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血榮氣衛論

人之一身。所以得全其性命者。氣與血也。蓋氣取諸陽。血取諸陰。血何以爲榮。榮行脈中。滋榮之義也。氣何以爲衛。衛行脈外。護衛之義也。人受谷氣於胃。胃爲水穀之海。灌溉一夜而不氣之間動上衄內瘀凡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氣溫則血滑。氣寒則血凝。氣有一息之不運。則血有一息之不行。病出於血。調其氣猶可以導達。病原於氣。區區調血何加焉。故人之一身。調氣爲上。調血次之。是先陽後陰之意也。若夫血有敗瘀。滯泥乎諸氣。則氣之道路。未免有所壅遏。又當審所先而決去之。經所謂先去其血而後調之。不可不通其變矣。然而調氣之劑。以之調血而兩得。調血之劑。以之調氣而乖張。如木香官桂細辛厚朴。以至烏藥香附莪術三棱之類。治氣可也。治血亦可也。若以當歸地黃輩。施之血證。無以逾此。然其性纏滯。每於胃氣有虧。胃既虧。則五臟六腑之氣亦餒矣。善用藥者。其間量劑而佐助之。大凡治病當識本末。假如嘔吐痰涎。胃虛不食。以致發熱。若與涼劑退熱。則胃氣愈虛。熱劑主於行輩者綱舉而經雲∶腎間氣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生氣之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