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補中益氣湯同名方劑約有二十首,其中《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卷中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黃芪20g、炙甘草6g、人蔘10g、當歸身10g、橘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朮10g,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氣虛證、氣虛下陷證及氣虛發熱證,本方是補氣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現代常用於內臟下垂、久瀉、久痢、脫肛、重症肌無力、乳糜尿、慢性肝炎、妊娠及產後癃閉、胎動不安、月經過多、眼瞼下垂、麻痹性斜視等屬脾胃氣虛或中氣下陷者。
4 《脾胃論》(《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李東垣醫書十種》摘出)卷中方之補中益氣湯
補中益氣湯具有強大的免疫調節和促進功能,加強細胞代謝,具有特異性抵抗力,對心血管、胃腸、肝膽以及腫瘤均有積極影響,同時有一定的抗炎、抗病原微生物能力,因此,對其適應證應有一定治療作用。但是對於某些腫瘤、內臟下垂、肌肉麻痹所致斜視、眼瞼下垂久治不愈者應配合外科治療。[1]
4.1 處方
黃芪20g、炙甘草6g、人蔘10g、當歸身10g、橘皮6g、升麻3g、柴胡3g、白朮10g[2]
黃芪18g、甘草(炙)9g、人蔘(去蘆)6g、當歸(酒焙乾或曬乾)3g、橘皮(不去白)6g、升麻6g、柴胡6g、白朮9g。[3]
4.2 功能主治
補中益氣湯具有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氣虛證、氣虛下陷證及氣虛發熱證:[3]
1.脾胃氣虛證。症見少氣懶言,四肢無力,睏倦少食,發熱自汗,脈虛大無力。
3.氣虛發熱證。症見身熱自汗,渴喜熱飲,氣短乏力,舌淡,脈虛大無力。
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主脾胃氣虛,少氣懶言,四肢無力,睏倦少食,飲食乏味,不耐勞累,動則氣短;或氣虛發熱,氣高而喘,身熱而煩,渴喜熱飲,其脈洪大,按之無力,皮膚不任風寒,而生寒熱頭痛;或氣虛下陷,久瀉脫肛。現用於子宮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內臟下垂者。
4.3 用法用量
上藥㕮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時稍熱服。
4.4 方解
補中益氣湯證系因飲食勞倦,損傷脾胃,以致脾胃氣虛,清陽下陷。脾胃爲營衛氣血生化之源,脾胃氣虛,受納與運化不及,故飲食減少,少氣懶言,大便稀薄;氣虛不能固表,陽浮於外,故身熱自汗;氣虛下陷,清陽不升,故脫肛、子宮下垂等。但內傷發熱,時發時止,手心熱甚於手背,與外感發熱、熱甚不休,手背熱甚於手心者不同。治宜補益脾胃中氣,以退虛熱,升提中陽,舉其下陷。惟以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方中重用黃芪,味甘微溫,入脾肺經,補中益氣,昇陽固表,爲君藥。配伍人蔘、甘草、白朮補氣健脾爲臣,與黃芪合用,以增強其補中益氣之功。血爲氣之母,氣虛時久,營血虧虛,故用當歸養血合營,協人蔘、黃芪以補氣養血;陳皮理氣和胃,使諸藥補而不滯,共爲佐藥。並以少量升麻、柴胡昇陽舉陷,協助君藥以升提下陷之中氣,爲佐使藥。炙甘草調和諸藥,亦爲使藥。諸藥合用,使氣虛者補之,氣陷者升之,氣虛發熱者,得此甘溫益氣而除之,元氣內充,清陽得升,則諸症自愈。[4]
4.5 運用
補中益氣湯是補氣昇陽,甘溫除熱的代表方。臨牀上以體倦乏力,少氣懶言,面色萎黃,脈虛軟無力或內臟下垂等爲證治要點。
4.5.1 加減法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兼頭痛者,加蔓荊子、川芎、藁本、細辛以疏風止痛;兼咳嗽者,加五味子、麥冬以斂肺止咳;兼氣滯者,加木香、枳殼以理氣解鬱。亦可用於虛人感冒,加蘇葉少許以增辛散之力。[4][4]
4.5.2 使用注意
4.6 現代適應證
補中益氣湯在臨牀應用範圍甚廣,如內臟下垂、久瀉、久痢、脫肛、重症肌無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婦科子宮脫垂、妊娠及產後癃閉、胎動不安、月經過多;眼科的眼瞼下垂、麻痹性斜視,屬脾胃氣虛或中氣下陷者,也可加減應用。
4.6.1 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肝硬化最常見的原因,慢性肝炎多由乙、丙、丁3型肝炎急性期轉變而來,凡病期超過半年,或乙、丙、丁3型肝炎或HBsAg攜帶者再次出現肝炎症狀體徵、肝功能異常者,或雖病史不明,但肝病理組織學或症狀、體徵、B超檢查符合慢性肝炎均可定爲慢性肝炎。由於肝臟腫大,匯管區出現不同程度炎症、肝小葉壞死,並出現不同程度的纖維化、膽汁排泄障礙以及腸道瘀血,可致消化道功能障礙及胸脅脹滿等症狀。
4.6.2 重症肌無力
重症肌無力是乙酰膽鹼受體抗體介導的細胞免疫依賴及補體參與的神經一肌肉接頭處傳遞障礙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認爲某些特定的遺傳素質個體中,由於病毒或其他非特異性因子感染胸腺所致“肌樣細胞”表面的乙酰膽鹼受體構型發生變化,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產生乙酰膽鹼受體抗體。乙酰膽鹼的IgG抗體是由周圍淋巴器官、胸腺的漿細胞產生,抗原特異性輔助T細胞(CD4+)通過與乙酰膽鹼抗原肽序列結合被激活。體內的乙酰膽鹼受體抗體在補體參與下發生應答。足夠的循環抗體能使80%的肌肉乙酰膽鹼受體達到飽和,由補體介導的細胞膜溶解作用使乙酰膽鹼受體大量破壞,導致突觸後膜傳遞障礙,從而產生肌無力。約70%的患者胸腺增大、重量增加,15%的患者有淋巴上皮細胞型胸腺瘤。神經肌肉接頭處突觸後膜皺褶喪失或減少,突觸間隙增寬,乙酰膽鹼受體密度減少。臨牀主要表現爲一組或幾組或全體肌麻痹、無力、易疲勞,晨輕暮重,短期休息後好轉。急驟發生延髓和呼吸肌嚴重無力以致不能維持換氣功能爲危象。
4.6.3 脫肛
脫肛即直腸脫垂,病因尚不完全明瞭,第一個常見原因是因肛提肌和盆底筋膜薄弱無力以及直腸周圍組織對直腸固定、支持作用減弱所致,多見於幼兒,營養不良、老年患者;第二個原因是腹壓增高所致,多見於便祕、腹瀉、久咳等;第三個原因是內痔、直腸息肉脫出牽拉直腸黏膜脫垂所致。主要病理改變是直腸下段黏膜層與肌層之間的結締組織過於鬆弛,黏膜下層下移;嚴重者直腸周圍結締組織過於鬆弛,直腸壁全層下移,脫出的直腸黏膜可發生炎症、糜爛、潰瘍和出血。臨牀表現爲有腫物自肛門脫出。
4.6.4 內臟下垂
內臟下垂多見於胃下垂,當胃小彎弧線最低點下降至髂嵴連線以下,十二指腸球部向左偏移時稱爲胃下垂,主要是胃膈韌帶與胃肝韌帶無力、鬆弛以及腹壁肌肉鬆弛所致。臨牀主要表現爲慢性腹痛與不適,X線鋇餐檢查可確診。其他內臟脫垂的機制亦大同小異。
4.6.5 子宮脫垂
