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赭石

中藥材 涼血止血 平抑肝陽藥 平肝息風藥 中醫學 平肝鎮驚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dài zhě shí

2 中醫大辭典》·代赭石

代赭石中藥名,出自《神農本草經[1]

2.1 別名

血師赭石[1]

2.2 來源及產地

氧化物類礦物赤鐵礦的礦石[1]。產山西、河北、廣東、河南、山東、四川、湖南等地[1]

2.3 性味歸經

苦、甘,寒[1]。入肝、胃經[1]

2.4 功能主治

功在鎮逆平肝,涼血止血[1]。主治治呃逆噯氣嘔吐噎膈反胃氣逆喘息眩暈耳鳴驚癇吐血衄血便血崩漏[1]

2.5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先煎[1]。潛降多生用;止血多煅用[1]

2.6 化學成分

本品主含三氧化二鐵,有時雜有鈦、鎂、鋁、錳、鈣、砷、硅等[1]

2.7 藥理作用

內服有收斂作用,可保護胃腸黏膜面;吸收入血,能促進血細胞的新生[1]赭石中含十萬分之一的砷鹽,長期服用有慢性砷中毒的可能[1]。本品對肺及肝有損害作用[1]

3 《*辭典》·代赭石

3.1 出處

本經

3.2 拼音名

Dài Zhě Shí

3.3 別名

須丸(《本經》),赤土(《說文》),代赭(《傷寒論》),血師(《別錄》),紫朱、赭石(《普濟方》),土朱(《仁齋直指方》),鐵朱(《綱目》),紅石頭(《河北藥材》),赤赭石(《四川中藥志》)。

3.4 來源

氧化物類礦物赤鐵礦的礦石。挖出後去淨泥土雜質。產山西、河北、廣東、河南、山東、四川、湖南等地。

3.5 形態

赤鐵礦(《石雅》)

三方晶系。晶體常呈薄片狀、板狀。一般以緻密塊狀、腎狀、葡萄狀、豆狀、魚子狀、土狀等集合體最爲常見。結晶者呈鐵黑色或鋼灰色;土狀或粉末狀者,呈鮮紅色。但條痕都呈櫻桃紅色。結晶者呈金屬光澤,土狀者呈土狀光澤;硬度5.5~6,但土狀粉末狀者硬度很小,比重5~5.3。在還原焰中燒後有磁性。

產於許多種礦牀和岩石中。含鐵岩石風化巖可形成殘餘的赤鐵礦牀;變質岩有時含亦鐵礦很豐富,成爲重要鐵礦。

3.6 性狀

爲不規則的扁平塊狀,大小不一。全體棕紅色或鐵青色,用手撫摸,則有紅棕色粉末沾手,表面有圓形乳頭狀的突起,習稱"釘頭代赭",另一面與突起相對處有同樣大小凹窩。質堅硬,不易砸碎。斷面顯層疊狀,且每層均依釘頭而呈波濤狀彎曲。無臭,無味。在磚上摩擦顯紅色。以色棕紅、斷面顯層疊狀,每層均有釘頭者爲佳。能溶於濃鹽酸,其溶液顯鐵化合物的各種特殊反應

3.7 化學成份

主含三氧化二鐵,其中鐵70%,氧30%,有時含雜質鈦、鎂、鋁、硅和水分。另報道本品除含大量鐵質外,並含中等量硅酸及鋁化物,小量鎂、錳、鈣。

3.8 炮製

代赭石:除去雜質,砸碎,過篩。煅代赭石:取刷淨的代赭石,砸碎,入坩堝內,在無煙的爐火上煅紅透,取出,立即傾入醋盆中淬酥,搗碎,再煅淬一次,取出,曬乾,碾成粗末。(每代赭石100斤,用醋兩次共50~60斤)

①《雷公炮炙論》:"凡使代赭石,不計多少,用臘水細研盡,重重飛過,水面土有亦色如薄雲者去之,然後用細茶腳湯煮之一伏時了,取出,又研一萬匝,方入。用淨鐵鐺一口着火,得鐺熱底赤,即下白蠟一兩於鐺底,逡巡間便投新汲水衝之於中,沸一、二千度了,如此放冷,取出使之。"

②《綱目》:"(代赭石)今人惟煅亦,以醋淬三次或七次,研,水飛過用,取其相制,併爲肝經血分引用也。"

3.9 性味

苦甘,平。

①《本經》:"味苦,寒。"

②《別錄》:"無毒。"

③《藥性論》:"味甘,平。"

④《本草匯言》;"味苦澀,氣溫,無毒。"

⑤《本草正》:"味微甘,性涼。"

⑥《本草求原》:"味辛且苦,寒。"

3.10 歸經

入肝、胃、心胞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少陰足厥陰經。"

