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

中醫學 方劑學 解表劑 調和營衛 解肌發表 辛溫解表劑 方劑 中藥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uì zhī tāng

2 英文參考

guizhi decoc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

Ramuli Cinnamomi Decocti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Guizhi Tang[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3 概述

桂枝湯同名方約有28首,其中《傷寒論》記載者爲常用方,其組成爲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薑9g、大棗3g ,具有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之功效。風主治寒之邪客於肌表,營衛不和。本方的治療範圍,從歷代醫家運用的情況來看,不僅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而且還可以用於治療原因不明的低熱、產後病後低熱、出汗異常、過敏性鼻炎多形紅斑凍瘡蕁麻疹等多種疾病,只要辨證屬於營衛不和陰陽失調者,都可運用。[1]

4 傷寒論》方之桂枝湯

記載於《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方: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上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癒,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2]

桂枝湯是一首臨牀主要用於治療寒性感冒有汗的病證,即中醫稱爲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常用方劑。凡傷風感冒後主要表現爲惡風寒,發熱,頭身疼痛,微微有汗出,脈浮緩者,都可選用。本方不僅常用於治療感冒流行性感冒,而且還可以用於治療原因不明的低熱、產後病後低熱、出汗異常、過敏性鼻炎多形紅斑凍瘡蕁麻疹等多種疾病,只要辨證屬於營衛不和陰陽失調者,都可運用。[3]

麻黃湯比較桂枝湯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而麻黃湯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桂枝湯沒有麻黃湯發汗解表作用,沒有平喘止咳作用桂枝湯能夠調節免疫功能,促進自身抗病能力的增強,同時該方強心、抗凝、改善微循環作用也較麻黃湯增強,故除對外感風寒表虛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發熱性疾病有效外,對多形性紅斑蕁麻診、皮膚瘙癢等免疫性疾病也有效,對以循環障礙爲主的凍瘡也有明顯的治療作用[4]

4.1 別名

陽旦湯(《傷寒論》)。

4.2 處方

桂枝芍藥生薑各三兩,炙甘草二兩,大棗十二枚[5]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6]

桂枝三兩(去皮),芍藥三兩,甘草二兩(炙),生薑三兩(切),大棗十二枚(擘)[6]

桂枝9g、白芍9g、炙甘草6g、生薑9g、大棗3g(諧音趣記:早將鬼趕少)[6]

4.3 功能主治

傷寒論》方之桂枝湯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症見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塞清涕噁心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6]

桂枝湯功能解肌發表,調和營衛[6]。治太陽中風頭痛發熱,汗出惡風,鼻鳴乾嘔,脈浮緩[6]

桂枝湯頭痛項強身痛有汗,鼻嗚乾嘔,苔白不渴,脈浮緩或浮弱。亦可用於產後營衛不和產後病等。現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等見上述症狀者。

4.4 用法用量

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6]。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6]。若一服汗出病癒,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6]。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6]

爲粗末,水煎,分三次服[6]。服後啜熱稀粥,以助藥力,溫覆令遍身微似有汗,不可令如水流漓;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6]

五味㕮咀三味。以水700毫升,微火煮取300毫升,去滓。適寒溫,服100毫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適量,以助藥力。溫覆一時許,遍身微汗者爲佳。若一服汗出病癒,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劑。

上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一升。服已須臾,啜熱稀粥一升餘,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許,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癒,停後服,不必盡劑;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後服小促其間,半日許令三服盡。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時觀之,服一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劑。[7]

水煎溫服,服後飲少量熱粥,以助藥力,覆被取微汗。[7]

每日1劑,水煎服,服後食熱粥,使微汗出。禁生冷黏膩、酒肉臭惡等。[8]

4.5 注意

服藥期間,禁食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表實無汗表寒裏熱,及溫病初起,見發熱口渴者,均忌用。

4.6 方解

桂枝湯桂枝散風寒解肌表爲君;臣以白芍斂陰和營,二藥同用,一散一收,調和營衛,使表邪得解,裏氣以和;生薑桂枝以散表邪大棗白芍以和營衛,共爲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以爲使[8]。實驗研究:本方對體溫汗腺分泌、免疫功能腸道蠕動具有雙向調節作用;並有抗炎、鎮靜、鎮痛、祛痰和一定的止咳作用[8]

