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仁

中藥材 潤腸通便 瀉下藥 中醫學 炒法 中藥中毒 中藥炮製學 炒黃 潤下藥 清炒法 中藥飲片 利水通淋 中藥學 潤燥止渴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má rén

2 英文參考

edesta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mp seed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國家基本藥物

麻仁有關的國家基本藥物零售指導價格信息

序號基本藥物目錄序號藥品名稱劑型規格單位零售指導價格類別備註
7210麻仁潤腸丸蜜丸6g0.67元中成藥部分*
7310麻仁潤腸軟膠囊軟膠囊0.5g*24粒盒(瓶)12.3元中成藥部分*△

注(化學藥品和生物製品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爲代表品。

2、表中代表劑型規格在備註欄中加註“△”的,該代表劑型規格及與其有明確差比價關係的相關規格的價格爲臨時價格。

注(中成藥部分):

1、表中備註欄標註“*”的劑型規格爲代表品。

2、表中備註欄加註“△”的劑型規格,及同劑型的其他規格爲臨時價格。

3、備註欄中標示用法用量的劑型規格,該劑型中其他規格的價格是基於相同用法用量,按《藥品差比價規則》計算的。

4、表中劑型欄中標註的“蜜丸”,包括小蜜丸和大蜜丸

4 概述

火麻仁

火麻仁

火麻仁中藥名,出自《日用本草[1]火麻仁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乾燥成熟果實[2]火麻仁味甘,性平[2]。歸脾、胃、大腸經[2]。具有潤腸通便功能[2]。用於血虛津虧,腸燥便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生品、製品功用一致[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5 拉丁名

Fructus Cannab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英文名

hemp seed(《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火麻仁的別名

麻子、麻子仁大麻仁[2]

9 火麻仁的來源

火麻仁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乾燥成熟果實[2]

火麻仁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的種仁[2]

10 火麻仁原植物形態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3m。莖表面有縱溝,灰綠色,密生柔毛。掌狀複葉互生或下部葉對生;小葉3~11,披針形,兩端漸尖,邊緣有粗鋸齒,上面有粗毛,下面密生灰白色氈毛;葉柄細長;托葉線狀披針形。花單性異株;雄花成疏生的圓錐花序,黃綠色;雌花叢生於葉腋,綠色,每花有一闊卵形苞片,花被片1,薄膜狀,雌蕊1。瘦果扁卵形,外圍以黃褐色苞片。花期5~6月,果期7月。

11 火麻仁的產地

產黑龍江、遼寧、吉林、四川、甘肅、雲南、江蘇、浙江等地[2]

全國各地有栽培。

12 火麻仁採製與初加工

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2]

13 火麻仁生藥性狀

果實卵圓形,長4~5.5mm,直徑2.5~4mm。表面灰綠色至灰黃色,微有光澤,有微細的白色或棕色網狀紋理,兩側邊有棱線,基部有圓形果柄痕。果皮薄而脆,內有種子1枚,類圓形,種皮菲薄,暗綠色,子葉肥厚,富油質。味淡。

14 火麻仁炮製

唐代有“淨揀擇,以水淘洗,曝幹”;“研如脂”;另有“蒸麻子使熟,更暴令幹,貯於淨器中,欲服,取麻子熬令黃香,惟須緩火,勿令焦”;還有“熬令香,熟搗,取酒三升熟研,濾取汁”(《備急千金藥方》)[2]

宋代有炒令香熟(《重修政和經使證類備用本草》)[2]

明、清多沿用唐、宋之法,仍以炒法爲主流炮製方法[2]

現在主要的炮製方法清炒[2]

14.1 火麻仁炮製方法

14.1.1 火麻仁

除去雜質及果皮(《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2]。用時搗碎[2]

火麻仁去皮方法傳統方法暴曬後搓去皮殼火麻仁去皮方法的改進:將原藥材曬乾,火炒放涼,把加重自行車車條2根放在沒有光面的水泥地上,相隔15cm左右,中間撒1兩炒後的火麻仁,用耐火磚搓,反覆操作,簸去皮殼,得純淨種仁[2]。現多用去皮機去皮殼[2]

14.1.2 炒火麻仁

取淨火麻仁,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有香氣,呈微黃色,取出,放涼[2]。用時搗碎[2]

14.2 成品性狀

火麻仁呈卵圓形或橢圓形,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有網紋,兩側有棱線,頂端鈍尖[2]。果皮薄而脆,內有白色種仁[2]。富油性,氣微,味淡[2]

炒火麻仁表面淡黃色,微具焦香氣,味淡[2]

14.3 炮製作用

生品、製品功用一致[2]

炒後可提高煎出效果[2]。如治療腸燥便祕麻子仁丸(《傷寒論》),原方中麻子仁生用,臨牀作湯劑時常炒用[2]。《本草求真》雲:“性生走熟守,生用破血小便,搗汁治難產胎衣不下,熟用治崩中不止[2]。”

