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結締組織病

疾病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hún hé jié dì zǔ zhī bìng

2 英文參考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3 概述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簡稱MCTD)是近年來發現的一種重疊綜合徵,具有與其他膠原病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皮肌炎和系統性硬化症等締結組織病相類似的表現,但與三者中任何一個又不完全符合,不能歸屬於任何一種膠原病的症候羣,且在血清中有高效價c抗核糖核蛋白(RNP)抗體的一種自身性免疫性疾病,因而稱爲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目前許多學者認爲,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只不過是某種風溼性疾病的中間過程或亞型。隨訪結果發現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可發展成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或其他風溼性疾病。因此,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可以認爲是一有特色的未分化的風溼性疾病。本病在臨牀上極少有腎臟損害表現,但在免疫學血清檢查有高滴度的抗RNP抗體,而且激素治療效果良好。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典型的臨牀表現爲雷諾現象、多關節炎或多關節痛、手和手指呈瀰漫性腫脹或手指呈圓錐狀變細或外觀呈臘腸樣、食管動功能低下和有多發性肌痛、肺部病變。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起病方式變化多端,多數以雷諾現象爲最早表現,但也有以肌肉疼痛和觸痛同時伴有肌無力起病者。還有的病人是以發熱、多關節炎爲早期主訴,有的病人則以紅斑皮損、發熱心肌炎心律失常、全身淋巴結腫大爲早期特徵。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可發生指、趾端缺血性潰瘍壞死;少數併發胸膜炎,非間質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可併發心包炎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瓣膜病變、心功能不全等;可併發腎功能衰竭,多發性神經炎無菌腦膜炎癲癇等。尚有淋巴結腫大,少數肝脾腫大。約1/3的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發熱,6%~7%的患者伴有舍格倫綜合徵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偶見全身淋巴結腫大。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主要組織病理改變是廣泛的增殖性血管病變,包括動脈和小動脈內膜的增殖和中層肥厚,導致大中血管如主動脈、肺動脈、腎動脈、冠狀動脈和許多臟器小血管的狹窄,但無明顯炎症細胞浸潤。5%~25%有腎臟受累,兒童較成年人多見。受累腎臟的病理變化也具有混合病變的特點,腎小球、腎血管及腎間質均可出現病變。腎小球病變表現爲細胞增生,局竈性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可有系膜增生型、局竈增生型、膜型、膜增殖型腎小球腎炎的表現;有小動脈顯著內膜增生及閉塞,有血管炎病變;腎間質常見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大片浸潤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治療視其嚴重程度而定,臨牀主要採用糖皮質激素治療。皮質類固醇治療療效好,一般用潑尼松每日1mg/kg,對發熱關節炎、皮疹、漿膜炎、腎炎、肌炎療效顯著,而對於手指硬化食管蠕動弛緩、肺部病變療效較差。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爲慢性風溼性疾病,病程較長,一般病程可持續十到數十年,但經適當治療可獲臨牀緩解。極少數嚴重病例可死於腎功能不全。成人死亡率爲4%~7%,死亡原因爲肺動脈高壓、腎功能不全、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栓塞和泛發性血管炎結腸穿孔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預後如SLE,但較原發性舍格倫綜合徵(PSS)爲好,腎損害預後比狼瘡性腎炎好,死因主要併發症及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等。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腎損害的預防,主要依賴於早期診斷和合理有效治療。本病死因主要是感染等併發症及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極少數嚴重病例可死於腎功能衰竭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故對本病的早期診斷和合理有效治療可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和延長存活期。

5 英文名稱

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

6 縮寫

MCTD

8 分類

腎內科 > 繼發性腎臟疾病 > 自身免疫性疾病結締組織疾病的腎損

8.1 ICD號

N16.4*

9 分類

風溼科 > 瀰漫性結締組織病 > 血管炎血管

9.1 ICD號

M35.9

10 流行病學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從兒童到老年都可罹患,年齡從4歲至80歲,平均起病年齡約30~36歲,80%的患者爲女性,成人死亡率爲4%~7%。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腎臟損害發生率16%~27%,近年有所增高。目前還未發現不同種族間發病的差別,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患病率尚未見報道。

11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病因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病因尚無定論。其發病可能與免疫紊亂有關,有關證據爲血清中持續存在高滴度抗RNP抗體,顯著多克隆高丙球蛋白血癥,B淋巴細胞活性過高,抑制T細胞缺陷,疾病活動期血循環免疫複合物增加,25%病人有低補體血癥,發現血管壁、肌纖維膜、腎小球基底膜及皮膚表皮和真皮結合部位有IgG、IgM、IgA和補體沉積。本病與HLA之間的關係正在研究中,有人認爲其有特定免疫遺傳學背景,與HLA-DR4、-DR5密切相關,認爲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爲一獨立性疾病。

鑑於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合併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的混合表現,故對本病是一種獨立疾病還是同一種疾病的不同亞型,尚有爭議。但總的說來以自身免疫學說爲公認,即可能是在遺傳免疫調節功能失調的基礎上,對自身組織損壞、退化變異的成分出現自身抗體,從而引起免疫病理過程。

其理由爲:①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與自身免疫疾病中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有很多共同表現。②測得敏感而特異的高滴度的抗RNP抗體表皮基底膜處有Ig沉着,免疫熒光檢查有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相似的斑點型抗核抗體。③抗核抗體幾乎全部陽性,而且其他血清抗體類風溼因子、抗核因子等也有部分陽性。④在自身免疫病的代表性疾病系統性紅斑狼瘡腎臟病變處,部分患者可查出抗RNP抗體

12 病機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以下證據表明,其發病機制可能與免疫介導有關:循環免疫複合物在腎小球沉積,血清抗RNP抗體陽性,許多組織廣泛的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高γ-球蛋白血癥及T細胞抑制

抗RNP抗體抗原位點是核RNA蛋白複合物,低分子小核核酸蛋白(SnRNPs)參與核RNA合成。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血清中除SnRNPs抗體外,還有高分子量與核基質連接的其他抗體。已經證實IgG抗RNP抗體通過Fc受體與細胞內部連接,但通過何種途徑激活免疫反應仍不清楚。

SLE患者的血清抗體與MCTD不同,兩者異常T淋巴細胞亞羣也各不相同。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免疫複合物數量增加可能與網狀內皮系統免疫複合物清除受損有關。

