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

生物學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uè guǎn

2 英文參考

blood vesse[朗道漢英字典]l

vein[朗道漢英字典]

3 中醫·血管

血管脈管[1]。即氣血運行的通道[2]。簡稱脈[3]。《黃帝內經素問·脈要精微論》:“夫脈者,血之府也。”《黃帝內經靈樞·決氣》:“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脈與心密切相連,爲心氣所推動。《黃帝內經素問·痿論》:“心主身之血脈。”

4 西醫·血管

血管是指血液流過的一系列管道。人體除角膜、毛髮、指(趾)甲、牙質及上皮等處外,血管遍佈全身。

血管的構造功能不同,分爲動脈靜脈毛細血管三種。

動脈起自心臟,不斷分支,口徑漸細,管壁漸薄,最後分成大量的毛細血管分佈到全身各組織細胞間。毛細血管再匯合,逐級形成靜脈,最後返回心臟

動脈靜脈是輸送血液的管道,毛細血管血液組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動脈靜脈通過心臟連通,全身血管構成封閉式管道。人體血管分佈常具有對稱性,並與機能相適應,大的血管走向多與身體長軸平行,並與神經一起被結締組織膜包裹成血管神經束。

血液循環系統心臟血管組成,心臟是推動血液流動的動力器官血管血液流動的管道。 血管分爲動脈毛細血管靜脈三大類。由心室射出的血液,經動脈毛細血管靜脈返回心房。血管在運輸血液、分配血液和物質交換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4.1 動脈血管

4.1.1 動脈

aorta是大循環中的動脈主幹,全程可分爲三段,即升主動脈主動脈弓和降主動脈。降主動脈又可再分爲胸主動脈和腹主動脈。升主動脈,起自左心室,在起始部發出左、右冠狀動脈營養心臟壁。主動脈弓,是升主動脈的直接延續,在右側第二胸肋關節後方,呈弓形向左後方彎曲,到第4胸椎椎體的左側移行爲胸主動脈。在主動脈弓的凸側,自右向左發出頭臂幹、左側頸總動脈和左側鎖骨動脈。胸主動脈,是主動脈弓的直接延續,沿脊柱前方下降,穿過膈肌主動脈裂孔移行爲腹主動脈。腹主動脈,是胸主動脈的延續,沿脊柱前方下降,至第4腰椎平面分爲左、右髂總動脈而終。

4.1.2 頭頸部的動脈

頭頸部的動脈主要來源於頸總動脈,少部分的分支從鎖骨動脈發出。左側頸總動脈直接發自主動脈弓,右側者起於頭臂幹。起始後沿氣管食管的外側上升,至甲狀軟骨上緣平面分爲頸內動脈和頸外動脈兩支。頸內動脈經顱底的頸動脈管入顱,分佈於腦和視器。頸外動脈,上行至下頜頸處分爲顳淺動脈和上頜動脈兩個終支。沿途的主要分支有甲狀腺動脈、舌動脈和麪動脈等,分佈甲狀腺、喉及頭面部的淺、深層結構

4.1.3 上肢的動脈

上肢動脈的主幹是鎖骨動脈。左鎖骨動脈,直接起於主動脈弓,右鎖骨動脈起於頭臂幹,起始後經胸廓上口進入頸根部,越過第一肋,續於腋動脈。其主要分支有椎動脈,穿經頸椎的橫突孔由枕骨大孔大顱,分佈於腦。甲狀頸幹,分佈甲狀腺等。胸廓動脈分佈於胸腹腔前壁。

動脈

鎖骨動脈的延續,穿行於腋窩,至背闊肌下緣,移行於肱動脈,腋動脈的分支,分佈腋窩周圍結構

動脈

沿臂內側下行,至肘關節前面,分爲橈動脈和尺動脈。橈動脈和尺動脈分別沿前臂的橈側尺側下降。至手掌,兩動脈的末端和分支在手掌吻合,形成雙層的動脈弓即掌淺弓的掌深弓。上述各動脈分支分佈於走行部位附近的組織

4.1.4 胸部的動脈

胸部的動脈主要起源於主動脈。其分支有壁支和髒支兩類。壁支主要是肋間動脈,共9對,行於第3至11肋間隙內;肋下動脈,沿第12肋下緣行走。壁支供養胸壁和腹前外側壁。髒支供給胸腔臟器,如支氣管和肺、食管心包等。

