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

中藥材 祛風溼藥(眼科) 中藥中毒 祛風溼藥 祛風溼清熱藥 根及根莖類 眼科常用中藥 中藥學 祛溼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ín jiāo

2 英文參考

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朗道漢英字典]

radices gentianae macrophyllae[朗道漢英字典]

gentiana macrophyll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gentianae macrophyllae,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argeleaf gentian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argeleaf gentian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秦艽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爲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莖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 或小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 的乾燥[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Gentianae Macrophyll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largeleaf gentian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左秦艽、西秦艽、大秦艽[2]

秦膠、秦糾、左扭左秦艽[3]

7 來源

秦艽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或粗莖秦艽G.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ill等的根[3]

8 產地

秦艽主產甘肅、陝西、山西、四川、雲南等地[3]

9 性味歸經

秦艽味苦、辛,性平;入胃、肝、膽經[3]

10 秦艽的功效與主治

秦艽具有祛風除溼,和血舒筋,退黃疸,清虛熱的功效,治風溼痹痛,筋骨拘攣,肢體痠疼煩熱溼熱黃疸腸風便血骨蒸潮熱,小兒疳熱[3]

秦艽眼科常用祛風溼藥,具有祛風溼,舒筋絡,清虛熱的功效。用於風溼阻絡所致風牽偏視、視一爲二等。本品能祛風除溼、疏通經絡,常配伍防風白附子等,如正容湯

11 秦艽的用法用量

煎服:4.5~9g[3]

12 秦艽的化學成分

秦艽根含秦艽鹼甲(龍膽寧鹼),秦艽鹼乙(龍膽次鹼)和秦艽鹼丙(Gentianol);還含龍膽苦苷(Gentiopicrin)、當歸苦苷揮發油[3]

13 秦艽的藥理作用

秦艽鹼甲能抑制中樞神經,對大鼠有鎮痛和鎮靜作用;大劑量時反而出現興奮[3]

秦艽對大鼠實驗性關節炎有抗炎作用;還有抗過敏性休克及抗組胺作用,降低毛細血管透性[3]

秦艽具有短暫降壓和升高血糖作用[3]

秦艽醇浸液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痢疾傷寒桿菌抑制作用[3]

秦艽水浸液能抑制常見致病性皮真菌[3]

14 秦艽中毒

秦艽中含秦艽鹼甲(龍膽寧鹼)、秦艽鹼乙(龍膽次鹼)、秦艽鹼丙、糖類揮發油,還含龍膽苦苷[3]秦艽開花期間的地上部分及小秦艽根中亦含龍膽苦苷[3]。具有祛風溼,清溼熱,止痹的功效[3]

14.1 不良反應機制

[4]

秦艽鹼甲小鼠灌胃及腹腔注射的LD50分別爲486mg/kg及300mg/kg,靜脈注射250~300mg/kg;亞急性毒性試驗:分別以50mg/kg、90mg/kg、1200mg/kg的劑量給大鼠腹腔注射,1/d,連續14d,各動物外觀無改變,病理切片發現腎小球腎小管內均有蛋白出現,部分動物有肺水腫現象。

藥理作用

1.抗炎作用

秦艽鹼有抗炎作用,其作用是通過神經系統激動垂體,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而實現的。

2.抗過敏作用

秦艽鹼甲能明顯減輕組胺對豚鼠噴霧引起的哮喘抽搐,顯示抗組胺作用

3.對中樞神經系統作用

秦艽具鎮靜、鎮痛、解熱及抑制反射腸液分泌的作用

4.對心血系統作用

秦艽鹼甲能降低豚鼠血壓,其降壓作用劑量加大而增加,無快速耐受現象,阿托品及切斷迷走神經不能阻斷此種作用。因此降壓作用可能爲直接抑制心臟的結果。

5.對糖的影響

秦艽鹼甲能使大鼠、小鼠的血糖顯著升高,並使肝糖原明顯下降,該作用劑量加大而增強。此作用可能主要通過腎上腺的釋放所致。

14.2 秦艽中毒症狀

秦艽中毒時出現嚴重噁心嘔吐症狀[4]