遺傳因素可能與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有關,但是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和SLE有不同的家族發病體系。

關於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發病機制主要有如下學說:

12.1 遺傳家族分析

遺傳家族分析證明,凡是帶有人白細胞抗原-B8(HLA-B8)者,均容易發生混合性膠原病,而且其抑制T淋巴細胞(T8細胞功能低下。有人認爲B8可能是免疫反應控制失調的標誌。抑制T淋巴細胞免疫反應基因控制有關,當T淋巴細胞功能低下時,免疫反應基因即失去控制,結果導致體內免疫失調(體液免疫細胞免疫失調)。當抑制T淋巴細胞功能低下時,可引起體液免疫亢進,細胞免疫低下。T8細胞還可抑制自身免疫反應性,它的功能一旦缺損,就可出現自身抗原抗體反應,形成免疫複合物抗原過剩形成的可溶性免疫複合物,又可隨血液循環而到達身體其他臟器,並在那裏沉澱和引起組織損傷

12.2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導致自身免疫功能障礙的機制可能有以下3個方面:

(1)受病毒感染T細胞細胞毒作用增強,導致組織細胞破壞。

(2)病毒感染T細胞功能抑制,導致增強的B細胞產生抗體

(3)宿主內源性感染或內源性病毒產物,通過病毒對HLA-B8陽性宿主的異體化作用,可把病毒種植於白細胞表面上,因而出現抗病毒和抗病毒感染細胞反應,這些反應包括細胞免疫反應體液免疫反應病毒可使組織成分發生變化而出現自身抗原性刺激B細胞產生相應抗體發生抗原抗體反應,形成免疫複合物,引起組織損傷。受病毒感染細胞細胞毒作用下,釋放出碎片,可使機體發生自身致敏作用,因而產生抗細胞成分抗體。另外,病毒刺激淋巴細胞可產生中和因子,促使自身免疫發生

12.3 抗淋巴細胞抗體

有人發現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血清中有一種抗淋巴抗體抗淋巴細胞抗體)。此抗體本質是IgM,對周圍T、B細胞均有破壞作用。它的活性與周圍血液白細胞淋巴細胞數呈反比,在病情活動期其活性升高,在緩解期則活性降低。有皮膚神經食管症狀陽性率高,但與腎臟改變、關節症狀無關。

12.4 病理

(1)皮膚鏡檢可見表皮過度角化,上皮萎縮;真皮內膠原纖維水腫、增生;皮下脂肪組織變性壞死;皮下組織血管管壁增厚,內膜增生、腫脹,伴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浸潤血管周圍纖維組織增生、透明變性

(2)肌肉鏡檢有變性橫紋橫紋不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病理特徵既是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三者的綜合,又有不同之處,如肌肉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改變與系統性硬化症不同;血管呈一般的炎症改變,無類纖維蛋白變性,又不同於系統性紅斑狼瘡

12.5 中醫病因病機

12.5.1 (1)病因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病因不外爲內、外兩因。

內因多責之於先天稟賦不足陰陽氣血虧虛或失衡,日久造成臟腑功能紊亂,常在外邪的誘發下而起病。或由後天飲食偏嗜,如嗜食辛辣肥甘而生溼、生熱、生痰;或暴食生冷,傷及脾陽;或由勞倦過度,病後失養;或內傷情志,損及臟腑氣機等等,均可導致機體內環境的失衡而成爲發病的基礎。

先天稟賦不足先天稟賦不足之人,陰陽失調,偏於腎陰虧虛,則屬陰虛內熱外邪乘虛而入,“邪人於陰則痹”。痹阻先在陰分,陰虛爲本,血虛有火。病久陰血暗耗,陰損及陽氣陰兩虛,時有外感誘發,病深則陰陽兩虛

腎陽衰微:素體腎陽衰微,陰寒內凝,復感外邪而發。病程遷延日久者,痹阻絡脈之邪可內舍於臟腑,使臟腑功能失調,元陽虛虧,真陰不足氣血虛衰,全身多部位和臟器損害,甚至危及生命

外因多由外感六淫,或留着肌膚,閉阻關節,或內侵臟腑而導致發病。

六淫外感:素體營血不足,衛外不固,腠理不密,風寒溼之邪乘虛外襲,凝結於膚腠,阻滯於經絡,致使營衛失和,氣血瘀滯,痰瘀痹阻,失於濡養;或外邪鬱而化熱化熱傷陰溼熱交阻或暑熱皮膚而入,釀成熱毒燥氣傷津,津虧血燥。總之,風、寒、暑、溼、燥、火,外能傷膚損絡,內能損及營血臟腑

12.5.2 (2)病機

體質與發病: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發生於女性。女性爲陰柔之體,素體陰盛陽虛外邪入裏化寒,可傷及脾腎之陽,水溼不化,故可見肢體腫脹;陽虛血運無力推動,一可以阻滯於脈絡出現關節筋骨疼痛,二能留滯於肌膚出現瘀點、瘀斑;脾陽虧虛,中州失運,可以出現四肢肌肉痠疼、乏力。女性致病的另一個特點爲情志因素,憂思鬱怒,暗耗陰血,日久化熱,所以也可有陰液虧虛而生熱的表現,如長期發熱、口鼻眼乾澀、皮膚斑疹等。

此外,先天稟賦和後天調攝對體質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有時可以引起機體陰陽的轉化,而增加疾病表現的複雜性,臨牀當詳細辨別

②內侵臟腑,變化多端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開始常表現爲腎的陰陽失衡,隨着疾病的發展,可以累及各個臟腑併產生多種病理產物。傷及脾胃可見腹脹納呆便祕;傷及肺者可出現胸悶憋氣呼吸困難;累及心者可見驚悸怔忡甚則胸痛;累及肝者可見脅肋脹痛噯腐吞酸腎臟損害加重則可見小便不利水腫等證。氣機運行不暢可見腹脹腹痛咳嗽氣喘氣化不利津液停着則爲痰,痰留脈中則可化瘀。

