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菊

中醫學 中藥學 清熱疏風 明目 平肝 中藥材 解毒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gān jú

2 英文參考

a camomile[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3 中醫大辭典》·甘菊

甘菊中藥名,出自《抱朴子》,即《神農本草經》記載的菊花的別名[1]

3.1 別名

滁菊、杭菊、甘菊[2]

3.2 來源及產地

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的頭狀花序[2]。主產安徽、浙江、河南[2]

3.3 性味歸經

甘、苦,涼[2]。入肺、肝經[2]

3.4 功能主治

功在疏風,清熱,平肝,明目解毒[2]。主治外感風熱頭痛頭昏眩暈目赤高血壓病疔瘡,腫毒[2]

3.5 用法用量

煎服:6~15g[2]。或泡茶,或入丸、散[2]。外用:搗敷,或煎湯洗[2]

3.6 化學成分

本品含揮發油,其中主含龍腦,還有樟腦、菊油環酮(Chrysanthenone)等[2]。另含菊苷、大波斯菊苷、木犀草素-7-葡萄糖苷、刺槐苷、芹菜素及其鼠李糖苷、百里香酚、膽鹼水蘇鹼等[2]

3.7 藥理作用

菊花製劑對離體兔心、在位狗心能增加冠脈流量,改善心肌供血,對冠心病患者有一定療效[2]。浸膏可使小鼠毛細血管抵抗力增強[2]菊花能抗氧化,延緩衰老;對大鼠血清膽固醇升高有改善作用;還可抗誘變[2]菊花尚有中樞鎮靜和解作用[2]煎劑或浸劑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鏈球菌痢疾變形傷寒大腸桿菌抑制作用[2]菊花還能抗病毒抑制瘧原蟲[2]

4 《中華本草》·甘菊

4.1 拼音名

Gān Jú

4.2 來源

藥材基源:爲菊科植物小甘菊全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ancrinia discoidea (Ledeb.) Poljak.[Pyrethrum discoideum Ledeb.]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切段曬乾

4.3 形態

甘菊 二年生或多所生草本,高5-20cm。莖直立或斜生,被灰白色綿毛。葉柄長,基部擴大;葉片矩圓形或卵形,長3-4cm,寬1-1.5cm,羽狀深裂,裂片2-5對,每個裂片又2-5淺裂或深裂,先端小裂片卵形或寬條形,先端鈍或漸尖,全部葉片被灰白色綿毛至幾無毛。頭狀花序單生於長4-16cm的梗上;總苞直徑7-12mm,被疏綿毛或幾無毛;總苞片3-4層,草質,外層總苞片條狀披針形,邊緣幾無膜質,內層總苞片短於外層的一倍半,條狀矩圓形,邊緣寬膜質;花托明顯凸出,錐狀球形;花黃色,全部筒狀,具5齒裂。瘦果長1.8-2.2mm,無毛,具5條從肋,先端具長約1mm的膜質小冠,小冠,小冠5淺裂。花、果期4-9月。

4.4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低山區多礫石的山坡上。

資源分佈分佈於甘肅、新疆及西藏等地。

4.5 性狀

性狀鑑別 主根細。莖自基部分枝,被白色綿毛。葉灰綠色,葉片長圓形或卵形,長2-4cm,寬1-1.5cm,二回羽狀深裂,先端裂片卵形至寬線形,先端鈍或短漸尖;葉柄長,基部擴大。總苞直徑7-12mm,被疏綿毛至幾無毛;總苞片草質;花托凸起,錐狀球形;花黃棕色,氣香,味微苦、澀。

4.6 性味

味苦;辛;性微寒

4.7 功能主治

清熱祛溼。主溼熱黃疸

4.8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24g。

4.9 摘錄

《中華本草

5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20.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54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