②《本草蒙筌》:"入少陽三焦厥陰肝經。"

③《綱目》:"肝、包絡經血分。"

④《本草經解》:"入足少陰腎經手少陰心經。"

⑤《長沙藥解》:"入足陽明胃經。"

3.11 功能主治

平肝鎮逆,涼血止血。治噫氣嘔逆噎膈反胃哮喘驚癇吐血鼻衄腸風痔瘻崩漏帶下

①《本經》:"主賊風蠱毒,腹中毒邪氣,女子赤沃漏下。"

②《別錄》:"主帶下百病,產難胞衣不出墮胎,養血氣,除五臟血脈中熱血痹血瘀,大人小兒驚氣入腹,及陰痿不起。"

③《藥性論》:"治女子崩中淋瀝不止,療生子不落。"

④《日華子本草》:"止吐血鼻衄腸風痔瘻月經不止,小兒驚癇疳疾反胃止瀉痢脫精,尿血遺溺,金瘡長肉,安胎健脾,又治夜多小便。"

⑤《本草正》:"下氣降痰,清火。"

⑥《長沙藥解》:"驅濁下衝,降攝肺胃之逆氣,除噦噫而泄鬱煩,止反胃嘔吐,療驚悸哮喘。"

⑦《本草再新》:"平肝降火,治血分去瘀生新,消腫化痰,治五淋崩帶,安產墮胎。"

3.1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0.3~1兩;或入丸、散。

3.13 注意

孕婦慎服。

①《本草經集註》:"畏天雄。"

②《藥性論》:"乾薑爲使。"

③《日華子本草》:"畏附子。"

④《本草蒙筌》:"孕婦忌服。"

⑤《本草經疏》:"下部虛寒者,不宜用;陽虛陰萎者忌之。"

⑥《得配本草》:"氣不足津液燥者禁用。"

3.14 附方

①治傷寒發汗,若吐、若下,解後,心下痞梗,噫氣不除者:旋覆花三兩,人蔘二兩,生薑五兩,代赭一兩,甘草三兩(炙),半夏半升(洗),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二升,日三服。(《傷寒論旋覆代赭湯

②治宿食結於腸間,不能下行,大便多日不通。其證或因飲食過度,或因恣食生冷,或因寒火凝結,或因嘔吐既久,胃氣衝氣皆上逆不下降:生赭石二兩(軋細),朴硝五錢,乾薑二錢,甘遂一錢半(軋細,藥汁沖服)。熱多者去乾薑,寒多者酌加乾薑數錢。嘔多者,可先用赭石一兩、乾薑半錢煎服,以止其嘔吐嘔吐止後再按原方煎湯,送甘遂末服之。(《醫學衷中參西錄赭遂攻結湯

③治逆氣上衝奔逼,息道滯塞不通:代赭石(打碎)三兩,陳皮二兩,桃仁、桂、吳茱萸各半兩。加姜、水煎。(《御藥院方》代赭石湯

④治諸呀呷有聲,臥睡不得:土硃(朱)不拘多少,爲極細末,米醋調,時時進一、二服。(《普濟方》)

⑤治急慢驚風,吊眼撮口搐搦不定:代赭石,火燒醋淬十次,細研水飛,日干。每服一錢或半錢,白湯調下,連進三服。見腳脛上有赤斑,即是驚氣已出,病當安也。無斑點者不可治。(《仁齋直指方》)

⑥治吐血衄血血師一兩(火煅、米醋淬、盡醋一升),搗羅爲面。每服一錢,白湯下。(《斗門方》)

⑦治腸風血痢久不愈:代赭石二兩(火燒、醋淬二次),柿餅一個(煮爛)。搗爲丸,梧子大。每早服二錢,白湯下。(《方脈正宗》)

⑧治崩中淋瀝不止:大赭石研爲細末,醋湯調服。(《普濟方》)

⑨治妊娠胎墮,下血不止:地黃汁和代赭末,服方寸匕。(《千金方》)

⑩治牙宣:赤土、荊芥。同爲細末,揩齒上,以荊芥湯漱。(《百一選方》)

⑾治喉痹腫痛:紫朱煮汁飲。(《普濟方》)

⑿治赤眼腫閉:土朱二分,石膏一分。爲末,新汲水調敷眼頭尾及太陽穴。(《仁齋直指方》)

⒀治一切瘡癤:土朱、虢丹、牛皮膠等分。爲末,好酒一碗衝之,澄清服。以渣敷之,幹再上。(《朱氏集驗醫方》)

⒁治諸丹熱毒:土朱、青黛各二錢,滑石荊芥各一錢。爲末,每服--錢半,蜜水調下,仍外敷之。(《仁齋直指方》)

3.15 摘錄

《*辭典》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87.

用到中藥代赭石的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