風寒邪客於肌表,營衛不和,治當解肌發表,調和營衛。方中桂枝爲君,辛溫通陽解肌發表,散風寒之邪以調衛。白芍作爲臣藥,酸苦微寒,益陰和裏,斂外泄之營陰以和營。桂芍等量相合,相須爲用,一治衛強,一治營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補,使表邪得解,營衛調和。生薑桂枝辛散表邪,又可溫胃止嘔大棗芍藥益陰養血,姜棗相配,補脾和胃調和營衛,共爲佐藥甘草調和諸藥,合桂枝辛甘化陽以實衛,合白芍甘化陰以和營,是爲佐使藥[8]

桂枝湯證因風寒束表營衛不和所致。外感風寒表虛證太陽中風,其病機衛強營弱外感風邪,風性疏泄,衛氣因之失其固護之性,陽強而不能密,不能固護營陰,致令營陰不能內守而外泄,故頭痛發熱,汗出惡風,脈浮緩等。邪氣鬱滯,胃肺失和,則鼻鳴乾嘔風寒在表,應以辛溫發散以解表,但本方證屬表虛腠理不固,故以解肌發表,調和營衛,即祛邪調正兼顧爲治。方中桂枝爲君,助衛陽通經絡,解肌發表而祛在表之風邪芍藥爲臣,益陰斂營,斂固外泄之營陰。桂芍等量合用,一治衛強,一治營弱,散中有收,汗中寓補,使表邪得解,營衛調和。生薑辛溫,既助桂枝辛散表邪,又兼和胃止嘔大棗甘平,意在益氣補中,且可滋脾生津。姜棗相配,是爲補脾和胃調和營衛的常用組合,共爲佐藥炙甘草調和藥性,合桂枝辛甘化陽以實衛,合芍藥甘化陰以和營,功兼佐使之用。綜觀本方,藥雖五味結構嚴謹,發中有補,散中有收,邪正兼顧,陰陽並調,故本方乃滋陰和陽,調和營衛解肌發汗之方也。

桂枝湯證屬外感風寒表虛有汗出,何以又用桂枝湯發汗?蓋本證之自汗,是由風寒外襲,衛陽不固,營陰失守津液外泄所致。故外邪不去,營衛不和,則汗不能止。桂枝湯雖日“發汗”,實寓解肌發表與調和營衛雙重用意,俾外邪去而肌表固密,營衛和則津不外泄。故如法服用本方,於遍身微汗之候,則原證之汗出自止。

麻黃湯桂枝湯同屬辛溫解表方劑,都可用治外感風寒表證,但麻黃湯中麻、桂並用,佐以杏仁發汗散寒力強,又能宣肺平喘,爲辛表發汗重劑,適用於外感風寒惡寒發熱無汗喘咳表實證桂枝湯中桂、芍並用,佐以姜、棗發汗解表之力遜於麻黃湯,但有調和營衛之功,爲辛溫解表之和劑,適用於外感風寒發熱有汗惡風表虛證[9]

4.7 臨牀運用

桂枝湯是一首臨牀主要用於治療寒性感冒有汗的病證,即中醫稱爲外感風寒表虛證的常用方劑。凡傷風感冒後主要表現爲惡風寒,發熱,頭身疼痛,微微有汗出,脈浮緩者,都可選用。[9]

4.7.1 加減法

惡風寒甚者,宜加防風荊芥疏散風寒;兼見咳喘者,宜加杏仁桔梗蘇子等宣降肺氣止咳平喘[9]

若兼項背強几几,可加葛根以增強解肌發表、生津舒筋之力;若素有喘咳,又感風寒而見桂枝湯證者,可加厚朴杏仁下氣平喘。若惡風寒甚者,宜加防風荊芥疏散風寒;兼見咳喘者,宜加杏仁桔梗蘇子等宣降肺氣止咳平喘[9]

4.7.2 使用禁忌

桂枝湯是治療外感風寒表虛證的代表方劑。以發熱惡風、汗出、脈浮緩爲證治要點。對於表實無汗,或表寒裏熱,不汗出而煩躁,以及溫病初起,見發熱口渴咽痛脈數者,皆不宜使用。[9]

桂枝湯是針對寒性感冒並伴有出汗風寒表虛證而設,發汗作用麻黃湯弱,所以外感風寒表實證不宜用本方。[9]

若屬寒性感冒並伴有出汗,但患者平時常常感到疲倦乏力,並且容易感冒,是由於肺氣虛,抗禦外來致病邪氣作用低下。這種情況單用桂枝湯療效不佳,宜與玉屏風散合用。[9]

4.8 現代適應

桂枝湯近代常用治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見風寒表虛證[9]

