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Guifu Dihuang Wa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guifu dihuang pil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uifu dihuang w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桂附地黃丸爲方名,出《醫宗金鑑》卷四十三,即《金匱要略方論》卷下之腎氣丸[1][2]。
桂附地黃丸具有強大的免疫促進和調節功能,對神經、內分泌有着強大的調控作用,對心血管系統有着積極的影響,因此對免疫及神經、內分泌調節障礙性疾病如更年期綜合徵、神經衰弱症、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低、醛固酮增多症、慢性腎炎、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及支氣管哮喘均有一定的治療作用。若遇有細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感染誘發者,本方劑抗病原微生物能力較弱,應結合現代醫學以有效抗生素治療爲宜。[3]
4 別名
八味腎氣丸(《金匱要略方論》捲上)、崔氏八味丸(《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附方)、《金貴要略方論》腎氣丸(《內科摘要》卷下)、桂附八味丸(《醫方集解))。
八味腎氣丸(原書卷下)、地黃丸(《太平聖惠方》卷九十八)、八仙丸(《養老奉親》)、補腎八味丸(《聖濟總錄》卷五十一)、八味地黃丸(《小兒痘疹方論》)、附子八味丸(《證治要決類方》卷四)、金匱腎氣丸(《赤水玄珠》卷七)、桂附八味丸(《簡明醫彀》卷四)、桂附地黃丸(《簡明醫彀》卷八)、附桂八味丸(《醫方論》)、桂附八味地黃丸(《胎產心法》卷一)。本方方名,《崔氏方》引作“八味九”(見《外臺祕要》):改爲湯劑,名“腎氣湯”(見《普濟方》)、“八味地黃湯”(見《辨證錄》)“八味飲”(見《西塘感證》、“加味地黃湯”、“桂附地黃湯”(見《醫宗金鑑》)、“八味湯”(見《雜症會心錄》)、“陽八味湯”(見《醫門補要》)、“桂附八味湯”(見《喉科種福》)。
5 組成
乾地黃八兩,薯蕷四兩,山茱萸四兩,澤瀉三兩,茯苓二兩,牡丹皮三兩,桂枝、附子(炮)各一兩[4]。
乾地黃8兩,薯蕷4兩,山茱萸4兩,澤瀉3兩,茯苓3兩,牡丹皮3兩,桂枝1兩,附子(炮)1兩。
6 桂附地黃丸的功效與主治
腎氣丸具有補腎助陽之功效。主治腎陽不足。症見腰痛腳軟,下半身常覺發冷,少腹不適,小便不利,或小便頻數,陽痿早泄,舌淡而胖,脈虛弱。
腎氣丸溫補腎陽,引火歸源,陰陽雙補.暖腎臟,補虛損,益顏色,壯筋骨。補老人元髒虛弱,腑氣不順,固精髓。久服壯元陽,活血駐顏,強志輕身。
腎陽不足,腰痛腳軟,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舌質淡胖,脈虛弱尺部沉細,以及痰飲咳喘、水腫腳氣、消渴、轉胞、久泄、陰疽等屬腎中陽氣虛衰者。虛勞腰痛,或短氣有微飲,或男子消渴,以飲一斗,小便一斗,及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得臥,而反倚息者,此名轉胞,以胞繫了戾,故致此病。腳氣上入少腹,少腹不仁。虛勞不足,大傷飲水,小腹急,腎氣虛乏,下元冷憊,臍腹疼痛,夜多漩溺,腳膝緩弱,肢體倦怠,面色黧黑,不思飲食。腎氣內奪,舌喑足廢。冷證齒痛。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大便不實。稟氣虛,骨弱,7-8歲不能行立。腎水不能攝養,及脾虛不能剋制腎水,多吐痰唾而不咳。兩尺脈微弱,陰陽俱虛。腎虛不能攝水,津液不降,致成痰飲,咳逆,潮熱,盜汗。脾腎虛寒,土不生金,肺金虧損,肺氣虛不能攝血,面色萎黃,時或咳嗽見血,脈多空大無力。脾腎兩敗,水溢於外,土困於中而成水腫,或陽虛小便不通。腎臟真陽不足,火不歸元。百會疽漫腫平塌,紫暗堅硬,面赤而煩,口乾不渴,脣潤,屬陽虛浮泛者,及頰瘍牙關緊急不開或旁腫不消,膿水清稀,因而成漏,覆被寒侵瘡孔,致生多骨,經年纏綿難愈者。
8 方解
桂附地黃丸治證皆由腎陽不足所致。腰爲腎府,腎爲先天之本,中寓命門之火。命門真陽即腎間動氣,腎陽不足,不能溫養下焦,故腰痛腳軟,身半以下常有冷感;腎陽虛弱,不能化氣利水,水停於內,故小便不利,少腹拘急不舒;若腎虛不能約束水液,則小便反多,或消渴、水腫、痰飲、腳氣,以及轉胞等。治宜補腎助陽爲法。故方中重用乾地黃滋陰補腎爲君藥。臣以山茱萸、山藥補肝脾而益精血;加以附子、桂枝之辛熱,助命門以溫陽化氣。君臣相伍,補腎填精,溫腎助陽,乃陰中求陽之治。從用量分析,補腎藥居多,溫陽藥較輕,其立方之旨,又在微微生火,鼓舞腎氣,取“少火生氣”之意,而非峻補。又配澤瀉、茯苓利水滲溼泄濁,丹皮清泄肝火,三藥於補中寓瀉,使邪去則補乃得力,並防滋陰藥之膩滯。諸藥合用,溫而不燥,滋而不膩,助陽之弱以化水,滋陰之虛以生氣,使腎陽振奮,氣化復常,則諸症自除。
桂附地黃丸配伍特點有二:一爲補陽與補陰配伍,陰陽並補,而以補陽爲主;二爲滋陰之中配入少量桂、附以溫陽,目的在於陰中求陽,少火生氣,故方名“腎氣”。
9 桂附地黃丸的臨牀運用
桂附地黃丸是治療腎陽不足的常用方。臨牀上以腰痛腳軟,少腹不適,小便不利,或小便頻數,舌淡而胖,脈虛弱爲證治要點。
9.1 加減法
若小便量多者,加補骨脂、巴戟天;色慾放縱者,加人蔘、肉蓯蓉、靈仙脾;在腎氣丸基礎上加入車前子、牛膝爲加味腎氣丸,溫腎以利水消腫,常用於治療腎陽虛引致的水腫;若加入鹿茸、五味子爲十補丸,溫腎陽,益精血,常用於治療腎陽虛損,精血不足等證。
若用於陽痿,尚需加淫羊藿、補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壯陽起痿之力。
9.2 使用禁忌
忌豬肉、冷水、生蔥、醋物、蕪荑;有咽乾口燥,舌紅少苔等腎陰不足,腎火上炎表現者,不宜使用本方。如有咽乾、口燥、舌紅、少苔等腎陰不足,腎火上炎症狀者不宜用。
9.3 桂附地黃丸治痞結泄瀉
一人坐立久則手足麻木,雖夏月亦足寒如冰,復因醉睡覺而飲水復睡,遂覺右腹痞結,摩之則腹間瀝漉有聲,得熱摩則氣泄而止,飲食稍多則作痛泄,此非脾胃病,乃命門火衰不能生土,虛寒使之然也,服八味丸而愈。
9.4 桂附地黃丸治反胃
