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陰陽毒(附論)

陰氣盛而陽暴絕。則爲陰毒。若陽氣盛而陰暴絕。則爲陽毒。大凡陰陽離絕。非大汗不能復其正氣也。六脈俱洪大。或沉。取之大而不甚疾者。非陰證也。陽毒。其脈當弦而洪數。陰毒。其脈沉細而疾。陽病。則身熱無汗。陰病。則身冷而有汗岐伯雲。陽勝身熱腠理閉。喘粗爲之俯仰。汗不出而熱。陰勝。則身寒汗出。數慄而寒。寒則厥。此證不可以常法治之。金匱論陽毒之爲病。面赤。斑斑如錦紋咽喉痛。唾膿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陰毒之爲病。面目青。身疼。狀如被打。咽喉痛。死生與陽毒同。三因雲。病者。頭重頸直。皮肉強痹。或蘊而結核。起於喉頸之側。布熱毒皮膚分肉之中。上散入髮際。下貫顳。隱隱而熱。不相斷離。病名黃肉隨。以四季。各十八戊己日。其病從太陰陽明相格。寒溼不調。關節格滯。若腑虛。則皮肉強痹。若髒實。則布毒熱於皮膚。又云。病者。裏熱外寒。意欲守火。而反引飲。腰痛欲折。或胸脅切痛。類如刀刺。不得轉動。熱彭彭。服冷多。則洞瀉。病名黑骨溫。以冬三月。源從足太陽少陰相搏。蘊積壅塞。若腑虛。爲陰毒所傷。則裏熱外寒。若髒實。爲陽毒所損。則彭彭發熱。又云。病者發熱腰痛強急。腳縮不伸。中欲折。目中生花。或澀澀憎寒復熱。頸中雙筋。牽不得屈伸。項直背強。眼赤黃。欲轉動。稱身回側。病名青筋牽者。由春三月。其源從厥陰足少陽少陽之氣始發。少陰之氣始衰。陰陽怫鬱腠理。腑臟受厲而生。若腑虛。則爲陰邪所傷。故發熱。若髒實。則病名赤脈KT者。以夏三月。其病從少陰太陽之氣相搏而停。則榮衛不通。皮肉痛起。太陽發動。少陰淫邪之氣。因而作厲。則臟腑隨時受疫病也。若腑虛。爲陰邪所傷。則寒戰。若

青筋牽

三因方

肝腑臟溫病陰陽毒。膽腑虛。爲陰邪所傷。腰脅強急。

腳縮

不伸。柴胡(去苗五兩)茯苓梔子半夏(湯洗)大青(各三兩)桂心竹茹香豉甘草

又方

三因方

肝腑臟溫病陰陽毒。肝臟實。爲陽毒所傷。澀澀惡寒。翕翕

發熱。頸外雙玄蔘(一兩)細辛(二兩)梔子黃芩升麻芒硝(各三兩)石膏(八兩)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入車前草三葉淡竹葉七片。煎七分。去滓。空心服。

赤脈KT

三因方

心腑臟溫病陰陽毒。若腑虛。爲陰邪所勝。脈促。

身顫掉不能禁。色茯苓人蔘桔梗(各三分)甘草(一兩半)白芷青皮(各一兩)乾薑(炮半兩)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又方

三因方

心腑臟溫病陰陽毒。心臟實。則爲陽毒所傷。內熱口乾

破。咽塞聲嘶天門冬去心麥門冬去心車前子(炒)梔子黃芩升麻甘草(炙)寒水石

黃肉隨

三因方

脾腑臟溫病陰陽毒。胃腑虛。則爲陰邪所傷。頭重

直。皮肉強痹。厚朴(姜制炒一兩半)白朮陳皮(各一半)乾薑(炮)紫蘇甘草(炙)半夏(湯洗各三分)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又方

三因方

脾腑臟溫病陰陽毒。脾臟實爲陽毒所傷。蘊熱結核。起於喉

頸之側。布毒葛根蒼朮(泔浸)升麻白芷桔梗青皮(各一兩)大黃(半兩)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白氣

