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休克

疾病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xīn yuán xìng xiū kè

2 註解

3 概述

心源性休克(心血管內科)是指由於心臟功能極度減退,導致心輸出量顯著減少並引起嚴重的急性周圍迴圈衰竭的一種綜合徵。其病因急性心肌梗塞最多見,嚴重心肌炎心肌病心包填塞、嚴重心律失常慢性心力衰竭末期等均可導致本症。本病死亡率極高,國內報道爲70%-100%,及時、有效的綜合搶救可望增加患者生存的機會。

4 特點

1.由於心泵衰竭,心輸出量急劇減少,血壓降低;微循環變化的發展過程。基本上和低血容量性休克相同,但常在早期因缺血缺氧死亡;

2.多數病人由於應激反應動脈充盈不足,使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增多,小動脈、微動脈收縮,外周阻力增加,致使心臟後負荷加重;但有少數病人外周阻力是降低的(可能是由於心室容量增加,剌激心室壁壓力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心血管運動中樞抑制);

3.交感神經興奮靜脈收縮,回心血量增加,而心臟不能把血液充分輸入動脈,因而中心靜脈壓和心室舒張期末容量和壓力升高;

4.常比較早地出現較爲嚴重的肺淤血肺水腫,這些變化又進一步加重心臟的負擔和缺氧,促使心泵衰竭。

5 病因

1.大面積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填塞,急性肺源性心臟病

2.各種心肌炎心臟病變;

3.心瓣膜口堵塞、嚴重心律失常慢性心功能不全終末階段等心臟疾病,均可誘發休克

6 症狀表現

1.嚴重的基礎心臟病表現;

2.體循環衰竭表現:持續性低血壓、少尿、意識障礙、末梢紫紺等;亦可同時合併急性肺水腫表現;

3.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動脈壓<10.7KPa(80mmHg);中心靜脈壓正常或偏高;心輸出量極度低下。

7 診斷依據

1.嚴重的基礎心臟病(廣泛心肌梗塞心肌炎心包填塞、心律失常、機械瓣失靈等)。

2.休克的典型臨牀表現(低血壓、少尿、意識改變等)。

3.經積極擴容治療後低血壓及臨牀症狀無改善或反惡化。

4.血流動力學指標符合以下典型特徵:(1)平均動脈壓<8KPa(60mmHg);(2)中心靜脈壓正常或偏高;(3)左室舒張末期充盈壓或肺毛細血管契嵌壓升高;(4)心輸出量極度低下。

8 治療

治療原則:

1.應在嚴密的血流動力學監測下積極開展各項搶救治療。

2.糾正低血容量。

3.合理應用多種血管活性藥物利尿劑。

4.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5.建立有效的機械輔助迴圈。6.治療原發心臟病。

用藥原則:

1.心源性休克病死率極高,治療難度大,各項搶救措施應在嚴密的心臟血流動力學監測下進行,給藥途徑優先考慮經血管直接給藥以儘快獲得療效。

2.心源性休克的治療用藥類型及劑量呈高度個體差異,應結合基礎病變,臨牀特點及血流動力學指標綜合制訂全面的治療方案,並隨時進行調整。

3.主動脈內氣囊反搏與藥物治療相配合能提高搶救成功率。

4.急救時多利用用多巴胺的舒血管作用進行搶救。

9 輔助檢查

1.心源性休克病情兇險,死亡率高,應儘早確立診斷併爲進一步的搶救治療工作提供儘可能全面、準確的決策資料。各項檢查應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早期的檢查專案 應在牀邊進行。優先考慮可靠性高、創傷小、能提供關鍵性資料與資訊的專案,必要時有關專案應連續監控或重複檢測。

2.創傷大,非關鍵性專案或無法在牀邊完成的檢查可在病情穩定後進行,以免干擾搶救工作或冒過大風險。

10 療效評價

1.治癒:血流動力學指標穩定休克症狀消失,基礎心臟病好轉。

2.好轉:血流動力學指標基本穩定,末梢迴圈情況改善。

3.無效:休克症狀持續存在或進一步惡化。

11 專家提示

心源性休克是各種嚴重心臟病最危險的或終末期的表現方式,只有在高水準的醫療中心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才能使患者重獲生機。所以,心臟病人一旦發生有關症狀應及時送往醫院接受專科治療。 平時積極預防和治療基礎性心臟病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心原性休克發生,這一點是非常值得重視的。

治療心源性休克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