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assia twig[朗道漢英字典]
ramulus[朗道漢英字典]
ramulus cinnamom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ssiabarktree branchle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mulus Cinnamom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assia twi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Ramulus Cinnamom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assia twig(《中醫藥學名詞(2004)》)
7 產地
桂枝主產廣東、廣西等地。
10 桂枝的用法用量
煎服:3~9g。
14 桂枝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Guizhi
CMNAMOMI MMULUS
14.2 來源
本品爲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乾燥嫩枝。春、夏二季採收,除去葉,曬乾,或切片曬乾。
14.3 性狀
本品呈長圓柱形,多分枝,長30~75cm,粗端直徑0.3~1cm。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縱棱線、細皺紋及小疙瘩狀的葉痕、枝痕和芽痕,皮孔點狀。質硬而脆,易折斷。切片厚2~4mm,切麪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至淺黃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皮部味較濃。
14.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1列,嫩枝有時可見單細胞非腺毛。木栓細胞3~5列,最內1列細胞外壁增厚。皮層有油細胞及石細胞散在。中柱鞘石細胞羣斷續排列成環,並伴有纖維束。韌皮部有分泌細胞和纖維散在。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射線寬1~2列細胞,含棕色物;導管單個散列或2至數個相聚;木纖維壁較薄,與木薄壁細胞不易區別。髓部細胞壁略厚,木化。射線細胞偶見細小草酸鈣針晶。
粉末紅棕色。石細胞類方形或類圓形,直徑30~64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韌皮纖維大多成束或單個散離,無色或棕色,梭狀,有的邊緣齒狀突出,直徑12~40μm,壁甚厚,木化,孔溝不明顯。油細胞類圓形或橢圓形,直徑41~104μm。木纖維衆多,常成束,具斜紋孔或相交成十字形。木栓細胞黃棕色,表面觀多角形,含紅棕色物。導管主爲具緣紋孔,直徑約至76μm。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醇10ml,密塞,浸泡2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取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15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橙紅色斑點。
(3)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泡30分鐘,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揮幹,殘渣加三氯甲烷1m1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桂枝對照藥材2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5u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使成條狀,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香草醛硫酸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4.5 檢查
14.5.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 H第二法)。
14.5.2 總灰分
不得過3.0%(附錄Ⅸ K)。
1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作溶劑,不得少於6.0%。
14.7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Ⅵ B)測定。
14.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一水(32:68)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90nm。理論板數按桂皮醛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14.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桂皮醛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0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5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m1,置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14.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14.8 桂枝飲片
14.8.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類圓形或橢圓形的厚片。表面紅棕色至棕色,有時可見點狀皮孔或縱棱線。切麪皮部紅棕色,木部黃白色或淺黃棕色,髓部類圓形或略呈方形,有特異香氣,味甜、微辛。
14.8.2 鑑別
(除橫切面外) 同藥材。
14.8.3 檢查 、浸出物 、含量測定
同藥材。
14.8.4 性味與歸經
辛、甘,溫。歸心、肺、膀胱經。
14.8.5 功能與主治
發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平衝降氣。用於風寒感冒,脘腹冷痛,血寒經閉,關節痹痛,痰飲,水腫,心悸,奔豚。
14.8.6 用法與用量
3~10g。
14.8.7 注意
孕婦慎用。
14.8.8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
14.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