4.1.5 腹部的動脈

腹部的動脈主要發自腹主動脈,也有壁支和髒支兩類。壁支分佈於腹後壁和膈肌。髒支供養腹腔臟器和生殖腺,由於腹腔消化器官和脾是不成對器官而泌尿生殖器官是成對器官,所以血管的分支與此相適應可分爲成對髒支和不成對髒支。成對的有腎上腺動脈,腎動脈生殖動脈(男性的睾丸動脈或女性的卵巢動脈)。不成對的分支有腹腔幹,分佈於胃、肝、脾、胰等;腸繫膜動脈分佈小腸盲腸,升結腸和橫結腸腸繫膜動脈分佈於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上部。

4.1.6 盆部的動脈

腹主動脈在第4腰椎體的左前方,分爲左、右髂總動脈。髂總動脈行至骶髂關節處又分爲髂內動脈和髂外動脈。髂內動脈,是盆部動脈的主幹,沿小骨盆後外側壁走行。分支有壁支和髒支之分。壁支分佈於盆壁、臀部及股內側部。髒支分佈盆腔臟器(膀胱直腸下段、子宮等)。

4.1.7 髂外動脈和下肢的動脈

髂外動脈,是指自起始部至腹股溝韌帶深而以上的一段動脈,其分支供養腹前壁下部。

動脈,在腹股溝韌帶中點深面由髂外動脈延續而來,經股前部下行,在股下部穿向後行至膕窩,移行爲動脈。膕動脈在膕窩深部下行,在膝關節下方分爲脛後動脈和脛前動脈。脛後動脈沿小腿後部深層下行,經內踝後方至足底分爲足底內側動脈和足底外側動脈。脛前動脈起始後經脛腓骨之間穿行向前,至小腿前部下行,越過踝關節前面至足背,移行爲足背動脈,足背動脈在第1、2蹠骨間穿行至足底與足底外側動脈吻合形成足底動脈弓。上述各動脈都有分支供養所經部位周圍的組織

4.2 靜脈血管

血管循環靜脈可分爲上腔靜脈系、下腔靜脈系和心靜脈系。

4.2.1 上腔靜脈

上腔靜脈由左、右頭臂靜脈在右側第一胸肋關節後合成,垂直下行,匯入右心房。在其匯入前有奇靜脈注入上腔靜脈。接納頭頸、上肢和胸部和靜脈血。

頭臂靜脈,左右各一,分別由頸內靜脈鎖骨靜脈在胸鎖關節後方匯合而成,匯合處所形成的夾角,稱爲靜脈角。

①頭頸部的靜脈:頭頸部的靜脈有深、淺之分。深靜脈叫頸內靜脈,起自顱底的頸靜脈孔,在頸內動脈和頸總動脈的外側下行。它除接受顱內的血流外,還受納從咽、舌、喉、甲狀腺頭面部來的靜脈。淺靜脈叫頸外靜脈,起始於下頜角處,越過胸鎖乳突肌表面下降,注入鎖骨靜脈

②上肢的靜脈:上肢的深靜脈均與同名動脈伴行。上肢的淺靜脈有:頭靜脈起自手背靜脈橈側,沿前臂和臂外側上行,匯入腋靜脈。貴要靜脈起自手背靜脈尺側,沿前臂尺側上行。在臂內側中點與肱靜脈匯合,或伴隨肱靜脈向上注入腋靜脈。肘正中靜脈在肘部前面連於頭靜脈和貴要靜脈之間。

③胸部的靜脈:右側肋間靜脈支氣管靜脈食管靜脈匯入奇靜脈;而左側肋間靜脈則先匯入半奇靜脈或副半奇靜脈然後匯入奇靜脈。奇靜脈沿胸椎體右前方上行,弓形越過右肺根匯入上腔靜脈

4.2.2 下腔靜脈

下腔靜脈人體最大的靜脈,接受膈以下各體部(下肢、盆部和腹部)的靜脈血,由左、右髂總靜脈在第四腰椎下緣處匯合而成,沿腹主動脈右側上行,穿過膈的腔靜脈孔,注入右心房。

①下肢的靜脈:下肢的深靜脈與同名動脈伴行,由股靜脈續於髂外靜脈。下肢的淺靜脈有:大隱靜脈,起自足背靜脈弓的內側端,經內踝前沿下肢內側上行,在股前部靠上端處匯入股靜脈。小隱靜脈起自足背靜脈弓外側端,經外踝後方,沿小腿後面上行,在膕窩注入膕靜脈

②盆部的靜脈:有壁支和髒支之分。壁支與同名動脈伴行。髒支起自盆腔臟器周圍的靜脈叢(如膀胱叢、子宮陰道叢和直腸叢等)。壁支和髒支均匯入髂內靜脈。髂外靜脈和髂內靜脈在骶髂關節前方,匯成髂總靜脈

