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血藤

中藥材 活血調經藥 莖木類 中藥學 活血化瘀藥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ī xuè téng

2 英文參考

lignum millettiae[朗道漢英字典]

caulis milletti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Caulis Spatholobi(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雞血藤中藥名。出《本草綱目拾遺》。是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乾燥藤莖[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Caulis Spatholob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血風藤

7 來源

雞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乾燥藤莖[1]

雞血藤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Dunn或香花崖豆藤Millettia dielsiana HarmsexDiels等的藤莖[2]

8 產地

密花豆主產廣西;香花崖豆藤主產江西[2]

9 性味歸經

雞血藤味苦、微甘,性溫;入肝、腎經[2]

10 功效與主治

雞血藤具有活血舒筋,養血調經的功效,治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腰膝痠痛,肢體麻木癱瘓風溼痹痛。亦治放射性白細胞減少症[2]

11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大劑量可用至30g;或浸酒[2]

12 化學成分

香花崖豆藤的莖含無羈萜,3β-無羈萜醇,蒲公英賽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2]

13 藥理作用

雞血藤具有補血作用,能使血細胞增加,血紅蛋白升高[2]

14 雞血藤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雞血藤

Jixueteng

SPATHOLOBI CAULIS

14.2 來源

本品爲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的乾燥藤莖。秋、冬二季採收,除去枝葉,切片曬乾

14.3 性狀

本品爲橢圓形、長矩圖形或不規則的斜切片,厚0.3~l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見灰白色斑,栓皮脫落處顯紅棕色。質堅硬。切面木部紅棕色或棕色,導管孔多數;韌皮部樹脂狀分泌物呈紅棕色至黑棕色,與木部相間排列呈數個同心性橢圓形環或偏心性半圓形環;髓部偏向一側。氣微,味澀。

14.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含棕紅色物。皮層較窄,散有石細胞羣,胞腔內充滿棕紅色物;薄壁細胞草酸鈣方晶。維管束異型,由韌皮部與木質部相間排列成數輪。韌皮部最外側爲石細胞羣與纖維束組成的厚壁細胞層;射線多被擠壓;分泌細胞甚鄉,充滿棕紅色物,常數個至10多個切向排列成帶狀;纖維束較多,菲木化至微木化,周圍細胞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壁木化增厚;石細胞羣散在。木質部射線有的含棕紅色物;導管多單個散在,類圓形,直徑約至400μm;木纖維束亦均形成晶纖維;木薄壁細胞少數含棕紅色物。

(2)本品粉末棕黃色。棕紅色塊散在,形狀大小及顏色深淺不一。以具緣紋孔導管爲主,直徑20~400μm,有的含黃棕色物。石細胞單個散在或2~3個成羣,淡黃色,呈長方形、類圓形、類三角形或類方形,直徑14~75μm,層紋明顯。纖維束周圍的細胞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草酸鈣方晶呈類雙錐形或不規則形。

(3)取本品粉末1g,加入乙醇10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於,殘渣甲醇2ml使溶解,加入硅膠1g拌勻,揮幹溶劑,置硅膠柱(100~200目,2g,內徑爲1.0cm,幹法裝柱)上,依次用石油醚(60~90℃)30ml、甲醇-三氯甲烷(1:9)40ml洗脫,收集甲醇-三氯甲烷(1:9)洗脫液,蒸乾,殘渣三氯甲烷0.5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芒柄花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簿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5~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20: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4.5 檢查

14.5.1 水分

不得過13.0%(附錄ⅨH第一法)。

14.5.2 灰分

不得過4.0%(附錄ⅨK)。

1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溶劑,不得少於8.0%。

14.7 性味歸經

苦、甘,溫。歸肝、腎經

14.8 功能與主治

活血補血調經止痛,舒筋活絡。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風溼痹痛,麻木癱瘓血虛萎黃

14.9 用法與用量

9~15g。

14.10 貯藏

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14.11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7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