桂枝湯加減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發熱多形性紅斑蕁麻疹皮膚瘙癢症凍瘡妊娠嘔吐、產後及病後低熱等[10]

麻黃湯比較桂枝湯主治外感風寒表虛證,而麻黃湯治療外感風寒表實證桂枝湯沒有麻黃湯發汗解表作用,沒有平喘止咳作用桂枝湯能夠調節免疫功能,促進自身抗病能力的增強,同時該方強心、抗凝、改善微循環作用也較麻黃湯增強,故除對外感風寒表虛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等發熱性疾病有效外,對多形性紅斑蕁麻診、皮膚瘙癢等免疫性疾病也有效,對以循環障礙爲主的凍瘡也有明顯的治療作用[10]

4.8.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簡稱上感、感冒)是指喉結以上,包括咽、喉、扁桃體鼻腔、中耳等皮膚黏膜受病原微生物感染發生的局部炎症。70%~80%由病毒引起,以鼻病毒、冠狀病毒、流感或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柯病毒腺病毒爲多。細菌感染可直接或繼發於病毒感染,依次以溶血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葡萄球菌感染爲多。發病時,鼻腔、咽、扁桃體黏膜充血水腫,上皮細胞壞死、脫落。臨牀表現發熱、流涕、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10]

4.8.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所至,流感病毒通常分爲甲、乙、丙3型,但以甲、乙兩型危害最大,發病常常突然而迅速傳播患者呈羣集性。流感病毒經飛沫侵入呼吸道與敏感的呼吸道上皮細胞接觸後,病毒膜與人呼吸道上皮細胞膜融合,進而病毒複製與繁殖,輕者引起呼吸道上皮細胞壞死和脫落,從而出現上呼吸道的卡他症狀。病情嚴重者病毒可經淋巴血液循環侵入其他器官,重者見出血壞死支氣管炎及間質性肺炎,呼吸道黏膜早期有單核細胞浸潤水腫、纖毛脫落,晚期則有廣泛上皮細胞壞死出血性滲出物;肺間質也有水腫細胞浸潤肺泡內可有透明膜形成,若繼發細菌感染,則基底層細胞也受損害。因而臨牀多以高熱畏寒頭痛背痛四肢痠痛症狀急劇起病,繼而出現乾咳、流涕、眼結膜充血流淚淋巴結腫大,肺部可出現粗噦音,偶可有消化症狀[10]

4.8.3 多形性紅斑

多形性紅斑則是由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多屬Ⅲ型變態反應所致的皮膚損害。[10]

4.8.4 蕁麻疹

蕁麻疹感染因素外還與藥物、食物、物理或某些機械刺激因素相關,其發病機制多屬Ⅰ型變態反應,少數爲Ⅱ型或Ⅲ型變態反應;食物、藥物、物理或機械刺激則是直接刺激皮膚所致。[10]

4.8.5 凍瘡

凍瘡是由於低溫致局部血管痙攣,導致血流淤滯、組織缺氧,引起細胞損傷所致。[10]

4.8.6 皮膚瘙癢症

皮膚瘙癢症爲多種原因導致組胺蛋白酶前列腺E及P物質、腦啡肽和內啡肽等生物活性物質增多所致[10]

4.9 藥理作用

[11]

4.9.1 病原微生物作用

君藥桂枝醇提取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及白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肺炎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痢疾桿菌炭疽桿菌霍亂弧菌及常見致病性皮真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其揮發油桂皮醛結核桿菌變形桿菌抑制作用桂枝煎劑對亞甲型流感病毒京科68-1株及孤兒病毒均有抑制作用臣藥白芍煎劑在體外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除對桂枝抗菌範圍內的細菌抗菌作用外,還對溶血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乙型副傷寒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百日咳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對堇色毛癬菌、許蘭黃癬菌等10餘種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其所含白芍總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甘草浸出液及黃酮類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乙型鏈球菌幽門螺旋桿菌枯草桿菌真菌等均有抑制作用甘草甜素對HIV、肝炎病毒水皰性口炎病毒腺病毒Ⅲ型、單純皰疹病毒I型、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甘草酸柯薩奇病毒腺病毒、合胞病毒抑制作用甘草多糖水皰性口炎病毒單純皰疹病毒Ⅰ型、牛痘病毒均有抑制作用甘草熱水提取物對華支睾吸蟲殺蟲作用;同時甘草結核桿菌、阿米巴原蟲陰道滴蟲也有抑殺作用生薑浸劑對傷寒桿菌霍亂弧菌、沙門菌、宋內痢疾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部分真菌和滴蟲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見桂枝湯5味藥中有4味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9.2 解熱、鎮痛、鎮靜作用

