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

中藥材 止血藥(中藥) 根及根莖類 化瘀止血藥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qiàn cǎo

2 英文參考

madder[朗道漢英字典]

chaya-var[朗道漢英字典]

Oldenlandia umbellata[朗道漢英字典]

radices rubiae[朗道漢英字典]

Rubia cordifolia L.[朗道漢英字典]

chaya-va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dian madder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Oldenlandia umbellat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ubiae,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Rub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India madder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茜草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爲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 的乾燥根及根莖[1]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adix Rub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India madder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茹薏、活血丹血見愁、活血草[2]

7 來源

茜草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根及根莖[2]

8 產地

茜草主產於陝西、河北、河南、山東[2]

9 性味歸經

茜草味苦,性寒;入肝經[2]

10 茜草的功效與主治

茜草具有涼血止血活血通經止咳化痰的功效[2]

茜草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崩漏經閉風溼痹痛,血栓性脈管炎,黃疸慢性支氣管炎:煎服,6~9g[2]

茜草治癤腫,跌打損傷:內服或搗敷[2]

活血宜生用,止血多炒用[2]

11 使用禁忌

脾胃虛寒者慎用[2]

12 茜草的化學成分

茜草根含紫茜素、僞紫茜素、紫黃茜素(Purpuroxanthin)[2]

13 茜草的藥理作用

茜草根煎劑對小鼠有鎮咳、祛痰作用,對離體兔小腸解痙作用;水提取物並能收縮子宮[2]

茜草根溫浸液能輕度縮短兔血凝時間,其作用可能與其抗肝素效能有關[2]

茜草在體外對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桿菌抑制作用[2]

茜草提取物在體外,體內對某些實驗腫瘤有明顯抑制作用[2]

大葉茜草素還能抗血小板聚集[2]

茜草提取物可抗心肌缺血[2]

14 茜草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茜草

Qiancao

RUBIAE RADIX ET RHIZoMA

14.2 來源

本品爲茜草科植物茜草Rubia cordifolia L.的乾燥根和根莖。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泥沙,乾燥

14.3 性狀

本品根莖結節狀,叢生粗細不等的根。根呈圓柱形,略彎曲,長10~25cm,直徑0.2~1cm;表面紅棕色或暗棕色,具細縱皺紋和少數細根痕;皮部脫落處呈黃紅色。質脆,易折斷,斷面平坦皮部狹,紫紅色,木部寬廣,淺黃紅色,導管孔多數。氣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14.4 鑑別

(1)本品根橫切面:木栓細胞6~12列,含棕色物。栓內層薄壁細胞有的含紅棕色顆粒。韌皮部細胞較小。形成層不甚明顯。木質部佔根的主要部分,全部木化,射線不明顯。薄壁細胞草酸鈣針晶柬。

(2)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醚5ml,振搖數分鐘,濾過,濾液加氫氧化鈉試液1ml,振搖,靜置使分層,水層顯紅色;醚層無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天藍色熒光

(3)取本品粉末0.5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30分鐘,濾過,濾液濃縮至1ml,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茜草照藥材0.5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再取大葉茜草素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三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X:)丙酮(4: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4.5 檢查

14.5.1 水分

不得過12.0%(附錄ⅨH第一法)。

14.5.2 灰分

不得過15.0%(附錄ⅨK)。

14.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5.0%(附錄ⅨK)。

14.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測定,用乙醇溶劑,不得少於9.0%。

14.7 含量測定

高效液相色譜法(附錄VID)測定。

14.7.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乙腈0.2%磷酸溶液(25:50:25)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50nm。理論板數按大葉茜草素羥基茜草素峯計算均應不低於4000。

14.7.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大葉茜草素對照品、羥基茜草素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分別製成每1ml含大葉茜草素0.1mg、含羥基茜草素40μg的溶液,即得。

14.7.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二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00ml,密塞,稱定重量,放置過夜,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0ml,蒸乾,殘渣甲醇25%鹽酸(4:1)混合溶液20ml溶解,置水浴中加熱水解30分鐘,立即冷卻,加入三乙胺3ml,混勻,轉移至25m1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4.7.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大葉茜草素(C17H15O4)不得少於0.40%,羥基茜草素(C14H8O5)不得少於0.10%。

14.8 茜草飲

14.8.1 炮製

14.8.1.1 茜草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或段,乾燥

本品呈不規則的厚片或段。根呈圓柱形,外表皮紅棕色或暗棕色,具細縱紋;皮部脫落處呈黃紅色。切麪皮部狹,紫紅色,木部寬廣,淺黃紅色,導管孔多數。氣微,味微苦,久嚼刺舌。

含量測定同藥材,含大葉茜草素(C17H15O4)不得少於0.20%,羥基茜草素(C14H8O5)不得少於0.080%。

14.8.1.1.1 鑑別、檢查、浸出物

藥材

14.8.1.2 茜草

茜草片或段,照炒炭法(附錄ⅡD)炒至表面焦黑色.。

本品形如茜草片或段,表面黑褐色,內部棕褐色。氣微,味苦、澀。

14.8.1.2.1 鑑別

取本品粉末0.4g,加乙醚5ml,振搖數分鐘,濾過,濾液加氫氧化鈉試液1ml,振搖,靜置使分層,水層顯紅色,醚層無色,置紫外光燈(365nm)下觀察,顯天藍色熒光

14.8.1.2.2 檢查

水分藥材,不得過8.0%。

14.8.1.2.3 浸出物

藥材,不得少於10.0%。

14.8.2 性味歸經

苦,寒。歸肝經

14.8.3 功能與主治

涼血祛瘀止血通經。用於吐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瘀阻經閉關節痹痛,跌撲腫痛。

14.8.4 用法與用量

6~10g。

14.8.5 貯藏

乾燥處。

14.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171.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