14.4 貯存方法

乾燥容器內,密閉,置通風乾燥[2]。防蛀[2]

15 火麻仁性味歸經

火麻仁味甘,性平[2]。有小毒[2]。歸脾、胃、大腸經[2]

16 火麻仁的功效與主治

火麻仁功在潤腸,止渴,通淋,活血[2]。主治腸燥便祕,產後血便祕消渴熱淋風痹經閉[2]

火麻仁具有潤腸通便功能[2]。用於血虛津虧,腸燥便祕(《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火麻仁生品、製品功用一致[2]

17 火麻仁的用法用量

煎服:9~15g[2]

18 火麻仁使用注意

食入過量可致中毒,產生噁心嘔吐腹瀉四肢麻木、哭鬧、失去定向力瞳孔散大、抽搐、甚至昏迷[2]

19 火麻仁的化學成分

火麻仁胡蘆巴鹼、異亮氨酸三甲銨內酯(Isoleucinebetaine)、玉蜀黍嘌呤(Zeatin)、植酸鈣鎂(Phytin)、少量黃酮類芹菜素、木犀草素、牡荊素等)、脂肪油(內含大麻酚)、蛋白質[2]

火麻仁種子胡蘆巴鹼(trigonelline)、異亮氨酸甜菜鹼(L(d)-isoleucine betaine)、麻仁球朊酶(|edestinase)、亞麻酸亞油酸等。

20 火麻仁的藥理作用

藥理試驗,火麻仁對腸黏膜有刺激作用,可使分泌增多,蠕動加快,有瀉下作用[2]。醇提取物對麻醉貓及正常大鼠均有緩慢而顯著的降壓作用[2]。本品具有降脂和抗癌作用[2]

21 附註

大麻的雌花枝和果穗亦入藥,能鎮痛、麻酸、致幻、有成癮性。

22 火麻仁中毒

火麻仁又名麻子仁麻仁大麻仁白麻仁、線麻子等,屬潤下藥,爲桑科植物大麻的種仁,含有葫蘆巴鹼、脂肪油等[3]。主要藥理作用有降血壓,降膽固醇,抗生育等[3]

22.1 不良反應機制

其含有的毒蕈素膽鹼及酚性成分,有毒蕈鹼樣作用作用中樞神經系統,引起毒性反應,表現爲先興奮抑制,對心臟傳導系統心肌也有抑制作用[3]

22.2 臨牀表現

潛伏期1~12h[3]中毒表現爲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四肢發麻、精神錯亂、定向力障礙,幻視幻聽瞳孔散大、昏睡、震顫、抽搐呼吸困難心力衰竭而死亡[3]

22.3 治療

火麻仁中毒的治療要點爲[3]

1.促進毒物排出[3]。用1:5000高錳酸鉀洗胃或用2%的鞣酸溫鹽水洗胃[3]。口服藥用炭或通用解毒劑硫酸鎂導瀉,靜脈輸液維生素B1、B6、C等藥物[3]

2.對症治療[3]。有電解質紊亂、酸中毒者及時糾正;有心衰者可給予洋地黃製劑;對於過度興奮者,可給溴化物、水合氯醛等鎮靜劑;昏睡者可給適量興奮[3]

23 火麻仁的藥典標準

23.1 品名

火麻仁

Huomaren

CANNABIS FRUCTUS[4]

23.2 來源

本品爲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 的乾燥成熟果實[4]。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

23.3 性狀

本品呈卵圓形,長4~5.5mm,直徑2.5~4mm。表面灰綠色或灰黃色,有微細的白色或棕色網紋,兩邊有棱,頂端略尖,基部有1圓形果梗痕。果皮薄而脆,易破碎。種皮綠色,子葉2,乳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

23.4 鑑別

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5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藥渣再加乙醚20ml洗滌,棄去乙醚液,藥渣加甲醇30ml,加熱迴流l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甲醇2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火麻仁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15:1:0.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香草醛乙醇溶液硫酸(1:1)混合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3.5 火麻仁飲片

23.5.1 炮製

23.5.1.1 火麻仁

除去雜質及果皮。

23.5.1.2 炒火麻仁

取淨火麻仁,照清炒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Ⅱ D)炒至微黃色,有香氣。

23.5.2 鑑別

藥材

23.5.3 性味歸經

甘,平。歸脾、胃、大腸經

23.5.4 功能與主治

潤腸通便。用於血虛津虧,腸燥便祕

23.5.5 用法與用量

10~15g。

23.5.6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熱,防蛀。

23.6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2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79.
  2. ^ [2] 龔千鋒主編.中藥炮製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3:99-100.
  3. ^ [3]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78.
  4. ^ [4] 國家藥典委員會.關於勘誤《中國藥典》2010年版有關內容的通知(國藥典綜發〔2010〕246號).2010-09-2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