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odonopsis silvestris Komar[朗道漢英字典]
radix codonopsis pilosulae[朗道漢英字典]
Codonopsis pilosul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donopsis,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codonopsit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DONOPSIS RADIX[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Radix Codonops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angshe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黨蔘之名,中國最早見於清吳儀洛著《本草從新》。黨蔘爲桔梗科植物黨蔘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黨蔘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L.T. Shen或川黨蔘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乾燥根[1]。黨蔘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35cm,直徑0.4~2cm。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根頭下有緻密的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長的一半,栽培品環狀橫紋少或無;全體有縱皺紋和散在的橫長皮孔樣突起,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質稍硬或略帶韌性,斷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皮部淡黃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黃色。有特殊香氣,味微甜。素花黨蔘長10~35cm,直徑0.5~2.5cm。表面黃白色至灰黃色,根頭下緻密的環狀橫紋常達全長的一半以上。斷面裂隙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川黨蔘長l0~45cm,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有明顯不規則的縱溝。質較軟而結實,斷面裂隙較少,皮部黃白色。米炒黨蔘表面老黃色,具香氣,餘同生黨蔘片。蜜黨蔘形如黨蔘片,表面黃棕色,顯光澤,味甜。
黨蔘味甘,性平。歸脾、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的功效。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2]。黨蔘生品擅長益氣生津。常用於氣津兩傷或氣血兩虧。米炒黨蔘氣變清香,能增強和胃、健脾止瀉作用。多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蜜黨蔘增強了補中益氣潤燥養陰的作用。用於氣血兩虛之證。
4 拉丁名
Radix Codonops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tangshen(《中醫藥學名詞(2004)》)
8 來源
黨蔘爲桔梗科植物黨蔘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黨蔘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L. T. Shen或川黨蔘Codonopsis tangshen Oliv. 的乾燥根[4]。
黨蔘爲桔梗科植物黨蔘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素花黨蔘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 var. modesta (Nannf.) L.T. Shen或川黨蔘Codonopsis tangshen Oliv.的乾燥根。
11 黨蔘的栽培
黨蔘喜溫和涼爽氣候。適於含腐殖質較多、土層深厚的砂質壤土栽培。幼苗期需廕庇,成株喜陽光。用種子繁殖,3~4月春播,10月秋播,每畝播種量約1千克。播後澆水並在畦上覆蓋稻草一層,以保持溫潤。待出苗後除去蓋草,苗高約6釐米時間苗。春播苗可在當年秋季或次年春季移栽,秋播苗則在次年秋季移栽。均須適時澆水,保持土壤溼潤。莖蔓長約30釐米左右時搭設支架,以利攀援。夏季多雨季節要注意防治根腐病和鏽病。
13 生藥性狀
13.1 黨蔘
黨蔘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35cm,直徑0.4~2cm。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根頭下有緻密的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長的一半,栽培品環狀橫紋少或無;全體有縱皺紋和散在的橫長皮孔樣突起,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質稍硬或略帶韌性,斷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皮部淡黃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黃色。有特殊香氣,味微甜。(《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2 素花黨蔘(西黨蔘)
素花黨蔘長10~35cm,直徑0.5~2.5cm。表面黃白色至灰黃色,根頭下緻密的環狀橫紋常達全長的一半以上。斷面裂隙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3.3 川黨蔘
川黨蔘長l0~45cm,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有明顯不規則的縱溝。質較軟而結實,斷面裂隙較少,皮部黃白色。(《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4 黨蔘的炮製
清代始見“補肺拌蜜蒸熟”(《得配本草》)、蜜炙(《外科證治全書》)及米炒(《時病論》)等方法。並提出去皮時要用“竹刀刮”(《本草害利》)。
14.1 黨蔘的炮製方法
14.1.1 黨蔘
14.1.2 米炒黨蔘
將大米置熱的炒藥鍋內,用中火加熱至米冒煙時,投入黨蔘片拌炒,至黨蔘呈黃色時取出,篩去米,放涼。
每100kg黨蔘片,用米20kg。
14.1.3 蜜炙黨蔘
取煉蜜用適量開水稀釋後,與黨蔘片拌勻,悶透,置熱炒藥鍋內,用文火加熱,不斷翻炒至黃棕色,不粘手時取出,放涼。
每100kg黨蔘片,用煉蜜20kg。
14.2 成品性狀
黨蔘呈橢圓形或類圓形的厚片,表面黃棕色,切面黃白色或黃棕色,有裂隙或菊花紋,中央有淡黃色圓心。周邊淡黃白色至黃棕色,有縱皺紋。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14.3 炮製作用
黨蔘生品擅長益氣生津。常用於氣津兩傷或氣血兩虧。如治氣陰兩虧的上黨蔘膏(《得配本草》);治氣血兩虧的兩儀膏(《中藥成方集》)。
米炒黨蔘氣變清香,能增強和胃、健脾止瀉作用。多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如治脾虛泄瀉的理中湯(《傷寒論》)。
蜜黨蔘增強了補中益氣潤燥養陰的作用。用於氣血兩虛之證。如參芪白朮湯(《不知醫必要》),具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的作用,可治中氣下陷,內臟下垂者。
14.4 炮製研究
