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朱橚;滕碩;劉醇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傷寒後不得眠(附論)

衛氣晝行於陽。夜行於陰。陰主夜夜主臥。謂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矣。今熱氣未散。與諸陽並。所以陽獨盛。陰偏虛。今病後不得睡者。陰氣未復故也。榮衛之氣。晝行於陽則寤。夜行於陰則寐。傷寒瘥後。臟腑皆虛。榮衛出入不能循常。緣熱邪未散。與陽氣並。衛歌曰。不眠腎證利而煩。大熱膀胱胃裏幹。吐汗出下餘懊。熱多熱少數般看。經雲。胃不和臥不安。不和者。津液乾焦。邪熱煩躁。陽獨盛而陰偏虛故爾。蓋夜以陰爲主。陰氣目閉而臥安。惟夫陰爲所盛。故終夜煩擾而不得寧。所謂陰虛則夜淨者此也。若陽虛陰盛焉。又有夜靜晝煩之證耳。少陰不利而渴。不得眠豬苓湯。此停水也。若二三日以上。心煩不得眠黃連阿膠湯主之。甚良。太陽發汗多。或大汗出。胃中幹。煩熱不得眠。欲飲水者與之。胃和即愈矣。若脈浮。小便不利。渴可與五苓散。吐汗下後。心中懊虛煩顛倒不得眠梔子豉湯。或酸棗湯。大熱乾嘔。呻吟錯語不得眠黃連解毒湯。凡陽毒熱病。皆不得眠。下後發汗。無大熱。脈微沉。不嘔渴。無表證夜靜晝煩而不得眠。可與乾薑附子湯陽勝陰。則狂眠亂夢。可用梔子豉湯。陰勝陽則驚悸昏沉。宜用酸棗湯。瘥後不得眠者。熱氣與諸陽相併。陰氣未復故也。宜用梔子烏梅湯。或易簡溫膽湯竹茹。此可通用。又多眠歌。多眠神思若沉昏。自汗風溫默默然。狐惑脣瘡沉細腎。太陽浮細亦癡眠。陰虛陽盛。人多昏昏閉目者。陰司合也。默默不言者。陰主靜也。多眠四證。二者病在經。若太陽惡寒。其脈浮細。是陽氣未盡復也。若狐惑淹沉。素得之下利。則不忌陽可知矣。此所以爲陽盛風溫證。尺寸俱浮。自汗喘息體重不收。默默然欲眠。不可發汗。可與葳蕤湯。病在少陰厥陰二經。狐惑。覺四肢沉重。咽乾聲啞。上下脣瘡。害人甚急。有本條。少陰證。尺寸俱沉細。目欲寐。急與四逆湯。復其陽氣。又少陰欲吐不吐。煩而多寐。五六日。自利而渴。張氏無治法。若是小便白者。可用四逆湯甚妙。張氏又云。少陰病。脈微沉變難活。貴乎詳而審之可也。太陽證。頭項痛惡寒嗜臥。脈浮細。或胸脅滿者。宜用小柴胡湯。脈且浮。宜麻黃湯。胃傷風發黃嗜臥。自有本條。瘥後昏沉歌。差後昏沉似降妖。或時寒熱或時潮。語言錯謬精神少。毒在心胸汗未消。傷寒瘥後。半月以來。終不能惺惺。錯謬言語。精神短少。或寒或熱似瘧。或潮熱。頰赤色者。若以風魅治之。非也。是由發汗不盡。餘毒在心。熱氣內蘊。炮絡開致之然也。瘥後昏沉不醒。可與知母麻黃湯。再取微汗。瘥後勞復食復。見下後有熱條。瘥後胃脘餘熱。虛煩而吐。用竹葉湯生薑瘥後喜睡。膈上有寒。宜用理中丸。瘥後從腰以下有水氣。宜用牡蠣澤瀉散。瘥後日暮微煩。以其病方瘥。強與穀食而不消也。節食飲則可愈矣。

麥門冬散

(出聖惠方

傷寒後體虛煩熱。不得睡臥。少思飲食。宜服。

麥門冬去心黃芩(各三分)茯神乾地黃人蔘去蘆頭)黃(銼各一兩)甘草(炙半兩微赤銼)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以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粳米五十粒

傷寒虛煩不得眠睡。心中懊。宜服梔子烏梅湯

(出活人書)甘草(炙微赤)梔子黃芩(各半兩)烏梅肉(十四枚微炒)柴胡(一兩去苗)上搗篩爲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十七片。豉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渣。不

熟乾地黃散

(出聖惠方

傷寒後體虛心煩不得眠臥。四肢少力。

乾地黃(一兩半)白芍藥羚羊角茯神黃(銼)麥門冬去心酸棗仁(微炒)人蔘去蘆頭各一兩)上搗篩爲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煎六分。去滓。入雞子清一枚。攪令均。溫服

又方

(出聖惠方半夏(三分湯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一兩半)黃芩(一兩)上搗篩爲散。每服五錢。以水一

酸棗仁散

(出聖惠方

傷寒後體虛乏力筋脈拘急四肢疼痛。不得睡臥。

宜服。

酸棗仁(一兩微炒)麥門冬去心防風去蘆頭)芎(各半兩)當歸(微炒銼)白茯苓羚羊角人蔘去蘆頭)黃(銼各三兩)上搗篩爲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麥門冬散

