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assia[朗道漢英字典]
cassia bark[朗道漢英字典]
cassia cinnamon[朗道漢英字典]
bark of Chinese cassia tre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ortex Cinnamom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assia bark[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Cortex Cinnamom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8 植物形態
植株高10-15m。樹皮棕色至褐色。單葉互生或近對生,革質,長橢圓形至披針形。圓錐花序腋生或近頂生,花小,白色。漿果卵圓形,內含種子一枚。花期5-6月,果熟期2-3月。喜溫暖溼潤環境,宜在年平均溫度21℃以上,一月份平均溫度不低於13℃,絕對最低溫不低於2.5℃,年雨量1200~2500mm,相地溼度80%左右的地區種植。幼樹喜蔭,成年樹喜光。土壤以礫岩、砂岩風化的砂質酸性紅壤爲宜。以種子繁殖爲主,也可用壓條繁殖。3月至4月間選16齡以上健壯桂樹採種,隨採隨播。播後15-30天發芽,及時淋水、除草、施肥、廕庇。二年生出圃定植。採皮葉的林地植距1×1.5m。採果的植距3×4m。植後2-3年內,可間種木薯、玉米作臨時廕庇。每年中耕、除草、施肥2-3次。
常綠喬木,芳香。樹皮灰褐色,幼枝有四棱,被灰黃色茸毛。葉互生或近對生,革質,長橢圓形至近披針形,先端短尖,基產楔形,上面綠色,有光澤,離基三出脈;具葉柄。圓錐花序腋生;花被片6,白色;能育雄蕊9,3輪,內輪花絲基部有腺體2,子房卵形。漿果紫黑色,橢圓形,具淺杯狀果託。花期6~8月,果期10月至次年2~3月。
生長環境:性喜陽光充足、溫暖溼潤的氣候,怕乾旱。土壤以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砂質壤土或呈酸性反應(PH4.7~6.0)的紅色砂壤土爲佳。
多爲栽培。
10 性狀
本品淺槽狀或捲筒狀,長30~50cm,寬或筒徑3~10cm,厚2~8mm。外表麪灰棕色,稍粗糙,有橫向微突起的皮孔及細皺紋;內表面棕紅色,平滑,有細縱紋,劃之顯油痕。質硬脆,斷面顆粒性,外層棕色,內層紅棕色而油潤,兩層間有1末淡黃色線紋(石細胞帶)。氣香濃烈,味甜、辣。
12 功能主治
4.治陰疽色白,漫腫不潰或久潰不斂。內服:煎湯,1.5~4.5g,後下;研粉沖服,每次1~1.5g。
肉桂爲眼科常用溫裏藥,具有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的功效:
15 化學成分
含揮發油,主成分爲桂皮醛,並含少量苯甲醛、乙酸桂皮酯、桂皮酸、乙酸苯丙酯等。還含3’-甲氧基左旋兒茶精、左旋表兒茶精及其多種糖苷、桂皮鞣質、多種原矢車菊素、錫蘭肉桂素、肉桂醇、桂皮苷、桂皮多糖等。
含揮發油、油中含桂皮醛(cinnamaldehyde)、醋酸桂皮酯(cinnamyl acetate)、丁香酚、桂皮酸、笨麗酸乙酸、桂二萜醇(cinnzeylanol)、乙酰桂二萜醇(cinnzeylanine)。
16 藥理作用
桂皮醛能阻止小鼠的應激性胃潰瘍的形成,還有利疸、解痙、鎮靜、鎮痛、抗驚厥和解熱作用。桂皮油對胃腸有緩和的刺激作用,增強消化功能,排除消化道內積氣,緩解胃腸痙攣性疼痛,並有抗菌及抑制某些致病性真菌作用。附子、肉桂複方對腎上腺皮質性高血壓大鼠有降壓作用。肉桂能擴張冠脈,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桂皮醛能增加兒茶酚胺釋放分泌,還可抗腫瘤、升高白細胞等。
17 肉桂中毒
肉桂又名桂皮、三條筋、柴胡皮、玉桂、天竺桂皮、野桂、桂木等[3]。爲樟科植物,以樹皮供藥用。含有揮發油、桂皮醛、桂皮酸、丁香油酚、水芹烯、甲基丁香油酚、鞣質等。藥理作用有健胃,抗潰瘍,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血酶,抗炎,抗腫瘤,抗真菌、抗細菌,抗心肌缺血,擴張外周血管,抗過敏,抗驚厥,鎮靜,鎮痛,升白細胞,抑制胃腸推進率等。
17.1 不良反應機制
長期內服可見蓄積性中毒,可損害胃腸道和泌尿道,對局部也有刺激性。其中含有的桂皮醛成分,小劑量能引起動物運動,抑制眼瞼下垂,大劑量能引起強烈的痙攣,運動失調,血管擴張,呼吸急促直至死亡。
17.2 臨牀表現
頭暈、眼花、眼脹、口乾渴、口舌麻木、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尿少、尿閉、尿道燒灼感、排尿困難,嚴重者血壓下降,運動失調,四肢痙攣等。
17.3 治療要點
1.催吐、洗胃、導瀉、輸液,促進毒物排出。用1:5000的高錳酸鉀液洗胃;硫酸鎂導瀉;靜脈輸入10%葡萄糖液。
2.對症治療。
18 肉桂的藥典標準
18.1 品名
Rougui
