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不調

中醫常見病 中醫婦科 中醫學 常見病鍼灸治療 常見病推拿療法 中醫病證名 中醫診斷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uè jīng bù tiáo

2 英文參考

menstrual disorder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menoxenia[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irregularity of menstruation[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emmeniopathy[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irregular menstruation[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3 概述

月經不調(menstrual disorders[1])爲病名[2][3]。是指月經週期經期經量經質的異常,即月經過多、過少、經期延長經間期出血、先期、後期、先後無定期等的統稱[3]月經週期血量、血色和經質發生異常的病症[3][3])。見《備急千金要方》卷四。亦名月水不調月使不調月經不勻月候不調失信經水無常經水不定經水不調、經不調經氣不調經血不定經脈不調經候不勻經候不調等[3]

常見的類型有月經先期月經後期月經先後無定期月經過多月經過少[3][3]

婦科玉尺》:“經貴乎如期,若來時或前或後,或多或少,或月二、三至,或數月一至,皆爲不調。”

4 月經不調病因病機

外感寒熱溼邪內傷憂思惱怒、飲食勞倦,或生育房事不節,久病失調等,均可影響衝脈,引起本病症[3]

月經多與腎、肝、脾密切相關腎氣旺盛,肝脾調和,衝任脈盛,則經血按時而下。

素體陽盛,過食辛辣,熱伏衝任;或肝鬱化火,熱擾血海;或久病陰虧,陰虛內熱,熱擾衝任;或飲食不節勞倦過度,思慮傷脾,因而統攝無權,衝任不固,而致月經先期

外感寒邪,血爲寒凝;或久病傷陽,影響血運;或久病體虛,陰血虧損;或飲食勞倦思慮傷脾化源不足,而致月經後期

情志抑鬱,疏泄失常;或肝氣不疏,血爲氣滯;或腎氣虧虛,失其封藏,衝任失調,以致血海溢蓄失常,使月經先後無定期

現代醫學認爲,月經垂體前葉和卵巢內分泌激素調節,而呈有規律的週期子宮腔流血。如丘腦下部——垂體——卵巢三者之間動態關係失去平衡,則致功能異常而產生月經不調

5 月經不調辨證分型

5.1 月經先期

月經先期又稱“經早”,多爲血熱所致,月經來潮提前或一月行兩次,經色鮮紅或紫,多伴煩熱口乾等熱象[3]

月經週期提前7日以上,甚至10餘日一行。

氣虛月經量多、色淡、質稀,神疲肢倦,心悸氣短,納少便溏,舌淡,脈細弱;

虛熱月經量少或量多、色紅、質稠,兩顴潮紅,手足心熱舌紅苔少,脈細數;

實熱月經量多,色深紅或紫,質粘稠,伴面紅口乾,心胸煩熱小便短黃,大便乾燥舌紅苔黃,脈數。

5.2 月經後期

月經後期又稱“經遲”,屬虛寒者居多,月經推遲來潮,經色淡晦,經量偏少,多畏寒喜暖[3]

月經推遲7日以上,甚至40~50日一潮。

寒實:量少色黯,有血塊,小腹冷痛,得熱則減,畏寒肢冷,苔薄白,脈沉緊;

虛寒經期延後,月經色淡紅而質稀,量少,小腹隱隱作痛,喜熱喜按,舌淡苔白,脈沉遲。

5.3 月經先後無定期

月經先後無定期又稱“經亂”,多由肝鬱腎虛造成,月經週期無規律,經量或多或少,經色或紫或淡,多伴肝鬱腎虛之症[3]

氣滯月經或提前或錯後,經量或多或少,色紫黯有塊,經行不暢,胸脅乳房作脹,少腹脹痛,常嘆息,噯氣不舒,苔薄白,脈弦;