瘀血痰阻:由於病久氣血運行不暢,而致血停爲瘀,溼凝爲痰。痰瘀互結,復感外邪內外互結,阻閉經絡、肌膚、關節血脈,甚至臟腑。阻塞上焦,心肺損傷氣喘胸悶胸痛心悸;阻於中焦,脾胃受損,運化失職,胃納不佳,生血不足,血虛有火,熱迫血行,血不循經,溢於脈外則衄血紫斑、皮疹或見血尿;阻於下焦,肝腎受損,精華流失,則腰痠浮腫腹水貧血;上入巔腦則偏癱癔病。痰瘀互結,流注關節可見關節疼痛,停於皮下可見皮下結節,阻於咽部則可見吞嚥困難,阻於胸脅則可見症瘕積聚。痰瘀交阻或瘀熱內生,凝聚皮表肌腠氣血痹着,失於濡養則手浮腫臘腸樣腫脹、指尖皮膚變硬;血脈痹阻,陽氣不達四末,故肢端皮膚或白或青紫;阻於經絡肌腠關節肌肉關節痠痛無力。

13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臨牀表現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典型的臨牀表現爲雷諾現象、多關節炎或多關節痛、手和手指呈瀰漫性腫脹或手指呈圓錐狀變細或外觀呈臘腸樣、食管動功能低下和有多發性肌痛、肺部病變。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起病方式變化多端,多數以雷諾現象爲最早表現,但也有以肌肉疼痛和觸痛同時伴有肌無力起病者。還有的病人是以發熱、多關節炎爲早期主訴,有的病人則以紅斑皮損、發熱心肌炎心律失常、全身淋巴結腫大爲早期特徵(圖1,2)(表1)。

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三者的表現可以同時存在,也可分別在相隔數月或數年出現,有多器官受累的特徵。

13.1 關節表現

93%~96%的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關節痛,其中2/3有明顯的關節炎,多數病人不出現關節畸形,僅有個別患者呈典型類風溼關節炎改變,出現皮下結節,甚至可造成關節畸形

13.2 皮膚表現

以雷諾現象最多見,佔84%~87%,而且常爲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初始或先驅症狀。手指腫脹,伴有局部皮膚變緊、增厚者佔47%~88%,手指皮膚輕度或中硬化。手指尖呈圓錐狀,外觀呈臘腸樣。有的患者可出現肢端疼痛糜爛壞死潰瘍,出現系統性紅斑狼瘡樣紅斑,毛細血管擴張,手指萎縮性紅斑性斑點,皮肌炎樣的眼眶性紅斑,散在性非瘢痕性竈性脫髮及色素異常(色素減退或增加)。

13.3 肌肉表現

肌肉疼痛以腰背部、肩胛部、四肢近端最常見。多數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病人既有主觀疼痛又有觸痛,只是表現程度不同,常伴有肌無力。有的病人表現爲主觀肌痛而無觸痛。有時臨牀上不出現肌痛,但肌肉活檢炎症性肌病改變,同時血清肌酶升高。

13.4 消化系統表現

約2/3的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食管動功能低下,表現爲吞嚥幹食物時胸骨後有阻塞感或鈍痛臥位時更明顯。後期伴發食管炎,吞嚥食物時可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也可有腸道動功能低下,表現爲腹痛腹脹便祕交替出現等。部分患者可有輕度到中度肝、脾大

13.5 呼吸系統表現

輕者無呼吸道症狀,嚴重者活動呼吸困難,出現肺動脈高壓胸膜炎等。查體可聞及溼囉音幹囉音

13.6 循環系統表現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心臟受累很少見。多數表現爲心包炎心肌炎、全心炎或瓣膜性心臟病。

13.7 泌尿系統表現

文獻報道混合性結締組織病腎臟受累少見(0%~10%),有的雖有損害但其程度也很輕微。然而也有個別患者可死於進行性腎功能衰竭。有的呈持續性或間歇性蛋白尿、鏡下血尿、顆粒管型、紅細胞管型。如進行腎穿刺活檢,則可見瀰漫性膜性腎小球腎炎、局竈性腎炎或僅有血管間質細胞增生,鏡檢爲高血壓血管改變、腎小球細胞增生及侷限性基膜增厚,伴有明顯的血管內膜增生和管腔閉塞。

出現下列情況提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合併腎損害:①抗RNP抗體升高;②血清補體下降和(或)抗雙鏈DNA(抗ds-DNA)抗體滴度升高;③抗核抗體(ANA)陽性,除去腎血管性高血壓外,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腎損害極少導致死亡,而心肺疾病是死亡的首要原因。

13.8 神經系統表現

約10%的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神經系統症狀,常見爲三叉神經痛。有時可出現一過性精神失常、多發性周圍神經痛、腦梗死無菌腦膜炎、抽風等。

14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併發症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可發生指、趾端缺血性潰瘍壞死;少數併發胸膜炎,非間質纖維化,肺動脈高壓;可併發心包炎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瓣膜病變、心功能不全等;可併發腎功能衰竭,多發性神經炎無菌腦膜炎癲癇等。尚有淋巴結腫大,少數肝脾腫大。

約1/3的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發熱,6%~7%的患者伴有舍格倫綜合徵慢性淋巴性甲狀腺炎。偶見全身淋巴結腫大。

15 實驗室檢查

1.血常規血沉

白細胞一般正常或下降,若合併感染白細胞可升高。紅細胞可有輕度或中度下降,血小板也可降低,病情活動血沉增快。

2.尿常規

部分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有少量蛋白尿、紅細胞,有時可見管型。腎臟受累時可見蛋白尿、血尿腎病綜合徵或不同程度腎功能不全的改變。

3.生化檢查

肌肉受累時常見血清肌酶(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肌酸磷酸激酶、醛縮酶乳酸脫氫酶)升高,3/4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蛋白電泳γ球蛋白升高。

4.免疫學檢查

熒光抗核抗體滴定度升高,而且呈斑點型。血清補體水平正常。抗dsDNA抗體12%爲陽性。E-玫瑰花結試驗及植物血凝素(PHA)試驗多數偏低,血凝試驗測得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體滴定度均很高(1∶1000~1∶100萬),而系統性紅斑狼瘡滴定度低(1∶10~1∶l000)。可提取的核抗原(ENA)抗體和抗核糖核蛋白(RNP)抗體滴度升高,對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臨牀診斷有重要意義。皮膚熒光檢查可見到免疫球蛋白沉積及斑點型上皮核染色。少數患者類風溼因子狼瘡細胞、Coomb試驗陽性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免疫學特徵爲:①幾乎100%患者抗RNP抗體(+),滴度高(>1∶4 000);②ANA表現爲高滴度斑點型;③抗Sm抗體陰性;④CIC增高,補體正常或增高;⑤皮損處直接免疫熒光可見:表皮細胞核熒光染色陽性,以IgG沉積爲主,約1/3病人表真皮連接處有Ig沉積,以IgM爲多。