現代研究表明,黨蔘飲片水溶性成分的煎出效果與其飲片規格(厚薄,長短等)有關,其結果是:黨蔘厚片(厚度0.8~1.0cm)、顆粒(粒度0.1cm)煎出率最高,其餘依次爲短段(長度1.5~2.0cm)>長段(長度3~4cm)>薄片(厚度0.3~0.5cm)。在厚片的橫切與斜切飲片比較中發現,黨蔘斜切片的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又比其橫切片明顯增加,因此認爲黨蔘入藥的片型規格以厚片的斜切片(厚度0.8~1.0cm)爲宜,有利於藥效成分煎出。
黨蔘補氣,能提高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藥理研究表明,在提高小白鼠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和抗疲勞能力方面,蜜炙黨蔘強於生黨蔘和米炒黨蔘,而米炒黨蔘又弱於生黨蔘,因此,蜜炙能增強補中的作用。
14.5 貯存方法
16 黨蔘的功效與主治
黨蔘具有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的功效。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黨蔘生品擅長益氣生津。常用於氣津兩傷或氣血兩虧。如治氣陰兩虧的上黨蔘膏(《得配本草》);治氣血兩虧的兩儀膏(《中藥成方集》)。
米炒黨蔘氣變清香,能增強和胃、健脾止瀉作用。多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如治脾虛泄瀉的理中湯(《傷寒論》)。
蜜黨蔘增強了補中益氣潤燥養陰的作用。用於氣血兩虛之證。如參芪白朮湯(《不知醫必要》),具補中益氣、昇陽舉陷的作用,可治中氣下陷,內臟下垂者。
17 黨蔘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
19 黨蔘的化學成分
黨蔘含揮發油,主含棕櫚酸、α-蒎烯、龍腦等。還含水溶性多糖4種、氨基酸和鉀、鈉、鈣、鎂、鈷、銅、鋅、錳、鉻、鉬等人體必需的元素,又含苷類成分如丁香苷、黨蔘苷Ⅰ,含氮成分如膽鹼、黑麥草鹼等,甾醇及三萜類成分如蒲公英賽醇及其乙酸酯、無羈萜等。還含丁香醛、香草酸、5-羥甲基糠醛等。
20 黨蔘的藥理作用
黨蔘根含皁苷、糖類及微量生物鹼。藥理試驗證明有增加紅血球及血色素的作用。
黨蔘補氣,能提高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藥理研究表明,在提高小白鼠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和抗疲勞能力方面,蜜炙黨蔘強於生黨蔘和米炒黨蔘,而米炒黨蔘又弱於生黨蔘,因此,蜜炙能增強補中的作用。
黨蔘浸膏可使兔紅細胞及血色素略有增加;對於因化療及放射線療法引起的白細胞下降,可使其升高。
黨蔘對中樞神經有鎮靜、抗驚厥和改善學習、記憶作用,預防實驗性心肌缺血和實驗性胃潰瘍,增強免疫功能和抗炎、鎮痛、降低體溫等作用。
21 黨蔘的藥典標準
21.1 品名
Dangshen
CODONOPSIS RADIX
21.2 來源
本品爲桔梗科植物黨蔘Codonopsis pilosula(Franch.)Nannf.、素花黨蔘Codonopsis pilosula Nannf.var.modesta(Nannf.)L.T.Shen或川黨蔘Codonopsis tangshen 01iv.的乾燥根。秋季採挖,洗淨,曬乾。
21.3 性狀
21.3.1 黨蔘
呈長圓柱形,稍彎曲,長10~35cm,直徑0.4~2cm。表面黃棕色至灰棕色,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及芽,每個莖痕的頂端呈凹下的圓點狀;根頭下有緻密的環狀橫紋,向下漸稀疏,有的達全長的一半,栽培品環狀橫紋少或無;全體有縱皺紋和散在的橫長皮孔樣突起,支根斷落處常有黑褐色膠狀物。質稍硬或略帶韌性,斷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皮部淡黃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黃色。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21.3.2 素花黨蔘(西黨蔘)
長10~35cm,直徑0.5~2.5cm。表面黃白色至灰黃色,根頭下緻密的環狀橫紋常達全長的一半以上。斷面裂隙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
21.3.3 川黨蔘
長l0~45cm,直徑0.5~2cm。表面灰黃色至黃棕色,有明顯不規則的縱溝。質較軟而結實,斷面裂隙較少,皮部黃白色。
21.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至10數列,外側有石細胞,單個或成羣。栓內層窄。韌皮部寬廣,外側常現裂隙,散有淡黃色乳管羣,並常與篩管羣交互排列。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導管單個散在或數個相聚,呈放射狀排列。薄壁細胞含菊糖。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5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水15m1使溶解,通過D101型大孔吸附樹脂柱(內徑爲1.5cm,柱高爲10cm),用水50ml洗脫,棄去水液,再用50%乙醇50ml洗脫,收集洗脫液,蒸乾,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黨蔘炔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4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高效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7:1:0.5)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21.5 檢查
21.5.1 水分
不得過16.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第一法)。
21.5.2 總灰分
不得過5.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21.5.3 二氧化硫殘留量
照二氧化硫殘留量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U)測定,不得過400mg/kg。[5]
21.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45%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55.0%。
21.7 黨蔘飲片
21.7.1 炮製
21.7.1.1 黨蔘片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灰黃色至黃棕色,有時可見根頭部有多數疣狀突起的莖痕和芽。切麪皮部淡黃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黃色,有裂隙或放射狀紋理。有特殊香氣,味微甜。
21.7.1.1.1 鑑別、檢查、浸出物
同藥材。
21.7.1.2 米炒黨蔘
取黨蔘片,照炒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ⅡD)用米拌炒至表面深黃色,取出,篩去米,放涼。
每100kg黨蔘片,用米20kg。
本品形如黨蔘片,表面深黃色,偶有焦斑。
[參考資料]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第二增補本[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
21.7.2 性味與歸經
甘,平。歸脾、肺經。
21.7.3 功能與主治
健脾益肺,養血生津。用於脾肺氣虛,食少倦怠,咳嗽虛喘,氣血不足,面色萎黃,心悸氣短,津傷口渴,內熱消渴。
21.7.4 用法與用量
9~30g。
21.7.5 注意
不宜與藜蘆同用。
21.7.6 貯藏
21.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