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治發背貼淋拓法

(附論)凡發背始發。或似小癤。或復大痛。或復小痛。初發頭如麻子大。此皆微候。宜速察之。若有少異。即須大怖。便急治之。仍忌口。連服諸藥下去熱毒。若在僻遠無醫藥者。即當頭灸百壯。若已大腫。灸四面及頭二三百壯。不厭多也。復薄貼冷藥。種種救療。必得瘥也其用貼藥。皆須當中開孔。令泄毒氣也。發背者。由六腑不和。經絡痞澀。血壅不通。熱毒蘊積。結成癰也。其腫起於背胛中。白如黍米。四畔相連腫。赤熱而疼痛。或已潰。或未潰。拓也。

大黃散發背初發如麻子粒大。漸以結硬疼痛

大黃木香玄蔘黃芩赤芍藥白蘞紫葛赤小豆(各一兩)上爲細散。用雞子白調如麪糊。於絹上塗貼。幹再貼。以愈爲度。

雄黃散發背腫毒。赤疼痛

雄黃(一兩細研)黃連(一兩去頭)黃柏(半兩銼)赤小豆(三分)川樸硝(一兩)黃芩(半兩)白芨(三分)上爲細散。用豬膽調如麪糊。日三四塗敷腫上。

柳木耳餅治乳石氣發背。瘡赤黑色。宜貼。

老柳樹上木耳(二兩)黃連(一兩去須)龍葵根(一握淨洗去土切)乳香(一兩)人糞灰(半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上件藥相和。搗三五百杵。捏作餅子。濃五錢以來。一根據瘡大小貼之。恐藥不住。以單帛勒之。病者覺癢及冷應心。則不得以手搔之。如人行二十里一換。須臾癢不可忍。四畔便皺。膿即以出。急去其藥。以甘草湯溫洗之。用膏藥貼之。每日一換。皆須甘草湯洗之。以瘥爲度。癢即易瘥。或赤色不癢即難瘥。

拔毒散發背塗瘡方。

陽起石寒水石礬石白石石膏麥飯石(各二兩)上爲末。重研如面。用新汲水調。塗瘡上。

解毒生肌散

鍛石(一分多年故船上者佳以淨器中燒令赤)黃丹(一分炒令紫色)龍骨(一分)麝香(一分)椹子(一分)密陀僧(一分)上爲細散。每用敷之。

發背。磨刀石腫方。

磨刀赤石(一片闊三寸長三寸濃一寸者)白蘞(二兩)川大黃(二兩)醋(一升)鹿角(八兩燒爲灰)上取磨刀石燒令赤。即內醋中。復出燒赤。又內醋中。候醋減半。即取諸藥一處搗爲細散。以醋調如膏。軟帛上貼。幹則易之。

栝蔞根散治發背及諸毒腫。宜塗方。

栝蔞根(三兩)榆白皮(三兩銼)胡燕窠土(五兩)鼠土(五兩)上爲細散。取芭蕉根汁和作稀膏。用塗腫上。幹即更塗。如潰膿有頭者。即四面塗之。一方用女人月經衣。水洗取汁和如泥敷。

