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灸法

治癰疽。

癰疽初發小點。一二日間。急以大蒜頭橫切如錢。貼其中心。頓小艾炷灸之。五壯而止。若形狀稍大。以黃稈紙蘸酒全貼。認先幹處爲筋腳。於先幹處灸之。或兩處先幹皆灸。但五七壯而止。

又法

屈指從四圍尋按。遇痛處是根。就此重按深入。自覺輕快。即此灸之。更於別處尋灸。若或大腫。即搗蒜爲餅焙乾。蘸法醋灸熱。更換頻罨。或更以熨斗火於蒜餅上熨之。更換熱餅頻熨。如覺患處走散。即綿帛覆蓋。勿令氣泄。俟少間敷藥。凡癰疽展大如龜之形。且看頭向上下。先灸其前兩腳。次灸其尾。或紅筋走緊而長。從盡處灸之。須留頭並後兩腳勿灸。若盡灸之。不惟火氣壅聚。彼毒無所走。又攻入裏也。或辨認不明。以白芷三分。漢椒、桑白皮各一分。連根蔥白十片。上取水煎湯。入酸醋半盞淋洗。少頃。其筋自現。可以辨認頭尾。

又法

癰疽腫。堅硬不破。名曰石癰。當上灸百壯。

癰疽發背龜形。

發背如龜形。便認龜頭。不論左右上下。但以腫高處爲頭。或有疑。即以黃稈紙蘸醋掩之。先幹處爲頭。把筆點定。男女皆取左手中指。用草比量全指爲度。一樣剪草十六片。六片安頓在外。合作龜背形。六片安頓於龜背之內。中心安頓四片。內外各相連合。如是則頭尾四足定矣。以筆點其尾足。抹蒜膏灸之。先灸其尾七壯。火未滅便灸後一腳七壯。火未滅又灸後一腳七壯。迤選如是。灸至前兩腳而止。須留龜頭莫灸。以出毒氣。法艾杆實如箸。中間大剪。剪作艾柱。此法合陰陽氣候。可用灸之。省力療理。

治諸癰毒開KT不止。痛楚殊甚。

艾炷四枚。圍着所作處。同時下火。各灸七壯。多至一十壯佳。

骨疽百方療不瘥方

可瘡上以艾灸之三日三夜。無不愈也。

治癰疽發背腫毒。一切惡瘡皆效。

麻皮一條。從手臂大麴紋中度起。牽至中指第二節橫紋處爲準。引而倍之截斷。遂用此準從結喉處按定。雙引兩頭。垂從背脊直下。取準頭盡處點定。此是定高下也。又用小紙條比大拇指上節一寸爲準。卻將此準就前來背中點定處。旁去一寸點一穴。灸五壯。或七壯、十壯。若已破。灸後三二日合瘡口。再就前穴又引一寸。點一穴。灸五壯。或七壯、十壯。凡比度點穴。皆男左女右。

發背

凡覺背上腫硬疼痛。用溼紙貼腫上。先幹處是頭。碾大蒜十頭。入淡豉半合。乳香一塊。如龍眼大。細碾。隨瘡大小用竹片作圈子。竹片闊二分許。隨腫大小。頓在瘡上。將所碾藥填平。鋪艾灸痛處。以癢爲度。然後白散子。貼清涼膏。若方腫硬未有頭。則當日腫清。若已有頭。則實時膿潰。妙不可言。

灸法

癰疽有腳。以生薑大黃、黃丹。法制一夜。切爲片。以艾炷灸之。腳即縮矣。極妙。

治一切癰疽灸法

纔有赤腫。痛不可忍。上有白頭如粟粒大。先一粒。至二三日有五七粒。不可不急治。便將艾炷於粟粒上灸。或無粟粒者。但毒氣痛聚處。更着艾灸。覺痛即灸至痛止。來日取去瘡痂。膿自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