CINNAMOMI CORTEX
18.2 來源
本品爲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樹皮。多於秋季剝取,陰乾。
18.3 性狀
本品呈槽狀或捲筒狀,長30~40cm,寬或直徑3~10cm,厚0.2~0.8cm。外表麪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規則的細皺紋和橫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見灰白色的斑紋;內表面紅棕色,略平坦,有細縱紋,劃之顯油痕。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不平坦,外層棕色而較粗糙,內層紅棕色而油潤,兩層間有1條黃棕色的線紋。氣香濃烈,味甜、辣。
18.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最內層細胞外壁增厚,木化。皮層散有石細胞和分泌細胞。中柱韝部位有石細胞羣,斷續排列成環,外側伴有纖維束,石細胞通常外壁較薄。韌皮部射線寬1~2列細胞,含細小草酸鈣針晶;纖維常2~3個成束;油細胞隨處可見。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粉末紅棕色。纖維大多單個散在,長梭形,長195~920μm,直徑約至50μm,壁厚,木化,紋孔不明顯。石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直徑32~88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油細胞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45~108μm。草酸鈣針晶細小,散在於射線細胞中。木栓細胞多角形,含紅棕色物。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冷浸2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2~5μl.對照點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8.5 檢查
18.5.1 水分
不得過15.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 第二法)。
18.5.2 總灰分
不得過5.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8.6 含量測定
18.6.1 揮發油
照揮發油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Ⅹ D 乙法)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2%(ml/g)。
18.6.2 桂皮醛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8.6.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水(35:7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90nm。理論板數按桂皮醛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18.6.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桂皮醛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18.6.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350W,頻率35kHz)10分鐘,放置過夜,同法超聲處理一次,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ml,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18.6.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18.7 肉桂飲片
18.7.1 炮製
除去雜質及粗皮。用時搗碎。
18.7.2 鑑別、檢查
同藥材。
18.7.3 性味與歸經
辛、甘,大熱。歸腎、脾、心、肝經。
18.7.4 功能與主治
補火助陽,引火歸元,散寒止痛,溫通經脈。用於陽痿宮冷,腰膝冷痛,腎虛作喘,虛陽上浮,眩暈目赤,心腹冷痛,虛寒吐瀉,寒疝腹痛,痛經經閉。
18.7.5 用法與用量
1~5g。
18.7.6 注意
18.7.7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18.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