鍛石散治一切腫。及發背乳癰等。

風化鍛石(一合小麥面(三合)皁角灰(一合白蘞一合)上爲細散。以釅漿水和如麪糊塗貼。日三四換之。

又方治發背。初得毒腫。

沒石子(一枚)牆上朽骨(一分)胭脂(一分)上相和。研令勻細。每用敷之。如未結膿作頭。只用浮萍草敷之。自消。

抵聖熊膽丸發背瘡。熱疼痛

熊膽麝香等分。同研爲丸。如黍米大。凡用藥先以溫水洗瘡令淨。安一丸於瘡口內。上摻解毒生肌散。後用醋麪糊。攤於故帛上蓋之。手按不可忍者。立效。

清涼膏發背疼痛。消腫毒。

糯米(二升)龍腦(一分)上糯米水淘令淨。入龍腦相和。研成膏。攤於疏布上貼。幹即易之。

又方

大麥面(三升)黃牛乳(二斤)上相和作餅子。以敷腫處。熱即易之。以瘥爲度。

發背瘡腫。疼痛不可忍。

露蜂窠(一兩半)甘草(二兩生用)上銼。以水三升。煎至二升。去滓。以綿浸湯中。洗瘡四面。闢除毒氣。令瘡早瘥。

發背熱毒腫。痛不可忍。

蘩蔞(燒灰一升)大麥面三合)上藥以水和如膏。塗於腫上。幹即易之。以瘥爲度。

發背初有。經日腫熱。毒氣猛盛。日夜頭痛

雞子清(三枚)新狗糞(一掬)上藥相和。令硬軟得所。捏作餅。子可濃一二錢。當頭開一孔子。貼腫上。以帛子抹。卻日三貼之。取瘥爲度。

治覺似發背。但是熱腫即用之。令內消方

皂莢(一梃去黑皮及子)栗子(一十枚去殼曝幹)上爲細散。以新汲水和如麪糊。攤於布上。以敷腫處。幹即易之。

葛根湯發背癰疽。一切瘡腫乳癰口乾腳冷。發作寒熱頭痛嘔噦。不下食。

(方見麥門冬湯

發背及疽。一切毒腫內消方

剪刀草不限多少。淨洗切搗。絞取汁一小盞。溫暖頻服之。並以剪刀草爛研。闊鋪於腫處。如有幹者。搗末蜜調塗之。

又方

理石五兩。以水煮一日。搗研令細。冷水調塗。又以青布三重。可赤處方圓。溼布拓之。熱即頻換。

又方

生地黃不拘多少。搗如泥。以故布一條。闊狹如腫大小。薄攤地黃於布上。攤訖。糝木香末於地黃上令遍。即於木香末上。又攤地黃泥一重。令夾木香末訖。拓於腫上。幹即易之。不過三五度效。

取黃牛糞在芒田中經雨多者。此糞帶白色良。收取去泥土。曝幹。一半以炭火燒令煙絕。一半燒令黑糟。相和研令極細。以生麻油調如面脂。日三四塗之。

發背。及癰疽未潰方。

莨菪葉、似覺有瘡。即取前件葉不限多少。旋炙令熱。便熨瘡上。冷即易之。以痛止爲度。各月無葉。即取根劈作片子。炙熱熨之。

發背兼腫毒方

地松取汁一小盞。用乳香末一錢。以水研塗之。幹即更塗。如未有頭者。於四面塗之。一方無乳香

又方

馬齒莧有黃花時。搗絞取汁。日煎成膏。如患發背者。研入硝石少許。日四五上。塗瘡立效。

發背癰腫方。

用犢子耳中塞糝於瘡上。立瘥。不問黃牛水牛並良。

黃連湯發背癰疽。穿穴時久。壞爛惡寒不可近。出骨露筋。餘毒未解。攻刺疼

痛不可忍。淋洗方

黃連地骨皮羌活防風去蘆頭)木通甘草白芷大黃野狼牙川升麻莽草本黃(銼)赤芍藥細辛桑根白皮黃芩白礬蔥白麻黃(去根節各一兩)上藥細銼。分爲七貼。用水三升。煎取二升。去滓。溫暖淋洗瘡上。後以熱衣拭乾。以生肌膏貼之。

地黃湯發背始作。便成瘡爛壞。宜拓之方。

生地黃汁(一升)川生麻白蘞梔子黃連黃柏當歸赤芍藥射干大黃甘草(生用各二兩)上藥細銼。水一斗。煮至六升。去滓。下地黃汁攪令微溫。以故帛內湯中。蘸拓於腫上。

淋拓枳殼湯發背惡毒瘡腫宜用。抽風毒。

枳殼苦蔘莽草甘草水細辛白芷黃(各二兩)白礬(一兩)上藥細銼。拌令勻。分作三貼。每貼以水五升。入蔥白五莖。煎至三升。濾去滓。於避風處用軟帛替換。乘熱藥水淋拓患處。以水冷爲度。