16 輔助檢查

16.1 心電圖檢查

多數爲竇性心動過速,個別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心肌炎性改變或室性期前收縮、心房纖顫、遊走性心律、冠狀動脈供血不足等改變。

16.2 肌電圖檢查

2/3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呈不同程度的炎症性肌病改變。

16.3 X線檢查

(1)胸部攝片:兩肺呈肺間質性改變,多見於兩下肺野,增粗的肺紋理交織成細網狀。30%的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可出現不規則大小的片狀陰影,有時可有少量胸腔積液心臟在病程早期或活動期表現爲心包積液或心肌炎心臟陰影呈普遍性擴大,搏動消失或減弱。

(2)鋇餐檢查食管主要改變爲蠕動減弱,甚至消失,管腔鬆弛擴張,鋇劑通過緩慢,滯留時間長,以中下段爲明顯。小腸表現腸管擴張,黏膜皺襞變粗、紊亂及蠕動減慢,鋇劑散在,類似小腸吸收不良綜合徵

16.4 肺功能測定

2/3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表現氣體彌散功能下降,約半數患者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

16.5 活檢光鏡特點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腎損害多爲輕微病變腎小球腎炎,也可以是嚴重增生性病變,可自然好轉或轉爲腎功能衰竭。根據其病理特點,分爲免疫複合物介導腎小球腎炎血管硬化性或硬皮病腎損害。MCTD腎活檢標本光鏡特點見表3,4,成人和兒童均以系膜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小球腎炎最多見。

(1)免疫複合物介導腎小球腎炎免疫複合物介導腎小球腎炎類似狼瘡性腎炎,最常見的是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其次是膜性腎小球腎炎,常伴有腎小球系膜細胞增多、膜性缺損,間質免疫複合物沉積。瀰漫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間質性腎小球腎炎伴腎小球基底膜免疫複合物沉積,也有報道。新月體形成較少見,但也可見於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膜性腎小球腎炎。部分患者活檢標本中可見到微管病毒樣顆粒,但缺乏特異性

(2)硬皮病腎損硬皮病腎損害較免疫複合物介導腎小球腎炎少見,與硬皮病血管增生、硬化類似。免疫複合物介導腎小球腎炎也可伴有血管的增生、硬化。腎小血管和腎動脈內層、中層增厚多見於疾病晚期,常導致高血壓,治療較困難。

16.6 免疫熒光顯微鏡特點

約1/3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患者皮膚活檢表皮與真皮交界處可見IgG、IgM及或C3沉積。腎小球系膜增生性腎炎可見IgG、補體在腎小球系膜沉積,同樣的,膜性腎小球腎炎可見IgG、補體沿毛細血管壁沉積。免疫複合物易於沉積在腎小球,腎活檢標本中最常見的免疫反應物是IgG和IgM(31%)。約1/4病人有IgG、IgA和IgM沉積,與狼瘡性腎炎類似。23%病人與狼瘡性腎炎相反,只有IgG沉積,狼瘡性腎炎免疫熒光表現多爲“滿堂亮”(表5),C3是伴隨免疫球蛋白的常見補體成分。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部分腎活檢標本在小管區可見核直接免疫熒光

16.7 超微結構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腎損患者電子緻密物最常沉積在上皮下(44%),其中約3/4活檢標本同時伴有腎小球系膜區電子緻密物沉積,僅1/4標本僅見上皮下沉積,即“單純”膜性腎小球腎炎。腎小球系膜未受累及在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中較少見,不到1/5的患者可見電子緻密物的內皮下沉積,上皮下沉積總是伴隨內皮下沉積出現。45例活檢標本中3例(7%)在內皮下和腎小球系膜區有電子緻密物沉積,提示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腎臟損害較狼瘡腎炎輕。

雖然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腎損害類似狼瘡性腎炎,但其病理分型多爲輕微系膜增生性或膜性。而在狼瘡腎炎,局竈性或瀰漫性增生佔60%,腎小球系膜增生佔25%,膜性腎小球腎炎佔10%。

16.8 其他

當發現有甲狀腺腫大時,要進行甲狀腺組織檢查。若活檢病理切片見腺泡內膠質減少,腺泡被組織細胞鉅細胞肉芽腫所替代,腺泡間有不同程度的淋巴-細胞漿細胞浸潤纖維化,則爲合併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的可靠證據。

16.9 病理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主要組織病理改變是廣泛的增殖性血管病變,包括動脈和小動脈內膜的增殖和中層肥厚,導致大中血管如主動脈、肺動脈、腎動脈、冠狀動脈和許多臟器小血管的狹窄,但無明顯炎症細胞浸潤。5%~25%有腎臟受累,兒童較成年人多見。受累腎臟的病理變化也具有混合病變的特點,腎小球、腎血管及腎間質均可出現病變。腎小球病變表現爲細胞增生,局竈性基底膜增厚,系膜增生,可有系膜增生型、局竈增生型、膜型、膜增殖型腎小球腎炎的表現;有小動脈顯著內膜增生及閉塞,有血管炎病變;腎間質常見淋巴細胞單核細胞漿細胞大片浸潤

17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診斷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目前尚無明確和統一的診斷標準,主要依據綜合判斷。凡臨牀上遇到多關節炎關節痛、雷諾現象、無固定部位肌肉疼痛、不明原因的手指腫脹、不同程度的貧血血沉增快,或病人同時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三者或其中二者的不典型臨牀特徵,即應考慮到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可能,應進行ANA檢查,凡滴定度大於1∶160,且呈斑點型,抗RNP抗體滴定度升高,即可確診。

Sharp(1987)提出的診斷標準:

17.1 主要標準

(1)肌炎(重度)。

(2)肺部累及①CO彌散功能<70%;②肺動脈高壓;③肺活檢顯示增殖性血管損傷

(3)雷諾現象或食管蠕動功能降低。

(4)手腫脹或手指硬化

(5)抗ENA抗體滴度≥1∶10000,抗UIRNP抗體陽性抗Sm抗體陰性

17.2 次要標準

(1)脫髮。

(2)白細胞減少或小於4×109/L。

(3)貧血血紅蛋白女性<l00g/L,男性<120g/L。

(4)胸膜炎。

(5)心包炎

(6)三叉神經病變。

(7)關節炎

(8)頰部紅斑。

(9)血小板減少<100×109/L。

(10)肌炎(輕度)。

(11)既往有手背腫脹史。

17.3 確診

(1)臨牀4個主要標準。

(2)血清抗RNP抗體陽性,滴度>1∶4000,除外抗Sm抗體陽性

17.4 可能診斷

(1)臨牀:

