柴胡9克,枳實9克,白芍24克,炙甘草9克,蜈蚣3條。
加減:脅脹加川楝子;咽乾口苦加梔子、丹皮;失眠多夢加棗仁、熟地、遠志、夜交藤;四肢厥冷,小腹冷痛,腰膝痠軟加枸杞、益智仁、紫河車粉、巴戟天;胸悶煩躁易怒加瓜蔞、生棗仁;頭暈脹痛加白菊花、天麻。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療效:共治療25例,基本治癒18例,佔72.0%,改善4例,佔16.0%,無效3例,佔12.0%,總有效率爲88.0%。
6.3.10 滋陰起痿湯
組成:熟地24克,首烏40克,枸杞子20克,山藥15克,陽起石30克(包煎),淫羊藿10克,麻黃3克,黃狗腎粉0.5克。
加減:腰痠膝軟加杜仲、黃精;失眠加棗仁、遠志或蘇葉;形寒肢冷加附子、肉桂、乾薑;氣怯乏力自汗加黨蔘、黃芪;陰囊潮溼發涼加巴戟天、菟絲子。
用法:每日1劑,水煎服。
療效:共治療25例,基本治癒19例,佔76%,改善4例,佔16%,無效2例,佔8%,總有效率爲92%。
6.4 治療陽痿用藥規律
選擇處方完整,總有效率80%以上,治療人數在25人以上的方劑16首,內含藥物64味,經統計,各藥使用頻度如下表:
應用頻度(例)
報道文獻(篇)
藥 物
≥300
5~8
3~4
101~299
2~3
陽起石、山萸肉、茯苓、人蔘、蛇牀子、川芎、山藥、白朮、鱉甲、鎖陽、黃狗腎、蛇牀子、首烏。
1
天花粉、黨蔘、冬蟲夏草、韭菜子、杜仲、續斷、補骨脂、首烏、黃芪、水貂鞭、羊鞭、大海米、蛤蚧、芡實、丹皮、薄荷、黃柏。
1~100
1
枳實、幹地龍、天冬、牡蠣、丹皮、麻黃、乾薑、蒼朮、丹蔘、路路通、牛膝、白茅根、苡仁、龍膽草、細辛、車前子、覆盆子。
從上表中可見,補腎藥應用最廣,疏肝與活血化瘀藥亦不少。除了因爲繼承了古人經驗之外,更重要的是現代藥理學研究證實了其相應的藥理作用。現代研究表明,神經中樞與外周神經均能影響陽痿的陰莖血流動力學變化,一些補腎壯陽中藥對中樞神經具有雙相調節作用,能直接與間接影響性功能,性激素可以使性中樞維持一定的反應力,在適當刺激下出現性反應。補腎壯陽藥大多具有性激素或促性腺紊樣作用,還能使睾丸、前列腺、提肛肌增重,此外,活血藥物能增加陰莖動脈供血,有利於陰莖勃起。
6.5 陽痿的鍼灸治療
6.5.1 耳針療法
6.5.1.1 方一
取外生殖器、睾丸、屏間、腦、神門等穴。每次選2~3穴,中等刺激[8]。
6.5.1.2 方二
內生殖器、心、腎、外生殖器、皮質下、神門。每次選用2~3穴,用毫針中度刺激,留針15~30min,或用針埋藏,夏季2~3日,冬季5~7日。
6.5.1.3 方三
操作:用王不留行子按於耳穴用0.7×0.7cm2膠布固定,每日按壓3次,每次5分鐘,每週更換2次,5週一療程。
療效:共治療13例,基本治癒7例,改善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爲92.3%。
6.5.2 體針
取穴:主穴:曲骨、次髎、陰廉、大敦。配穴:中極、關元、腎俞、命門、三陰交、足三裏、復溜、會陰、陽痿。
陽痿穴位置:臍與曲骨連線分成三段共3穴,中穴旁開1寸共2穴。
操作:主穴均取,如果療效不顯著,可酌加或單用配穴1~3個。曲骨、中極、關元、會陰,進針後以針感向尿道口放射爲度。餘穴要求局部廢脹。得氣好的,用平補平瀉手法,運針1分鐘,留針5分鐘,得氣差的,用飛手法,運針2分鐘,留針10分鐘。大敦用艾條灸5分鐘,用雀啄灸法,隔2~3天針1次,10次一療程。休息5~7日,再進行第二療程。治療期間禁同房。
療效:共治療1351例,基本治癒962例9佔71.2%,改善317例,佔23.5%,無效72例,佔5.3%,總有效率爲94.7%。