洗熨方治發背。及一切瘡腫穿穴後。止疼痛。抽風毒。化瘡根。

莽草露蜂窠白芷桑根白皮甘草防風細辛(各半兩)垂柳蔥白(各一握)上藥細銼。以水一斗。煎至五升。去滓。及熱於避風處。用軟帛替換蘸藥水。承熱熨患處。以水冷爲度。

竹瀝湯發背腫痛。宜拓方。

竹瀝(二升)川大黃黃連苦蔘黃芩梔子仁鍛石木蘭皮黃柏(各一兩)上藥細銼。以水五升。入竹瀝煮藥至三升。去滓。以綿湯拓瘡上。日至十餘度。

豬蹄湯治癰腫及一切瘡。或煩疼浸淫。宜用澆淋方。

豬蹄(一對去毛淨洗)芎赤芍藥升麻甘草蛇牀子大黃槐白皮(各一兩)上藥銼。先以水二斗。煮豬蹄取一斗。漉去豬蹄。下諸藥。煎取六升。去滓。適寒溫澆淋瘡。以湯冷爲度。拭乾。別用敷藥

黃連湯治背瘡毒腫。爛疼痛宜拓方。

黃連麻黃根甘草野狼牙羌活桑枝白礬(各一兩)上藥搗細。每用二兩。入蔥白五莖。以水五升。煎至二升。去滓。用軟帛承熱藥水。更番淋拓患處。水冷即止。

黃芩湯發背不消。宜拓方。

黃芩白芷栝蔞根甘草當歸(各一兩)川大黃(三兩)上藥細銼。以水七升。煮至三升。去滓。以故帛湯。更番拓患處。

木通湯治癰疽發背。初覺似有。即速服藥取通。兼用此湯淋射。

木通(一斤)白楊皮(一斤)川升麻(半斤)露蜂房(四兩)赤芍藥(半斤)甘草(半斤)上銼。以水三鬥。煮取一斗。濾去滓。適大熱用注瓷瓶兩三枚。更互盛湯。高抬手注射腫處。勿令間斷。可一食久。次用暖水注射一食久。即解散熱氣

苦蔘湯治癰瘡爛壞。淋洗方

苦蔘防風露蜂窠甘草(各二兩)上藥細銼。用水一斗。煎至六升。去滓。熱湯洗。冷即住。

豬蹄湯治一切敗爛瘡。洗方。

豬蹄(一對)敗醬(一兩)槐柳枝(各一握)黃(二兩銼)上藥細銼。先以水一斗。下豬蹄煮令爛。去豬蹄。下諸藥。更煎取四升。以布絞去滓洗瘡。湯冷爲度。以綿拭乾。便以生肌膏貼之。

黃連餅發背、髮鬢、乳癰、諸毒腫。宜貼。

黃連(去須)蛇牀子乳香(各一兩)杏仁(半兩)蔓荊根(一握)鹽(一分)人糞灰(十分)柳樹上木耳(一兩)上爲細散。入酥和捏作餅子。濃如五錢。以貼患上。用粗布緊扎之。每日三四度易之。夜亦如日。然每易時。先以甘草湯洗之。如未作頭。貼藥便撮作頭。如已穴有膿水。亦貼之即生肌肉。如出膿水已盡。即貼烏膏。若有肉。即取柳樹白木耳細研。微微糝於膏上。貼之。

拓腫方

大黃黃芩白蘞芒硝(各三分)上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故帛四重蘸汁中。以拓腫處。幹即易之。無度數。晝夜爲之

發背及癰腫。已潰未潰。

香豉三升。少與水和。熟搗成強泥。根據腫作餅子。濃三分以上。有孔勿覆孔上。布豉餅以艾列其上灸之。使溫溫而熱。勿令破肉。如熱痛。即急易之。患當減。快得安穩。一日二度灸之。如先有瘡孔。孔中得汁出即瘥。