桂枝煎劑及其所含桂皮醛等能擴張皮膚血管,促進汗出,增加散熱作用而可解熱;桂枝煎劑揮發油具有提高疼痛閾值作用而具鎮痛、鎮靜作用臣藥白芍中的白芍總苷可增敏腦內H.受體而發揮解熱降溫作用白芍總苷又可通過作用於高級中樞而起到鎮痛作用,同時具有明顯鎮靜和抗驚厥作用甘草除可通過類固醇作用解熱鎮痛外,其所含甘草次酸有效成分FM100有明顯的解痙、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與芍藥配伍後其作用更強。佐藥生薑中所含薑辣醇、薑辣烯酮等物質則具有鎮痛、鎮吐作用,同時具有明顯的解熱作用

4.9.3 抗炎、抗氧化、抗過敏作用

君藥桂枝單味煎劑通過對炎症的多個環節發揮作用而起到抗炎作用,特別是其所含揮發油通過呼吸道排出時對呼吸道黏膜有明顯的抗炎作用桂枝抑制組胺生成,抑制前列腺素E的釋放,清除自由基;同時桂枝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減少過敏介質的釋放,並能抑制補體的活性,因此對炎症毛細血管透性增加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其揮發油抑制棉球肉芽腫。桂枝可提高SOD活性,減少LPO生成,具有抗氧化作用白芍中的白芍總苷抑制炎性滲出及肉芽腫,抑制1L-1、TNF、PGE2的過度分泌,同時增強SOD及GHS-Px活性,降低MDA、NO、TNF水平。白芍具有明顯的抗炎作用,與桂皮合用其抗炎作用增強,能明顯抑制炎性滲出、水腫和增生;甘草中的甘草酸甘草次酸通過抑制前列腺素E作用及減少內源性前列腺素E2的產生而具有氫化可的松樣抗炎作用,對炎症的滲出、水腫毛細血管透性增加、肉芽腫均有抑制作用,同時對免疫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甘草也有抗氧化作用甘草酸甘草次酸能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甘草酸還能抑制組胺釋放劑——化合物48/80引起的肥大細胞脫顆粒而阻止過敏介質的釋放,甘草Lx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體生成,從而對青黴索引起的過敏性休克有防治作用生薑中的多種成分也具有抗炎作用生薑提取物還可清除超氧陰離子及羥自由基,抑制H2O2所致溶血,具有抗氧化作用。對炎症早期、晚期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同時6-薑辣醇、8-薑辣醇、10-薑辣醇能抑制5-HT,具有抗過敏作用白芍則通過對細胞體液免疫雙相調節而發揮抗炎、抗過敏作用大棗所含大棗多糖可明顯提高血漿中SOD、CAT活力,降低血漿中LPO含量,清除自由基,對活性氧的清除能力最強,因而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損傷作用

4.9.4 心血功能作用

桂枝煎劑以及桂枝中所含桂皮醛能增加動物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同時桂枝蒸餾液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室顫發生率,改善心功能桂枝可減少心肌LPO生成,提高SOD活性;桂枝煎劑桂枝中的揮發油可以擴張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環桂皮醛抑制血小板聚集並有抗凝血酶作用,降低血黏度並加強其他藥物活血化瘀功效,同時有利尿作用,可減輕心臟前負荷。臣藥白芍有增強心肌營養血流量作用,又有降壓、擴張血管作用,同時白芍中的白芍總苷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作用甘草的多種提取物均具抗心律失常作用,並能減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心肌梗死的範圍,還有抗動脈硬化作用甘草酸抑制磷脂酶A2的活性和血小板聚集作用生薑醇提取物能興奮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心臟。6-薑辣醇、8-薑辣醇、10-薑辣醇均爲強心藥,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對血壓產生一過性降壓、明顯升壓和持續降壓三相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TXB2及PGs合成,從而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所以桂枝湯既能增強心肌收縮力又能減輕心臟前後負荷,改善血液流變學