三因方

肺腑臟溫病陰陽毒。太陽腑虛。爲陰邪所傷。寒熱

作。上氣咳逆大腸飧泄。色皓皓白者。

白朮人蔘(各一兩)乾薑(炮)麥(炒各三分)白茯苓五味子肉豆蔻草果烏梅甘草(炙各半兩)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又方

三因方

肺腑臟溫病陰陽毒。肺臟實。爲陽毒所傷。體熱。肌膚髮

斑。氣喘引飲。紫菀茸(一兩)梔子升麻前胡(各三分)石膏(半兩)葶藶(炒一分)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半兩)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黑骨溫

三因方

腎腑臟溫病陰陽毒。膀胱腑虛。爲陰邪所傷。裏熱

寒。煩渴引飲。附子(炮去皮臍)茯苓(各一兩)山茱萸細辛山藥澤瀉(各半兩)麻黃(三分)杏仁(去皮尖一分)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又方

三因方

腎腑臟溫病陰陽毒。腎臟實。爲陽毒所傷。腰脅切痛。不得

轉動。大小便祕澀。小腹脹。食冷則洞泄。色燻黑者。

吳茱萸黑牽牛(炒)桃仁(去皮尖)萆杜仲(去皮銼薑汁制炒絲斷)大黃(蒸各等分)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二盞。煎七分。去滓。食前服。

治肝腑臟溫病陰陽毒。頸背雙筋牽。先寒後熱。腰強急縮。目中生花。

(出千金方)桂心(一兩)白朮芒硝大青梔子(各三兩)柴胡(五兩)石膏生薑(各八兩)生地黃香豉(各一升)上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心腑臟溫病陰陽毒。戰掉不定。驚動。

(出千金方大青黃芩梔子知母芒硝(各三兩)麻黃(四兩)玄蔘(六兩)石膏葛根(各八兩)生地黃(切一升)上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三服。

治脾腑臟溫病陰陽毒。頭重頸直。皮肉痹結核隱起。

(出千金方大青羚羊角升麻射干芒硝(各三兩)梔子(四兩)寒水石(六兩)玄蔘(八兩)上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肺腑臟溫病陰陽毒。咳嗽連續聲不絕。嘔逆

(出千金方麻黃梔子紫菀大青玄蔘葛根(各三兩)桂心甘草杏仁前胡(各四兩)石膏(八兩)上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腎腑臟溫病。身面如刺。腰中欲折。熱毒內傷

(出千金方茵陳蒿梔子芒硝(各三兩)苦蔘生葛(各四兩)生地黃石膏(各八兩)蔥白豉(一升)上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下硝。分三服。

大交泰丹陰陽二毒傷寒。或因下早亡陽。或致結伏胸膈。四肢厥冷。脈息俱

無。心燥如火。或因冷物傷脾。夾臍注痛。生硬入胃。中滿痞塞。及發潮熱。並治翻胃

噦逆霍亂吐瀉。小腸癖。脅肋氣痛。但是陰陽不順。惡候傷寒。並治之。每服一

粒。炭火內通赤。良久取出。放冷。細研如粉。米飲一盞。煎至七分。溫服。不拘

時。隔半時辰。再服。甚效。兼金星石銀星石代赭石太陰玄精石雲母石(白色成片子者)禹餘糧石桂府滑石(各一兩)寒水石(吉州者一兩半)不灰木(色青黑性軟者一兩)上同入瓷瓶子內。炭火半秤。。火耗一半。取出放冷。研爲細末。糯米粥爲丸。如彈子大。候幹。根據前法服。寒水石。南人謂之軟石膏。一方加麥飯石。(一兩)