升麻湯發背及諸腫毒。宜拓方。

升麻(一兩)黃芩(二兩)梔子漏蘆(各一兩)蒴根(三兩)川芒硝(二兩)上件藥銼碎。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候冷。用帛藥拓腫處。常令溼潤即消也。

活調敷散治疽發背。先用箍藥

乳香沒藥白芷白蘞南星赤小豆天花粉芙蓉葉黃連貝母寒水石地榆黃蜀葵葉(或花或子)白芨百合上爲末調。敷瘡留口。如瘡腫硬而濃。按之方痛。加草烏尖、野狼毒、蜜、醋調敷。又方明硫黃蕎麥粉等分。井水調作餅子。日干。用時爲末。水調敷之。宜滌湯用新桑白皮白芷蔥白、蘇葉、苦蔘露蜂房爲粗末。水煎。時溫淋洗之。又糝末。用經霜葉兼幹爲末。糝瘡口。又宜紅玉散。用飛虢丹、寒水石等分。爲細末摻之。能生肉。瘡已潰欲結口者。方可用生末。

外臺祕要療嗇嗇惡寒。似欲發背。或已生瘡腫癮疹起方。

硝石三兩。暖水一升。和令消待冷。取故青布沓三重。以赤處方圓溼布拓之。熱即頻易。立瘥。

麝香散發背、癰疽、腫毒、疳、漏等瘡。

麝香(別研)輕粉定粉(以上三味各半錢)粉霜(一字半)巴豆(三枚大者去皮)白丁香(四十二枚揀直者)上件先研巴豆細。卻入諸藥。同研極細爲度。如疳瘡有眼者。用水和藥作錠子。在瘡口內。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如膿多兩上。如惡瘡發背。魚眼疔瘡。有紫惡肉。只做散子幹糝在惡肉上。後用萬金膏貼。每日一上。或再上。但少摻藥。如不痛。更加藥少許。

治癰疽發背三法

第一法如上藥後。覺冷如水。萬不失一。或不覺冷。則難治。

蓮花蕊(黃鬚者用三錢)雄黃(半兩生天南星(半兩生)川當歸(二兩去蘆蜈蚣(赤腳者一條生)飛羅面(二錢生)苣霜(二錢生)上七味。不見火曝幹爲細末。釅米醋調成。用紙花大於患處紅暈上半寸許。敷藥於紙花上貼於患處。用篦子重疊壓紙令着實。紙花留眼子在瘡口上。放近下令出膿水。一日一換。臨換藥時。用煎熟溫湯。以軟綿蘸湯。洗去舊藥。候幹。再上新藥。其藥不可久留。久留則無力。旋合不可過三日。如瘡大用藥多。則以料劑添合之。如發渴、一面服第二藥。或不渴亦多服之。候膿水盡。始用第三藥。斂瘡口忌一切毒食。患者不可令聞穢氣。其藥功效。不可盡述。

第二法治瘡正發時作渴。雖不渴。亦多服之。

栝蔞(一個)綿(一兩)粉草(半兩)乳香綠豆粉(各二錢)上咀。水二碗。煎至一碗溫服。一日三服。頻多煎如熟水。時時呷之尤妙。

三法

赤蘞(生用)白蘞寒水石(以上各半兩飛過)龍骨(半兩)輕粉(一錢)黃丹(二錢飛過)上爲細末。幹糝於瘡口上。不可犯生水。如瘡口將斂。切戒近色慾。

萬全金花散發背疽瘡。疼痛不可忍者。凡腫在脊骨邊。根株如碗盞大。上面青

。有細頭子如粟米粒。白色。其間亦有如石榴子者。即疽瘡也。

車螯(紫色者出海際用火赤地上出火毒氣了爲末)生黃柏(爲末)生甘草(爲末)幹蘆皮(自東邊向西蘆籬障上取皮爲末)上各爲末了。旋抄車螯末、黃柏末各一錢。甘草末半錢以上。蘆皮末一錢半以上。拌勻。用津唾調。以竹篦子敷腫上。須蓋遍瘡根。未穴者自穴。已穴者惡物自出。凡十上取效。每敷瘡時。須先用赤根蔥三兩莖。薄荷少許。鹽少許。一處煎湯。放冷淋洗。旋用帛子拭乾。方可上藥。應系惡瘡癤並敷之。無頭者即消。有頭者即膿出。神效。