子宮脫垂是指子宮從正常位置沿陰道下降,宮頸外口達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宮全部脫出於陰道口以外。主要原因有3:一是分娩損傷盆底肌、筋膜以及子宮韌帶使之過度伸展、張力下降甚至撕裂,如得不到良好的修復即可產生子宮脫垂;二是長期腹壓增高,如排便困難、咳嗽、長期站立及超負荷等;三是先天性盆底組織發育不良或退行性變。產後癃閉是指以生產以後排尿困難爲主要症狀的疾病,大多是因分娩時膀胱、尿道受壓所出現的一過性麻痹所致,主要病理改變爲平滑肌收縮無力。上瞼下垂是指上瞼肌和Miiller平滑肌的功能不全或喪失,導致上瞼部分或全部下垂。先天性患者爲動眼神經核或瞼提肌發育不良所致,獲得性可因動眼神經麻痹損傷、交感神經疾病、重症肌無力所致。麻痹性斜視是一條或幾條眼外肌或內肌麻痹或運動受限所致。
4.6.6 久瀉、久痢
久瀉、久痢大多是腸道慢性感染,常見的是腸道菌羣失調症,腸道耐藥菌感染或寄生蟲;也見於免疫性疾病如潰瘍性結腸炎等。
4.6.7 乳糜尿
乳糜尿是指腸道吸收的乳糜液不能按正常淋巴道引流至血液而逆流至泌尿系淋巴管中,以致該淋巴管內高壓、曲張、破裂,乳糜液溢人尿中,使尿呈乳白色。造成淋巴管阻塞的常見疾病是絲蟲病、腹腔結核、腫瘤等。
4.6.8 胎動不安
胎動不安僅是一種症狀,原因甚多,屬於母體因素的有:母親重症疾病、缺氧、外傷;胎盤因素有:早剝、老化;胎兒因素如宮內缺氧、臍帶繞頸以及其他疾病。
4.6.9 月經過多
正常月經失血量爲每次30~50ml,如超過80ml爲月經過多。月經過多僅僅是一個症狀,病因很多,但最常見的是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導致子宮內膜受單一雌激素刺激且無孕酮對抗而發生雌激素突破出血。高水平雌激素且維持在有效濃度,引起長時間閉經,因無孕激素參與,內膜增厚但不牢固極易發生突破性出血,血量洶涌。其他原因所致月經過多不再贅述。
4.7 藥理作用
4.7.1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黃芪及其黃芪多糖、黃芪皁苷甲和其他一些成分對免疫系統有廣泛影響,以免疫增強和免疫調節爲主。分述如下:①黃芪多糖通過抑制抑制性T細胞功能,使其他T細胞亞羣如輔助性T細胞的功能得以增強,使T細胞分化成熟,並顯著提高其活性。②黃芪能明顯促進正常機體產生特異性抗體,黃芪煎劑可顯著提高抗原結合細胞數、抗體分泌細胞數、溶血空斑數及抗體生成量。其中黃芪多糖能非常顯著地促進抗體生成,拮抗潑尼松龍等免疫抑制劑對免疫功能的抑制,電鏡可見在黃芪多糖作用下小鼠脾臟增重,脾臟中大量漿細胞增生且以成熟的漿細胞爲主;黃芪皁苷甲皮下注射於小鼠,可見其淋巴結內B淋巴細胞增殖分化和抗體合成,胞漿內擴張的粗麪內質網腔中含大量的抗體蛋白,說明二者均是增強體液免疫的重要成分。③對於巨噬細胞系統黃芪水煎劑可明顯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活性,其中黃芪多糖可直接刺激巨噬細胞使之數量增加,吞噬功能增強;黃芪皁苷甲皮下注射於小鼠可見其淋巴結內巨噬細胞體積增大,吞噬體、溶酶體、核糖體、粗麪內質網等大部分細胞器數量增多而呈激活狀態。黃芪皁苷甲可促進巨噬細胞蛋白合成系統功能,促進溶酶體生成。④黃芪通過誘生γ-IFN能明顯提高NK細胞的活性,且與干擾素合用可使NK細胞毒提高5~6倍。⑤黃芪還有干擾素誘生及誘生干擾素活性作用,能顯示一定的繼發性抗病毒效果。⑥黃芪注射液能明顯防治環磷酰胺所致白細胞數及骨髓巨核細胞數降低,明顯促進外周中性粒細胞的隨機運動和趨化運動。黃芪多糖注射液可使脾臟明顯增重,並明顯拮抗潑尼松龍等所致小鼠脾臟、胸腺、淋巴結等的萎縮,顯著降低人外周血白細胞糖皮質激素受體的含量。臣藥人蔘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也有廣泛的影響,人蔘皁苷和人蔘多糖是調節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人蔘不僅對正常動物,而且對免疫功能低下的動物也有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其中人參花皁苷能增加特異性抗體的濃度,能增加IgG、IgA、IgM水平,對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有促進作用,可促進T、B細胞對分裂原刺激的淋轉反應;人蔘皁苷能增加脾T細胞對ConA的增殖反應,促進IL-2的產生和提高NK細胞的活性;人蔘多糖可促進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可誘生腫瘤壞死因子和抗補體活性。白朮能使免疫抑制的動物TH細胞數明顯增加,提高TH/TS比值,增加T細胞表面IL-2的表達,使IL-2水平顯著增高;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提高淋巴細胞轉化率和自然玫瑰花結形成率,促進細胞免疫功能,顯著提高抗體產生能力,促進骨髓細胞增殖反應和IL-1、IL-2的分泌,提高外周血WBC數量,增加脾臟、胸腺的重量。甘草不僅能誘生干擾素,增強NK細胞的活性,而且甘草酸可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而具有抗過敏作用;甘草酸能增加脾臟及胸腺的重量,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活性,使體內抗體顯著增加,激活淋巴細胞增殖;甘草Lx則可降低抗原量而起到免疫抑制作用;甘草多糖可增強網狀內皮系統和單核細胞吞噬功能;甘草甜素不僅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而且可增強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分泌IL-2的能力;甘草次酸可升高T淋巴細胞比率;甘草酸二胺可提高血清INF-α水平;β-甘草次酸是人體補體經典途徑的抑制劑。佐藥當歸對機體免疫功能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其有效成分是當歸免疫活性多糖,該成分有免疫佐劑樣活性,有良好的抗補體活性和良好的干擾素誘導活性;當歸對淋巴細胞也有較強的活化作用,當歸免疫活性多糖對人脾細胞有促有絲分裂活性,是B淋巴細胞的潛在絲裂原,使B淋巴細胞分化到不同成熟階段,部分細胞羣成熟爲抗體分泌細胞;同時當歸免疫活性多糖還能直接激活參與抗體反應的T淋巴細胞而不誘導正常的胸腺細胞和抗氫化可的松胸腺細胞的增殖,還能促進脾淋巴細胞的增殖;當歸能促進巨噬細胞功能,提高NO含量,當歸醇沉物可顯著增加TNF-α、IL-1分泌,誘導INF-γ分泌,並增加其活性;同時當歸所含阿魏酸對Ⅰ、Ⅱ、Ⅲ、Ⅳ型變態反應均有抑制作用,因而具有廣譜抗變態反應作用,但對免疫功能無抑制作用。陳皮中的類黃酮類化合物都有很強的刺激人體嗜鹼性白細胞釋放組胺和中性粒細胞釋放β-尿苷酸化物酶的活性,從而具有抗過敏作用;陳皮煎劑皮下注射可顯著增加血清溶菌酶含量、血清血凝抗體滴度、心臟血T淋巴細胞E玫瑰花的形成率。佐藥升麻具有抗過敏作用,其所含三萜類化合物能增強淋巴細胞活性,抑制淋巴細胞轉化;升麻多糖對特異性及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強作用,並能誘生干擾素。柴胡所含柴胡多糖注射液能提高體液免疫及細胞免疫功能,並使免疫抑制狀態有一定程度的恢復;能誘發IFN-γ,增加Kupffer細胞吞噬功能,增強單核巨噬系統廓清、吞噬能力,激活巨噬細胞誘生IL-1,顯著提高ConA活化脾淋巴細胞轉化率及NK細胞的活性。該方劑強大的免疫調節和促進作用可能是其治療慢性肝炎、重症肌無力等免疫性疾病的根本。
