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雙球菌

生物學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fèi yán shuāng qiú jūn

2 英文參考

Dneumococcus

3 註解

肺炎雙球菌是雙球菌屬的細菌,又稱胸膜炎雙球菌肺炎雙球菌菌體矛頭狀、常成雙排列。直徑0.5~1.5微米。革蘭氏染色陽性,但老齡菌常呈陰性反應。在機體內形成莢膜,經人工培養後莢膜逐漸消失,菌落由光滑型變爲粗糙型。兼性厭氧菌,經常寄居在正常人鼻咽腔中,多數不致病,僅部分具有致病力,引起大葉肺炎腹膜炎胸膜炎、中耳炎、乳突炎以及敗血症等。在含血的營養瓊脂培養基上,37℃,24小時可形成細小、灰白、透明或半透明有光澤的扁平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環。培養2~3天后,由於產生自溶酶,菌體自溶,菌落中央出現凹陷。膽汁膽鹽或其他活性物質能加速自溶酶的作用,使細菌短期溶解。其莢膜多糖抗原與致病力有密切關係,且成分複雜。根據莢膜多糖抗原的不同,可將其分爲若幹血清型,其中Ⅰ~Ⅲ型致病力較強,Ⅲ型最強,且具有厚的莢膜,可作爲鑑別此菌的依據。在各型肺炎球菌中,許多遺傳標記可被轉移,種內和屬內的相互轉化作用也已證明。

肺炎雙球菌常存在於正常人的鼻咽腔中,菌體成雙排列,無鞭毛和芽孢。也有把此菌列入鏈球菌屬,稱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因有時菌體呈短鏈狀,例如在痰和膿液中。此菌存在着兩種類型:

(1)粗糙型或稱R型(“R”來自英文“Rough”),菌體無莢膜菌落粗糙,一般無致病性;

(2)光滑型或稱S型(“S”來自英文“Smooth”),菌體有莢膜菌落光滑,致病性較強,爲有毒株。菌的致病性在於莢膜能抵抗人體吞噬作用,致使其在體內大量繁殖引起疾病。主要引起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胸膜炎、敗血症等,並能產生細胞溶血毒素,因菌體自溶而釋出,可溶解血細胞,對動物有致死作用。無論粗糙型或光滑型,均可區分成許多不同的血清型。因爲肺炎雙球菌莢膜多糖是一種可溶性的特異性物質,稱爲莢膜抗原。在不同菌株中,莢膜多糖特異性是不同的,故可用血清方法,例如,凝集反應沉澱反應莢膜膨脹試驗等進行區分,分別以RⅠ、RⅡ、RⅢ或SⅠ、SⅡ、SⅢ等表示。1928年格里菲斯就是以RⅡ和SⅢ型作爲實驗材料而發現了細菌轉化現象的。有毒株可在機體內形成莢膜,但人工培養後莢膜逐漸消失。其抵抗力較弱,通常在52~56℃,15~20分鐘菌體即被殺死。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