①3個主要標準。

②2個主要標準(1,2或3)及2個次要標準。

(2)血清抗RNP抗體陽性,滴度>1∶1000。

17.5 可疑診斷

(1)臨牀:

①3個主要標準。

②2個主要標準。

③1個主要標準或3個次要標準。

(2)血清抗RNP抗體陽性,滴度≥1∶100。

18 鑑別診斷

18.1 重疊綜合徵(overlapping syndrome)

是指同一個患者同時或先後患有明確2種或2種以上結締組織病的重疊,因此與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明顯差別。儘管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臨牀上有多種病的重疊症狀,但它有其自身的診斷標準和特點。

重疊綜合徵臨牀表現爲同一時期內並存兩種以上風溼性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並存,系統性紅斑狼瘡系統性硬化症並存,幼年型類風溼性關節炎除有嚴重關節炎和皮下小結外,還有抗核抗體陽性血管炎,即與系統性紅斑狼瘡並存。此外,系統性硬化症也可出現抗核抗體陽性、嚴重關節炎白細胞減少、溶血性貧血等。

重疊綜合徵也可先後出現兩種以上風溼性疾病,如患皮肌炎多年後,又出現雙手指關節炎,可視爲皮肌炎類風溼關節炎重疊。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病程進展過程中,又出現了典型的類風溼關節炎關節畸形,可診斷爲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關節炎的重疊。

重疊綜合徵的治療較治療單純患某一種疾病困難。應用藥物應取決於以何種風溼性疾病爲主。主要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免疫製劑,劑量和用法參照各有關風溼性疾病節。

綜合徵的預後較單一的風溼性疾病要差。同時還取決於哪兩種病的重疊。與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相比,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5年存活率爲93%,而重疊綜合徵的存活率僅爲53%。

18.2 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系統性硬化症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各具有三者中的某一些特徵、而又不能用某一種病解釋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所有表現。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系統性硬化症相似之處,因此應注意與上述疾病鑑別。可依靠臨牀特徵表現及免疫學特異檢查,必要時再結合組織學病理變化,一般不難鑑別。僅靠臨牀症狀而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重疊綜合徵鑑別頗爲困難。現將本病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相關重疊綜合徵列表鑑別如下(表1):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還須與成人Still病、血管炎類疾病鑑別,後二者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體抗RNP抗體陰性

19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治療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治療視其嚴重程度而定,臨牀主要採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皮質類固醇治療療效好,一般用潑尼松每日1mg/kg,對發熱關節炎、皮疹、漿膜炎、腎炎、肌炎療效顯著,而對於手指硬化食管蠕動弛緩、肺部病變療效較差。

19.1 輕型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

可先用秋水仙鹼非甾體抗炎藥抗瘧藥治療,非甾體抗炎藥或15~30mg/d小劑量皮質激素治療即可控制病情。激素對以SLE爲主要表現的效果好,而對以原發性舍格倫綜合徵(PSS)爲主要表現的效果差。

19.2 重型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伴有嚴重系統器官損害表現與腎臟病變,如出現腎病綜合徵時,宜用中到大量的糖皮質激素治療,一般用潑尼松劑量爲1mg/(kg·d),口服,治療數天至數週後症狀可顯著改善。此後,改爲小劑量維持,每天或隔天用藥1次。注意緩慢撤藥,以防引起病情反覆,總療程可視其嚴重程度決定,一般需數年完成。當有嚴重的內臟病變,或以PSS爲主要表現,對糖皮質激素反應較差時,可加用環磷酰胺免疫抑制劑膜性腎小球腎炎對皮質激素治療無效,也可用細胞毒類藥物治療。對嚴重危及生命的病變如心包炎中樞神經系統病變、腎病綜合徵腎衰,必須用糖皮質激素維持治療。一般說來,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腎損害對糖皮質激素治療敏感,而硬皮病療效差。雷諾現象嚴重者可加用鈣離子拮抗藥,或血管擴張藥妥拉唑啉丹蔘製劑等,可有一定效果。高血壓危象時應積極儘早控制血壓,使腎功能得以改善,目前首選藥物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

19.3 西醫治療

19.3.1 (1)糖皮質激素

潑尼松30~60mg/d,分3次口服。待症狀控制後,可用潑尼松每天20mg維持治療。若合併感染,除加用有效的抗生素外,還可適當增加激素用量,可用氫化可的松每天50~100mg或地塞米松每天5~10mg靜脈滴注,待症狀控制後仍用潑尼松每天20mg維持治療。

19.3.2 (2)免疫抑制藥

可適當應用環磷酰胺環孢素A藥物治療,用法基本同SLE治療。

19.3.3 (3)對症治療

關節炎症狀明顯時,用雙氯芬酸扶他林)每天75~100mg,分3次口服,或吲哚美辛每天75~100mg,分3~4次口服,可很快緩解關節症狀。但有消化潰瘍病人必須慎用或禁用,以免引起消化道出血。合併舍格倫綜合徵時,其局部治療方法舍格倫綜合徵

19.4 中醫治療

19.4.1 (1)辨證論治

19.4.1.1 溼熱蘊結

主症:肢體、關節腫脹、疼痛皮膚斑疹肌肉痠痛乏力,可伴發熱心煩,胸脘痞悶,口舌生瘡,小便黃赤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溼通絡。

方藥:白虎加蒼朮湯清瘟敗毒飲

黃芩12g,黃連9g,梔子12g,連翹12g,生石膏30~60g,知母12g,生地12g,玄蔘12g,牡丹皮15g,赤芍15g,蒼朮12g,水牛角10g(研末沖服),甘草6g。

加減:關節腫脹、疼痛明顯者,可加入黃柏牛膝薏苡仁防己萆薢土茯苓等;發熱較重者,可加金銀花蒲公英板藍根青蒿柴胡寒水石等;斑疹明顯者,可加紫草小薊側柏葉三七蒲黃茜草等;肌肉無力明顯者,可加白朮黃芪山藥黨蔘陳皮等。