4.7.2 對細胞代謝和非特異性抵抗力的影響
君藥黃芪可通過對環核苷酸系統的調節而影響機體的廣泛功能。黃芪皁苷甲能顯著促進機體的核酸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本品灌服小鼠3H-TdR摻人再生肝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並使再生肝DNA含量明顯增加;黃芪多糖顯著增強肝鹼性RNase的抑制因子並抑制RNase活力,使RNA分解代謝降低,從而引起RNA積累,使肝臟RNA含量增加;黃芪及黃芪多糖可促進血清和肝髒蛋白質的更新;對血糖有雙相調節作用,既能對抗腎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又能對抗二甲雙胍引起的血糖降低,使血糖平衡;黃芪有抗自由基損傷和抗脂質過氧化物作用,並可使紅細胞SOD活力顯著增高,且隨劑量的增大作用增強;能明顯清除超氧陰離子,降低MDA和LPO;同時黃芪有抗多種非特異性損傷、增強生命力和抵抗力作用;黃芪可使體外培養的人胎腎細胞生長旺盛的生存時間增長,使人胎肺二倍體細胞衰老壽命從原之61代延長到88~98代;黃芪還能增強動物對低溫、飢餓、輻射、減壓、缺氧、氰化鉀中毒等多種劣性刺激的耐受能力;黃芪能促進造血功能,使貧血患者外周血RBC及Hb增加,對環磷酰胺所致WBC減少及血小板下降有促進恢復作用,增加網織RBC數及骨髓有核細胞數;黃芪增加腎上腺重量並作用於性腺而增強機體對應激的良性反應,明顯延長應激衰竭期的出現,因而有顯著增強肌力和抗疲勞的作用。臣藥人蔘可促進人胚肺成纖維細胞增殖,使衰老細胞羣中“不分裂”細胞轉化爲“分裂”細胞,並使細胞分裂週期縮短;人蔘通過增強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功能及增強其他內分泌系統的功能而具有抗應激作用,對熱、冷、輻射、缺氧等意外傷害增加耐受力,並通過升高血脂和促進蛋白質合成而具抗疲勞作用;人蔘甲醇提取物中的麥芽醇、水楊酸、香草酸等均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麥芽醇還能捕捉自由基和穩定膜蛋白的結構;同時人蔘乙炔類化合物也同樣具有脂質抗氧化作用;人蔘所含蛋白質合成促進因子及人蔘皁苷均能促進生髮活力旺盛組織的DNA、RNA及蛋白質的生物合成;人蔘皁苷可明顯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和非脂化脂肪酸含量,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膽白、膽固醇和磷脂含量,拮抗動脈硬化;人蔘對血糖有雙相調節作用,能對抗腎上腺素及高滲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對注射胰島素及口服二甲雙胍所致低血糖又有升血糖作用,從而使血糖維持平衡;人蔘對骨髓造血有刺激作用,使正常動物及貧血動物的紅細胞數、白細胞數及血紅蛋白量增加;人蔘能顯著提高骨髓基質細胞羣落的產率,並可促進紅系祖細胞和粒系祖細胞的增殖,促進紅系、粒系、巨核系組成的混合集落形成。甘草通過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提高機體的內分泌調節能力,並有皮質激素樣作用,特別是糖皮質激素的強大抗炎、解熱、促進三大物質代謝以及其“允許”作用可進一步協調全身其他激素發揮作用;同時甘草具有“解百藥毒”作用,這使體內各種代謝毒物可進一步清除;甘草次酸可降低血清膽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酯;甘草有清除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抗脂質過氧化作用。白朮可有效地降低脂質過氧化作用,降低LPO及MDA含量,提高GSH-Px、SOD活性,抑制腦內單胺氧化酶活性,增加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同時白朮能明顯促進蛋白質合成,促進體重增加;白朮還有降血糖作用,對腎上腺皮質功能有促進作用;白朮顯著促進紅系造血祖細胞的生成,具有增強造血作用。佐藥當歸水煎劑有明顯的抗氧化、抗輻射和抗化學物質損傷的作用,對自由基有很強的清除作用,能清除超氧陰離子及羥自由基,對SOD有十分顯著的激活作用;當歸及其多糖能明顯促進粒系造血祖細胞、多向性造血祖細胞的分化增殖,增強網織RBC及Hb。陳皮提取液可清除超氧陰離子和羥自由基,對心臟勻漿脂質過氧化反應有抑制作用。使藥柴胡所含皁苷可明顯增加蛋白質合成;柴胡注射液有抗脂質過氧化作用,柴胡脂溶成分能抑制大鼠肝線粒體脂質過氧化;柴胡總黃酮具有增強機體耐缺氧作用,促進糖的利用,抑制脂肪分解。方中的人蔘、甘草、黃芪、白朮、柴胡都能興奮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促進ACTH及皮質激素的分泌,因而可提高機體對神經、內分泌功能的協調能力,提高其適應性,使機體各項功能恢復正常,起到“扶正固本”作用。
該方劑的以上作用可能是其治療重症肌無力、貧血、癃閉、內臟下垂、斜視等肌麻痹、肌無力以及胎動不安的根據。這些作用對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療效,可防止肝細胞壞死。
4.7.3 對心臟、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君藥黃芪通過加強心肌細胞能量代謝及對心肌磷酸二酯酶的抑制,升高CAMP量,激活了依賴CAMP的蛋白激酶,使鈣通道蛋白磷酸化,導致Ca2+內流增加;同時細胞內cAMP增高也促進了肌漿網釋放Ca2+,導致心肌細胞的興奮-收縮偶聯過程增強,使心肌收縮力增強,並通過免疫增強作用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黃芪還可以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對心肌缺血有保護作用,增強心肌細胞對損傷的耐受力;黃芪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還有擴張周圍血管,改善微循環,降低血壓的作用;同時對血壓有雙相調節作用,對高血壓病人黃芪能控制其升高幅度,對低血壓及休克病人黃芪使血壓稍上升而保持穩定;黃芪通過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使血小板內cAMP水解減少、含量升高,並調節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TXA2生成,促進PGI2生成而抑制血栓形成,並可使體外血栓長度縮短、血栓乾溼度減輕,全血比黏度降低,血液流變性改善。