歸魂散

聖濟總錄

陰陽二毒。不省人事。

石膏(八兩)寒水石(四兩)附子(炮裂去皮臍三兩)陽起石(三兩同石膏寒水石三味搗細研爲末和入新罐內一伏時以紙鋪地出火毒入四味藥)乾薑(炮)麻黃(去節各一兩)杏仁(二七枚去皮尖雙仁炒研)上搗研令勻。瓷盒盛。冷水調下二錢匕。

霹靂散

(一名黑散子

治陰格陽煩躁。不飲水。

附子一枚。炮熟取出。用冷灰焙。細研。入真臘茶二大錢。和勻。爲細末。每服分作二服。水一盞。煎至六分。臨熟入蜜半匙。放溫。或冷服之。須臾燥止得睡。汗出即瘥。

黑龍丹陰陽二毒傷寒

用舶上硫黃一兩。以柳木槌。研三兩日。巴豆一兩。和殼。記個數。用二升鐺子一口。先安硫黃鋪鐺底。次安巴豆。又以硫黃蓋之。釅醋半斤以來澆之。盞子蓋合令緊蜜。更以溼紙。週迴固濟縫。勿令透氣。縫紙幹。更以醋溼之。文武火熬。常着人守之。候裏面巴豆作聲。數已半爲度。急將鐺子離火。便入臼中。急搗令細。再以少米醋。並蒸餅少許。再搗。令冷。可丸如雞頭大。若是陰毒。用椒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煎至六分。服一丸。陽毒。用豆豉四十九粒。蔥白二莖。水一盞同煎。吞一丸。不得嚼破。患經五六日。方可服之。食前喫。切在度其病勢。可下即與。雖及日數。病未傳入。或未及其日。病先在髒。亦不可拘執矣。有孕婦人亦許服。或吐或瀉爲候。不可喫熱食。或覺心頭空。以溫白粥。或服調氣湯散補之。欲辨陰陽二毒之病者。但始得病。惟看手足指冷者。是陰。不冷氣和者。是陽。若冷至指節二三寸者。病輕。若冷至肘膝。爲病難理。陰陽毒病。亦無常也。或初病便有毒。或服藥經五六日以上。或十餘日後不瘥。變成其毒者。其候身重背強。咽喉痛。飲食不下。毒氣攻心。心腹煩疼。氣促四肢厥逆。嘔吐。體如被打。面目青而體冷者。陰證也。陽毒則不然。面目赤。身壯熱。或便膿血。喉疼。生斑點如錦紋是也。合時。忌婦人、貓、狗見。

破證奪命湯陰陽二毒傷寒證候不明。下藥錯誤。致患人困重垂死。七日以

後。十日以來。可服此。傳者雲。千不失一。只一服。不超時見效。汗自鼻上出盡是

應。

(方見破證奪命散

丹砂丸

(出活人書)

傷寒陰陽二毒。相伏危惡形證。

硝石(半兩)太陽石舶上硫黃水銀太陰玄精石(各一兩)上爲末。先用無油銚子。以文武火炒。下諸藥末。令一如灰色。研如粉面。生薑自然汁。浸蒸餅爲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丸。龍腦牛黃生薑、蜜水下。壓躁也。若陽毒棗湯下。陰毒。任湯下。不得於屋底炒。一方無太陽石。

奪命丹

(出王氏博濟方

陰陽二毒。氣衝心。

硃砂(二兩)金箔(八十片)膩粉(半兩)巴豆(八十個紙裹出油)黃蠟(二兩)上爲末。煉蠟爲丸。如雞頭大。如有患者。以膩粉一錢。米飲一盞調下。如人行一里以來。其藥動下惡物。如藥在其中。取出。掘一地坑。埋三伏時取出。除卻上面黑物。以麝香裹養之。如更用時。擘爲兩處。重爲丸。一粒可療五七人。神聖之功。卒難敘述。

青蒿散陰陽二毒傷寒。及肢體疼倦。

上用青蒿。八九月候成實。多采。去枝梗。以童子小便。浸三兩日。漉起。酢幹日曬。爲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烏梅一個。同煎七分。溫服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