6.5.3 電針療法
選八髎和然谷,關元和三陰交兩組穴,交替使用,通電3~5分鐘[8]。
6.5.4 艾灸療法
6.5.4.1 方一
操作:用陳艾做成中等艾炷,直接無疤痕灸關元穴,每次100~200壯,每週1次,3次一療程後停1周。
療效:共治12例,基本治癒7例,改善5例。
6.5.4.2 方二
灸法:採用艾炷瘢痕灸法,灸瘡癒合後再進行下一次灸治,連續灸3次爲1個療程。
6.5.4.3 方三
灸法:採用艾炷無瘢痕灸法,每次灸100~200壯,每週1次,3次爲1個療程,療程間隔1周。
6.5.4.4 方四
灸法:採用艾卷溫和灸法,每次每穴灸10~15分鐘,每日1次,10次爲1個療程。應堅持3個療程以上。
6.5.4.5 方五
灸法:採用艾條溫和灸法,每穴灸5~10分鐘;或用艾炷灸法,每穴灸5壯。
6.5.4.6 方六
灸法:取艾絨、小顆粒青鹽各適量,將艾絨製成下闊1.0~1.6cm、高1.6cm的圓錐狀備用。先用凡士林塗臍中,再用麻紙蓋於穴上,紙中央(即穴中心)放0.66cm厚的小顆粒青鹽,然後用壓舌板壓平放置大艾炷灸之,每次灸30壯。
6.5.4.7 方七
灸法:取淫羊藿、巴戟天、川椒、露蜂房、韭菜子、蜈蚣、麝香、生薑、艾炷、食鹽,麪粉適量,研成細末備用。用溫開水調麪粉成麪條繞臍1周,填滿食鹽,艾炷灸7壯,去食鹽再取藥末填滿臍孔,上鋪生薑片,再艾灸14壯,隔3天1次,7天爲1個療程。
6.5.5 穴位埋針
操作:酒精消毒穴位,先指壓會陰5分鐘,盡力吸氣收肛,注意力集中龜頭。針從三陰交向上刺入,旋轉揉動,使患者得到針感,左右二穴均埋,術後膠布固定,埋針3天,休息3天。
療效:共治療31例,基本治癒28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爲91.3%。
6.5.6 穴位注射療法
方法 維生素1或維生素B12注射液,或丙酸睾丸素5mg,注射用水稀釋,每日注射1次,每次每穴注射0.5ml,10次爲一療程。
6.6 推拿療法治陽痿
6.6.1 方一
操作:
①病人仰臥露腹,醫者雙手屈曲,以四指第二節與拇指成一平面,沿腹壁由劍突向恥骨推動,每次100下;再用手掌由兩脅部向臍部推動5O次。
②醫者雙手食指、拇指、中指揉搓陰囊根部100下,像揉搓泥球一樣揉睾丸100下。彈擊睾丸3~5次,病人立即感到通電感擴散全身,療程半年,亦可早晚自已作2次。
療效:共治療10例,改善10例,50歲以上者亦有改善。
6.6.2 方二
①用中間三指指腹按揉關元150次,動作輕柔。
6.7 治療陽痿的藥酒
6.7.1 狗腎酒
用法:白酒1千克浸上藥1周,每次溫飲1杯,每日飲1次,連飲10天爲一療程。
療效:共治18例,基本治癒12例,改善4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爲88.9%。
6.7.2 山仙酒
組成:鮮熟山稔子5O0克,仙茅、枸杞子各25克,狗鞭1克,淫羊藿、巴戟天、熟地黃、杜仲各50克,白酒2500毫升,浸酒密封半月。
療效:共治療10例,基本治癒8例,改善2例。
6.8 食療治陽痿
6.8.1 子雞烏龜湯
組成:子雞(未下蛋)1000克1只,去毛及內臟,烏龜1只500克去甲,白胡椒9克,紅糖500克,裝人雞腔,置砂罐中,加白酒1000毫升,加蓋加泥封固,文火煨至內爛爲度。
用法:食湯和肉,2~3天喫完。
6.8.2 水蛭雄雞湯
組成:水蛭30克,雄雞1只(去腸雜)同煮。
用法:喝湯喫雞肉,隔3天1劑。
6.9 其他措施
對由各種原因引起的器質性陽痿,經各種治療無效者,可考慮手術治療,如陰莖假體植入等。