君藥人蔘能促進兒茶酚胺釋放,抑制心肌細胞膜Na+-K+-ATP酶活性,促進Na+-Ca2+交換,使Ca2+內流增加,具有強心苷樣作用;人蔘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增大心輸出量,使冠狀血流量增加,心率減慢,且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蔘有抗缺氧和保護心肌的作用,主要與人蔘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和增加冠脈血流有關,而降低血紅蛋白對氧的親和力,向組織釋放更多的氧,是人蔘提高機體耐缺氧能力的又一原因;人蔘皁苷可使心肌梗死範圍縮小,同時抑制血漿中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使PGI2/TXA2比值降低;人蔘能擴張冠狀動脈、腦血管、椎動脈、肺動脈,增加這些器官組織的血流量;人蔘對血壓有雙相調節作用,使高血壓病人血壓下降,使低血壓及及休克患者血壓回升,從而維持血壓穩定;人蔘對多種原因引起休克均有拮抗作用,增強休克動物的心肌收縮力,改善其微循環,提高其生存率;人蔘皁苷對凝血酶誘導的纖維蛋白原轉化爲纖維蛋白有劑量依賴性抑制作用;人蔘二醇皁苷可使全血黏度顯著下降,同時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人蔘皁苷通過阻滯PG的代謝和Ca2+拮抗作用對ADP、凝血酶、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人蔘皁苷Rg3及Rg1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成分,所以人蔘有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白朮對周圍血管有擴張作用,對血液有抗凝作用,對血小板聚集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使藥甘草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甘草酸有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及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甘草黃酮對多種原因、多種形式的心律失常均有拮抗作用;甘草次酸能減少心肌梗死範圍,並有血管緊張素ⅡA1受體的激動劑樣作用。佐藥當歸能減慢心臟傳導,延長有效不應期,消除折返,延長平臺期,抑制異位節律點及提高致顫閾,通過多方面作用而具有明顯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能擴張冠脈血管,增加冠脈血流,減慢心率,降低耗氧量,清除自由基,穩定心肌細胞膜,保護線粒體及溶酶體功能,減輕心肌損傷。當歸也有抗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並降低血液黏滯性,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使凝血酶時間延長,紅細胞電泳時間縮短。佐藥陳皮煎劑可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心輸出量增加,其所含甲基橙皮苷能使冠狀動脈阻力下降,血流增加,心率減慢,血壓下降。佐藥升麻有降低血壓的作用。柴胡粗皁苷能明顯抑制ADP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內源性與內源性花生四烯酸引起的血小板、血栓烷的形成,從而具有明顯的抗凝作用。
4.7.4 對肝膽功能的影響
君藥黃芪所含黃芪苷及黃芪多糖具有顯著的保肝作用。黃芪苷通過抗生物氧化、代謝調節及穩定細胞膜而具有保肝作用;黃芪苷ASI、SK均能明顯誘導肝藥酶,使肝內蛋白質含量增高;黃芪多糖則通過抗生物氧化和促進ATP的恢復對內毒素引起的肝損傷有明顯的保護作用。臣藥人蔘乙炔類化合物有降低血清及肝組織中的MDA的作用,有抗氧化作用;人蔘皁苷R0及齊墩果酸對半乳糖胺引起的急性肝損傷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類化合物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肝損傷均有保護作用,其中甘草甜素可明顯減輕肝細胞壞死和脂肪變性,並能減輕組織間炎症反應,抑制肝纖維化,從而降低肝硬化的發生率;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具有顯著的抗氧化作用,並能明顯抑制細胞死亡的最終階段Ca2+內流,直接抑制引起肝細胞損害的磷脂酶A2的作用,從而穩定溶酶體膜,減少體內各種蛋白酶的釋放,改善肝功能,抑制ALT及AST的升高。白朮主要成分蒼朮酮可防止肝糖元減少、脂肪浸潤、肝細胞變性壞死,並抑制轉氨酶和乳酸脫氫酶的升高,促進肝細胞增長;白朮醋酸乙酯提取物則有利膽作用。佐藥當歸對多種肝損傷均有保護作用,能防止肝糖元減少,保護細胞ATP酶、葡萄糖-6-磷酸酶、5-核苷酸酶和琥珀酰脫氫酶的活性,並能降低肝硬化患者LPO、腺苷脫氫酶、天冬氨酸胺基轉移酶之含量和活性,從而對肝細胞有保護作用;能促進肝細胞再生和恢復肝臟的某些功能,同時對肝硬化門脈高壓症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當歸水提物、阿魏酸能明顯促進膽汁分泌,並增加膽汁中固體及膽酸的排泄量。佐藥陳皮所含甲基橙皮苷可增加膽汁及膽汁內固體的排泄;橘皮油可通過絡合膽石中的鈣、鎂等元素而促進膽固醇混合型和膽色素混合型的膽石崩解;陳皮的甲醇提取物對肝損傷有保護作用,可降低ALT、AST。使藥升麻醇木糖苷及升麻甲醇提取物均具有防止肝損傷的作用,能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降低ALT、AST。柴胡煎劑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其有效成分是黃酮;柴胡、甘草以及柴胡甘草合劑能明顯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使肝糖元和核糖核酸含量大部分恢復或接近正常,使血清氨基轉移酶活力顯著下降,並使肝硬化減少,抑制纖維增生和促進纖維吸收;柴胡皁苷具有減輕間質性炎症、防治肝硬化的作用,並對免疫性肝損傷有保護作用。
縱觀本方劑8味藥無一不對肝臟功能有保護作用,所以能治療慢性肝炎。
4.7.5 對胃腸道功能的影響