③腹部的靜脈:腹部的靜脈有壁支與髒支之分。壁支與同名動脈伴行,注入下腔靜脈。髒支與動脈相同,也可分爲成對髒支和不成對髒支。成對髒支與動脈同名,大部分直接注入下腔靜脈;不成對髒支有起自腸、脾、胰、胃的腸繫膜靜脈腸繫膜靜脈和脾靜脈等,它們匯合形成一條靜脈主幹叫門靜脈。門靜脈經肝門入肝,在肝內反覆分支,最終與肝動脈的分支共同匯入肝竇狀隙,肝竇狀隙匯成肝內小靜脈,最後形成三支肝靜脈注入於下腔靜脈。門靜脈是附屬於下腔靜脈系的一個特殊部分,它將大量由胃、腸道吸收來的物質,運送至肝臟,由肝細胞進行合成、解毒和貯存。

4.3 毛細血管

毛細血管是連通於最小的動脈靜脈之間的血管毛細血管的內徑僅有8—10微米,只能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管內血流的速度最慢。毛細血管的這些特點,便於血液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

4.4 血管吻合

血管人體血管除經動脈——毛細血管——靜脈相通外,在動脈動脈之間,靜脈靜脈之間,甚至動脈靜脈之間,都可彼此直接連通,形成血管吻合動脈吻合是兩條或兩條以上動脈的分支互相之間的連通,在人體內波動性較大或易受壓的部位和器官,它們常構成動脈網(如肘關節網和膝關節網等),或動脈弓(如掌淺弓和掌深弓等),以保證局部血液供應或縮短循環途徑,起到調節血流量作用靜脈之間的吻合動脈更爲豐富,除形成靜脈網(如手背靜脈網等)外,常在器官容量變化較大的臟器周圍或臟器壁內形成靜脈叢(如直腸靜脈叢等),以保證當臟器擴大或腔壁受擠壓時,血流仍能暢通。

靜脈吻合是小動脈與小靜脈之間的直連通,主要存在於手指、足趾和鼻、脣等處。其功能意義是縮短循環途徑,調節血流量,以適應局部功能需要,並有提高靜脈壓和調節體溫作用。較大的血管幹在行程中常發出細支,並與主幹平行,稱此爲側副管。

同一主幹的或二個主幹的側副管之間若相互吻合,該側副管即稱爲吻合管。正常情況下,側副管較細,運送的血液量不多,但當主幹血流受阻或不通時(如結紮、血栓等),通過側副管的血液量增多,管腔逐漸擴大,以代替主幹發揮作用。這種循環途徑稱爲側副循環,對主幹血流中斷後,恢復局部血液循環具有重要意義。

4.5 各類血管結構功能特點

動脈大動脈的管壁較厚,含有豐富的彈性纖維,具有可擴張性和彈性。左心室射血時,動脈內的壓力升高,一方面推動動脈內的血液向前流動;另一方面,使主動脈大動脈被動擴張,容積增大。左心室不再射血,後主動脈瓣關閉,但擴張的主動脈大動脈可以發生彈性回縮,把在射血期多容納的那部分血液繼續向外周方向推動,故主動脈大動脈具有可擴張性和彈性作用,可以將左心室收縮時產生的能量、暫時以勢能的形式貯存,故它們被稱爲彈性貯器血管。隨着動脈分支變細,管壁逐漸變薄,彈性纖維逐漸減少,而平滑肌的成分逐漸增多。小動脈和微動脈口徑較小,且管壁又含有豐富的平滑肌,通過平滑肌的舒縮活動很容易使血管口徑發生改變,從而改變血流的阻力。血液血管系統中流動時所受到的總的阻力,大部分發生在小動脈,特別是微動脈。因此,稱它們爲阻力血管。小動脈和微動脈收縮和舒張,可顯著地影響器官組織中的血流量。正常血壓的維持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外周血管動脈和微動脈對血流產生的阻力,即外周阻力。又因它們位於毛細血管之前,所以又叫毛細血管前阻力血管

在各類血管中,毛細血管的口徑最小,數量最多,總的橫截面積最大,血流速度最慢,管壁最薄,僅由單層內皮細胞和基膜組成,通透性很好,有利於血液組織進行物質交換,故毛細血管被稱爲交換血管毛細血管匯合成微靜脈,管壁又逐漸出現平滑肌。到小靜脈,管壁已有完整平滑肌層.微靜脈和小靜脈平滑肌舒縮,同樣可以改變血管的口徑和血流的阻力。故將它們稱爲毛細血管後阻力血管靜脈和相應的動脈相比,數量大,口徑小,管壁博,易擴張。通常安靜時,靜脈內容納60-70%的循環血量,故又叫容量血管

血管趣聞:每平方人體皮膚包含19英尺血管血管總長62000英里(1英里=1.61千米)以上,如果全部首尾相接,可以繞地球2.5圈。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62.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84.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28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