4.9.5 調節機體免疫功能

方劑調節免疫功能藥物麻黃湯明顯加強。君藥桂枝具有抗過敏作用。本方中加入芍藥臣藥芍藥水煎劑及白芍總苷對巨噬細胞有直接激活作用,能使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數提高,能顯著促進吞噬能力的恢復和提高,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均有增強作用;同時白芍總苷在適當濃度下可誘生白細胞產生干擾素,能抑制單核細胞IL-1的生成;體內外試驗表明白芍總苷可促使特異性和非特異性調節細胞的誘導,對B細胞所產生的體液免疫也呈雙相調節作用;同時白芍總苷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具有雙相調節作用,是調節免疫功能的另一途徑,白芍還有耐缺氧作用和抗氧化損傷作用甘草具有類固醇作用甘草多糖能提高網狀內皮系統單核細胞功能甘草甜素能增強ConA誘導的淋巴細胞分泌IL-2的能力抑制肥大細胞釋放組胺抑制IgE、ConA、化合物48/80誘導的肥大細胞釋放組胺甘草次酸能升高淋巴細胞比率;β-甘草次酸人體補體經典途徑的抑制劑。甘草次酸甘草酸能誘生γ-干擾素,同時使NK細胞的活性明顯增強,甘草酸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活性,使抗體產生增多,甘草Lx能降低抗原量,抑制抗體產生而顯示免疫抑制作用生薑能明顯改善免疫功能,升高臟器指數,提高巨噬細胞吞噬率。大棗所含大棗多糖能顯著提高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吞噬功能,促進淋巴細胞增殖和轉化,提高外周淋巴細胞分解大棗中含豐富的營養成分,如蛋白質糖類有機酸,黏液質,微生物C、D,微量元素鈣、磷、鐵和多種氨基酸等,能夠保護肝臟,增強肌力。

4.9.6 參考資料

1.解熱、鎮痛、抗炎與鎮靜作用中成藥研究》1983(3):25,解熱試驗說明;75%桂枝湯能使發熱家兔肛溫降低0.71℃,皮溫試驗也可使小鼠正常皮膚溫度降低8.13%。鎮痛實驗結果,在120分鐘時,37.5%、75%桂枝湯使小鼠基礎痛閾分別增高64.82%和105.35%;與0.1%嗎啡(20mg/kg)的作用相近;75%桂枝湯對小鼠扭體反應抑制率爲90%。另外,桂枝湯有較強抗甲醛炎症作用,致炎後1小時,37.5%和75%桂枝湯的腫脹抑制率分別爲85.72%和84.77%。實驗還表明桂枝湯抑制小鼠自由活動,增強巴比妥類藥物的催眠作用

2.對巨噬細胞功能促進作用 《福建中醫藥》1983(1):61,本方對小白鼠巨噬細胞功能有明顯促進作用桂枝湯組的巨噬細胞吞噬率爲24.4%、吞噬指數爲42.2%;對照組則分別爲21.0%、36.4%,(P<0.05)有顯著性差異。實驗還參考Ashman、Ellingson提出的體溫升高,巨噬細胞活動能力隨之增強的觀察結果,證實了原方“啜粥溫覆”的科學性。並採用不同給藥時間分組觀察,發現每日服2~3劑或每日1劑連服數日的效果最佳,與仲景“後服小促”、“不愈更作”的記載一致。

4.10 歌訣

桂枝湯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發熱惡風虛汗出,調和營衛解肌功;若加飴糖芍藥,補虛溫裏小建中。

桂枝湯太陽風,芍藥甘草姜棗同;若加飴糖芍藥,補虛溫裏小建中。[11]

4.11 出處

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並治上

5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之桂枝湯

5.1 處方

桂枝芍藥,各二錢半。甘草(炙.三錢)。

5.2 功能主治

方賢着《奇效良方》之桂枝湯主治傷寒中風頭痛發熱漢出惡風者。

5.3 用法用量

上作一服,水二鍾,生薑五片,紅棗二枚,煎至一鍾,不拘時服。

5.4 出處

明·方賢着《奇效良方

6 普濟方》卷一四七引《鮑氏方》之桂枝湯

6.1 處方

桂枝1兩,白芍藥1兩半,甘草1兩。

6.2 製法

上爲散。

6.3 功能主治

普濟方》卷一四七引《鮑氏方》之桂枝湯主治傷風頭痛,鼻鳴乾嘔發熱自汗惡風,或寒熱汗出則少解,如瘧狀,脈浮洪虛大。感冒過汗。

6.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煎8分,食前服。蓋被取微汗。

盛夏時及淋家、酒家、衄家,於桂枝湯黃芩,名陽旦湯;或夏日只用本方增芍藥,名建中湯

6.5 出處

普濟方》卷一四七引《鮑氏方》

7 《保命集》卷中方之桂枝湯

7.1 處方

桂枝半兩,白朮半兩,芍藥半兩,甘草2錢(炙)。

7.2 製法

上銼。

7.3 功能主治

《保命集》卷中方之桂枝湯主治大腸經動,下痢爲鶩溏大腸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水泄,青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又下,欲了而不了,小便多清。內寒泄瀉

