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劑型(preparation[1])是指將原料藥加工製成適合於醫療或預防應用的形式[1]。即藥物的製劑類型[2]。
指根據外觀、製做方法及服用方法劃分的不同的方劑類型。中藥的劑型有湯、酒、丸、散、膏、丹、錠、片、露、霜、膠、茶、曲等[2]。
傳統的劑型有湯劑、酒劑及丸、散、膏、丹等,現代劑型有配方顆粒、沖劑、針劑、片劑、口服液、糖漿劑、膠囊劑等,臨牀上應根據病情恰當選擇。
4 劑型簡介
4.1 湯劑
湯劑即湯藥[3]。湯劑是按醫生配方將藥物飲片混合,加水浸泡後,煎煮一定時間,然後去渣取汁而製成的液體劑型,一般作內服用,亦可外用作洗浴、燻蒸及含漱[3]。湯劑的優點是個體化處方,便於調整,可靈活加減使用,製作簡便,易於吸收,作用較快,是中醫過去和現在運用最廣泛的一種劑型[3]。其不足之處是量大,不便服用;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或易揮發散失;貯藏攜帶困難等[3]。
4.2 配方顆粒劑
近年新興劑型,即把中藥飲片經現代化的工藝製成單味顆粒,開水~泡即可,多內服。其優點和用途同湯劑,且煎熬、攜帶方便,但因生產成本高,價較貴,且藥力弱。
4.3 丸劑
丸劑是將藥物研磨成細末或藥物提取物,加適宜的黏合賦形劑製成的圓形固體劑型[3]。丸劑具有吸收緩慢,藥力持久,便於攜帶、貯存、服用等優點[3]。一般適用於慢性、虛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黃丸等;也有取峻藥緩治而用丸劑的,如舟車丸等;亦有用於急救,但方中含有芳香藥物,不宜加熱煎煮而製成丸劑的,如安宮牛黃丸等[3]。
目前供應的丸劑,有傳統的蜜丸、水泛丸、濃縮丸、滴丸、微丸等不同劑型,宜內服。優點是使用方便,用量小,藥效持久,適用於小病、輕病及病情單純穩定的慢性病、虛證,也適宜抗老防衰,養生保健。缺點是針對性較差,藥力弱。
4.4 散劑
散劑是將藥物粉碎後均勻混合而製成的粉末狀製劑,如紫雪散、六一散等,具有吸收快、製作簡便、便於攜帶等優點。散劑分爲內服和外用兩類。內服散劑可研成細末,直接吞服或沖服,如七釐散等;亦可研成粗末後用水煎服,稱爲“煮散”,如敗毒散等。外用散劑是將藥物研成細末外敷、摻撒瘡面或患病部位,如錫類散、冰硼散等[3]。 其優點是起效快,用量小,使用方便,多用於急病、外感病及兒童病人。也常外用於皮膚病、潰瘍病。缺點是適用面窄,保質期短。
4.5 沖劑
是藥汁經濃縮加料而製成的乾燥顆粒,開水沖泡即可,如小兒感冒沖劑等,宜內服,其優點是起效快,用量小,使用方便,口感好,多用於急、慢性病,兒童及拒藥病人。缺點同丸劑,且保質期更短。
4.6 酒劑
酒劑是將藥物置於酒中浸泡或加溫隔水燉煮,去渣取液而製成的澄清液體制劑[3],多內服,如五加皮酒等,其優點是使用方便,用量小。酒劑具有活血通絡、易於發散和助長藥效的特性,故適用於風溼類疾病、外傷及虛證,祛風散寒通絡及補益強身劑中使用。缺點是適用面窄。
4.7 膏劑
膏劑是將藥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濃縮而成的劑型,有內服與外用兩類。
內服膏劑稱膏液,有流浸膏、浸膏、煎膏3種,此類膏劑服用方便,多用於調理補虛劑[3]。內服膏劑爲藥材提取液濃縮後加糖熬煉而成,如十全大補膏,秋梨膏等,優點是服用簡便,口感好,作用穩定持久,適用於慢性病、虛證、肺病[3]。
外用膏藥是把藥加入適宜基質中而製成,分軟膏劑和硬膏劑兩種[3]。適用於風溼病、外傷、皮膚瘡瘍等,如傷溼止痛膏等。但膏劑的適用面也較窄。
4.8 針劑、片劑
是中藥材提取有效成分經現代技術研製而成,如複方丹蔘針劑、刺五加片等。針劑宜肌肉或靜脈注射用,起效快,適用於急危重症,起效快,但藥效單一。而片劑則宜口服,急、慢性病都可用,但有類似丸劑之缺點。此外,口服液、糖漿劑、膠囊劑與沖劑的特點大體相同,傳統劑型丹劑目前已較少見、少用。
4.9 丹劑
丹劑是以某些礦物類藥物經高溫燒煉製成的不同結晶形狀的製品,如紅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科使用[3]。另有一些方劑由於藥品貴重或藥效顯著而名之日“丹”,它沒有固定的劑型,這類丹主要供內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