19.4.1.2 ②痰瘀凝滯

主症:手指腫脹,皮膚發硬或有瘀斑,關節疼痛或伴腫脹,皮下結節,咽中如有物梗阻,吞嚥困難,或有脅下症瘕,或驚悸怔忡,或有頭痛舌質暗,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法:活血祛瘀理氣消痰。

方藥:活絡效靈丹導痰湯加減。

當歸18g,丹蔘15g,乳香12g,沒藥12g,制半夏12g,膽南星9g,枳實12g,陳皮15g,茯苓15g。

加減:皮膚瘀斑明顯者,可加三七蒲黃茜草紫草白及等;指節腫脹者可加防己萆薢秦艽威靈仙羌活薏苡仁澤瀉蒼朮等;驚悸怔忡者可加赤芍川芎紅花沉香柏子仁酸棗仁遠志等;脅下包塊明顯者可加桃仁紅花木香厚朴水蛭、蟄蟲、虻蟲等;頭痛明顯者可加川芎赤芍桃仁白芷羌活藁本殭蠶等。

19.4.1.3 脾腎陽虛

主症:關節肌肉痠痛、無力,手指腫脹發亮或變硬,或有指端潰破、創面暗紅;皮膚暗紅色斑疹;或見心慌胸痛。或伴有形寒肢冷,咳喘氣短腰膝痠軟,周身浮腫,或腹脹腹痛納呆便溏小便清長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弱。

治法溫補脾腎

方藥:右歸丸加減。

熟地12g,山藥12g,山茱萸12g,枸杞子12g,鹿角膠10g(烊化),杜仲15g,菟絲子15g,當歸15g,肉桂12g,制附子9g,白朮15g,人蔘9g(另煎兌服)。

加減:關節疼痛明顯者,可加牛膝延胡索穿山甲王不留行、皁刺、雞血藤秦艽羌活獨活威靈仙、稀薟草等;浮腫明顯者,可加茯苓澤瀉車前子薏苡仁防己澤蘭木通牛膝等;皮膚斑疹可加艾葉、竈心土、三七蒲黃等;肌肉無力明顯者,可加黃芪黨蔘黃精白芍阿膠茯苓等。

19.4.1.4 肝腎陰虛

主症:關節痠痛肌肉疼痛、無力;手指肌肉變薄,皮膚發硬;皮膚斑疹,或有口渴咽乾目睛乾澀;或驚悸怔忡;或見頭痛抽搐;或伴形消顴紅腰膝痠軟五心煩熱脅肋隱痛耳鳴耳聾;或有大便幹,小便黃;舌質紅,舌苔少,脈弦細數。

治法滋補肝腎

方藥:左歸丸滋水清肝飲加減。

生地12g,熟地12g,山茱萸12g,山藥15g,枸杞子15g,牛膝15g,菟絲子12g,牡丹皮12g,澤瀉12g,梔子12g,當歸15g,白芍12g,板膠6g(烊化)。

加減:斑疹明顯者,可加紫草玄蔘白茅根白及小薊側柏葉茜草等;口乾欲飲、目睛乾澀、皮膚乾燥者,可加何首烏沙蔘麥冬玉竹花粉石斛黃精等;關節疼痛嚴重者,可加穿山甲王不留行延胡索雞血藤紅花片薑黃土茯苓、稀薟草、桑枝威靈仙等;頭痛抽搐或有癲癇發作者,可加天麻鉤藤石決明白蒺藜殭蠶地龍、懷牛膝牡蠣等。

19.4.2 (2)其他臨牀辨證治療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病人出現神經系統病變,雖然僅佔10%,但也要引起注意。若出現頭痛頭暈腦電圖示輕度腦損害,予以健腦化瘀,方用生地30g,枸杞子15g,麥冬15g,首烏15g,知母10g,天麻10g,白蒺藜30g,蔓荊子15g,赤芍15g,川芎10g,澤蘭葉15g,茯苓15g,半夏15g,陳皮10g,菊花15g,鉤藤10g。

加減:頭痛嚴重加全蠍蜈蚣;神志不清加安宮牛黃丸、醒腦丸;癲癇抽搐加制南星、石菖蒲竹瀝

②對肝脾腫大,重用舒肝理氣活血化瘀之品,如丹蔘川楝子鬱金紅花劉寄奴、生山楂三棱莪術梔子

舍格倫綜合徵明顯時,重用養陰藥物石斛玉竹白芍五味子山藥天花粉沙蔘麥冬

④對橋本甲狀腺炎,重用元參牡蠣川貝昆布海藻連翹青皮等。

19.4.3 (3)綜合治療

19.4.3.1 中成藥

可參考治療類風溼關節炎、急性風溼熱風溼性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硬皮病等的中成藥。如痹證系列藥、雷公藤昆明山海棠通痹片等。

A.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片,3次/d,每次3~5片,口服。

B.丹蔘製劑:丹蔘片複方丹蔘片丹蔘針劑,分別予以口服、肌內注射或靜脈滴注。

19.4.3.2 ②單驗方

A.雞血藤30g,生地30g,防風9g,秦艽9g,沒藥9g,益母草20g,威靈仙15g,獨活9g,防己15g,乳香9g,水煎服。

B.五靈脂10g,秦艽20g,土鱉蟲10g,地龍20g,蟬蛻15g,當歸20g,生地30g,蒼朮20g,薏苡仁20g,川牛膝15g,透骨草20g,威靈仙20g,青風藤15g,桂枝10g,紅花20g,虎杖20g,鱉甲20g,黃芪20g,炙甘草5g,水煎服。

C.涼血五根湯(《趙炳南臨牀經驗集》)。功能涼血活血,解毒化斑。組成:白茅根30g,瓜蔞根30g,茜草根15g,紫草根15g,板藍根15g。用於MCTD表現爲血管炎、紅斑皮疹迭起、衄血尿血等症者。

