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Bupleurum falcatum L.[朗道漢英字典]
radix bupleuri[朗道漢英字典]
bupleuri 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Bupleurum chinens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bupleurum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thorowax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bupleur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hinese thorowa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Bupleur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hinese thorowax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國家基本藥物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4 概述
柴胡爲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柴胡屬辛涼解表藥。爲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is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乾燥根[1]。
5 拉丁名
Radix Bupleur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英文名
Chinese thorowax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別名
地重、山菜、柴草、地燻、茹草[2]。
9 產地
柴胡主產遼寧、甘肅、河北、河南、湖北、江蘇、四川。
11 功效與主治
柴胡具有解表退熱,疏肝,昇陽的功效,治上呼吸道感染,瘧疾,寒熱往來,胸滿脅痛,肝炎,膽道感染,膽囊炎,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
柴胡爲眼科常用祛風清熱藥,具有和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的功效:
(1)用於傷寒邪在少陽,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咽乾、目眩,如小柴胡湯。
(2)用於肝鬱氣滯所致眼目脹痛。常與白芍、薄荷等配伍,如逍遙散。
12 柴胡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
13 柴胡的化學成分
北柴胡根含柴胡皁苷a、b、c、d (Saikosaponin a、b、c、d),芸香苷,側金盞花醇(Adonitol),a.菠菜甾醇及揮發油等。揮發油內有戊酸、己酸、γ-庚內酯、2-甲基環酮、檸檬烯、香荊芥酮、葎草烯等。還含多糖。
15 柴胡中毒
柴胡屬辛涼解表藥,含有柴胡皁甙α一菠菜固醇、柴胡多糖、白芷素等,藥理作用有抗炎,解熱,鎮靜,抗驚厥,鎮咳,鎮痛,降壓,降血脂,抗潰瘍和興奮胃腸道平滑肌,抗腫瘤,抗過敏,抗菌、抗病毒,升高血糖和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柴胡有抗潰瘍和興奮胃腸道平滑肌,抗腫瘤,抗過敏,抗菌、抗病毒,升高血糖和抑制胰蛋白酶的作用。
15.1 不良反應機制
柴胡中含有的粗皁甙有較強的溶血作用。柴胡揮發油能引起心率減慢,脈搏細弱。
15.2 臨牀表現
主要爲過敏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腫。表現爲頭暈、頭痛、乏力、大汗、心悸、四肢厥冷、煩躁不安、呼吸困難,嚴重者血壓下降,意識喪失。
15.3 治療
1.抗過敏及對症治療。如果爲應用注射液引起的過敏,出現過敏反應後應立即停藥,給予吸氧,肌肉注射非那根25mg,10%葡萄糖液500ml中加入地塞米松5mg、葡萄糖酸鈣10ml、維生素C 1.0g,口服撲爾敏等抗過敏的藥物。
2.當出現過敏性休克時,立即注射腎上腺素,給予吸氧,靜脈注射10%的葡萄糖液500ml,加多巴胺20mg、氫化可的松100mg、地塞米松10mg.維生素C 1.0g,必要時可肌注山莨菪鹼10mg或阿托品注射液2mg。
16 柴胡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Chaihu
BUPLEURI RADIX
16.2 來源
本品爲傘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狹葉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乾燥根。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北柴胡”和“南柴胡”。春、秋二季採挖,除去莖葉和泥沙,乾燥。
16.3 性狀
16.3.1 北柴胡
呈圓柱形或長圓錐形,長6~15cm,直徑0.3~0.8cm。根頭膨大,頂端殘留3~15個莖基或短纖維狀葉基,下部分枝。表面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支根痕及皮孔。質硬而韌,不易折斷,斷面顯纖維性,皮部淺棕色,木部黃白色。氣微香,味微苦。
16.3.2 南柴胡
根較細,圓錐形,頂端有多數細毛狀枯葉纖維,下部多不分枝或稍分枝。表面紅棕色或黑棕色,靠近根頭處多具細密環紋。質稍軟,易折斷,斷面略平坦,不顯纖維性。具敗油氣。
16.4 鑑別
北柴胡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20ml,超聲處理1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5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北柴胡對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柴胡皁苷a對照品、柴胡皁苷d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一乙醇水(8:2: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2%對二甲氨基苯甲醛的40%硫酸溶液,在60℃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分別置日光和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或熒光斑點。
16.5 檢查
水分不得過10.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第一法)。總灰分不得過8.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3.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Ⅹ A)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11.0%。
16.7 含量測定
16.7.1 北柴胡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爲流動相A,以水爲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爲210 nm。理論板數按柴胡皁苷a峯計算應不低於10000。
時間(分鐘) | 流動相A(%) | 流動相B(o/) |
0~50 | 25→90 | 75→10 |
50~55 | 90 | 10 |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取柴胡皁苷a對照品、柴胡皁苷d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柴胡皁苷a0.4mg、柴胡皁苷d 0.5mg的溶液,搖勻,即得。
16.7.1.1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加入含5%濃氨試液的甲醇溶液25ml,密塞,30℃水溫超聲處理(功率200W,頻率40kHz)30分鐘,濾過,用甲醇20ml分2次洗滌容器及藥渣,洗液與濾液合併,回收溶劑至幹。殘渣加甲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6.7.1.2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20μl與供試品溶液10~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柴胡皁苷a(C42H68O13)和柴胡皁苷d (C42H68O13)的總量不得少於0.30%。
16.8 柴胡飲片
16.8.1 炮製
16.8.1.1 北柴胡
除去雜質和殘莖,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厚片。外表皮黑褐色或淺棕色,具縱皺紋和支根痕。切面淡黃白色,纖維性。質硬。氣微香,味微苦。
16.8.1.1.1 鑑別、檢查、浸出物、含量測定
同北柴胡。
16.8.1.2 醋北柴胡
取北柴胡片,照醋炙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Ⅱ D)炒幹。
本品形如北柴胡片,表面淡棕黃色,微有醋香氣,昧微苦。
16.8.1.2.1 鑑別、檢查、含量測定
同北柴胡。
16.8.1.3 南柴胡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類圓形或不規則片。外表皮紅棕色或黑褐色。有時可見根頭處具細密環紋或有細毛狀枯葉纖維。切面黃白色,平坦。具敗油氣。
16.8.1.4 醋南柴胡
取南柴胡片,照醋炙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Ⅱ D)炒幹。本品形如南柴胡片,微有醋香氣。
16.8.2 性味與歸經
辛、苦,微寒。歸肝、膽、肺經。
16.8.3 功能與主治
疏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用於感冒發熱,寒熱往來,胸脅脹痛,月經不調,子宮脫垂,脫肛。
16.8.4 用法與用量
3~10g。
16.8.5 注意
大葉柴胡Bupleurum longiradiatum Turcz.的乾燥根莖,表面密生環節,有毒,不可當柴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