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虛血瘀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中醫病機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ì xū xuè yū

2 英文參考

deficiency of the lung affecting the heart resulting in deficiency of QIand blood stasi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blood stasis due to qi deficienc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註解

氣虛血瘀病機[1]。是指氣虛推動無力而導致血瘀,形成氣虛血瘀並存的病理變化[2] 。氣爲血帥血液的正常運行,有賴於氣的正常推動,若元氣虧虛,無力行血,則血行緩慢,停留而瘀[2]。《醫林改錯·論抽風不是風》雲:“元氣既虛,必不能達於血管血管無氣,必停留而瘀。”臨牀常見身疲乏力少氣懶言等氣虛之症,又有癱瘓麻木竄痛血瘀之表現[2]。此以氣虛爲本,血瘀爲標,治宜補氣益氣爲主,兼以活血行血[2]。可用補陽還五湯加減[2]

4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322.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治療氣虛血瘀的穴位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