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陽

內治法 補益法 中醫治法 補陽法 鍼灸學 中醫學 中醫治療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ǔ yáng

2 英文參考

invigorating ya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tonifying ya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補陽治法補法之一[1]。又稱助陽[2]。指用具有溫補陽氣作用的方藥,治療陽虛證治法[3]。腎爲陽氣之本,陽虛諸症多與腎陽不足關係密切,故補陽多指補腎陽[3]。症見形寒怯冷、腰膝痠痛陽痿滑精小便頻數、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脈沉弱者,宜用此法[3]。用左歸飲附桂八味丸菟絲子丸[3]。常用藥物附子肉桂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鎖陽肉蓯蓉補骨脂[3]鍼灸常選腎俞命門大椎關元氣海太溪等穴,針補宜灸[3]

4 參考資料

  1.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96.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35.
  3. ^ [3]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有補陽作用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