D.益母草、靈磁石各30g,丹蔘玄蔘各15g,川芎丹皮桂枝補骨脂黃柏肉蓯蓉各9g,水牛角粉30g,生甘草3g,水煎服。

19.4.3.3 外治法

A.黃藥子250g加水煎熬,趁熱燻洗雙手指。用於MCTD雙手硬皮樣改變和雷諾病者。

B.透骨草30g,威靈仙30g,蒼朮15g,梔子15g,血竭10g,蘇木20g,水煎外洗。

C.伸筋草洗方(《趙炳南臨牀經驗集》)。組成:伸筋草30g,透骨草15g,艾葉30g,劉寄奴15g,桑枝30g,官桂15g,蘇木9g,穿山甲15g,西紅花15g。上藥碾碎,裝入紗布袋內,用桑枝加水上鍋蒸後用或煮水浸泡後用。功用:活血通絡溫經軟堅,用於雷諾徵和雙手硬皮樣改變明顯者。

D.紫草洗方(《趙炳南臨牀經驗集》)。組成:紫草30g,茜草15g,白芷15g,赤芍15g,蘇木15g,南紅花15g,厚朴15g,絲瓜絡15g,木通15g。水煮15~20min外洗。功用:行氣活血,化瘀消斑。

C.指(趾)端腫脹或蒼白青紫時,選用紅靈酒外擦,1~2次/d;若出現潰瘍壞死,外敷紅油膏,1次/d。

19.5 護理

19.5.1 (1)護理問題

皮膚損害;關節疼痛肌肉疼痛;心肺功能減退;腎功能衰退

19.5.2 (2)護理目標

減輕皮膚損害;減輕關節疼痛不適;減輕肌肉疼痛,防止肌肉萎縮發生;維護心肺功能,預防腎功能惡化;提供生活精神支持。

19.5.3 (3)護理措施

19.5.3.1 皮膚護理

觀察皮膚損害的範圍、皮膚彈性及皮膚顏色的變化;觀察雷諾現象發生頻率、持續時間,以瞭解病情發展情況。要注意防寒保暖、戒菸、減少促進血管收縮的因素,保護肢端的血液運行通暢,減輕症狀

A.避免可能引起的外傷,減少皮損。一旦出現要積極預防感染,縮小創面,促進癒合。皮損處可用紅花酒加溫後,給予適當按摩,動作要輕,2~3次/d,可溫通經脈。

B.皮損感染者,應根據細菌培養及臨牀表現,先行清創,然後局部給予營養、收斂的藥物,適當應用抗生素,促進消炎,有利於皮損癒合。

C.根據氣候變化,及時實施保暖或散熱措施,替代皮膚部分功能。保暖可採用增加室溫、增添衣服等方法,散熱可採用降低環境溫度和給病人浸浴等方法

19.5.3.2 關節護理

保護關節,減輕關節疼痛不適:

A.鼓勵病人多休息,但應避免固定不動。

B.平時應維持正確的姿勢,每天應有適當的活動,以保持正常的關節活動度。

C.冬天宜注意關節部位的保暖。

D.若疼痛劇烈,則給予止痛與消炎劑。

19.5.3.3 肌肉護理

急性期應臥牀休息,以避免肌肉損傷。緩解期逐漸增加活動量,不宜做劇烈運動,從短距離散步開始,逐漸鍛鍊肌力。每天可進行溫水浴,輕輕按摩肌肉,儘量料理個人的生活,以減慢肌力下降速度,提高協調能力,延緩肌肉萎縮發生。同時,避免日光直射曝曬或受凍,以免增加肌肉皮膚的損害。肌無力者幫助病人翻身和肢體活動,減少肌肉皮膚損害,促進肌力恢復。爲預防四肢皮膚硬化纖維化所造成的活動受限以及因肌肉廢用而發生萎縮,可根據患者情況,每天進行2~3次肢體活動,基本方式以抬臂、抬腿和伸展運動爲主。運動前應進行肢體按摩,松解肌肉的緊張狀況。

19.5.3.4 ④心肺護理

維護肺功能,預防心肺功能衰竭。

A.隨時注意生命體徵及末梢循環的變化,若有血壓升高、心律不齊、心包摩擦音以及肢體水腫、冰冷等情形,應告訴醫師,以便施行醫療處理。通常醫師可能會根據病人心臟衰竭程度給予洋地黃利尿劑。

B.注意呼吸道是否通暢,若出現呼吸急促,則囑病人半坐臥位,並給予氧氣吸入。如果胸膜積水嚴重,可施行胸膜穿刺放液術,以減少對肺臟的壓迫、增進呼吸功能。若有胸痛現象,則試着躺向患側,或以枕頭支託患側以減輕疼痛

19.5.3.5 ⑤預防腎功能衰竭

A.當出現腎功能減退時,應減少活動量,尤其在血尿和蛋白尿期間,應臥牀休息。

B.每天注意尿量體重的變化,當有尿量減少、體重增加或浮腫時,應限制水分和鹽分攝取量,並將詳情告訴醫師

C.若腎臟排泄代謝廢物的能力大爲降低,致使血中尿素氮、肌酐增加時,應採取低蛋白飲食。

D.每天測量血壓注意觀察是否有心肺負荷過重(液體積留體內)和高血壓症狀

E.若已出現腎功能衰竭,則需要安排定期的血液透析腹膜透析治療,以排除體內的代謝廢物和水分

19.5.3.6 ⑥生活護理

照顧好病人的生活起居保持牀鋪的整潔、舒適,合理安排生活,適當進行活動鍛鍊,注意自身機體防護,做好口腔護理,預防感染

19.5.3.7 心理護理

對於目前尚無根治方法的慢性病心理護理是十分重要的。本病有自行緩解傾向,許多症狀受精神因素的影響,但多數呈慢性、進行性發展。要加強心理護理,使患者明白病情,瞭解治療意義,爭取積極配合治療,保持樂觀的情緒。有內臟損害,病人的心理壓力較大,多有恐懼、失望、焦慮等不良情緒,護士要關心同情病人,給予心理上的疏導,講解保持良好情緒的重要性,鼓勵病人積極配合治療,樹立信心。

19.5.4 (4)出院指導

①避免引起皮損,預防感染保持皮膚清潔

②預防寒冷,患者居住的房間應注意室溫和溼度,一般溫度宜保持在25~28℃,夏天最好用自然風,如使用空調,室溫也要保持28℃以上,溼度在50%以上。做飯、洗衣、洗菜、洗手均要用熱水,必要時戴膠皮彈性手套。平時不要進食冷凍食品與冷凍飲料。冬天要穿暖,儘量穿戴透氣性能強的衣服、手套、帽子、襪子,不要敞開衣領和袖口,最好不要外出。對有雷諾現象的患者更應重點保護,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