7.4 用法用量

每服半兩,水1盞,煎至7分,去滓取清,宜溫服之。

7.5 出處

《保命集》卷中

8 外臺祕要》卷十四引《深師方》之桂枝湯

8.1 處方

桂心3兩,甘草(炙)3兩,大棗12枚(一方用生薑5兩)。

8.2 製法

上切。

8.3 功能主治

外臺祕要》卷十四引《深師方》之桂枝湯主治中風汗出,乾嘔

8.4 用法用量

以水5升,煮取2升半,分3次服。

8.5 注意

忌生蔥、海藻菘菜

8.6 出處

外臺祕要》卷十四引《深師方》

9 外臺祕要》卷三引《範汪方》之桂枝湯

9.1 處方

桂心2兩,小藍2兩。

9.2 功能主治

外臺祕要》卷三引《範汪方》之桂枝湯主治天行(匿蟲)病。

9.3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1鬥,煮取2升半,納豬肝10兩,去上膜,細研,着湯中,和令相得,臨時小溫,若毒悉在腹內,盡服之;在下部者,3分藥中用1分,竹筒納下部中。服藥一時間,當下如發大細蟲5-6升。小兒半作之。

9.4 注意

忌生蔥。

9.5 出處

外臺祕要》卷三引《範汪方》

10 攝生衆妙方》卷四方之桂枝湯

10.1 處方

官桂、麻黃(去節,用枝)各等分

10.2 功能主治

攝生衆妙方》卷四方之桂枝湯主治傷寒感冒

10.3 用法用量

水1鍾半,加生薑3片、蔥1根,煎至8分,溫服。取汗。

10.4 出處

攝生衆妙方》卷四

11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方之桂枝湯

11.1 處方

桂(去粗皮)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1兩,前胡去蘆頭)1兩,芍藥1兩,柴胡(去苗)1兩,人蔘1兩,當歸1兩,甘草(炙)1兩,芎藭1兩,石膏1兩。

11.2 製法

上爲粗末。

11.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方之桂枝湯主治產後傷寒,頭目昏痛,體熱煩悶。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3片,大棗2枚(擘),煎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1.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一六二

12 《活人方》卷三方之桂枝湯

12.1 處方

防風3錢,羌活2錢,茯苓1錢5分,陳皮1錢5分,蘇葉1錢,桂枝5分,甘草2分,生薑3片。

12.2 功能主治

《活人方》卷三方之桂枝湯主治三陰自利。

12.3 用法用量

水煎,午前後服。

12.4 出處

《活人方》卷三

13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桂枝湯

13.1 處方

桂(去粗皮)2兩,赤茯苓(去黑皮)1兩半,白朮1兩,甘草(炙,銼)3分,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兩。

13.2 製法

上爲粗末。

13.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方桂枝湯主治傷寒水在心下心悸動,欲得人按。

13.4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煎取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13.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二十五

14 醫學傳燈》捲上方之桂枝湯

14.1 處方

桂枝3錢,白芍(生用)3錢,甘草2錢,大棗3枚,浮麥1撮。

14.2 功能主治

醫學傳燈》捲上方之桂枝湯主治傷風,脈來洪大無力,身熱汗出者。

14.3 用法用量

氣虛脈細,加黃耆

14.4 出處

醫學傳燈》捲上

15 幼科直言》卷五方桂枝湯

15.1 處方

桂枝厚朴(炒)、陳皮甘草桔梗紅花柴胡麥芽神曲木香

15.2 功能主治

幼科直言》卷五方桂枝湯主治厥陰傷寒腹痛作瀉,或成結胸者。

15.3 用法用量

生薑1片,紅棗2枚爲引。

15.4 出處

幼科直言》卷五

16 傷風約言》方之桂枝湯

16.1 處方

桂枝2大園匕,芍藥2大園匕,生薑7分。

16.2 功能主治

傷風約言》方之桂枝湯主治外感風寒,脈浮數者。

16.3 用法用量

以水3合,煎取1合,去滓頓服。中病即止。

16.4 出處

傷風約言》

17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方之桂枝湯

17.1 處方

桂(去粗皮)3分,芎藭半兩,半夏(湯洗7遍,生薑等分同搗,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半兩,菖蒲半兩,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半兩,羌活去蘆頭)半兩,細辛(去苗葉)半兩,白芷1分。

