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honeysuckle[朗道漢英字典]
flos lonicerae[朗道漢英字典]
Lonicera japonica[朗道漢英字典]
honeysuckle flower[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onicera japonic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onicerae,flo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los Lonicer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honeysuckle bud and flower[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金銀花爲中藥名,出《履𡺎巖本草》。是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銀花Lonicera confusa DC. 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 的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1]。
7 來源
金銀花爲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金銀花爲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 或紅腺忍冬L.hypoglauca Mig.、山銀花L.confusa DC.毛花柱忍冬L. dasystyla Rehd.等的花蕾。
金銀花爲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紅腺忍冬Lonicera hypoglauca Miq.、山銀花Lonicera confusa DC. 或毛花柱忍冬Lonicera dasystyla Rehd. 的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同屬多種植物的花蕾在不同地區作金銀花藥用。
山銀花爲忍冬科植物山銀花Lonicara confusa DC.的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中規定金銀花來源爲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
9 原植物形態
9.1 忍冬
忍冬爲纏繞半灌木,常綠。幼枝密被柔毛和腺毛,老枝棕褐色,呈條狀剝離,中空。葉對生,卵形至長卵形,長3~8cm,寬1.5~4cm,初時兩面有毛,後則上面無毛。花成對腋生,花梗及花均有短柔毛;花冠初開時白色,後變黃色,外被柔行和腺毛,花冠筒細長;雄蕊5,伸出花冠外;子房下位。漿果球形,熟時黑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忍冬生於路旁、山坡灌叢或疏林中。
9.2 山銀花
山銀花爲木質藤本,長2~4m。樹皮黃褐色漸次變爲白色,嫩時有短柔毛。葉對生,卵圓形至橢圓形,長4~8cm,寬3.5~5cm,上面綠色,主脈上有短疏毛,下面帶灰白色,密生白色短柔毛;花冠管狀,長1.6~2cm,稍被柔毛,初開時白色,後變黃色。花期6~9月,果期10~11月。
山銀花生於溪邊、曠野疏林下或灌木叢中。產於四川、廣東、廣西、湖南、貴州、雲南。
11 生藥性狀
金銀花花蕾棒狀,上粗下細,略彎曲,長2~3cm,上部直徑約3mm,下部直徑約1.5mm。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貯久色變深,密被短柔毛。花萼綠色,萼筒類球形;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2脣形。氣清香,味淡、微苦。
山銀花花蕾棒狀,略彎曲,長1~3cm。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脣部與冠部近相等,被短糙毛,萼筒亦密生灰白色或淡黃色小硬毛。氣清香,味微苦。
13 金銀花的功效與主治
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毒,涼散風熱的功效,用於癰腫疔瘡、喉痹、丹毒、熱血毒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
金銀花治風熱感冒,溫病初期,咽喉腫痛,急性結膜炎,大葉性肺炎,肺膿瘍,熱毒血痢,流行性乙型腦炎,鉤端螺旋體病。
金銀花治癰癤膿腫,丹毒,急性乳腺炎,膽道感染,闌尾炎,外傷感染,子宮頸糜爛:煎服,10~20g。
14 金銀花的化學成分
金銀花含揮發油,油中主要爲雙花醇、芳樟醇;並含木犀草素、氯原酸、恂氯原酸、番木鱉甙(loganin)、肌醇。
忍冬花的揮發油中,主含芳樟醇。還含木犀草素及其葡萄糖苷、肌醇等。亦含β-谷甾醇、豆甾醇及它們各自D-葡萄糖苷、傘花耳草素、白果酸、棕櫚酸等。
16 金銀花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有揮發油、木犀草素、環己六醇、黃酮類、肌醇、皁苷、鞣質等。分離出的綠原酸和異綠原酸是本品抗菌的主要成分。
2.藥理作用:本品具有廣譜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痢疾桿菌等致病菌有較強的抑制作用,對鉤端螺旋體、流感病毒及致病黴菌等多種病原微生物亦有抑制作用;金銀花煎劑能促進白細胞的吞噬作用;有明顯的抗炎及解熱作用。本品有一定降低膽固醇作用。其水及酒浸液對肉瘤180及艾氏腹水瘤有明顯的細胞毒作用。此外大量口服對實驗性胃潰瘍有預防作用。對中樞神經有一定的興奮作用。
3.臨牀研究:以金銀花爲主製成注射劑、氣霧劑或粉針劑,臨牀常用於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慢性咽喉炎、急性細菌性痢疾,急性腸炎、慢性前列腺炎及陰道炎等疾病。據報道,金銀花尚可用於其他多種疾病,如:以金銀花爲主適當配伍,可治療肝癌、白血病、淋巴肉瘤、肺癌、鼻咽癌等多種癌症,可使症狀緩解、腫塊縮小、疼痛減輕(抗癌治驗本草1994:397);口服金銀花露還可用於腫瘤放、化療後口乾症,治療978例,有效率爲80%(江蘇中醫1992,6:15);用金銀花水煎服,治療急性腎盂腎炎60例,總有效率86.66%(河北中西醫結合雜誌1999,1:67);用金銀花花蕾乾燥爲末,於每日早晚餐前口服,用於螺桿菌(HP)感染相關性消化性潰瘍48例,總有效率爲72.9%(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2000,4:284)。此外,金銀花尚可用於防治鉤端螺旋體病、複發性口瘡、牙周炎、蕁麻疹、銀屑病及高脂血症等,還可用於燒傷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控制感染。