曾治富商湯名揚,自謂體旺,酒色無度,行年四十,飲食漸減,或教以每早進牛乳酒,初食似可,久之朝食至暮,酒乳結成羊屎形,其大小便日夜不過數滴,全無渣滓下行,臥牀不起,告急請診。按之兩尺脈微如絲,右關弦緊,乍有乍無,兩寸與左關洪大而散。餘曰:足下之恙,乃本實先撥,先天之陰虛宜補水,先天之陽虛宜補火,水火既濟,庶可得生。乃用熟地一兩,山茱、山藥各四錢,茯苓、澤瀉、丹皮、肉桂、附子各三錢,煎服一劑,明早令進牛乳酒,至暮則下行,而不上吐矣,連服十劑,飲食漸進。遂從前方藥料爲丸,日服二次,囑戒酒色,半載而康。
9.5 桂附地黃丸治水腫
本方治療水腫12例,症見眼瞼水腫,小便不利或尿閉,面色蒼白或萎黃,舌苔白厚或乾燥,脈象沉微細弱。以腎氣丸每次三錢,每日二次(其中3例因下肢水腫配合五皮飲),一般服藥二週後症狀減輕,尿量排泄增加,水腫漸消,12例中除2例伴有鉤蟲病或血絲蟲病者無效外,均獲治癒,療程21至90天。
9.6 桂附地黃丸治尿毒症
作者認爲,多數晚期尿毒症,雖有高熱心煩,出血傾向,便閉,苔厚黃等溼熱邪盛之象,不過爲發病之標,而其病本均屬脾腎陽虛,故以腎氣丸爲基本方,並重用人蔘煎湯送服以扶正祛邪,同時酌伍山藥、黃耆、白朮以補氣健脾,公丁香、旋復花、半夏、竹茹以和胃降逆,配合必要的西藥。經治5例,療效滿意,隨訪三年以上.情況良好,其中2例腎功能已恢復正常。
9.7 桂附地黃丸治慢性腎炎蛋白尿
本方加黃耆、白朮、薺菜花、煅龍牡等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屬腎陽虧損,脾陽不運,氣不化水者3例.分別服藥15至20劑,尿蛋白全部轉陰,隨訪年餘未復發。
9.8 桂附地黃丸治複發性口瘡
複發性口瘡屬元陽不歸命門,虛火上升,浮陽於外,上熱下寒,症見脣、舌或頰內等處出現黃豆大小的淡白色圓形或橢圓形潰爛斑點,周圍顏色淡紅,疼痛或重或輕,疲勞易發,同時伴有畏寒肢冷,乏力懶言,小便清長,大便溏薄等。治療以本方溫養命火,引火歸元,若口腔潰爛有腐臭味者,加地骨皮10g,生石膏15g,丹皮增至10g;口渴明顯者,加石斛20g,麥冬10g;另可用錫類散外搽患處。所治5例中,2例痊癒,2例愈後復發,按原方再服而愈,1例好轉。
10 桂附地黃丸的現代適應證
桂附地黃丸適用於治療慢性腎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狀腺功能低下、神經衰弱、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慢性支氣管哮喘、更年期綜合徵等屬腎陽不足者,可加減應用[7]。
10.1 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僅少數是由急性腎炎發展所致,其病因多爲免疫介導的炎症。其中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也佔重要地位。首先是免疫反應,某些外源性抗原或內源性抗原可刺激機體產生抗體,在血循環中形成免疫複合物,在某些情況下免疫複合物沉積或被腎小球捕捉並激活炎症介質導致腎炎產生;多個抗原、抗體分子形成網絡狀腎小球內免疫複合物,單核-巨噬細胞系統吞噬功能和(或)腎小球系膜清除功能降低及補體成分功能缺陷等原因使免疫複合物沉積於腎小球而患病;血循環中的遊離抗體與腎小球固有抗原或已種植的腎小球的外源性抗原相結合在腎小球的局部形成腎小球內免疫複合物,並導致腎炎。若原位腎小球內免疫複合物或循環免疫複合物不能被機體清除或機體針對腎小球內免疫複合物中免疫球蛋白產生自身抗體則導致病變並持續和進展;同時細胞免疫在某些類型的腎炎發病機制中也有重要作用。其次免疫反應需引起炎症反應才能導致腎小球損傷,炎症反應中炎症細胞可產生炎症介質,炎症介質又可趨化、激活炎症細胞,各種炎症介質間又相互促進或制約,形成十分複雜的網絡關係,造成腎小球炎症病變。主要炎症細胞包括單核-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和血小板;主要炎症介質包括補體、凝血纖溶因子、血管活性胺、白細胞三烯、激肽,近年又發現許多新的炎症介質,如活性氧等自由基、活性氮、血管活性肽、前列腺素類、血管活性胺、細胞黏附因子等。
10.2 糖尿病
糖尿病的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瞭,目前公認糖尿病不是單一病因所致的疾病,而是復合病因引起的綜合徵。發病與遺傳、自身免疫及環境因素有關。從胰島β細胞合成和分泌胰島素,經血循環到達體內各組織器官的靶細胞,與特異性受體結合,引發細胞內物質代謝效應,在整個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異常均可導致糖尿病。糖尿病的代謝紊亂主要是由於胰島素生物活性或其效應絕對或相對不足引起的,臨牀主要表現爲易飢、多食、口渴、多飲、多尿及體重減輕。
10.3 更年期綜合徵
更年期綜合徵實質上是圍絕經期綜合徵,主要是由於卵巢功能退化及垂體和下後腦功能退化,從而導致雌激素分泌減少,孕酮分泌減少或無孕酮分泌,總體雄激素水平下降,促性腺激素分泌增加,催乳素濃度降低等各種激素分泌異常,導致臨牀上出現月經紊亂、血管舒縮功能紊亂而致潮熱和麪部陣陣發紅,精神神經症狀爲焦慮、易怒、記憶力下降,動脈粥樣硬化而出現冠心病及腦血管疾病,骨礦含量改變及骨質疏鬆而出現骨骼病變。
10.4 神經衰弱
神經官能症發病與精神過度緊張或恐懼等因素有關,使大腦皮層抑制功能不足而出現頭痛、頭暈、易激動、煩躁、入睡困難或睡眠淺或失眠;其次是大腦皮層興奮功能不足,表現精神不振、沒情緒、乏力、注意力渙散、記憶力下降、工作難以持久等,上述兩種情況也可同時存在;但要除外某些器質性疾病,如腦腫瘤等引起的神經衰弱綜合徵。
10.5 哮喘
支氣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和T淋巴細胞等多種炎性細胞參與的慢性炎症、變應性炎症或過敏性炎症,這種氣道炎症使易感者對各種刺激因子具有氣道高反應性,並可引起呼吸道狹窄,表現爲反覆發作的喘息、呼吸困難、胸悶或咳嗽等。支氣管哮喘發病機制十分複雜,遺傳和環境因素共同影響哮喘的發展,其主要病理改變爲:①氣道黏膜中可見大量炎性細胞浸潤;②氣道上皮損傷與脫落,纖毛細胞有不同程度的損傷,甚致壞死;③氣道壁增厚,黏膜水腫,膠原蛋白沉着;④氣道黏液腺腫大,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氣道黏膜充血水腫,滲出物質增多,黏液滯留導致氣道黏液栓形成;⑤氣道平滑肌收縮,部分出現功能性改變及缺陷。臨牀上主要表現爲呼吸困難,哮鳴音。
10.6 甲狀腺功能減低