君藥黃芪通過減弱攻擊因子而具有減少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活性、降低血清胃泌素作用,從而具有抗潰瘍作用。人蔘對多種實驗性胃潰瘍均有抑制作用。白朮水提取物及丙酮提取物對胃潰瘍均有明顯的保護作用,特別是丙酮提取物能抑制胃液分泌量、減少胃酸及胃蛋白酶的排出量,對胃黏膜損傷有保護作用;白朮對腸管功能則呈雙相調節作用,當腸管受乙酰膽鹼作用處於興奮狀態時,白朮呈抑制作用,當腸管受腎上腺素作用處於抑制狀態時,白朮呈興奮作用,能使腸管活動恢復正常。甘草可使胃液量、遊離酸度和總酸度明顯降低,使胃潰瘍減輕和瘢痕化減輕;甘草水提取物能增加胃黏膜細胞的“己糖胺”成分,刺激胃黏膜合成和釋放具有黏膜保護作用的內源性PG,保護胃黏膜不受損害,並能促進胃黏液分泌和促進胃上皮細胞的生存時間延長;甘草酸的總黃酮成分FM100能抑制胃酸分泌,具有抗潰瘍作用;甘草鋅能促進纖維細胞合成纖維和基質,甘草還具有罌粟鹼樣特異性解痙能力。使藥當歸流浸膏、揮發油對Ach引起的腸管收縮有抑制作用,阿魏酸能抑制胃腸推進運動。佐藥陳皮所含甲基橙皮苷可明顯抑制胃潰瘍的發生並且能抑制病理性胃酸分泌增多;陳皮對腸平滑肌作用比較複雜,可通過直接作用抑制腸管平滑肌收縮,而橙皮苷對腸平滑肌先有短暫的興奮,而後抑制,故對胃腸平滑肌呈雙相作用,且以調理爲主。升麻50%醇提取物具有解痙作用,能對抗Ach、BaCl2、HA引起的空腸收縮。柴胡皁苷能抑制胃酸分泌、抑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的活性而具抗潰瘍作用,柴胡皁苷明顯增強離體腸肌的收縮,而柴胡複方製劑則可對抗Ach、BaCl2、HA所致的腸痙攣。
4.7.6 對病原微生物的影響
君藥黃芪煎劑對志賀痢疾桿菌、炭疽桿菌、α-溶血性鏈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白喉桿菌、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枯草桿菌有抗菌作用;對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濾泡性口腔炎病毒等有抑制作用。臣藥白朮對絮狀表皮癬菌、星形奴卡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枯草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醇提取物及甘草酸鈉對結核桿菌、幽門螺旋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阿米巴原蟲、滴蟲均有抑制作用;同時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尤其是甘草酸單胺對艾滋病毒,甘草多糖對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對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力強;甘草甜素除對上述病毒有抑制作用外,還對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白朮也有抑菌作用。佐藥當歸煎劑對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白喉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陳皮能抑制葡萄球菌生長及部分黴菌生長。佐藥升麻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葡菌、卡他球菌、銅綠假單胞桿菌有抗菌作用;對許蘭黃癬菌等多種真菌有抑制作用,同時對麻疹病毒、帶狀皰疹病毒、流感病毒有拮抗作用。柴胡對結核桿菌、鉤端螺旋體、流行性出血熱病毒、Ⅰ型脊髓灰質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牛痘病毒有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瘧原蟲有殺滅作用,對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痢疾桿菌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
綜合以上可以看出,該方劑對感染所致帶下、久瀉、久痢等應有一定治療作用。
4.7.7 抗炎作用
君藥黃芪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組胺、5-羥色胺所致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臣藥人蔘所含人蔘皁苷對單核細胞分泌炎性因子IL-1、IL-6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急、慢性炎症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臣藥人蔘、白朮、甘草均能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系統,必然使皮質激素分泌增加,特別是糖皮質激素的強大抗炎作用可以在炎症的各個階段和不同時期均起到積極作用,對炎症的滲出、水腫、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以及肉芽組織增生等炎症的Ⅰ、Ⅱ、Ⅲ期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免疫性炎症也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佐藥當歸也具有抗炎作用。陳皮所含橙皮苷對多種原因引起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拮抗作用,對肉芽腫有抑制作用。使藥升麻也具有抗炎作用。柴胡的多種成分均有抗炎作用,柴胡皁苷通過促進腎上腺皮質功能,對許多炎症過程包括毛細血管通透性、炎症介質的釋放、白細胞遊走及結締組織增生等均有積極的影響,其抗炎強度與潑尼松龍相似。
由此可見該方劑除部分藥物具有抗炎作用外,還有人蔘、甘草、柴胡3種藥物通過興奮腎上腺皮質而發揮抗炎作用。
4.7.8 抗腫瘤作用
人蔘皁苷具有明顯的抗腫瘤作用,人蔘花皁苷對脾臟NK細胞、干擾素和IL-2有誘生作用,人蔘莖葉皁苷可抑制腫瘤RNA和DNA合成,人蔘皁苷Rn-2對黑色素瘤細胞有抑制作用,且呈明顯的量效關係;人蔘皁苷對肉瘤、艾氏腹水癌、子宮頸癌、白血病及肝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人蔘多糖可誘生腫瘤壞死因子,對人喉癌、肺癌細胞均有細胞毒作用;人蔘烯醇類對吉田瘤培養細胞生長有抑制作用;人蔘揮發油可以抑制癌細胞的核酸和糖的代謝,對多種腫瘤均有抗腫瘤活性。白朮具有細胞毒作用,能降低瘤組織的增殖率及侵襲性,提高機體的抗腫瘤反應能力及對瘤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同時瘤周免疫細胞反應增強,有利於抑制瘤組織的擴散和轉移,對食管癌、腹水癌、肉瘤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甘草有抗腫瘤作用,對肺癌、肝癌、胃癌均有抑制作用,其甘草酸的衍生物甘草酸鈉對子宮癌、直腸癌及膀胱癌的療效超過氨甲蝶呤、長春新鹼等常用抗癌藥,其作用機制可能與甘草酸能增加細胞的解毒作用和抵抗力有關。佐藥當歸所含各種多糖對多種腫瘤均有抑制作用,且與化療藥合用有協同作用,並能減輕化療的毒副作用。使藥升麻水提取物對人子宮頸癌細胞JTC-26株抑制率在90%以上。柴胡皁苷對腹水癌、宮頸癌、乳腺癌、肝癌等多種癌細胞均有破壞作用,使癌細胞壞死、裂解。
4.7.9 參考資料