(出聖惠方

傷寒胃氣虛乏。不思飲食。四肢少力。心神煩悶。

不得睡臥。

麥門冬去心)黃(銼)人蔘去蘆頭各三分)白朮白茯苓(各一兩)酸棗仁甘草(炙微赤銼)芎桂心半夏(湯洗七次去滑各半兩)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搗篩爲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七片。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茵陳散

(出聖惠方

傷寒伏熱在心中。恍惚多驚。不得睡臥。宜服。

茵陳犀角赤芍藥麥門冬黃芩梔子甘草(各半兩炙微赤銼)柴胡(去苗)茯神(各一兩)上搗篩爲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竹葉二十七片。生地黃一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梔子豉湯

(出德生堂方)

傷寒汗後虛煩不得眠臥。劇者必反覆顛倒。心中

懊。感冒發爲寒熱頭疼體痛。並皆治之。

梔子(十四枚)香豉(四合)上咀麻豆大。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一二服得吐。止後服。一方有薤白一握。一方黑砂糖一小塊。嚼下。用服以漿水投之即吐。

酸棗仁湯

(出活人書)

傷寒吐下後。心煩氣乏。晝夜不得眠

酸棗仁(炒一兩)麥門冬去心二合甘草(一分炙)知母(切焙)白茯苓(去黑皮)芎乾薑(各半兩)上咀如麻豆大。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酸棗仁甘草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勞損煩躁不得眠

酸棗仁(微炒四兩)甘草(炙銼)當歸(切焙)桂枝人蔘白茯苓(去黑皮)石膏(碎)芎(各三兩)遠志去心一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酸棗仁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汗後。不得眠睡。

酸棗仁(微炒二兩)人蔘(一兩)石膏(碎)桂枝知母(切焙)甘草(炙各半兩)赤茯苓(去黑皮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酸棗仁黃芩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餘熱未散。不得眠睡。

酸棗仁(微炒一兩)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甘草(炙各半兩)遠志去心)萆(各一兩)人蔘(切)茯神(去木各一兩)桂枝(去粗皮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日再。

梔子仁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虛煩不得眠睡。吐逆。

梔子仁豉(炒各一兩)酸棗仁(炒一兩)芎陳橘皮(去白焙)人蔘去蘆頭)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薑三片。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溫服。日再。

人蔘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虛勞不得眠。煩悶。四肢乏力

柴胡湯

(出聖濟總錄

傷寒虛煩驚悸不得眠睡。

麥門冬茯苓飲

(出聖濟總錄

傷寒煩滿。心神恍惚不得眠睡。

(方見麥門冬飲

地骨皮飲

(出聖濟總錄

傷寒虛煩客熱。累夜不得眠頭疼眼疼。迷悶。

地骨皮(洗)麥門冬去心各二兩)酸棗仁(炒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生薑五片。煎七分。去滓。食後溫服

梅實丸

(出聖濟總錄

傷寒後膽冷。不得睡。

梅實肉大棗酸棗仁(炒等分)上同搗成膏。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臥含化服。

酸棗仁湯

(出聖濟總錄

治大病後。及虛勞不得眠

酸棗仁(炒)榆皮(切各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黃連阿膠湯

(出肘後方)

傷寒少陰病。得之二三日以上者。心中煩。不得臥

黃連(一兩)阿膠(三分)雞子黃(半個)黃芩(一分)芍藥(半兩)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二盞。煎取一盞。去滓。納膠消盡。雞子黃攪令和。溫服。日二服。

半夏茯苓湯

(出肘後方)

治差後虛煩不得眠。眼中疼痛。懊。

半夏(三兩洗)秫米(一升)茯苓(四兩)上切。以千里流水一石。揚之萬遍。澄取二斗。合煮諸藥。得五升。去滓。溫分五服。忌羊肉、餳、酢、等物。

治差後虛煩不得眠。眼中痛疼。懊。

(出肘後方)豉(七合)烏梅(十七枚)上以水四升。先煮梅。取二升半。納豉。取一升半。分再服。無烏梅。用梔子十四枚亦得。

溫膽湯

(出易簡方

治大病後。虛煩不得眠。兼治心膽虛怯。觸事易驚。或夢

寐不祥。或異象眩惑。遂致心驚膽懾。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諸證。或短氣悸乏。或

自汗。或四肢半夏枳實(各一兩)橘紅(一兩半)甘草(四錢)茯苓(三分)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七枚。竹茹一塊如錢大。煎至六分。去滓。食前熱服竹茹即刮竹青也。此藥大治傷寒後。及一切病後虛煩。夜睡不寧者。並宜用之。若傷寒後尚有餘熱。並熱在上焦。兼汗下後。表裏俱虛。不可攻者。宜用竹葉石膏湯下利發熱竹葉湯中去石膏。加熟附子。名既濟湯。嘔者二陳湯。一法治傷寒壞證。時或發消渴。燥煩。用新羅參不拘多少。煎湯。浸令水冷後。盛渴之時與之。頓服。熱則隨去。大抵傷寒渴者。不可多與之水。水積胸中。便爲結胸。然亦須濡沫之可也。結胸治法。見於理中湯方中。傷寒咳逆。其證最爲危。當用半夏一兩。生薑一兩半。白水煎服。其他病亦惡咳逆。當用丁香十粒。幹柿蒂一十五枚。煎湯半盞。乘熱頓服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