甲狀腺功能減低症簡稱甲減,是由各種原因導致的低甲狀腺激素血癥或甲狀腺激素抵抗而引起的全身性低代謝綜合徵。根據病變部位分爲原發性甲減(甲狀腺本身病變所致)、繼發性甲減(重症疾病引起的TSH分泌減少)、散發性甲減(由下丘腦引起的TRH分泌減少)、甲狀腺激素抵抗綜合徵。臨牀上原發性甲減佔成人甲減的90%~95%;新生兒及胎兒發病者稱爲呆小病。原發性甲減發病原因主要有四:①自身免疫損傷如橋本甲狀腺炎等。②甲狀腺破壞,包括手術損傷及放射性碘治療。③碘過量。④抗甲狀腺藥物如鋰鹽、硫脲類藥物所致。甲狀腺激素主要藥理作用是:①維持生長發育、促進蛋白質合成及骨骼、中樞神經系統的生長發育。②促進代謝和產熱。③提高機體交感-腎上腺系統的感受性。甲減時上述3項作用降低而出現相應症狀,臨牀上主要表現爲黏液性水腫及易疲勞、怕冷、反應遲鈍、月經不調;肌肉乏力、強直萎縮;心肌收縮力下降,心動過緩;貧血;厭食、便祕、腹脹;月經過多或閉經;黏液性水腫、昏迷等。醛固酮增多症即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簡稱原醛症,是由於腎上腺皮質病變所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瀦鈉排鉀、體液容量擴張而抑制了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屬於不依賴腎素-血管緊張素的鹽皮質激素過多症。常見原因有:①醛固酮瘤,佔原醛症的60%~85%。②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約佔原醛症的15%~40%。雙側有腎上腺球狀帶增生伴結節,可能與對血管緊張素Ⅱ敏感性增強有關。③糖皮質激素可治性醛固酮增多症,多與家人遺傳有關,有腎上腺增生,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有效。④醛固酮癌,主要是腎上腺皮質癌。⑤迷走的分泌醛固酮組織,少見,多發生於腎內的腎上腺殘餘組織或卵巢、睾丸腫瘤。主要病理改變是醛固酮引起的鈉、鉀瀦留,細胞外液擴張,血容量增多,血管壁內及血循環內鈉離子濃度增加,血管對去甲腎上腺素反應性增強等引起的高血壓,臨牀主要表現爲高血壓、神經肌肉功能障礙,主要是低血鉀引起的肌無力和週期性癱瘓等症狀;低血鉀引起腎小管上皮細胞空泡變性使腎濃縮功能下降等出現多尿、蛋白尿;低鉀引起的心功能障礙及心律失常;同時低鉀也可引起生長發育障礙及胰島素分泌減少等有關症狀。
10.7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
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分爲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前者又稱Addison病,由於雙側腎上腺絕大部分被損害所致;繼發者多由下丘腦病變引起。常見原因:①感染,以腎上腺結核最多見;②自身免疫性腎上腺炎;③其他爲惡性腫瘤轉移等所致,由於垂體ACTH、黑色素細胞刺激素(MSH)、促脂素(CPH)分泌增多所致一系列症狀,臨牀主要表現爲皮膚色素加深,其他可見神經、精神、胃腸道、心血管系統及代謝系統以及腎、生殖系統症狀,嚴重者可發生腎上腺危象。
11 桂附地黃丸的藥理作用
桂附地黃丸可提高腎陽虛模型動物血、腦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可改善自由基代謝異常狀態和內分泌功能;能增強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有類性激素樣作用,對生精障礙有明顯的恢復作用。
桂附地黃丸的適應證較多、較複雜,但綜合分析,大部分爲免疫功能紊亂及神經、內分泌功能障礙性疾病,由此而致心血管、腎臟、胃腸、神經肌肉等系統相關聯的疾病發生,現分析其治療機理如下。[8]
11.1 對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熟地黃能減輕糖皮質激素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和形態的影響,拮抗糖皮質激素導致的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無論單味使用或與他藥配伍均有抗地塞米松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抑制作用,從而使血漿皮質酮濃度升高;同時通過調節細胞膜β受體的最大結合量,顯著改善甲亢等陰虛患者交感腎上腺素能神經興奮症狀,使血漿cAMP含量趨向正常;另有報道懷慶熟地黃對甲亢陰虛大鼠體重改變,24小時飲水量及尿量,血漿T3、T4及醛固酮(AD)濃度有顯著改善,並認爲其改善腎陰虛的作用與改善體內AD水平有關;熟地黃煎劑能降低正常血糖和由腎上腺素、氯化銨引起的高血糖而具降血糖作用。臣藥山藥能明顯降低腦LPO,並且有明顯降血糖作用。臣藥山茱萸對副交感神經有興奮作用,能明顯增加抗缺氧和大腦的記憶能力;能促進胰島β細胞分泌和增加器官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因而可對抗四氧嘧啶及腎上腺素所致高血糖,具有明顯降血糖作用;山茱萸能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而具有抗炎作用。山藥具有降血糖作用。附子通過下丘腦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神經細胞對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有興奮作用,從而促進皮質激素分泌,同時附子本身也有皮質激素樣作用。附子加地黃配伍對腎上腺、甲狀腺切除後卵巢的重量減輕和卵巢內HCG/LH受體功能降低有顯著拮抗作用;附子所含烏頭鹼可促進腦灰質的呼吸,促進腦皮質葡萄糖的氧化,促進葡萄糖生成乳酸,烏頭多糖還有降血糖作用;附子除對中樞神經有鎮痛、鎮靜作用外,對周圍神經所含烏頭鹼可興奮交感神經末梢而使內源性去甲腎上腺素釋放;去甲烏藥鹼爲部分β受體阻滯劑,並可阻斷α1受體而激動α2受體,但以阻斷α1受體爲主;附子肉桂複方可興奮交感-腎上腺髓質功能,增加血清和腎上腺內多巴胺-β-羥化酶活性;附子、肉桂還可促進甲亢及皮質醇過多症陰虛模型M受體增多及cGMP反應性增強,從而惡化陰虛交感神經-β受體-cAMP的系統功能,改善陽虛證副交感神經-M受體-cGMP系統的功能;同時單用附子或肉桂可見尿中去甲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素含量升高;肉桂和附子組成複方使兩味藥在助陽方面有明顯的相互制約作用,相互緩和藥物對血壓的過烈作用;附子、肉桂複方對腎上腺皮質性高血壓的腎上腺膽固醇代謝有明顯影響,可使灼傷側腎上腺活動增強而健側腎上腺活動不提高;同時認爲附桂複方能促進原來功能降低的腎上腺活動使其趨向正常,並通過這一作用導致降壓作用;附子、肉桂同時促使甲減動物腦內M受體的生成和降低,但更新常數的加快佔優勢,結果使異常的腦M受體數降低,從而對甲減患者發揮治療作用;同時還發現附子、肉桂等助陽藥有抑制下丘腦單胺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從而使陽虛者腦內去甲腎上腺素下降和腎上腺素升高現象恢復正常。