(1)對子宮、心肌、小腸等不同器官的藥理作用 《天津醫藥雜誌》1960(1):4~12,本方對在體或離體子宮及其周圍組織有選擇性興奮作用,尤其是加入益母草、枳殼等藥物時,其作用更爲突出。小量補中益氣湯可以興奮心肌,過量則呈抑制作用。對小腸的作用較複雜,當蠕動亢進時呈現抑制作用,使之蠕動減慢,張力降低;腸管處於抑制狀態時,則使之蠕動增強。從而證實了本方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從實驗中還可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製劑中,對動物的作用明顯。而去掉升、柴時,其作用減弱,說明此二藥能增強其它藥物之作用強度,尤以對腸蠕動作用更爲明顯。
(2)抗基因突變及抗腫瘤作用 《中成藥研究》1985(12):27,本方的抗基因突變和抗腫瘤作用,強於四君子湯。同時,本方還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延長動物存活時間。提示在臨牀上使用抗腫瘤化療藥物時,配合應用本方,可提高療效,降低化療藥物毒副反應。
4.8 歌訣
補中參草術歸陳。芪得升柴用更神;勞倦內傷功獨擅,氣虛下陷此方珍。[6]
4.9 出處
5 《內外傷辨惑論》卷中方之補中益氣湯
5.1 別名
醫王湯
5.2 處方
黃芪一錢,甘草(炙)五分,人蔘(去蘆),升麻、柴胡、橘皮、當歸身(酒洗)、白朮各三分[7]。
黃耆1錢,甘草(炙)5分,人蔘(去蘆)3分,升麻3分,柴胡3分,橘皮3分,當歸身(酒洗)3分,白朮3分。
5.3 用法用量
上㕮咀,都作一服[7]。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早飯後溫服[7]。如傷之重者,二服而愈[7]。量輕重治之[7]
5.4 藥理作用
①治療子宮脫垂的藥理學研究《天津醫藥雜誌》(1960;1:4):本方對在體或離體子宮及其周圍組織有選擇性興奮作用。小量補中益氣湯可以興奮心肌,使其收縮加強,過量則呈抑制作用。對小腸的作用較複雜,當蠕動亢進時呈抑制作用,當腸管處於抑制狀態時,則使之蠕動增強。實驗中還可以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製劑中,對動物的作用明顯,去掉升麻、柴胡,其作用減小,且不持久。②對實驗腫瘤發生發展的影響《中醫藥研究參考》(1977;3:20):本方對荷瘤小鼠的作用,提示能改善瘤機體的蛋白質代謝,防止貧血發展,增強體力。
5.5 功能主治
《內外傷辨》卷中方之補中益氣湯功在補中益氣,昇陽舉陷。主脾胃氣虛,發熱,自汗出,渴喜溫飲,少氣懶言,體倦肢軟,面色(白光)白,大便稀溏,脈洪而虛,舌質淡,苔薄白。或氣虛下陷,脫肛,子宮下垂,久瀉,久痢,久瘧等,以及清陽下陷諸證。
5.6 臨牀運用
醫王湯(《傷寒論今釋》卷七引《方函口訣》)。①《小兒痘疹》有生薑、大棗。②本方改爲丸劑,名“補中益氣丸”(見《中藥成方配本》蘇州方);本方改爲片劑,名“補中益氣片”(見《天津市中成藥規範》)。
手捫之肌表熱,服補中益氣湯1-2服後,若再煩亂,腹中或周身有刺痛,皆血澀不足,加當歸身5分或1錢;如精神短少,加人蔘5分,五味子20個;頭痛,加蔓荊子3分,痛甚,加川芎5分;頂痛腦痛,加藁本5分,細辛3分;如頭痛有痰,沉重懶倦者,乃太陰痰厥頭痛,加半夏5分,生薑3分;耳鳴,目黃,頰頷腫,頸、肩、臑、肘、臂外後廉痛,面赤,脈洪大者,以羌活1錢,防風、藁本各7分,甘草5分,通其經血,加黃芩、黃連各3分,消其腫,人蔘5分,黃耆7分,益元氣而瀉火邪,另作1服與之;嗌痛頷腫,脈洪大,面赤者,加黃芩、甘草各3分,桔梗7分;口乾咽乾者,加葛根5分升引胃氣上行以潤之;如夏月咳嗽者,加五味子25個,麥門冬(去心)5分;如冬月咳嗽,加不去根節麻黃5分,秋涼亦加;如春月天溫,只加佛耳草、款冬花各5分;若久病痰嗽,肺中伏火,去人蔘,以防痰嗽增益;食不下,乃胸中胃上有寒,或氣澀滯,加青皮、木香各3分,陳皮5分;如冬月,加益智仁、草豆蔻仁各5分;如夏月,少加黃芩、黃連各5分;如秋月,加檳榔、草豆蔻、白豆蔻、縮砂各5分;如春初猶寒,少加辛熱之劑,以補春氣不足,爲風藥之佐,益智、草豆蔻可也;心下痞、夯悶者,加芍藥、黃連各1錢;如痞腹脹,加枳實、木香、縮砂仁各3分,厚朴7分,如天寒,少加乾薑或中桂;心下痞,覺中寒,加附子、黃連各1錢;不能食而心下痞,加生薑、陳皮各1錢;能食而心下痞,加黃連5分、枳實3分;脈緩有痰而病,加半夏、黃連各1錢;脈弦,四肢滿,便難而心下痞,加黃連5分,柴胡7分,甘草3分;腹中痛者,加白芍藥5分,甘草3分;如惡寒覺冷痛,加中桂5分;如夏月腹中痛,不惡寒,不惡熱者,加黃芩、甘草各5分,芍藥1錢,以治時熱;腹痛在寒涼時,加半夏、益智、草豆蔻之類;脅下痛,或縮急,俱加柴胡3分,甚則5分,甘草3分,臍下痛者,加真熟地黃5分,如不已,乃大寒,加肉桂5分,如臥而多驚,小便淋溲者,邪在少陽、厥陰,宜太陽經所加之藥,更添柴胡5分,如淋,加澤瀉5分;大便祕澀,加當歸1錢,大黃(酒洗,煨)5分或1錢;如有不大便者,煎成正藥,先用清者1口,調玄明粉5分或1錢,大便行則止;腳膝痿軟,行步乏力,或痛,乃腎肝伏熱,少加黃柏5分,空心服,不已,更加漢防己5分;脈緩,沉困怠惰無力者,加蒼朮、人蔘、澤瀉、白朮、茯苓、五味子各5分。
5.7 注意
下元虛者禁用。
5.8 各家論述
1.《內外傷辨》:夫脾胃虛者,因飲食勞倦,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位,其次肺氣受邪,須用黃耆最多,人蔘、甘草次之。脾胃一虛,肺氣先絕,故用黃耆以益皮毛而閉腠理,不令自汗,損傷元氣;上喘氣短,人蔘以補之;心火乘脾,須炙甘草之甘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白朮若甘溫,除胃中熱,利腰臍間血;胃中清氣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黃耆、人蔘、甘草甘溫之氣味上升,能補衛氣之散解,而實其表也,又緩帶脈之縮急,二味苦平,味之薄者,陰中之陽,引清氣上升;氣亂於胸中,爲清濁相干,用去白陳皮以理之,又能助陽氣上升,以散滯氣,助諸辛甘爲用。
2.《醫方集解》:此足太陰、陽明藥也。肺者氣之本,黃耆補肺固表爲君;脾者肺之本,人蔘、甘草補脾益氣和中,瀉火爲臣;白朮燥溼強脾,當歸和血養陰爲佐;升麻以升陽明清氣,柴胡以升少陽清氣,陽升則萬物生,清升則濁陰降,加陳皮者,以通利其氣;生薑辛溫,大棗甘溫,用以和營衛,開腠理,致津液,諸虛不足,先建其中。
3.《醫門法律》:東垣所論飲食勞倦,內傷元氣,則胃脘之陽不能升舉,並心肺之氣,陷入於中焦,而用補中益氣治之。方中佐以柴胡、升麻二味,一從左旋,一從右旋,旋轉於胃之左右,升舉其上焦所陷之氣,非自腹中而升舉之也。其清氣下入腹中,久爲飧泄,並可多用升、柴,從腹中而升舉之矣。若陽氣未必陷下,反升舉其陰氣,干犯陽位,爲變豈小哉。更有陰氣素慣上幹清陽,而胸中之肉隆聳爲(月真),胸間之氣漫散爲脹者,而誤施此法,天翻地覆,九道皆塞,有瀕於死而坐困耳。
5.9 臨牀應用
1.風症:一儒者,素勤苦,惡風寒,鼻流清涕,寒噤,噴嚏,屬脾肺氣虛,反服祛風之藥,肢體麻倦,痰涎自出,殊類風症。餘以爲風劑耗散元氣,陰火乘其土位。以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治之而愈。
2.某患頭痛累月,苦不可忍,鹹用散風清火之劑。診其脈浮虛不鼓,語言懶怯,肢體惡寒。此勞倦傷中,清陽之氣不升,濁陰之氣不降,故汗之反虛其表,清之益傷其中,其惡寒乃氣虛,不能上榮而外固也,況脈象浮虛,體倦語怯,尤爲中氣弱之驗,與補中益氣湯,一劑和,二劑已。
