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化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huà

2 英文參考

qi transformat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氣化生理學名詞。即氣的運行變化[1]。通過氣的運動所產生的各種變化,具體表現爲精、氣、血、津液各自的新陳代謝及其相互轉化[2] 。

4 人體臟腑器官氣化活動·氣化

氣化泛指陰陽氣化生萬物。泛指人體臟腑器官氣化活動,其中較多用以表示三焦輸布水液及腎與膀胱的泌尿功能[2]。《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祕典論》:“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

通常表示生理性的氣機運行變化。如臟腑功能氣血的輸布、經絡流注等。又專用於概括某些器官的特殊功能,如三焦體液的調節稱“三焦氣化”,膀胱的排尿功能稱“膀胱氣化”。

5 自然六氣的變化·氣化

氣化自然六氣的變化[2]。《黃帝內經素問·氣交變大論》:“各從其氣化也。”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1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