臨牀證明肉桂不僅有解熱、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而且能明顯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改善性功能,提高血漿睾丸酮水平,而降低血漿T3水平。澤瀉有降血糖和利尿作用。使藥茯苓所含茯苓素可結合在腎胞漿膜醛固酮受體上,拮抗醛固酮的活性,同時對Na+-K+-ATP酶有顯著的激活作用,從而促進機體水鹽代謝功能的恢復。牡丹皮所含牡丹酚有鎮靜、鎮痛等中樞抑制作用;丹皮酚對反覆發作的短暫性腦缺血再灌注所致損傷有保護作用,並可降低腦缺血再灌注後的炎性反應;丹皮酚不僅有解熱、鎮痛作用,而且能抑制電刺激腦幹網狀結構和下丘腦下部引起的覺醒反應,從而具有催眠、鎮靜作用;同時牡丹皮所含丹皮多糖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由此可見該方劑對甲減、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神經衰弱及更年期綜合徵有強大的治療作用。
11.2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熟地黃可通過減弱、阻斷環磷酰胺及地塞米松的某些作用環節而具有保護免疫功能的作用,使環磷酰胺所致胸腺重量減輕。血清特異性抗體水平下降和淋巴細胞轉化功能降低恢復到正常水平,使地塞米松所致巨噬細胞吞噬功能下降及淋巴細胞比率降低提高到正常水平;同時地黃還可對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的DNA、蛋白質的合成以及IL-2的產生都有明顯的增強作用;熟地黃還能誘生干擾素,使之效價明顯提高,說明地黃不僅對免疫功能有保護作用,而且還有增強作用。臣藥山茱萸對於因化療或放療所致白細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且有而抗組胺的作用;山茱萸水提物能增強體液免疫功能,促進溶血空斑形成細胞數,加速血清IgG、IgM形成;山茱萸糖類也能明顯促進免疫反應;山茱萸總苷可提高IL-2的產生能力,在IL-2作用下NK細胞可轉變爲廣譜殺腫瘤的淋巴因子激活的殺傷細胞(簡稱LAK細胞)。山藥有強壯、滋補和脫敏作用;山藥水煎劑可顯著增加脾臟重量,增強巨噬細胞吞噬功能;山藥多糖能拮抗環磷酰胺所致降低WBC的作用;其水煎醇沉液能增加玫瑰花形成細胞數,提高淋巴細胞轉化功能,增加末梢血ANAE陽性T淋巴細胞數,促進溶血素生成,因此,對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均有較強的促進作用。附子對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附子注射液可明顯促進脾臟抗體形成細胞數增加及血清抗體的生成,並明顯提高血清補體含量,促進T細胞RE花環形成及淋巴細胞母細胞轉化。肉桂中所含的桂酸鈉能升高外周白細胞及血小板,並有抗輻射損傷作用;桂皮多糖AX能明顯提高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肉桂W2卻能降低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抗體產生。使藥茯苓所含茯苓多糖具有增強體液和細胞免疫功能的作用;新型羥甲基茯苓多糖皮下注射能使腹腔巨噬細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數明顯增加,同時還能拮抗免疫抑制劑醋酸可的松對腹腔巨噬細胞功能的抑制,使巨噬細胞功能恢復;羥甲基茯苓多糖還可使胸腺及淋巴結重量明顯增加;茯苓多糖及羥乙基茯苓多糖可增強細胞免疫功能,可使淋巴細胞毒性增加20~28倍,使淋巴細胞轉化率上升;茯苓素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和單核細胞吞噬功能,但抑制淋巴細胞轉化和抗體的產生。牡丹皮對Ⅰ~Ⅳ型變態反應均有抑制作用;丹皮酚可增強單核細胞吞噬功能,並顯著增強外周血WBC吞噬細菌的作用;丹皮總苷可促進ConA誘導的T淋巴細胞增殖反應和產生IL-2,還能促進LPS誘導B淋巴細胞的增殖反應以及巨噬細胞產生IL-1;誘導巨噬細胞合成NO。該方劑的免疫作用可有力地對其適應證從發病機理上進行根本治療。
11.3 對心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熟地黃有強心作用,特別是對衰竭的心臟作用更明顯;並且地黃可通過升高cAMP,使cGMP/cAMP比值降低而引起血壓降低,特別是對腎性高血壓有降壓作用,並能降低腎性高血壓的病死率。臣藥山萸肉有利尿、降血壓作用,山茱萸注射液對失血性休克能迅速升高血壓,有抗休克作用;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心泵血量和擴張外周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同時山茱萸還有顯著的抗心律失常作用。附子有顯著強心作用,其水溶性部分可直接作用於心臟,其有效成分是去甲烏藥鹼,此外還有α受體激動作用和升壓作用,去甲豬毛菜鹼及鈣離子等在附子的強心作用中也起了部分作用。