3.內傷發熱:庚子六月,呂用晦病熱證。察其神氣,內傷證也。詢其致病之由,曰:偶半夜,出庭外與人語,移時就寢,次日便不爽快,漸次發熱,飲食俱廢,不更衣者數日矣,服藥以來,百無一效。予曰:粗工皆以爲風露所逼,故重用辛散,不進飲食,便曰停食,妄用消導,敦知“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若投補中益氣湯,則汗至而便通,熱自退矣。遂取藥立煎飲之,頃之索器,下燥矢數十枚,覺胸膈通泰,是晚熱退進粥,連服數劑而愈。
4.崩漏:歸大化之內,患崩漏,昏憒,發熱不寐,或謂血熱妄行,投以寒劑益甚,或謂胎成受傷,投以止血亦不效。立齋診之曰:此脾虛氣弱,無以統攝血,法當補脾而血自止。用補中益氣湯加炮姜,不數劑而效。
5.癃閉:某女,28歲,產後尿團五天,面色蒼白,少氣懶言,汗出多,倦怠乏力,嗜睡,尿意急迫而不得出,少腹墜脹,惡露淡紅,脈沉弱緩,舌質淡紅,齒印。此爲氣血虛弱、中氣下陷,膀胱氣化不利。以補中益氣湯加桃仁、紅花、木通,五劑愈。
6.髂窩膿腫:某男,21歲,右髂窩膿腫,切排後半月,瘡口不斂,面色蒼白,精神疲乏,少寐納差,舌淡脈細,瘡口肉色灰暗,膿液清稀,爲氣血虧虛,中氣不足。投補中益氣湯,去柴胡加赤芍、川芎,十劑愈。
5.10 出處
《內外傷辨惑論》卷中
6 《片玉痘疹》卷十二方之補中益氣湯
6.1 處方
人蔘、黃耆、甘草(炙)、柴胡(炙)、白朮、升麻、陳皮、桂枝、當歸、木香。
6.2 功能主治
《片玉痘疹》卷十二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痘收之後,脾胃虛弱,寒熱往來似瘧,不分早晚者。
6.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虛甚者,加熟附子。
6.4 出處
《片玉痘疹》卷十二
7 《增補萬病回春》卷七方之補中益氣湯
7.1 處方
當歸1錢,黃耆1錢,人蔘5分,白朮8分,柴胡1錢,升麻1錢,幹葛1錢,甘草5分。
7.2 製法
上銼。
7.3 功能主治
《增補萬病回春》卷七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痘瘡結癡而誤犯風寒,惡寒發熱者。
7.4 用法用量
7.5 出處
《增補萬病回春》卷七
8 《種痘新書》卷九方之補中益氣湯
8.1 處方
8.2 功能主治
《種痘新書》卷九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痘後感冒風寒,發熱,聲重鼻塞,惡寒惡風。
8.3 用法用量
熱甚則以升麻爲君,加前胡;有咳嗽,加陳皮、桔梗、半夏、南星、炒芩。
8.4 出處
《種痘新書》卷九
9 《喉科種福》卷四方之補中益氣湯
9.1 處方
牛蒡子1錢半,元參3錢,蜜耆3錢,白朮1錢半(蜜炒),廣陳皮1錢半,當歸1錢半,甘草1錢,麥冬3錢半,苦桔梗1錢,紅棗1枚,生薑3片,柴胡2錢(酒炒),升麻8分(酒炒)。
9.2 功能主治
《喉科種福》卷四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慢喉風,平素體虛,更兼暴怒,或過食五辛而生,或憂思太過而成。其發緩,其色淡,其腫微,咽乾,舌滑而白,大便自利,脈細而微,脣如礬色,午前痛者。
9.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9.4 出處
《喉科種福》卷四
10 《幼幼集成》卷六方之補中益氣湯
10.1 處方
人蔘、炙甘草、漂白術、廣陳皮、小枳實、杭青皮、南木香、六神曲、老麥芽、炙黃耆。
10.2 功能主治
《幼幼集成》卷六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小兒痘後久已無熱,因傷食發熱。
10.3 用法用量
10.4 出處
《幼幼集成》卷六
11 《胎產指南》卷七方之補中益氣湯
11.1 別名
補中利水湯
11.2 處方
人蔘2錢,白朮2錢,茯苓1錢,白芍1錢,陳皮2分,木瓜8分,木通4分,紫蘇4分,蒼朮4分,厚朴4分,大腹皮4分。
11.3 功能主治
11.4 用法用量
補中利水湯(《胎產心法》卷下)。
11.5 出處
《胎產指南》卷七
12 《嵩屋尊生》卷八方之補中益氣湯
12.1 處方
黃耆1錢,人蔘1錢,白朮1錢,當歸1錢,炙草5分,陳皮5分,升麻3分,柴胡3分,麻黃根1錢,浮麥1錢。
12.2 功能主治
12.3 用法用量
尺脈虛大,加黃柏、知母、熟地;夾風邪,加掛枝5分,白芍1錢。
12.4 出處
《嵩屋尊生》卷八
13 《片玉痘疹》卷六方之補中益氣湯
13.1 處方
13.2 功能主治
《片玉痘疹》卷六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脾胃虛弱,痘瘡發熱,手足反冷者。
13.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病甚者,加熟附子。
13.4 出處
《片玉痘疹》卷六
14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補中益氣湯
14.1 處方
黃耆1錢半,人蔘1錢,甘草(炙)1錢,當歸身(酒洗,焙乾)半錢,柴胡半錢,陳皮半錢,白朮半錢,升麻3分,葛根半錢。
14.2 功能主治
《丹溪心法》卷三方之補中益氣湯功在補元氣,瀉火邪。主內傷,喜怒過度,飲食失節,寒溫不適,勞役所傷,以致中氣不足,陰火獨旺,上乘陽分,榮衛失守,氣高而喘,身熱而煩,短氣上逆,鼻息不調,怠情嗜臥,四肢睏倦不收,無氣以動,亦無氣以言。
14.3 用法用量
嗽者,黃耆用半錢,並去人蔘,不渴者,去葛根;頭痛,加蔓荊子3分,痛甚,加川芎5分;頂痛、腦痛者,加藁本5分,細辛3分;頭痛有痰,沉重懶倦者,乃太陰、厥陰頭痛,加半夏半錢或1錢,生薑3片;耳鳴目黃,頰頷腫,頸肩臑肘臂外後廉痛,面赤,脈洪大者,加羌活1錢,防風7分,甘草3分,藁本5分,通其經血,加黃芩、黃連各3分,消其腫;咽痛頷腫,脈洪大,面赤,加黃芩3分,桔梗7分,甘草3分;口乾、咽乾或渴者,加葛根5分,升胃氣上行以潤之;心下痞,瞀悶者,加芍藥、黃連各1錢;如痞腹脹,加枳實3分,厚朴7分,木香、砂仁各3分;如天寒,加乾薑;腹中痛,加白芍藥(炒)半錢,炙甘草3分;如惡寒覺冷痛,加中桂(即桂心)半錢;夏月腹中痛,不惡寒,不惡熱者,加黃芩5分,芍藥1錢、甘草5分,以治時熱;臍下痛者,加真熟地黃半錢;如胸中滯氣,加蓮花、青皮1-2分,壅滯可用,氣促少氣者去之;如身體疼痛,乃風溼相搏,加羌活半錢,防風半錢,升麻1錢,柴胡半錢,藁本根半錢,蒼朮1錢,如病去,勿再服;若大便祕澀,加當歸梢1錢;若久病痰嗽者,去人蔘,冬月加不去節麻黃,秋涼亦加不去根節麻黃,春月天溫,只加佛耳草3分,款花1分,勿加麻黃;若初病之人,雖痰嗽,不去人蔘,久病肺中伏火者,去人蔘,以防痰嗽增益;長夏溼土,客邪大旺,加蒼朮、白朮、澤瀉,上下分消其溼熱之氣;溼熱大勝,主食不消,故食減不知谷味,則加曲以消之,加五味子、麥門冬,助人蔘瀉火,益肺氣,助秋損也,在3伏中爲聖藥;脅下急或痛,俱加柴胡、甘草、人蔘;多唾或唾白沫,胃口上停寒也,加益智仁,或胃當心痛,加草仁3分;疲甚之人,參、耆、術有用至1-2兩者。
14.4 各家論述
黃耆、人蔘、甘草,除燥熱、肌熱之聖藥,當歸身以和血脈,柴胡引清氣行少陽之氣上升,陳皮導滯氣,又能同諸甘藥益元氣,獨用瀉脾,升麻引胃氣上騰,而復其本位。
14.5 出處
《丹溪心法》卷三
15 《梅氏驗方新編》卷六方之補中益氣湯
