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昏

問診 中醫診斷學 中醫症狀名 問頭身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tóu hūn

2 英文參考

vertigo[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頭昏症狀[1]。指頭部昏沉不適,頭腦不清爽,嚴重則走路不穩,甚至有失平衡[2]。病人主觀感覺頭腦不清,或頭重腳輕,或眼花,眼前發黑等,但不存在眼震顫、景物旋轉等[2]頭昏頭痛頭風頭暈等症在病變中以及患者感覺常相互混雜[2]

參見頭痛頭風頭暈

頭痛亦稱頭疼[2]。凡整個頭部以及頭的前、後、偏側部的疼痛,總稱頭痛[2]。頭爲“諸陽之會”、“精明之府”,五臟六腑氣血皆上會於此[2]。凡六淫外感臟腑內傷,導致陽氣阻塞,濁邪上踞,肝陽上亢,精髓氣血虧損,經絡運行失常者,均能發生頭痛[2]。從病因分,有外感頭痛,可由感冒風寒風熱風溼傷暑火邪致痛及傷寒頭痛等;有內傷頭痛,可由氣虛血虛陽虛陰虛肝陽傷食瘀血致痛等[2]。從經絡分,有三陽頭痛太陽頭痛陽明頭痛少陽頭痛)、三陰頭痛太陰頭痛厥陰頭痛少陰頭痛)等[2]。從病情輕重,病程長短,發作規律及疼痛部位分,有真頭痛頭風偏頭痛、雷頭痛腦風巔頂痛久頭痛[2]

頭風頭痛經久難愈者[3]。《醫林繩墨·頭痛》:“淺而近者,名曰頭痛;深而遠者,名曰頭風頭痛卒然而至,易於解散也,頭風作止不常,愈後觸感復發也。”多因患者素有痰火,風寒客之則熱鬱悶痛[3]。《雜病源流犀燭·頭痛源流》:“頭風之症。素有痰飲,或櫛沐取涼,或久臥當風,以致賊風入腦入項。自頸以上,耳目口鼻眉棱之間,有麻痹不仁之處。或頭重,或頭暈,或頭皮頑厚,不自覺知,或口舌不仁,不知食昧。或耳聾,或目痛,或眉棱上下掣痛,或鼻聞香極香,聞臭極臭,或只呵欠而作眩冒之狀。熱者消風散;冷者追風散頭風發時悶痛,必欲棉裹者,熱鬱也,二陳湯加酒芩、荊芥川芎薄荷石膏細辛。”頭風痛在一側者,名偏頭風;兩太陽腦痛者,名夾腦風頭風而見頭面多汗惡寒者,名首風[3]

頭暈指頭腦昏暈感覺自身或周圍景物旋轉,甚者有噁心嘔吐之症[3]。《醫碥·眩暈》:“暈與運同,旋轉也,所見之物皆旋轉如飛,世謂之頭旋是也。”《慎齋遺書》卷九:“頭暈,有腎虛而陽無所附者;有血虛火升者;有脾虛生痰者;有寒涼傷其中氣,不能升發,故上焦元氣虛而暈者;有肺虛肝木無制而暈者……腎虛陽無所附而暈,六味湯人蔘血虛火升而暈,芎歸芍藥湯脾虛生痰,四君子加半夏天麻;寒涼傷氣氣虛而暈,補中益氣附子肝木無制而暈,黃芪建中湯。”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8.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27.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