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酸性粒細胞

化驗及醫學檢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ì suān xìng lì xì bāo

2 英文參考

eosinophil

EOS

3 概述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是直徑約10~15μm的圓形細胞,因其富含嗜酸性顆粒而得名。細胞的嗜酸性顆粒中含有多種酶類,如過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磷脂酶D、血纖維蛋白溶酶等;還含有較多的鹼性組蛋白,因此使顆粒呈嗜酸性。嗜酸性粒細胞來源於骨髓,愛GM-CSF、IL-2和IL-3的誘導發育成熟。該細胞的壽命很短,在骨髓有2~6天的成熟期,在循環中的半壽期約6~12h,在結締組織中可存活數日。

循環中的嗜酸性粒細胞約佔白細胞總數的3%,但這個數字只佔嗜酸性粒細胞總數的一小部分。估計在骨髓和其他結締組織中的成熟嗜酸性粒細胞約200倍和500倍於循環中的同類細胞。IgE型超敏反應寄生蟲病嗜酸性粒細胞數量增多;並且可受趨化因子的作用向局部組織中集聚。

血液嗜酸性粒細胞的數目有明顯的晝夜週期性波動,清晨細胞數減少,午夜細胞數增多。這種細胞數的週期性變化是與腎上腺皮質釋放糖皮質激素量的晝夜波動有關的。當血液中皮質激素濃度增高時,嗜酸性粒細胞數減少;而當皮質激素濃度降低時,細胞數增加。嗜酸性粒細胞的胞質內含有較大的、橢圓形的嗜酸性顆粒。這類白細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嗜酸性粒細胞表達低親和性IgE受體FcεRⅡ,在正常血清IgE水平時有與IgE結合;約10%~30%的細胞表達FcγRⅢ或FcγRⅡ(表8-2);約40%50%的細胞表達補體受體。這些受體與帶相應配體的抗原結合可使細胞活化,GM-CSF、IL-1、IL-2、IL-5和TNFα等細胞因子也可使細胞直接活化。活化的嗜酸性粒細胞主要表現下列生物活性:

表8-2炎症細胞免疫球蛋白受體

受體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肥大細胞嗜鹼粒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血小板
IgG
IgG1?
IgG2?
IgG3?
IgG4?
IgM
IgA?
IgD
IgE
FcRⅠ
FcRⅡ??

4 英文名

eosinophil

6 嗜酸性粒細胞在體內的作用

限制嗜鹼性粒細胞在速發性過敏反應中的作用。當嗜鹼性粒細胞被激活時,釋放出趨化因子,使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到同一局部,並從三個方面限制嗜鹼性粒細胞的活性:一是嗜酸性粒細胞可產生前列腺素E使嗜鹼性粒細胞合成釋放生物活性物質的過程受到抑制;二是嗜酸性粒細胞可吞噬嗜鹼性粒細胞所排出的顆粒,使其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質不能發揮作用;三是嗜酸性粒細胞能釋放組胺酶等酶類,破壞嗜鹼性粒細胞所釋放的組胺等活性物質。

6.1 趨化與吞噬作用

嗜酸性粒細胞的趨化因子包括過敏反應中產生的ECF-A、補體活化過程中產生的ECF-C和T細胞來源的ECF-L等;受趨化因子作用後,嗜酸性粒細胞在體外對細菌真菌抗原抗體複合物等的吞噬能力已經得到證明,但在體內的吞噬作用尚需更確實的證據。

6.2 過敏反應調節作用

嗜酸性粒細胞參與IgE型超敏反應的調節作用。當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的表面IgE與相應抗原結合誘發過敏反應時,會產生ECF-A吸引嗜酸性粒細胞聚集,並釋放組胺分解組胺,釋放芳基硫酸酯酶分解白三烯,消除過度的炎症反應。這樣,嗜酸性粒細胞肥大細胞嗜鹼性粒細胞之間形成一個反饋的調節機制,在過敏反應強烈時嗜酸性粒細胞的這種調節作用更加明顯。

6.3 寄生蟲感染的應答

參與對蠕蟲免疫反應。在對蠕蟲免疫反應中,嗜酸性粒細胞有重要的作用。這類粒細胞細胞膜分佈免疫球蛋白Fc片斷和補體C3受體。在已經對這種蠕蟲具有免疫性的動物體內,產生了特異性免疫球蛋白IgE蠕蟲經過特異性IgE和C3的調理作用後,嗜酸性粒細胞可藉助於細胞表現的Fc受體和C3受體粘着於蠕蟲上,並且利用細胞溶酶體內所含的過多氧化物酶等酶類損傷蠕蟲體。

在有寄生蟲感染過敏反應等情況時,常伴有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機體受寄生蟲感染後,可產生相應的抗體抗體抗原結合可激活補體,形成ECF-C;另一方面,寄生蟲抗原又使T細胞致敏,產生ECF-L。這些趨化因子可吸引許多嗜酸性粒細胞寄生蟲感染部位,並釋放過氧酶等物質,對寄生蟲發揮毒性殺傷作用

6.4 纖維蛋白溶解作用

嗜酸性粒細胞能釋放纖維蛋白溶酶;還可釋放磷脂酶D,分解能引起血栓形成血小板激活因子;因此,嗜酸性粒細胞參與防止血管內凝血,消除已形成的纖維蛋白。

7 嗜酸性粒細胞醫學檢查

7.1 正常值

血細胞自動計數儀:(50~300)×106/L (50~300/mm3)。

7.2 化驗結果意義

(1)嗜酸性粒細胞增多: ①過敏性疾患:支氣管哮喘蕁麻疹結節性多動脈炎藥物過敏血清病等。 ②皮膚病:天皰瘡皰疹性皮炎、癢疹多形性滲出性紅斑溼疹等。 ③寄生蟲病蛔蟲病鉤蟲病血吸蟲病肺吸蟲病囊蟲病等。 ④感染症:猩紅熱麻疹潛伏期、呂弗琉(L?ffler)綜合徵感染性疾病恢復期等。 ⑤血液病嗜酸性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惡性貧血、家族性嗜酸粒細胞增多症、熱帶性及非熱帶性嗜酸細胞增多症、骨髓纖維化器官移植排斥反應等。 ⑥其他:放射線照射後、卵巢腫瘤肉樣瘤病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症等。

(2)嗜酸性粒細胞減少: ①感染傷寒副傷寒、應用糖皮質類固醇激素等。 ②藥物:用ACTH、腎上腺皮質激素後等。 ③應激狀態。

7.3 化驗取材

血液

7.4 驗方

血常規檢查

7.5 化驗類別

臨牀血液檢查 > 血常規檢查

7.6 參考資料

《新編臨牀檢驗檢查手冊》、《新編化驗員工作手冊》

7.7 相關疾病

支氣管哮喘

肉樣瘤病

卵巢腫瘤

肺吸蟲病

霍奇金病

藥物過敏

副傷寒

鉤蟲病

蛔蟲病

囊蟲病

猩紅熱

血清病

天皰瘡

溼疹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