15.1 組成
黃耆2兩,人蔘1錢,炙草8分,半夏1兩,炒白芍5錢,獨活5錢,防風5錢,炒白朮3錢,茯苓3錢,澤瀉3錢,柴胡3錢,連翹2錢,羌活1錢半。
15.2 主治
《梅氏驗方新編》卷六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損傷後氣虛感邪,膿出不止,瘡口白肉突出者。
15.3 用法用量
15.4 出處
《梅氏驗方新編》卷六
16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補中益氣湯
16.1 組成
黃耆1錢5分,甘草(炙)1錢,人蔘1錢,當歸1錢,白朮1錢,升麻3分,柴胡3分,陳皮3分,麥門冬6分,五味子(炒)5分。
16.2 主治
《外科正宗》卷一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瘡瘍元氣不足,四肢倦怠,口乾發熱,飲食無味,或飲食失節,或勞倦身熱,脈洪大而無力,或頭痛而惡寒,或聲高而喘,身熱而煩。
16.3 用法用量
16.4 出處
《外科正宗》卷一
17 《痘疹全書》卷下方之補中益氣湯
17.1 組成
人蔘、白朮、黃耆、陳皮、甘草、青皮、枳實、木香、神曲(炒)、黃連、麥芽。
17.2 主治
《痘疹全書》卷下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痘靨之後,因內傷飲食,腹飽悶不喜食,脈弦滑者。
17.3 用法用量
水煎服。
17.4 出處
《痘疹全書》卷下
18 《杏苑》卷三方之補中益氣湯
18.1 組成
黃耆4錢,甘草(炙)5分,白朮1錢,人蔘3錢,升麻2分,柴胡5分,陳皮8分,黃柏6分,當歸1錢,生薑3片。
18.2 主治
《杏苑》卷三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傷寒、時疫愈後,勞役復熱,自汗倦怠。
18.3 用法用量
18.4 出處
《杏苑》卷三
19 《幼科金針》卷下方之補中益氣湯
19.1 組成
人蔘1錢,白朮1錢,當歸1錢,陳皮1錢,甘草5分,黃耆1錢5分,升麻5分,柴胡5分。
19.2 主治
《幼科金針》卷下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大人腸風,及痔瘡出血不止者。
19.3 用法用量
加地榆1錢同煎,用芝麻油蘸紙點火燒荊芥穗灰,研末,調和前藥溫服。
19.4 出處
《幼科金針》卷下
20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卷下方之補中益氣湯
20.1 組成
人蔘5分,當歸5分,白朮5分,白茯苓1錢,川芎4分,白芍4分,蘿蔔子4分,木香3分。
20.2 主治
《傅青主女科·產後編》卷下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產後中風,氣不足,微滿,誤服耗氣藥而脹者。
20.3 出處
21 《一盤珠》卷三方之補中益氣湯
21.1 組成
黃耆3錢,當歸3錢,白朮3錢,廣陳皮3錢,川升麻8分,人蔘6分,柴胡6分,甘草6分,桂枝、防風、木通、木瓜。
21.2 功效
《一盤珠》卷三方之補中益氣湯功在升清降濁。
21.3 主治
21.4 用法用量
姜皮爲引。
21.5 附註
21.6 出處
《一盤珠》卷三
22 《活幼心法》卷四方之補中益氣湯
22.1 組成
人蔘8分,蜜炙黃耆1錢,白朮8分,當歸身8分,柴胡4分,升麻4分,川芎4分,炙甘草5分,陳皮4分,生薑1片。
22.2 主治
《活幼心法》卷四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痘疹漿足回水,至結癡還元數日,發熱稍緩,頭熱面不甚熱,手心腳心熱,手背腳背不熱,精神睏倦,大小便利者,爲虛熱。
22.3 用法用量
22.4 加減
22.5 出處
《活幼心法》卷四
23 《普濟方》卷二十四引《內外傷辨》方之補中益氣湯
23.1 組成
黃耆半錢,人蔘(去蘆)3錢,甘草半錢,紅花1分,白芍藥3分(秋冬之月未有,只用白朮3分,代之),葛根半錢,當歸身2分(酒洗,焙乾),橘皮(不去白)2-3分,升麻2-3分,柴胡6分或3分,黃柏(酒洗,去皮)1-2分,黃芩2-3分,生甘草梢3分。
23.2 功效
《普濟方》卷二十四引《內外傷辨》方之補中益氣湯功在補元氣,瀉心火。
23.3 主治
《普濟方》卷二十四引《內外傷辨》方之補中益氣湯主治飲食勞倦所傷,氣高身熱,煩喘短氣,鼻息不調,嗜臥睏倦少言,皆爲熱傷元氣耗神。其初肌膚間必大熱燥悶,心煩而渴,久後則不渴,頭痛大作,四肢疼痛,表虛不任風寒,目不欲開。
23.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作1服。水2盞,量氣弱氣盛加減水盞大小,去滓,食遠稍熱服,傷重者不2服。
23.5 加減
病勞復熱甚者,黃耆用1錢;如覺胸中熱者,去黃柏;如覺胸中不熱者,去生甘草梢;腹中痛,加白芍藥半分、甘草3分;惡寒冷痛,加去皮中桂1-2分(即桂心);惡熱喜寒而痛者,於已加白芍藥、甘草二味中,更加生黃芩1-2分,治時熱也;如天涼時惡熱而痛,於已加白芍藥、甘草、黃芩中,更少加桂1分;如腹痛在天氣寒冷時,則去芍藥,以其味酸而寒故也,別加熱藥用之;天氣寒時腹痛,加益智仁2-3分,或加半夏半錢、生薑3片,忌用芍藥;頭痛加蔓荊子2分,痛甚加川芎2分,頂痛、腦痛更加蔽本根3分或半錢,若頭痛更加細辛2分;臍中痛者,加蒸熟地黃半錢,不止,更加肉桂(去皮)2-3分;胸中氣滯,加蓮花、青皮1分;身間疼痛,若覺身重者溼,加去桂五苓散1分,風溼相搏,一身盡疼,加羌活半錢、防風半錢、升麻1錢、柴胡半錢、藁本根半錢,蒼朮勿用;大便祕澀,加當歸1錢,閉澀不大便,煎正藥,或先用調玄明粉半錢1錢;久病咳嗽者,去人蔘,冬月加不去書麻黃半錢,如春寒者亦加,涼亦加,如春月天溫,加佛耳、甘草3分、款冬花1分,勿加麻黃;若初病之人痰嗽,不去人蔘,久病肺中優火者,去人蔘;夏月得病,加五味子(去子)7-8個、去心麥門冬1-2分;如舌上白滑苔者,是胸中有寒,勿用之,夏月更加人蔘2分,五味子、麥門冬各等分,病人能食,心下痞,加黃連1分,如不能食,心下痞,勿加黃連,依方服;脅下痛或脅下縮急,加柴胡3分,甚者加半錢。
23.6 各家論述
黃耆、人蔘、甘草,除燥熱、解肌熱之聖藥,當歸身以和血脈,橘皮導滯氣,得甘藥能益元氣,若獨用瀉脾,升麻引胃氣上升而復其位,柴胡引清氣,行少陽之氣上升。
23.7 出處
24 參考資料
- ^ [1]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16.
- ^ [2]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3]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09-210.
- ^ [4]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10.
- ^ [5]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10-211.
-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211-216.
- ^ [7]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