17.2 製法

上銼,如麻豆大。

17.3 功能主治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方之桂枝湯主治中風傷寒初得,其外證頭項疼,腰背強,壯熱語澀,恍惚,涕唾稠粘,遍身拘急

17.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1棗大(拍碎),煎至7分,去滓,食前溫服。蓋覆取汗。

17.5 出處

聖濟總錄》卷二十二

18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六方之桂枝湯

18.1 別名

桂枝散

18.2 處方

辣桂。

18.3 製法

上爲末。

18.4 功能主治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六方之桂枝湯主治打撲傷墜,瘀血混悶,身體疼痛

18.5 用法用量

桂枝散(《普濟方》卷三一一)。

18.6 出處

仁齋直指方論》卷二十六

19 太平聖惠方》卷九方之桂枝湯

19.1 處方

桂枝1兩,赤芍藥1兩,甘草1兩(炙微赤,銼),麻黃1兩(去根節),芎藭1兩,柴胡1兩(去苗),厚朴2兩(去粗皮,塗生薑汁,炙令香熟)。

19.2 製法

上爲粗散。

19.3 功能主治

太平聖惠方》卷九方之桂枝湯主治傷寒7日不解,頭痛小便清者。

19.4 用法用量

每服4錢,以水1大盞,加生薑半分,大棗3枚,煎至6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衣覆取汗,如人行10裏未汗,再服。

19.5 出處

太平聖惠方》卷九

20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方桂枝湯

20.1 方名

桂枝湯

20.2 組成

桂(去粗皮)1兩。

20.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一七七方桂枝湯主治小兒中客忤,吐青白沫,及食飲皆出,腹中痛,氣欲絕。

20.4 用法用量

100-200日兒,每服半錢匕,以水半盞,煎至3分,去滓,空心、午後,分2次溫服

20.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1 《備急千金藥方》卷五方桂枝湯

21.1 方名

桂枝湯

21.2 組成

桂枝半兩,甘草2兩半,紫菀18銖,麥門冬1兩18銖。

21.3 主治

《備急千金藥方》卷五方桂枝湯主治嬰兒猝得謦咳,吐乳嘔逆暴嗽晝夜不得息。

21.4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水2升,煮取半升,以綿著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4-5次與之。

21.5 用藥禁忌

宜節乳哺

21.6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桂枝湯風傷衛藥也,以本方無治謦咳藥,故去芍藥、姜、棗,而易紫菀、門冬引領桂枝甘草以開發肺胃逆氣,皆長沙方中變法,豈特嬰兒主治哉。

22 《增補萬病回春》卷二方之桂枝湯

22.1 方名

桂枝湯

22.2 組成

桂枝芍藥防風羌活川芎白朮甘草

22.3 功效主治

《增補萬病回春》卷二方之桂枝湯功在實表散邪。主治冬月正傷寒足太陽膀胱經受邪,頭痛發熱惡風脊強自汗,脈浮緩。

22.4 用法用量

生薑3片、大棗1枚,水煎溫服

22.5 製備方法

上銼。

22.6 用藥禁忌

無汗者不可服。

23 普濟方》卷一○六方之桂枝湯

23.1 方名

桂枝湯

23.2 組成

大續命湯白朮加桂。

23.3 主治

普濟方》卷一○六方之桂枝湯主治中風,急強大呼不自知覺,身體強直

24 儒門事親》卷十二方之桂枝湯

24.1 方名

桂枝湯

24.2 別名

桂苓湯

24.3 組成

桂枝1兩,茯苓半兩,芍藥1兩,甘草7錢。

24.4 功效主治

儒門事親》卷十二方之桂枝湯功在發汗。主治風寒暑溼之氣,入於皮膚而未深,飧泄不止,日夜無度,完谷不化,身表微熱,兩手脈息俱浮。

24.5 用法用量

每服3錢,水1盞,加生薑大棗同煎,溫服

24.6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25 症因脈治》卷一方之桂枝湯

25.1 方名

桂枝湯

25.2 組成

桂枝白芍藥麻黃甘草(一方有葛根,無麻黃[11]

桂枝白芍藥麻黃甘草

25.3 用法用量

水煎[11]

25.4 主治

症因脈治》卷一方之桂枝湯主治西北方冬令傷寒太陽經風傷衛,有汗惡風,脈浮緩。

桂枝湯傷寒有汗惡風,脈浮緩[11]