去甲烏藥鹼能明顯改善內毒素休克犬心臟每搏量減少、心輸出量減低及心臟指數降低;附子所含烏頭鹼、中烏頭鹼和下烏頭鹼均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但附子水溶液卻能對抗烏頭鹼引起的心律失常,其所含去甲烏藥鹼對多種實驗性過緩性心律失常均有明顯的防治效果,去甲烏藥鹼還能增加竇房結的自律性,對於心肌細胞及浦肯野纖維可顯著延長細胞不應期;附子注射液及去甲烏藥鹼均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心肌供血供氧量;同時去甲烏藥鹼可升高心肌cAMP及改善cAMP/cGMP失調,對應激心肌有保護作用;去甲烏藥鹼有對β受體的激動和對α1受體阻斷的雙重作用,因此對腎性高血壓去甲烏藥鹼對舒張壓呈量效性降低,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流量,尤以對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更爲明顯;附子及其複方具有明顯抗休克作用,無論是失血性休克、內毒素性休克,還是心源性休克去甲烏藥鹼均能顯著地改善休克時心功能狀態,增加心輸出量和心臟指數,降低外周阻力,改善微循環,改善血液流變性,抑制DIC,遏制血漿SOD和GSH-Px的減少和MDA升高,並維持血糖水平,穩定細胞膜;附子煎劑還有抑制凝血功能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肉桂所含桂皮醛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和心率,擴張腦動脈及冠狀動脈,降低血管阻力,降低血壓;肉桂對外周血管有直接擴張作用,肉桂煎劑能增加心臟冠脈血流,促進心肌側支循環開放,改善心肌血液供應,能對抗垂體後葉素所致冠脈血流減少;肉桂能明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澤瀉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對多種高血壓模型均有遲緩但較弱的降壓作用;能干擾外源性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的吸收,加速TG水解而發揮降血脂作用;澤瀉所含澤瀉醇對腎性高血壓及原發性高血壓具有持久的降血壓作用;澤瀉水提液對AA和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並有抗血栓作用;澤瀉提取物能抑制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使藥茯苓各種提取物均能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並有利尿作用,可降低心臟的前負荷。牡丹皮具有明顯的降血壓作用,其所含芍藥苷對二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牡丹皮及丹皮酚有阻止Ca2+內流及抗氧化作用;能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脈血流量,並有降血壓作用,對缺血性心肌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同時有抗心律失常作用。
腎氣丸的強心、抗心律失常、明顯的降血壓和抗凝作用可對慢性腎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等併發的心血管病進行有力地預防和治療。
11.4 抗炎、抗氧化作用
君藥熟地黃有顯著的抗炎、消腫作用,地黃可增強血中GSH-Px的活性,降低LPO的含量,從而具有抗氧化損傷和抗衰老作用。臣藥山茱萸煎劑對炎症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滲出、水腫及肉芽組織增生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抗炎作用與其能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功能有關;山茱萸能提高RBC中SOD活性,對抗脂質過氧化。山藥能明顯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及羥基,明顯提高RBC中SOD及CAT活力;降低血漿、腦、肝中LPO含量。臣藥附子所含去甲烏藥鹼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能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對超氧陰離子自由基誘殺的透明質酸和牛關節液中氨基多糖的解聚也有保護效果;同時附子具有顯著的抗炎作用,其抗炎成分較多,其中的烏頭鹼、中烏頭鹼等作用較強,附子抗炎作用有報道認爲是通過對神經-體液調節、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而實現的;附子對炎症的血管通透性亢進、滲出、水腫、肉芽組織增生等多個炎症環節均可發揮積極作用。肉桂對炎性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水腫等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可顯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及總抗氧化能力,降低自由基代謝產物含量,提高組織膜酶活性,從而保護細胞膜完整性和功能正常。使藥茯苓所含的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具有較強的抗炎作用,並能改善炎症的全身症狀。牡丹皮對Ⅲ型變態反應引起的炎症有抑制作用。澤瀉水煎劑對炎症的滲出及肉芽組織增生等急、慢性炎症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牡丹皮所含丹皮酚可直接對炎性介質,抑制WBC遊走,抑制PGE2的生物合成,從而對炎症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強、滲出、水腫等不同炎症階段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同時丹皮總苷可提高血清GSH-Px活力,具有抗氧化損傷作用。
