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傷寒潮熱(附論)

傷寒熱毒不退。伏留臟腑而不能散。即攻於表。隨其旺衰而作發歇。遍身壯熱。或進或退。故謂之潮熱也。診其脈。各脈各隨其五臟六腑洪數者是也。傷寒潮熱者。謂潮作有時。由邪氣入裏。故病有日晡所潮熱。已而微利者。有微發潮熱大便溏者。有潮熱咳逆者。有結胸潮熱者。大凡潮熱。皆以邪氣內實也。制方者。宜酌其輕重傷寒潮熱者。若潮水之潮。其來不失其時也。一日一發。指時而發者。謂之潮熱。若日三五發者。即是發熱。非潮熱也。潮熱陽明。必於日晡時發者。乃爲潮熱陽明者胃。屬土。應時則旺於四季。應日則發於未申。經曰。陽明居中土也。萬物所歸。無所復傳。蓋邪氣入胃。謂之入府。府之爲言聚也。若府庫之府焉。邪氣入於胃而不復傳。邪氣鬱而爲實熱。隨旺而潮。是以日晡所潮熱者。屬陽明也。惟其屬陽明。故潮熱爲可下之證。經曰。潮熱者。實也。又曰。潮熱者。此外慾解也。可攻其裏焉。又曰。其熱不潮。未可與承氣湯。即此觀之。潮熱屬於胃者。昭然可見焉。雖然。潮熱裏實可下之證。抑或脈浮而緊。與其潮熱而利。或小便難大便溏者。皆熱未全入府。猶帶表邪。當和解其外。外解已。而小便利。大便硬者。乃可攻之。或謂潮熱有屬太陽少陽者乎。少陽旺於寅卯。太陽旺於巳午。若熱於此時發者。爲邪未入胃。豈得謂之潮熱。必待日晡所發者。乃謂之潮熱。見其邪在胃也。遇疾值病。詳而驗之。始見得真也。潮熱者。大率當下。仲景雲。潮熱者。實也。大承氣湯證雲。其熱不潮。未可與也。則知潮熱當下無疑矣。雖然。更看脈與外證。脈若弦若浮。及外證惡寒。猶有表證。且與小柴胡湯以解之。若腹大滿不通者。可與小承氣微和其胃氣。勿令大泄也。仲景雲。日晡發熱者。屬陽明也。脈實者。大承氣、大柴胡也。脈虛者。桂枝也。縱使潮熱當行大承氣。亦須先少與小承氣。若不轉失氣。不可攻之。後發熱復硬者。大柴胡下之。若胸脅滿而嘔。日晡發潮熱者。小柴胡芒硝主之。又有日晡發潮熱。已而微利者。又有微發潮熱大便溏者。或潮熱咳逆者。皆當用小柴胡也。傷寒十三日不解。胸脅滿而嘔。日晡發潮熱。已而微利。潮熱者。實也。先服小柴胡以解外。後以柴胡芒硝湯下之。陽明潮熱大便溏。胸滿不去者。柴胡主之。冬陽明潮熱。當行黃芩湯。冬陽明病。脈浮而緊。必發潮熱。發作有時。但脈浮者。必盜汗黃芩湯主之。以上潮熱。並屬陽明也。太陽潮熱。仲景大陷胸湯一證。結胸潮熱者。爲大結胸太陽也。傷寒若吐若下後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餘日。日晡所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若劇者。發則不識人循衣摸牀。惕而不安。微喘。直視。但發熱語者。大承氣湯主之。若一服利。則止後服。脈弦者生。澀者死。弦者陽也。澀者陰也。陽證陰脈者死。病患有陽證而脈澀者。慎歌曰。已成下證熱須潮。病在陽明裏欲焦。若有結胸表證。莫將承氣胃中調。又歌曰。潮熱屬胃下之和。大結胸家本例圖。咳逆利溏並表證。勿攻只有小柴胡潮熱陽明。一日一發。日晡而作也。若非日晡所發。是謂其熱不潮。蓋陽明旺於未申故爾。惟屬陽明。故潮熱爲可下之證。苟其脈或弦或浮。大便或溏或利。小便艱澀。外證猶有惡寒。則其熱未全入府。並不可下。但以小柴胡和解之。是必表證已退。大便硬結。小便如常。乃可攻也。日晡潮熱甚者。循衣摸牀獨語如怪。直視微喘。脈弦者可治。脈澀者不治。脈不實不虛。但有小柴胡湯寒熱往來寒熱陰陽大小柴胡及桂姜。結熱心煩喜嘔。渴而頭汗用之良。陽不足。則先寒而後熱。陰不足。則先熱而後寒。寒熱往來者。陰陽相勝。邪正交爭而作也。蓋陽不足。則陰邪出於表。而與之爭。故陰勝而爲寒。陰不足。則陽邪入於裏。而與之爭。故陽勝而爲熱。若邪氣半表半里之間。則外以邪入於與陽爭而爲寒。內與陰爭而爲熱。出入無拘。所以乍往乍來而間作也。大抵邪居表多。則多寒。邪居里多。則多熱。邪在半表半里。則寒熱相半。此又可以知其受病之處。用藥固自有條。然小柴胡。最主寒熱。寒多者加桂。若熱結者。加大黃。脈不甚實。而大便澀者。加枳殼寒熱相半。只守本方。是亦活法。雖然。寒熱之方來。如波濤之洶涌。其勢有不容通者。當進之一二日。候少定而圖之。經所謂其盛者。可待衰而已。是又不可不知。病至十餘日。結熱在裏。往來寒熱大柴胡湯下之。心煩喜嘔胸脅滿。不欲食。寒熱往來小柴胡湯。或血氣弱。腠理開。邪正交爭。痰嘔甚者。二陳湯。汗下後。不嘔而渴。頭汗出。胸脅滿小便不利寒熱往來柴胡桂薑湯