③避免與藥物環境和某些化學物質的接觸,防止病情的反覆。

④遵醫囑用藥,不可隨便停藥、換藥或增減用量。

⑤堅持正確的功能鍛鍊,以恢復關節功能;促進肌力恢復。

⑥定期複查,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異常及時處理。

19.6 康復

19.6.1 (1)目的與原則

康復治療主要目的是緩解疼痛,消炎退腫,保持和改善肌力及關節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

爲了最大限度恢復患者功能,達到功能康復,治療必須多種療法並進,一方面注意全身營養藥物和物理治療法,另一方面注意加強功能鍛鍊,待病變基本控制後,再進行改善功能的治療,並有完整的治療計劃。不同病期採用不同治療及康復措施;並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有關宣教,以提高治療信心,取得他們的合作,取得最大康復治療效果。

19.6.2 (2)康復治療方法

19.6.2.1 藥物治療

見“治療”部分。

19.6.2.2 ②動靜平衡

即不能運動過度而造成不必要的消耗,增加疼痛,又不能完全靜止而導致肌肉萎縮關節攣縮。急性期宜臥牀休息,但不宜超過3周。臥牀期間經常變換體位,每天取俯臥位1~2h,使軀體和四肢都能得到伸展,並做深呼吸改善心肺功能

19.6.2.3 運動療法

A.水中運動療法:使患者利用浮力在不負重狀態下進行步行訓練,利用水的阻力可鍛鍊患者肌力,在水中變換運動方向及速度,可改變運動方式。水中運動一般無副作用關節損傷發生

B.關節活動度訓練及肌力鍛鍊可預防肌萎縮保持患者功能狀態及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19.6.2.4 ④物理治療

溫熱療法:其作用可鎮痛,消除肌痙攣,增加軟組織伸展性及增加毛細血管透性。急性期、有發熱不宜使用。

19.6.2.5 ⑤其他傳統療法

A.醫療體育:在避免過度負重的情況下,進行適度體操和練功,如八段錦太極拳

B.推拿按摩療法:一般來說,對MCTD忌行推拿按摩療法,但對關節炎的緩解期可使用較輕的手法,以緩解關節周圍的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可循經取穴,用輕柔手法治療。

C.鍼灸療法:可根據不同的關節障礙,循經取穴或選用阿是穴,進行鍼刺或艾灸,對炎症疼痛者效果顯著。

19.6.2.6 心理康復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患者,由於疾病纏身,多方久治不愈,大多數患者對治療喪失了信心。醫務人員一定要在同情的心態下,深入瞭解病人心理,用臨牀中治療成功的實例,來說服、開導病人,解除患者疑慮,疏泄其內心的煩惱和苦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給病人說明本病具有病程長,且易反覆發作的特點,讓病人有“打持久仗”的決心和勇氣。讓病人認識到,社會在進步,醫學在發展,只要醫患密切合作,一定會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使病人從被動地服從治療裏解脫出來,主動地接受現實,在醫生的指導下“自我治療”。從而保持良好的心理精神狀態,密切配合治療,達到康復的目的。

20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預後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爲慢性風溼性疾病,病程較長,一般病程可持續十到數十年,但經適當治療可獲臨牀緩解。極少數嚴重病例可死於腎功能不全。成人死亡率爲4%~7%,死亡原因爲肺動脈高壓、腎功能不全、心肌炎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栓塞和泛發性血管炎結腸穿孔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預後如SLE,但較原發性舍格倫綜合徵(PSS)爲好,腎損害預後比狼瘡性腎炎好,死因主要併發症及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等。

妊娠患者病情可加劇,胎兒死亡率提高,可有自發性流產死胎

發生兒童混合結締組織病病情較重,多累及心、腎,關節炎亦常見,可有嚴重血小板低下,危害極大。

21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的預防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腎損害的預防,主要依賴於早期診斷和合理有效治療。本病死因主要是感染等併發症及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極少數嚴重病例可死於腎功能衰竭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故對本病的早期診斷和合理有效治療可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和延長存活期。

21.1 一級預防

(1)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病因自身免疫功能失調有關,因此必須加強身體鍛鍊,具有合理生活規律,保持愉快的心情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2)加強營養,補充維生素

(3)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侵襲。

21.2 二級預防

21.2.1 (1)早期診斷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目前無早期診斷標準,主要靠綜合診斷。凡臨牀上遇到多關節炎關節痛,雷諾現象,無固定部位的肌肉疼痛,不明顯的手指腫脹,不同程度的貧血血沉增快,原因不明的肺彌散功能下降或同時出現系統性紅斑狼瘡多發性肌炎系統性硬化症三者或其中二者的不典型臨牀特徵,即應考慮到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可能,進行抗核抗體(ANA)及抗核糖核蛋白抗體(RNP)檢查,有利於MCTD的早期診斷。

21.2.2 (2)早期治療

由於本病有多系統、多器官損害的特點,臨牀表現、病變程度差異很大,因而治療方案必鬚根據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強調個體化治療。

①出現關節炎、皮疹、漿膜炎、肌炎、貧血白細胞減少,輕度腎臟損害者可採用中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

②輕度的關節炎可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萘普生控制。而對有侵蝕性關節炎而無腎累及者,則宜及早應用金製劑或青黴胺

皮膚損害可用抗瘧藥氯喹治療。

④雷諾現象應用鈣離子拮抗劑硝苯地平、硫氮革酮可減輕症狀及減少發作。

⑤出現重度肌炎者,則需用較大劑量糖皮質激素並需維持較長時間。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的嚴重腎臟病變是應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的指徵,必要時可並用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衝擊治療。

中醫辨證論治

21.3 三級預防

(1)堅持正規治療,並避免和減少激素免疫抑制劑、非甾體藥的副作用

(2)堅持功能鍛鍊,增強自身免疫功能

(3)生活應有規律,勞逸適度症狀顯著時可適當休息。

(4)注意肢端保暖,避免妊娠、過度勞累及劇烈精神刺激

23 相關檢查

抗RNP抗體循環免疫複合物漿細胞類風溼因子抗淋巴細胞抗體抗Sm抗體血紅蛋白尿素氮

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腎損害的預防,主要依賴於早期診斷和合理有效治療。本病死因主要是感染等併發症及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極少數嚴重病例可死於腎功能衰竭和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故對本病的早期診斷和合理有效治療可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和延長存活期。

混合結締組織病相關中成藥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