豆粉膏發背

綠豆粉(炒赤放地上出火毒)上井水調敷四圍。大凡用藥塗瘡。不可當心塗。當心則瘡便走散。只當在四圍塗住。不可使之散去。

獨聖膏專治發背

凡背上初覺腫痛。或癢或已成瘡者。便用牛皮膠不拘多少。銼碎。入少水熬令稀稠得所如膏。攤在紙上。貼患處。次用軟白布二條。於釅米醋內煮令熱。更互漉出。於膠紙上乘熱蒸熨。若瘡癢時。乃是藥攻其病。須是忍癢。不住蒸熨。直候膿出將盡。即濃煎貫衆湯。放溫洗去膠紙。次日復看瘡中。若尚有膿出。即是未效。卻再如前法。以膠紙醋煮布。令追膿出盡。然後貫衆湯。如前洗去膠紙。次日復看瘡中。若尚有膿。又如前法蒸熨。雖連數日蒸熨不妨。只要瘡中膿盡。瘡幹爲度。次用後藥。

卻痛散發背及一切惡瘡

雌雄蜈蚣(一對酥炙)烏賊魚骨(大者二片去皮生用)甘草(三寸生用)腦子(一錢別研)麝香(一錢別研)上件前三味爲細末。入腦麝研勻。先煎甘草湯。放溫洗瘡了。後用藥幹摻。或用油調敷亦得。

歸命膏發背

用野生茄子熟黑者。取子不拘多少。爛研取汁。以綿濾滓。入大銀盂內。慢火煎成稀膏。以細青竹枝子去葉。五七莖扎聚。不住手攪。候成稀麪糊收之。用時不問陰陽二證發背。或赤不赤。有頭無頭。或癢或痛。皆可用之。如無頭無異色。或熱不熱。一發從外。漸漸傳入。如有赤脈有頭。先從赤脈敷之。漸漸傳出。一日上三四度。不可輕易。藥物至賤。其效最貴重於萬金。

蛇皮塗貼方治發背癰疽疼痛熱毒腫。赤硬有膿。即撮令頭潰。

蕓薹子(一兩二枚取白)蔓荊葉(切二兩)馬齒莧(切二兩)蛇皮(長五尺細切炒令黑色)竈窯中黃磚(二兩爲末不着水者)上先搗蛇皮蕓薹子令細。次下蔓荊、莧、磚末。細研令勻。次入雞子白和。以瓷盒盛。塗故帛上貼之。每日三五度換。或瘡毒發熱。即研生地黃汁三五合。飲之。

發背欲死者。

梧桐子葉。上爆成灰。絹羅蜜調敷之。幹即易之。

洗方

用豬懸蹄淨洗。不拘多少。煎沸湯放溫淋洗。拭乾。

又方

臘茶末白湯調。放冷洗。

療諸癰疽發背及乳瘡。

以釜下土搗取末。雞子中黃和。塗之佳。

發背

甘草三大兩。生搗別篩末。大麥面九兩。於大盤中相和。攪令勻。取上好酥少許。別研入藥令勻。百沸水搜如餅劑。方圓大於瘡一分。熱敷腫上。以油片及故紙。隔令通風。冷則換之。已成膿水自出。未成腫便內消。當患腫着藥時。當須喫黃粥甚妙。又一法、甘草一大兩。微炙搗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橫一刀。置露中經宿。平明以物攪令沫出。吹沫服之。但是瘡腫皆可服。甚效。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