11.5 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熟地黃煎劑對肝炎有保護作用,能防止肝糖元的減少,抑制胃液及胃酸排出量,具有顯著的抗胃潰瘍作用。臣藥山藥具有滋補和助消化作用,對腸管活動有明顯的調節作用,當腎上腺素引起腸管緊張性降低時,山藥煎劑可明顯拮抗而使其節律活動恢復正常;山藥所含尿囊素具有修復上皮組織及生肌作用,可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山茱萸含有大量維生素A,對胃腸黏膜有修復作用,其所含鞣質有收斂作用;山茱萸煎劑顯著對抗肝損害,使肝病理改變減輕,肝細胞RNA及糖元含量上升,MDA、AST、ALT下降,具有保肝作用。附子煎劑可能具有膽鹼樣、組胺樣和抗腎上腺素樣作用,其所含烏頭鹼、中烏頭鹼可能對腸管活動起主要作用,但比較複雜;附子水煎劑能抑制胃潰瘍形成。肉桂可減少胃液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黏膜己糖胺含量,促進胃黏膜血流,對多種潰瘍模型均有一定的抗潰瘍作用。肉桂對藥物性腸功能紊亂可發揮調節作用,有利於減輕腸黏膜病變的滲出,可用於虛寒性腹瀉。同時肉桂還有利膽作用。澤瀉有抗脂肪肝作用。使藥茯苓浸劑對腸管有直接鬆弛作用,使收縮振幅減少、張力下降,對胃潰瘍有防治作用,可降低胃液酸度。茯苓所含新型羧甲基茯苓多糖可減輕肝損傷,降低ALT,連續給藥可明顯加速肝臟再生速度,使肝重量明顯增加,促進肝臟膠原蛋白降解,促進肝內纖維組織吸收,具有抗肝硬化作用。牡丹皮所含牡丹酚具有抑制胃酸分泌和抗潰瘍作用,丹皮總苷可提高血清及肝臟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對急性肝損傷可減輕肝細胞變性和壞死程度,降低血清ALT、AST含量。
11.6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藥地黃對須瘡癬菌、石膏樣小芽孢癬菌等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臣藥山茱萸對痢疾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堇色毛癬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肉桂所含桂皮醛對多種真菌有廣譜抗菌作用,桂皮油殺菌力強,對革蘭氏陽性菌的抑制力大於革蘭氏陰性菌,對多種黴菌也有抑制作用。澤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及結核桿菌均有抑制作用。茯苓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物可殺死鉤端螺旋體。牡丹皮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枯草桿菌、白色葡萄球菌等多種致病菌以及部分真菌有抑制作用。
11.7 解痙平喘、止咳祛痰作用
臣藥山藥具有止咳祛痰作用。附子具有顯著的平喘作用,其主要成分是去甲烏藥鹼,通過激動β受體使氣管鬆弛且隨劑量的增加作用加強;同時去甲烏藥鹼還可明顯對抗5-HT所致平滑肌痙攣,使呼吸道阻力下降。肉桂能鬆弛支氣管平滑肌,具有解痙平喘作用。除此之外該方劑對神經、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的強大作用也是其具有平喘作用的機制之一。
11.8 參考資料
1)抗動脈硬化作用的研究:日人渡邊宣佳等報告,服用八味地黃丸後,可使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上升,且尤以女性爲顯著。由於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抗動脈硬化的作用,因此本實驗結果具有重要意義。
2)抗糖尿病成分的研究《中成藥研究》(1982;1:46):採用鏈脲佐菌素(簡稱STZ)造成大鼠糖尿病模型,發現八味丸中抗STZ 糖尿病的有效成分爲山茱萸中的熊果酸與齊墩果酸。由於上述有效成分在八味丸的水提幹浸膏中未能檢出,故研究者認爲應用八昧丸治療糖尿病時,以古方丸劑或散劑爲宜。
3)對免疫功能的影響《成都中醫學院學報》(1985;4:40):本方對小鼠體內外周血淋巴細胞轉化率及抗體產生有一定影響。研究結果提示:金匱腎氣丸可顯著增強機體非特異性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並能促進抗體提前產生。
4)抗實驗性病理代謝的研究 《日本漢方醫學》1982(4):10,給增齡大白鼠投與八味地黃丸,探討了谷光甘肽代謝,結果①晶狀體中GSH和GSSG有意義地增加,推測八味地黃丸有預防老年性白內障的效果,②血中GSH增加,推測八味地黃丸參與紅細胞膜的谷光甘肽代謝;③睾丸中GSH增加,提示八味地黃丸參與DNA合成和谷光甘肽代謝。
5)抗糖尿病成分的研究 《中成藥研究》1982(1):46,用八味丸粉末給鏈脲佐菌素所致大鼠糖尿病模型口服,結果表明八味丸能有效地抑制其飲水量、尿量、血糖及尿糖量。而組成該方的單味藥僅山茱萸有效,並進一步找到抗糖尿病有效成分爲熊果酸及齊墩果酸。
12 各家論述
1.《醫經溯洄集》:八味丸以地黃爲君,而以餘藥佐之,非止爲補血之劑,蓋兼補氣也。氣者,血之母,東垣所謂陽旺則能生陰血者此也。夫其用地黃爲君者,大補血虛不足與補腎也;用諸藥佐之者,山藥之強陰益氣;山茱萸之強陰益精而壯元氣;白茯苓之補陽長陰而益氣;牡丹皮之瀉陰火,而治神志不足;澤瀉之養五臟,益氣力,起陰氣,而補虛損五勞,桂、附立補下焦火也。由此觀之,則餘之所謂兼補氣者,非臆說也。
2.《醫方考》:渴而未消者,此方主之。此爲心腎不交,水不足以濟火,故令亡液口乾,乃是陰無陽而不升,陽無陰而不降,水下火上,不相既濟耳!故用肉桂、附子之辛熱壯其少火,用六味地黃丸益其真陰。真陰益,則陽可降;少火壯,則陰自生。腎間水火俱虛,小便不調者,此方主之。腎間之水竭則火獨治,能合而不能開,令人病小便不出;腎間之火熄則水獨治,能開而不能合,令人小便不禁。是方也,以附子、肉佳之溫熱益其火;以熟地、山萸之濡潤壯其水;火欲實,則丹皮、澤瀉之酸鹹者可以收而瀉之;水欲實,則茯苓、山藥之甘淡者可以制而滲之。水火既濟,則開闔治矣。
3.《千金方衍義》:本方爲治虛勞不足,水火不交,下元虧損之首方。專用附、桂蒸發津氣於上,地黃滋培陰血於下,萸肉澀肝腎之精,山藥補黃庭之氣,丹皮散不歸經之血,茯苓守五臟之氣,澤瀉通膀胱之氣化。
4.《醫宗金鑑》引柯琴:火少則生氣,火壯則食氣,故火不可亢,亦不可衰,所云火生土者,即腎家之少火遊行其間,以息相吹耳,若命門火衰,少火見於熄矣。欲暖脾胃之陽,必先溫命門之火,此腎氣丸納桂、附於滋陰劑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補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腎氣也。故不曰溫腎,而名腎氣,斯知腎以氣爲主,腎得氣而土自生也。且形不足者,溫之以氣,則脾胃因虛寒而致病者固痊,即虛火不歸其原者,亦納之而歸封蟄之本矣。
5.《古方選注》:腎氣丸者,納氣歸腎也。地黃、萸肉、山藥補足三陰經,澤瀉、丹皮、茯苓補足三陽經。髒者,藏經氣而不泄,以填塞濁陰爲補;腑者,如府庫之出入,以通利清陽爲補。復以肉桂從少陽納氣歸肝,復以附子從太陽納氣歸腎。