鱉甲散

(出聖惠方

傷寒發歇潮熱頭痛煩渴。四肢無力。胸膈痰滯。不思

飲食。

鱉甲(一兩半去裙生用)恆山(三分銼)甘草(半兩炙微赤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地骨皮(一兩)石膏(二兩)麥門冬〔二(一)兩去心知母(半兩)上搗篩爲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小麥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人蔘散

(出聖惠方

傷寒潮熱不退。每發口乾渴逆。飲食全少。四肢無力。

人蔘(一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七遍去滑)蘆根(一兩半)麥門冬(半兩去心枳實(半兩麩炒微黃)黃(三分銼)赤芍藥白朮赤茯苓甘草(炙微赤銼各半兩)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

麥門冬散

(出聖惠方

傷寒潮熱往來。口乾煩躁。頭目疼痛

麥門冬(二兩去心焙)葛根(一兩銼)麻黃(三分去根節)黃芩大黃(銼碎微炒)川樸硝(各三分)上細羅爲散。不計時候。用新汲水調下一錢。

葛根散

(出聖惠方

傷寒潮熱口乾頭痛四肢煩疼。

葛根(銼)黃芩石膏柴胡(去苗)知母(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柴胡散

(一名柴胡桂薑湯聖惠方

傷寒經十日以上。潮熱不解。日晡即

發。壯熱如火柴胡(一兩去苗)桂心(半兩)黃芩(三分)栝蔞根(半兩)牡蠣(一兩燒爲粉)甘草(一分炙微赤銼)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

黃芩散

(出聖惠方

傷寒潮熱。煩悶體痛。嘔逆

黃芩柴胡(去苗)人蔘去蘆頭)半夏(湯浸七遍去滑各三分)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麥門冬(一兩去心)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秦艽散

(出聖惠方

傷寒潮熱不退。發歇無時。

秦艽(一兩去苗)鱉甲(一兩去裙塗醋炙令黃)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豉半合。蔥白二莖。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

知母散

(出聖惠方

傷寒數日潮熱不退。口乾煩躁。或多痰逆。

知母人蔘去蘆頭)柴胡(去苗)石膏葛根(銼)赤茯苓(以上各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聖濟名柴胡人蔘湯。及治汗下後潮熱

百合散

(出聖惠方

傷寒已經二七日外。潮熱不退。四肢無力。昏沉如醉。

恐變成百合病百合葛根(各一兩)麻黃(去根節)麥門冬去心黃芩(各半兩)前胡(三分去蘆頭)石膏(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

石膏散

(出聖惠方

傷寒心胸壅悶。潮熱頭痛肢節拘急

石膏(一兩)前胡去蘆頭)柴胡(去苗)甘菊赤茯苓赤芍藥防風去蘆頭)蔓荊子黃芩甘草(炙微赤銼)枳殼麩炒微黃去瓤各三分)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葳蕤散

(出聖惠方

傷寒數日頭痛潮熱不退。或發憎寒。

葳蕤柴胡(去苗各一兩)羚羊角屑(三分)石膏(二兩)桑根白皮(銼)川樸硝(各一兩)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羚羊角散