17 金銀花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Jinyinhua
LONICERAE JAPONICAE FLOS
17.2 來源
本品爲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乾燥花蕾或帶初開的花。夏初花開放前採收,乾燥。
17.3 性狀
本品呈棒狀,上粗下細,略彎曲,長2~3cm,上部直徑約3mm,下部直徑約1.5mm。表面黃白色或綠白色(貯久色漸深),密被短柔毛。偶見葉狀苞片。花萼綠色,先端5裂,裂片有毛,長約2mm。開放者花冠筒狀,先端二脣形;雄蕊5,附於筒壁,黃色;雌蕊1,子房無毛。氣清香,味淡、徼苦。
17.4 鑑別
取本品粉末0.2g,加甲醇5ml,放置12小時,濾過,取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綠原酸對照品,加甲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20μl、對照品溶液lO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H薄層板上,以乙酸丁酯-甲酸-水(7:2.5:2.5)的上層溶液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7.5 檢查
17.5.1 水分
不得過12.0%(2010年版藥典附錄Ⅸ H 第二法)。
17.5.2 總灰分
不得過10.0%(2010年版藥典附錄Ⅸ K)。
17.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2010年版藥典附錄Ⅸ K)。
17.5.4 重金屬及有害元素
照鉛、鎘、砷、汞、銅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附錄Ⅸ 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法)測定,鉛不得過百萬分之五;鎘不得過千萬分之三;砷不得過百萬分之二;汞不得過千萬分之二;銅不得過百萬分之二十。
17.6 含量測定
17.6.1 綠原酸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4%磷酸溶液(13:87)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27nm。理論板數按綠原酸峯計算應不低於1000。
對照品溶滾的製備 取綠原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製成每I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10℃以下保存)。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四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25ml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至刻度,搖勻,即得。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5~lO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綠原酸(Cl6H1809)不得少於1.5%。
17.6.2 木犀草苷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附錄Ⅵ D)測定。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用苯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Agilent ZORBAX SB-phenyl 4.6mm×250mm,5pm),以乙腈爲流動相A,以0.5%冰醋酸溶液爲流動相B,按下表中的規定進行梯度洗脫;檢測波長爲350nm。理論板數按木犀草苷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0。
時間(分鐘) | 流動相A(%) | 流動相B(%) |
0~15 | 10→20 | 90→80 |
15~30 | 20 | 80 |
30~40 | 20→30 | 80→70 |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木犀草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70%乙醇製成每1ml含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細粉末(過四號篩)約2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50ml,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5kHz)l小時,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乙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10ml,回收溶劑至幹,殘渣用70%乙醇溶解,轉移至5ml量瓶中,加70%乙醇至刻度,即得。
測定法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u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木犀草苷(C21H20O11)不得少於0.050%。
17.7 性味與歸經
甘,寒。歸肺、心、胃經。
17.8 功能與主治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用於癰腫療瘡,喉痹,丹毒,熱毒血痢,風熱感冒,溫病發熱。
17.9 用法與用量
6~15g。
17.10 貯藏
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17.11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