6.《血證論》:腎爲水髒,而其中一點真陽便是呼吸之母,水足陽祕,則呼吸細而津液調。如真陽不祕,水泛火逆,則用苓、澤以行水飲,用地、萸以滋水陰,用淮藥入脾,以輸水於腎,用丹皮入心,以清火安腎,得六味以滋腎,而腎水足矣。然水中一點真陽,又恐其不能生化也,故用附子、肉桂以補之。
15 桂附地黃丸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Guifu Dihuang Wan
15.2 處方
肉桂20g、附子(制)20g、熟地黃160g、酒萸肉80g、牡丹皮60g、山藥80g、茯苓60g、澤瀉60g
15.3 製法
以上八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用煉蜜35~50g加適量的水泛丸,乾燥,製成水蜜丸;或加煉蜜80~110g製成小蜜丸或大蜜丸,即得。
15.4 性狀
本品爲黑棕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帶酸、辛。
15.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澱粉粒三角狀卵形或矩圓形,直徑24~40μm,臍點短縫狀或人字狀(山藥)。糊化澱粉粒團塊類白色(附子)。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試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茯苓)。薄壁組織灰棕色至黑棕色,細胞多皺縮,內含棕色核狀物(熟地黃)。草酸鈣簇晶存在於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個排列成行(牡丹皮)。果皮表皮細胞橙黃色,表面觀類多角形,垂周壁連珠狀增厚(酒萸肉)。薄壁細胞類圓形,有橢圓形紋孔,集成紋孔羣;內皮層細胞垂周壁波狀彎曲,較厚、木化,有稀疏細孔溝(澤瀉)。石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直徑32~88μm,壁一面菲薄(肉桂)。
(2)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乙醚15ml,振搖15分鐘,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揮去乙醚,殘渣加丙酮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丙酮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帶狀,以環己烷-乙酸乙酯(3: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褐色條斑。
(3)取本品水蜜丸6g,研碎;或取小蜜丸或大蜜丸9g,剪碎。加乙醇10ml,振搖15分鐘,放置1小時,濾過,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1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時間(分鐘) | 流動相A(%) | 流動相B(%) |
0~20 | 11 | 89 |
20~30 | 90 | 10 |
30~40 | 11 | 89 |
15.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15.7 含量測定
15.7.1 酒萸肉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5.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爲流動相A.以0.05%磷酸溶液爲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爲236nm。理論板數按馬錢苷峯計算應不低於4000。
15.7.1.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馬錢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0μg的溶液,即得。
15.7.1.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水蜜丸,研碎,取約1g,精密稱定;或取小蜜丸或重量差異項下的大蜜丸,剪碎,混勻,取約1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45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25ml(剩餘的續濾液備用),蒸乾,殘渣用甲醇溶解,轉移至S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5.7.1.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酒萸肉以馬錢苷(C17H26O10)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於0.53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38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3.40mg。
15.7.2 牡丹皮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5.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70:3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74nm。理論板數按丹皮酚峯計算應不低於3500。
15.7.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丹皮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5μg的溶液,即得。
15.7.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酒萸肉[含量測定]項下的備用續濾液,即得。
