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菖蒲

中藥材 解毒 開竅藥(眼科) 開竅豁痰 化溼和中 開竅藥 根及根莖類 眼科常用中藥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shí chāng pú

2 英文參考

Acorus gramineus Soland., rhizoma acori graminei[朗道漢英字典]

acori graminei rhizoma,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hizoma Acoori GramineiGrassleaf Sweetfalg Rhizome

3 概述

石菖蒲原植物及中藥材

石菖蒲

石菖蒲中藥名,出自《本草圖經[1]。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乾燥根莖[2]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記載有此中藥的藥典標準。

4 拉丁名

Rhizoma Acori Tatarinowii(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grassleaf sweetflag rhizome(《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別名

昌陽堯韭水劍草、菖蒲、藥菖蒲[2]

山菖蒲、石蜈蚣水劍草

7 來源及產地

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根莖[2]。主產四川、浙江、江蘇等地[2]

8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有香氣。葉劍狀線形,長30~50cm,寬2~6cm,無中脈。佛焰苞葉狀,長7~20cm,肉穗花序圓柱形,長5~12;花兩性,淡黃綠色;花被片6;雄蕊6。漿果倒卵形。花期5~7月,果期8月。

生於山溝、溪澗潮溼流水的岩石間,或泉水附近。

9 採製

秋、冬季採挖,除去鬚根及泥沙,曬乾

10 性狀

根莖圓柱形,常有分枝。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環節,節間長0.2~0.8cm,具細縱紋,上方葉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有殘存葉基;下面殘留鬚根或圓點狀根痕。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明顯,可見多數維管束小點及棕色小點。氣芳香,味苦、微辛。

11 性味歸經

辛,溫[2]。入心、肝、脾經[2]

12 功能主治

石菖蒲具有開竅豁痰,化溼和中解毒的功效[2]

1.治熱病神昏癲癇痰厥健忘耳聾[2]

2.治胸腹悶脹,中暑腹痛嘔吐腹瀉噤口痢風寒溼痹[2]。煎服:3~9g[2]

3.搗敷或研末調塗治癰腫發背跌打損傷[2]

石菖蒲眼科常用開竅藥,具有開竅寧神,芳香化溼的功效。用於目竅不利、玄府閉塞所致的目昏視渺,本品秉芳香清冽之氣,振發清陽,宣通竅道,聰耳目,利玄府,可與遠志配伍使用。

13 運用

菖蒲葉:煎水洗治瘡疥[2]

14 化學成分

根莖揮發油,其主成分爲α-細辛醚及β-細辛醚、丁香烯等[2]

根莖揮發油,油中主成分爲α-,β-,γ-細辛醚(α-,β-,γ-asarone),並有細辛醛(asarylaldehyde)、二聚細辛醚(bisasarin)、丁香酚(eugenol)及黃樟油素等。

15 藥理作用

細辛醚有鎮靜、解痙、降溫、祛痰、鎮咳、平喘、一定的抗癲癇作用;β-細辛醚還有擴張血管、抗性腺作用,亦可能有致癌作用;二聚細辛醚有降脂作用;甲基異丁香酚有鎮靜及抗菌作用[2]

16 石菖蒲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石菖蒲

Shichangpu

ACORI TATARINOWII RHIZOMA

16.2 來源

本品爲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的乾燥根莖。秋、冬二季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曬乾

16.3 性狀

本品呈扁圓柱形,多彎曲,常有分枝,長3~20μl,直徑0.3~lcm。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粗糙,有疏密不勻的環節,節間長0.2~0.8cm,具細縱紋,一面殘留鬚根或圓點狀根痕;葉痕呈三角形,左右交互排列,有的其上有毛鱗狀的葉基殘餘。質硬,斷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內皮層環明顯,可見多數維管束小點及棕色油細胞。氣芳香,味苦、微辛。

16.4 鑑別

(1)本品橫切面:表皮細胞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紅棕色物。皮層寬廣,散有纖維柬和葉跡維管束;葉跡維管柬外韌型維管束鞘纖維成環,木化;內皮層明顯。中柱維管束周木型及外韌型維管束鞘纖維較步。纖維束和維管束鞘纖維周圍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薄壁組織中散有類圓形油細胞;並含澱粉粒。

粉末灰棕色。澱粉單粒球形、橢圓形或長卵形,直徑2~9μm;復粒由2~20(或更多)分粒組成。纖維束周圍細胞中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草酸鈣方晶呈多面形、類多角形、雙錐形,直徑4~16μm。分泌細胞呈類圓形或長圓形,胞腔內充滿黃綠色、橙紅色或紅色分泌物。

(2)取本品粉末0.2g,加石油醚(60~90℃)20ml,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石油醚(60~90℃)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石菖蒲照藥材0.2g,同法制成對照藥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乙酸乙酯(4: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放置約1小時,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再以碘蒸氣燻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16.5 檢查

16.5.1 水分

不得過13.0%(附錄ⅨH 第二法)。

16.5.2 灰分

不得過10.0%(附錄ⅨK)。

16.6 浸出物

照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附錄X A)項下的冷浸法測定,用稀乙醇溶劑,不得少於12.0%。

16.7 含量測定

揮發油測定法(附錄X D)測定。

本品含揮發油不得少於1.0%(ml/g)。

16.8 石菖蒲飲片

16.8.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厚片,乾燥

本品呈扁圓形或長條形的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見環節及根痕。切面纖維性,類白色或微紅色,有明顯環紋及油點。氣芳香,味苦、微辛。

16.8.2 浸出物

藥材,不得少於10.0%。

16.8.3 含量測定

藥材,含揮發油不得少於0.7%(ml/g)。

16.8.4 鑑別

(除橫切面外) 同藥材

16.8.5 檢查

藥材

16.8.6 性味歸經

辛、苦,溫。歸心、胃經

16.8.7 功能與主治

開竅豁痰,醒神益智化溼開胃。用於神昏癲癇健忘失眠耳鳴耳聾,脘痞不飢,噤口下痢。

16.8.8 用法與用量

3~10g。

16.8.9 貯藏

乾燥處,防黴。

16.9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40.
  2.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