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註解
多糖(polysaccharide)是指聚合度(DP)≥10的碳水化合物[1]。包括澱粉和非澱粉多糖。
多糖亦稱多聚糖,是10個以上單糖殘基用糖苷鍵相連而成的聚合體。一般含有成百上千個單糖單位。不同類型的多糖不僅所含的單糖種類不同,而且聚合程度、糖苷鍵的性質、鏈的構象也不同。只含一種單糖殘基的多糖叫做同多糖,含有不同種單糖殘基的則稱雜多糖。多糖鏈可以有分支,可以無分支;可以呈直線形、螺旋形或球形。糖苷鍵可以是α型或β型的,一般是(1→4)鍵和(1→6)鍵;有分支的糖原和支鏈澱粉兼有(1→4)鍵和(1→6)鍵;在植物樹膠和膠質中,(1→2)、(1→3)、(1→5)和(1→6)鍵更普遍。多糖最普通的成分是D-葡萄糖、D-果糖,D-半乳糖、D-甘露糖等己糖和D-阿拉伯糖、D-木糖等戊糖以及糖醛酸、糖胺等。多糖作爲貯存物質或結構材料廣泛分佈於生物界。其化學和物理性質不同於所含的單糖或寡糖成分,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還原能力和甜度隨分子大小的增加而減少。結構多糖纖維素和殼多糖不溶於水也不易酶解。而貯存多糖澱粉、糖原等溶於水成膠體,易被酶水解。用酸水解多糖先生成寡糖,最終生成單糖。多糖不被酵母水解,其膠體溶液有旋光性並一般具有微晶結構。多糖能和蛋白質或脂質等非糖物質結合成複合糖,其功能更復雜多樣。
多糖一般無甜味。無還原性,一般不能形成結晶。常見的多糖如澱粉、糖元、纖維素、甲殼質、半纖維素、瓊脂等。按其組成有均多糖和雜多糖之分。按其在生物體內的功能又分爲兩類:一類水不溶的,主要形成動植物的支持組織,如植物中的纖維素、甲殼類動物的甲殼素等;另一類爲動植物的貯存養料,可溶於熱水成膠體溶液,可經酶催化水解釋放單糖以供應能量,如澱粉、肝糖元等。中藥中含有的某些多糖是重要的免疫促進劑,如人蔘多糖、香菇多糖、黃芪多糖、鹿茸多糖等。
4 參考資料
-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Z].201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