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澀

中醫證名 中醫學 目澀 問診 中醫眼科學 眼科症狀 中醫診斷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ù sè

2 英文參考

dryness and uneasy felling of the ey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ry ey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定義

目澀(dry and uncomfortable eye)爲證名[1]。指眼睛乾燥 少津,沙澀不適,易感疲勞的表現[2][3]

4 目澀症狀

患者乾燥滯澀或似異物入目般澀痛不適[3]

5 目澀病因病機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八:“目,肝之外候也……上液之道,若悲哀內動腑臟,則液道開而泣下,其液竭者,則目澀;又風邪內乘其腑臟,外傳於液道,亦令泣下而數欠,泣竭則目澀;若腑臟勞熱熱氣乘於肝,而衝發於目,則目熱而澀也,甚則赤痛。”說明陰虧液竭,風邪內乘,以及腑臟勞熱等,均能致目澀[3]

6 目澀辨證分型

目澀有乾澀、沙澀之分。目乾澀又名目枯澀,指眼覺乾澀不爽[3]目沙澀又名磣澀,指眼覺沙澀,有異物感[4]

目乾澀不爽者,多爲津液虧耗,或水虧血少所致。《諸病源候論》卷二十八:“液竭者,目澀。”常由肝腎陰虧,肝虛血少,肺陰不足,陰虛火旺等所致[4]。《審視瑤函》:“此症謂目日覺乾澀不爽利。”

目沙澀常伴有紅赤癢痛,羞明流淚,多爲風熱犯目,或肺肝火盛所致,亦常由異物人目所引起。多由風熱肝火陰虛火旺異物入目所致[4]。常見於外障眼病[4]

7 目澀的治療

目乾澀宜結合眼及全身證候辨證論治[4]。分別選用滋養肝腎,補肝養血,養陰清肺滋陰降火等法[4]

目沙澀宜結合眼及全身證候辨證施治,分別選用祛風清熱、平肝瀉火、養陰清熱等法[4]。如因異物入目所致者,首當清除異物[4]

8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59.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3)[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6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