14.3 治療

秦艽中毒的治療要點爲[5]

對症治療

15 秦艽的藥典標準

15.1 品名

秦艽

Qinjiao

GENTIANAE MACRoPHYLLAE RADIX

本品爲龍膽科植物秦艽Gentiana macrophμlla Pall.、麻花秦艽Gentiana straminea Maxim.、粗莖秦艽Gentiana cras-sicaulis Duthie ex Burk.或秦艽Gentiana dahurica Fisch.的乾燥根。前三種按性狀不同分別習稱“秦艽”和“麻花艽”,後一種習稱“小秦艽”。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秦艽麻花艽曬軟,堆置“發汗”至表面呈紅黃色或灰黃色時,攤開曬乾,或不經“發汗”直接曬乾;小秦艽趁鮮時搓去黑皮,曬乾

15.2 性狀

15.2.1 秦艽

呈類圓柱形,上粗下細,扭曲不直,長10~30cm,直徑1~3cm。表面黃棕色或灰黃色,有縱向或扭曲的縱皺紋,頂端有殘存莖基及纖維狀葉鞘。質硬而脆,易折斷,斷面略顯油性,皮部黃色或棕黃色,木部黃色。氣特異,味苦、微澀。

15.2.2 麻花

呈類圓錐形,多由數個小根糾聚而膨大,直徑可達7cm。表面棕褐色,粗糙,有裂隙呈網狀孔紋。質鬆脆,易折斷,斷面多呈枯朽狀。

15.2.3 秦艽

呈類圓錐形或類圓柱形,長8~15cm,直徑0.2~1cm。表面棕黃色。主根通常1個,殘存的莖基有纖維狀葉鞘,下部多分枝。斷面黃白色。

15.3 鑑別

(1)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龍膽苦苷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μl、對照品溶液1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F254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2: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2)取櫟癭酸對照品,加三氯甲烷製成每1m1含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鑑別](1)項下的供試品溶液5pl和上述對照品溶液1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甲酸(50:1:0.5)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5.4 檢查

15.4.1 水分

不得過9.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第一法)。

15.4.2 灰分

不得過8.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5.4.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5.5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Ⅹ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溶劑,不得少於24.0%。

15.6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測定。

15.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1%醋酸溶液(9:91)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54nm。理論板數按龍膽苦苷峯計算應不低於3000。

15.6.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龍膽苦苷對照品、馬錢苷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分別製成每1ml含龍膽苦苷0.5mg、馬錢苷酸0.3mg的溶液,即得。

15.6.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20ml,超聲處理(功率50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5.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兩種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10μ1,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龍膽苦苷(C20H30O5)和馬錢苷酸(C20H28O4)的總量不得少於2.5%。

15.7 飲片

15.7.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類圓形的厚片。外表皮黃棕色、灰黃色或棕褐色,粗糙,有扭曲縱紋或網狀孔紋。切麪皮部黃色或棕黃色,木部黃色,有的中心呈枯朽狀。氣特異,味苦、微澀。

15.7.2 浸出物

藥材,不得少於20.0%。

15.7.3 鑑別、檢查、含量測定

藥材

15.8 性味歸經

辛、苦,平。歸胃、肝、膽經

15.9 功能與主治

祛風溼,清溼熱,止痹痛,退虛熱。用於風溼痹痛,中風半身不遂筋脈拘攣,骨節痠痛溼熱黃疸骨蒸潮熱,小兒疳積發熱

15.10 用法與用量

3~10g。

15.11 貯藏

通風乾燥處。

15.12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72.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67.
  4. ^ [4]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72-273.
  5. ^ [5] 張彧主編.急性中毒[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出版社,2008:273.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