26 幼科直言》卷四方之桂枝湯

26.1 方名

桂枝湯

26.2 組成

桂枝當歸白芍(炒)、白朮(炒)、白茯苓柴胡、熟半夏陳皮甘草

26.3 主治

幼科直言》卷四方之桂枝湯主治瘧來數次後,熱少寒多者。

26.4 用法用量

生薑2片,紅棗2枚爲引。

27 醫方類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方之桂枝湯

27.1 方名

桂枝湯

27.2 組成

桂心3兩,芍藥3兩,生薑(切)3兩,大棗12枚(破之)。

27.3 主治

醫方類聚》卷四十六引《千金月令》方之桂枝湯主治陰傷寒

27.4 用法用量

以水7升,煮取棗爛,去棗,納藥,又煮令微沸,可3升,分爲3次服。取汗;無汗更進1服,得汗即止。

27.5 製備方法

上切。

28 傷科補要》卷四方之桂枝湯

28.1 方名

桂枝湯

28.2 組成

桂枝枳殼陳皮紅花香附、生地、歸尾、胡索、防風赤芍獨活等分

28.3 主治

傷科補要》卷四方之桂枝湯主治傷手或傷臂。

28.4 用法用量

加童便、陳酒煎服。

28.5 附註

本方方名,《中醫傷科學講義》引作“桂枝治傷湯”。

29 《治痢提要新書》方之桂枝湯

29.1 方名

桂枝湯

29.2 組成

酒芍4錢,桂枝2錢,炙草2錢。

29.3 主治

《治痢提要新書》方之桂枝湯主治發熱惡寒自汗腹痛下痢。

29.4 用法用量

生薑水煎,去滓,入飴糖3-5錢,微火解服。

30 《備急千金藥方》卷八方之桂枝湯

30.1 方名

桂枝湯

30.2 組成

桂枝3兩,芎藭3兩,獨活3兩,牛膝3兩,薯蕷3兩,甘草3兩,附子2兩,防風4兩,茯苓4兩,天雄4兩,茵芋4兩,杜仲4兩,白朮4兩,蒴藋根4兩,乾薑5兩,大棗40枚,躑躅1升,豬椒葉1升,根皮1升。

30.3 主治

《備急千金藥方》卷八方之桂枝湯主治肝虛寒,卒然瘖啞不聲,踞坐不得,面目青黑,四肢緩弱遺失便利,宿風所損。

30.4 用法用量

(口父)咀。以酒4鬥,漬7日。每服4合,1日2次,加至五6合。

30.5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肝虛卒犯癘風,面青肢緩乃肝之本病;至於瘖啞、便失,又爲腎臟氣衰不能統攝上下之兆。方用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甘草附子湯3方萃聚於一,方謂峻矣;猶恐腎中真陽式微,不能煥發脾氣,乃以乾薑生薑,佐術、附以溫水、土二髒,且合成甘、姜、苓、術以祛腎着之邪;猶恐附子之力不逮,更需天雄統攝茵芋、躑躅、蒴藋、豬椒戮力並攻;猶恐茵芋等藥過烈,因以大棗和之;其獨活防風、芎藭、薯蕷杜仲牛膝雖藥中卑伍,然無老成無以約制強悍,克濟剛柔之用;用酒漬者,酒能活絡行經,徹內外而搜逐風毒之氣也。

31 聖濟總錄》卷七方桂枝湯

31.1 方名

桂枝湯

31.2 組成

桂(去粗皮)1兩,乾薑(炮)1兩,黃芩(去黑心)1兩,芎藭1兩,遠志去心)1兩,獨活去蘆頭)1兩,防風(去叉)1兩,紫石英1兩,甘草(炙)1兩,麻黃(去根節,煎,掠去沫,焙)3兩,杏仁25枚(去皮尖雙仁,炒),石膏2兩。

31.3 主治

聖濟總錄》卷七方桂枝湯主治中賊風,急強大呼,不自知覺,身體強直

31.4 用法用量

每服7錢匕,水2盞,煎至1盞,去滓溫服,日服3次,夜服1次。

31.5 製備方法

上爲粗末。

32 參考資料

  1. ^ [1]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17
  4. ^ [4]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6.
  5.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6.
  6. ^ [6]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7. ^ [7]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8. ^ [8]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
  9. ^ [9]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
  10. ^ [10]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5-6
  11. ^ [11]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5-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