(出聖惠方

傷寒潮熱頭痛四肢拘急。煩疼。

羚羊角赤茯苓麥門冬去心)葳蕤柴胡(去苗)梔子仁〔以上各二(一)兩〕桑根白皮(三分銼)石膏(二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龍膽丸傷寒潮熱不退。四肢沉重。不欲飲食。胸中隘塞。小便赤澀

龍膽(一兩去蘆頭)前胡(三分去蘆頭)白蘚皮(一兩)黃連(三分去須)子芩(半兩)梔子仁(三分)川大黃(一兩半銼微炒)川升麻(三分)大麻仁(一兩半別研如膏)鱉甲(去裙塗醋炙令微黃)川芒硝(各一兩)上搗羅爲細末。入麻仁。同研令勻。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溫漿下三十丸。

柴胡厚朴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後。潮熱不退。或時頭痛目眩。此是腹中有

結燥。

柴胡(去苗)厚朴(去粗皮薑汁炙朴硝(研各一兩)大黃(銼炒一兩半)枳殼(去瓤麩炒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以利爲度。

柴胡石膏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十日以上。潮熱不退。

柴胡(去苗)石膏(碎)赤茯苓(去黑皮)白朮葳蕤羚羊角(鎊各一兩)梔子仁(一分)桑根白皮(銼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前胡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瘥後。已經十餘日。潮熱不退。身體沉重。昏昏

如醉。

前胡去蘆頭)百合葛根(銼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半兩)石膏(碎)麻黃(去根節各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

柴胡鱉甲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過經潮熱不解。或時作寒如瘧狀。

柴胡(去苗)鱉甲(去裙醋炙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黃芩(去黑心)知母(焙)桑根白皮(銼各三分)甘草(炙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秦艽柴胡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餘毒。潮熱不解。

秦艽(去土)柴胡(去苗)知母(焙)青蒿(各一兩)大黃(銼炒)鱉甲醋炙去裙)鬼臼常山(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常山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潮熱不退。

常山(銼三分)烏梅肉(炒)鱉甲(去裙醋炙)黃(銼各一兩)大黃(銼炒)甘草(炙各半兩)柴胡(去苗二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入小麥一匙。生薑三片。煎

傷寒後。不了了。朝夕有熱如瘧狀方。

(一名知母桂心湯知母(二兩)麻黃甘草芍藥黃芩桂心(各一兩)上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服五合。日三。溫覆令微汗。若心煩不得眠。其人慾飲水。當稍稍飲之。令胃中和。則愈。一方用生薑煎服。

柴胡湯

(出易簡方

傷寒瘟病。身熱惡風。頭項強急。胸滿脅痛。及煩渴嘔

噦。小便不利大便祕硬。或過經未解。潮熱有不除。非汗非下之證。並宜服之。及治

瘥後勞復。及發熱頭疼。或往來寒熱。婦人傷寒經血適來。或者經血適斷。發熱

寒。晝日明瞭。暮則譫語。此爲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寒熱如瘧。此藥治之。婦人

經事來少。日晡發熱大便祕。別無虛證者。宜用此藥加大黃。減柴胡等分。加桃

仁。減甘草。數各一半。服之微利爲效。小兒溫熱。亦能治療。此藥非止治傷寒。其它

發熱。並宜服之。

柴胡(二兩)半夏黃芩人蔘(各三分)甘草(半兩)上咀。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一個。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若腹痛。去黃芩。加芍藥半兩。心下悸。去黃芩。加茯苓一兩。若不渴。外有熱者。去人蔘。加桂三分。溫被蓋覆。令有汗則解。若咳嗽。去棗。加五味子三分。乾薑半兩。胸中煩而不嘔者。去半夏人蔘。加栝蔞實半兩。渴者。去半夏。加栝蔞根一兩。胸中痞硬者。去棗。加了牡蠣粉一兩。傷寒十三日不解。脅滿而嘔。日晡則發潮熱。已而微利。及醫以丸藥利之。利之。非其治也。宜芒硝一兩。傷寒十餘日。結熱在裏。往來寒熱。或心下急。鬱郁微煩。或舌生白胎。大便不通。或發汗出。或腹中滿。或日晡發熱如瘧。或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無表裏證。大便難。身微熱者。大實也。去人蔘。加枳實半兩。大黃一兩。名大柴胡湯。服之以利爲度。熱除。不宜遽服補藥。仍忌酒、羊肉腰子。及難化之物。或有所傷。是名食復。難以治療。飲食須是大段節省。不可多食。謹忌兩月。仍避房室。

傷寒煩熱

(出本草方)以烏梅水漬。飲汁。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