此外應加強性知識教育,使男女雙方都瞭解性生理反應的全過程,防止產生不必要的恐懼和顧慮,鼓勵病人樹立治療的信心。對一些症狀較爲嚴重的精神性陽痿患者,可使用性治療法,即通過性感集中訓練課程,循序漸進地學習正確的性行爲模式,克服精神障礙,從而取得療效。
8 醫案
8.1 楊少華醫案
薛×,男,38歲。初診:1975年6月2日。結婚7年未育,開始因避孕抑制接觸,後來發現陽痿。苔薄根膩,舌尖紅,脈細數。肝腎兩虧,宗筋失潤。治以益腎填精,養肝和胃。
處方:葛根9克,山藥12克,熟地15克,川斷9克,狗脊12克,伸筋草9克,遠志6克,覆盆子12克,桑螵蛸9克,知母9克,巴戟肉9克,陽起石15克,蛇牀子9克。7劑。
二診:自覺症情有好轉,已有興奮感,苔脈如前。前方去陽起石,加仙靈脾12克。14劑。
三診:症情好轉,已能正常交合,舌稍偏紅。原方繼續鞏固治療,去知母。7劑。
按:腎藏精,生髓,主生殖,而能作強,故用巴戟肉、蛇牀子、覆盆子等以益腎強陽。胃爲水穀之海,陽明主潤宗筋而能束骨,利機關,故有痿證獨取陽明,用陽明經藥葛根及山藥等以養脾胃。但肝主筋,其脈絡陰器,肝得血養,筋自得伸,故用熟地、伸筋草等養肝舒筋。本例據證處方,以三髒並調而得效較速。後來訴其妻懷孕。
8.2 鍼灸學簡編
張××,男,30歲。患者婚後不久即發現陰莖不能勃起,現已3年左右,伴有頭暈、多夢。婚前有手淫史。診斷爲完全陽痿。曾長期服藥無效,轉用鍼灸治療。取穴:關元、三陰交、命門、腎俞,用提插補法。針治1次後,陰莖即稍能勃起,第四次後便可隨意勃起,但硬度較差。針10次後其勃起情況及硬度均已接近正常,基本痊癒。半年後經函訊瞭解,性生活已基本正常,愛人已經懷孕。(鍼灸學簡編)
8.3 推拿療法速成圖解
李某,男,31歲。近2個月來因工作不順利導致同房一直不成功,陰莖不能勃起,曾在西醫院接受治療,確診爲功能性陽痿,服西藥和接受心理治療皆無效。精神不振,腰痠腿軟,納差,舌淡白,脈沉細。以虛證進行推拿治療,配合適當心理指導和性知識介紹。1周後症狀改善,共治療10次,性生活恢復正常。隨訪半年,性生活滿意。[10]
8.4 灸法速成圖解
顏某,男,35歲。自述陽痿5年佘,性慾淡漠。服中藥數百劑無效。現頭昏耳鳴,畏寒肢冷,腰膝痠軟,夜尿頻,舌淡,苔少而滑,脈沉細而弱。治以溫腎壯陽,取腎俞、次髎、關元、足三裏、三陰交、太溪。關元施灸,其他腧穴針刺。經治療20次,房事正常。後來其妻子懷孕,產一男孩。[10]
9 參考資料
-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32.
- ^ [4] 張伯臾主編.中醫內科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258-259.
- ^ [5] 柴鐵劬主編.推拿療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6]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1.
- ^ [7] 石學敏主編.鍼灸治療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22-124.
- ^ [8] 柴鐵劬主編.灸法速成圖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9] 林琳,戰雅蓮,李紅珠編.灸療治百病[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
- ^ [10]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