15.7.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計,水蜜丸每1g不得少於0.80mg;小蜜丸每1g不得少於0.60mg;大蜜丸每丸不得少於5.40mg。
15.8 功能與主治
溫補腎陽。用於腎陽不足,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15.9 用法與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5.10 規格
大蜜丸 每丸重9g
15.11 貯藏
密封。
15.12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6 桂附地黃丸的中藥部頒標準
16.1 劑型
16.2 拼音名
Guifu Dihuang Wan
16.3 標準編號
WS3-B-1600-93
16.4 處方
肉桂 20g 附子(制) 20g 熟地黃 160g 牡丹皮 60g 山茱萸(制) 80g 山藥 80g 茯苓 60g 澤瀉 60g
16.5 製法
以上八味,澤瀉、茯苓粉碎成粗粉,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 3小時,第 二次 2小時,合併濾液,濾過,濾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20℃)的清膏;熟地 黃切片,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 3小時,第二次 2小時,第三次 1小時,合併煎液,濾 液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20℃)的清膏;山茱萸及牡丹皮 40g照流浸膏與浸膏劑 項下的滲漉法(附錄17頁),以70%乙醇爲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收集漉液 回收乙醇,濃縮成相對密度爲1.30~1.35(20℃)的清膏,剩餘的牡丹皮及其餘山藥等三 味粉碎成細粉,與上述各清膏混勻,製成濃縮丸,乾燥,打光,即得。
16.6 性狀
本品爲黑棕色的濃縮丸;氣微香,味酸、澀。
16.7 鑑別
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草酸鈣簇晶存在於無色薄壁細胞中,有時數 個排列成行。石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壁一邊菲薄。草酸鈣針晶束存在於粘液細胞中, 長80~240 μm ,針晶直徑 2~8 μm 。糊化澱粉粒團塊類白色。
16.8 檢查
16.9 含量測定
取本品 5丸,精密稱定,置 500ml燒瓶中,加氯化鈉 10g ,乙醇 5ml,用水蒸氣餾,收集餾出液約 250ml,移入 250ml量瓶中,加水稀釋至刻度。照分 光光度法(附錄51頁),在 274nm波長處測定吸收度,按丹皮酚(C9H10O3) 的吸收係數 (E 1cm)爲 862計算,即得。 ? 本品含牡丹皮按丹皮酚(C9H10O3) 計算,不得少於0.10%。 ?
16.10 功能與主治
溫補腎陽。用於腎陽不足,腰膝酸冷,肢體乳腫,小便不利或反 多,痰飲喘咳,消渴?
16.11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8丸,一日 3次。
16.12 規格
每 8丸相當於原生藥 3g
16.13 貯藏
密封。
17 桂附地黃丸藥品說明書
17.1 藥品名稱
17.2 藥品漢語拼音
Guifu Dihuang Wan
17.3 劑型
17.4 性狀
桂附地黃丸爲黑棕色的水蜜丸、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味甜而帶酸、辛。
17.5 桂附地黃丸的主要成份
肉桂、附子(制)、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等。
17.6 桂附地黃丸的功能主治
溫補腎陽。用於腎陽不足,腰膝痠冷,肢體浮腫,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飲喘咳,消渴。
17.7 桂附地黃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17.8 桂附地黃丸的禁忌
1.孕婦忌服。
2.桂附地黃丸中有肉桂屬溫熱藥,不適用於有口乾舌燥、煩躁氣急、便幹尿黃症狀的糖尿病、慢性腎炎、高血壓、心臟病患者。
17.9 注意事項
1.忌不易消化食物。
2.治療期間,宜節制房事。
4.陰虛內熱者不適用。
5.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7.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桂附地黃丸不宜長期服用。桂附地黃丸宜飯前或進食同時服。
11.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桂附地黃丸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17.10 藥物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或藥師。
17.11 備註
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和使用。
18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7.
-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030.
- ^ [3]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83-284.
- ^ [4]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5]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79.
- ^ [7]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79-280.
- ^ [8]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80-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