腎虛:經來先後不定,量少色淡,腰骶痠痛頭暈耳鳴,舌淡苔白,脈沉弱。

5.4 月經過少

月經過少多由血虛血寒所致,月經量少甚至點滴,或經行時間過短,甚至出現閉經[3]

5.5 月經過多

月經過多常由氣虛血熱或勞傷所致,月經量多或經行時間過長,甚至出現崩漏[3]

6 月經不調的治療

6.1 鍼灸治療

鍼灸治療月經不調有一定效果,多在經前5~7日開始針治,連續5~7次,至下次月經來潮前再針。注意經期衛生,忌食生冷,避免精神刺激

6.1.1 體針

氣海三陰交等穴爲主,於經前3~5天開始治療較適宜[3]經早者加太沖血海太溪經遲者加血海足三裏歸來經亂者加腎俞脾俞足三裏太沖實熱行間曲池虛熱陰郄太溪;實寒加歸來天樞虛寒加灸命門神闕氣血虛加血海脾俞足三裏腎虛命門腎俞太溪肝鬱氣滯太沖期門血瘀衝門地機[3]

6.1.1.1.1 月經先期

治則 清熱調經

處方 關元 血海

方義 本方重在清熱活血、通調衝任。關元任脈經穴足三陰經之交會,故爲調理衝任要穴血海調理血分。兩穴相配,衝任調和,經血按時而行。

隨證配穴 實熱太沖虛熱三陰交太溪氣虛足三裏脾俞氣海心煩神門月經過多隱白

操作 毫針刺,實證用瀉法,虛證補法氣虛者針後加灸或用溫鍼灸,每日1次,每次留針30min,10次爲一療程。

6.1.1.1.2 月經後期

治則 溫經散寒,和血調經

處方 氣海 三陰交

方義 氣海任脈經穴,可調一身之氣;三陰交足太陰脾經經穴,且與肝經腎經交會,氣爲血帥,脾司統血,兩穴相配有和血調經之功。

隨證配穴 小腹冷痛—灸關元歸來少腹脹痛、經血有塊—血海氣鬱太沖

操作 毫針刺,寒證虛證用針加灸,氣滯者針刺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計30min,10次爲一療程。

6.1.1.1.3 月經先後無定期

治則 調補肝腎

處方 關元 三陰交 肝俞

方義 關元補腎培元,通調衝任;三陰交足太陰脾經穴,又是三陰經之交會穴,能補脾胃、肝腎、調氣血;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氣之功,三穴共用調理經血

隨證配穴 胸脅脹痛支溝陽陵泉,腰骶疼痛次髎肝鬱氣滯太沖

操作 毫針刺,虛證補法氣鬱平補平瀉法。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min,10次爲l療程。

6.1.2 耳針法

耳針:酌選屏間卵巢子宮、腎、脾、肝等穴,中強刺激,可用埋針法[3]

選穴 內生殖器 內分泌 腎 肝 脾

方法 毫針刺,每次取2~4穴,捻轉法中等刺激,每日1次,每次留針15~20min。也可撳針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5日更換1次。

6.1.3 皮膚針

選穴 取脊柱兩側 下腹部 帶脈小腿內側 關元陽性反應

方法 中等刺激強度叩擊,每日1次,7日爲一療程,每1個療程間隔3~5日,經期暫停。

6.1.4 穴位注射法

選穴 脾俞 腎俞 三陰交 血海 肝俞 足三裏 關元

方法 用5%當歸液或10%丹蔘液,每穴0.5ml,每次2~3穴,每日或隔日1次,10次爲一療程。

6.2 推拿療法月經不調

以下方法適用於週期異常、出血量少、痛經、抑鬱者[4]

①用兩手叉腰,拇指按揉兩側腎俞1分鐘。

②用拇指指腹點按三陰交1分鐘。

③用拇指指端點按血海1分鐘,力度要均衡。

④用拇指指腹按揉地機1分鐘,力度適中。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 [2]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52.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42.
  4. ^ [4]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治療月經不調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