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會疽

中醫學 中醫病名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ǎi huì jū

2 英文參考

Baihui carbunc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註解

百會疽爲病名[1]。出《瘍醫準繩》卷三。又名玉頂發玉頂疽[1]。多因火毒結上攻,生於百會穴者[1]。初起形如粟米,根漸腫大如葡萄狀,高堅紅腫,焮熱疼痛身熱畏寒,渴而思冷飲,便祕躁煩,脈見洪數者,宜服黃連消毒飲;若漫腫平塌,紫暗堅硬,形寒脈細之陽虛者,宜服托里消毒散外治隨證選用沖和膏回陽玉龍膏;已潰可選黃靈藥去腐,並用太乙膏蓋貼[1]

參見外癰外癰爲病名[2]。見《外科精義》捲上。指生於體表的癰[2]。初起無頭,局部紅腫熱痛,界限分明,根盤收束,易腫、易膿、易潰、易斂[2]。重者可有身熱、口渴、苔黃、脈數等[2]。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爲主[2]。初起內服仙方活命飲漏蘆煮散防風散升麻湯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湯;外用如意金黃散遠志膏五龍散敷貼[2]。若未消而膿成,則內服透膿散黃芪內託散外治則切開引流,膿多用豬蹄湯溫洗或以黃柏煎湯外洗,繼用二寶丹五五丹提膿去腐[2]。若成漏者,可用藥線引流,膿盡則用生肌散玉紅膏地黃膏敷貼[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87.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4.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