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trogopterus dung[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excrementum pteropi[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aeces trogopteror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Faeces Togopteri ( 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flying squirrel’s dropping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4 拉丁名
Faeces Togopteri ( 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flying squirrel's droppings (《中醫藥學名詞(2004)》)
6 《中醫大辭典》·五靈脂
6.1 別名
靈脂、寒雀糞。
6.2 來源及產地
鼯鼠科動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的乾燥糞便。主產河北、山西。
6.3 性味歸經
苦、辛,溫。入肝經。
6.4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止痛。
1.治經閉,痛經,產後瘀血作痛,脘腹胸脅血滯疼痛,冠心病心絞痛,關節腫痛,腸風下血,崩漏。煎服:4.5~9g,包煎,止血炒用。
6.5 使用注意
孕婦慎用。惡人參。
6.6 化學成分
本品含五靈脂酸(Wu-linzhic acid)、5-甲氧基-7-羥基香豆素、尿嘧啶、尿囊素、苯甲酸、鄰苯二酚等十餘種成分。還含半胱氨酸等氨基酸。
6.7 藥理作用
對動物的實驗性結核有一定的治療效果。動物實驗,還能緩解平滑肌痙攣。水浸劑在試管內對傷寒桿菌、葡萄球菌等有抑菌作用,高濃度對常見致病皮膚真菌也有某些抑制。五靈脂可增加冠脈流量,還可保護胃黏膜、保護缺氧損傷組織。
7 《全國中草藥彙編》·五靈脂
7.1 拼音名
Wǔ Línɡ Zhī
7.2 別名
靈脂、糖靈脂、靈脂米、靈脂塊
7.3 來源
爲鼯鼠科動物橙足鼯鼠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或飛鼠科動物小飛鼠Pteromys volans L.的乾燥糞便。全年可收採。將砂石、泥土等雜質除淨。
7.4 原形態
藥材分爲靈脂米(散靈脂)及靈脂塊(糖靈脂)
靈脂米(散靈脂):長橢圓形顆粒,兩端鈍圓,長0.5~1.2釐米,直徑0.3~0.6釐米。表面粗糙,棕褐色或黑褐色,顯麻點,體輕,質松,易折斷。斷面呈纖維性,黃色、黃綠色或黑棕色。氣微弱,味苦鹹。
靈脂塊:爲鼯鼠尿和糞粒凝結而成的不規則團塊,黑棕色、黃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的有油潤性光澤,糞粒呈長橢圓形,表面常裂碎,顯纖維性,體輕,質較硬,但易碎。斷面不平坦,可模糊看出糞粒的形狀,有的間有黃棕色松香樣物質。有腥臭氣,味苦。以塊狀、黑褐色、有光澤、顯油潤、無雜質者佳。
7.5 炮製
醋靈脂:將淨五靈脂放鍋內微炒,噴灑米醋,再炒至微幹,表面稍有光澤時取出,晾乾即可。如系靈脂塊須砍成小塊(每10斤用醋1.5斤)。
7.6 性味
甘,溫。
7.7 功能主治
活血散瘀,炒炭止血。用於心腹淤血作痛,痛經,血瘀經閉,產後淤血腹痛;炒炭治崩漏下血;外用治跌打損傷,蛇、蟲咬傷。
7.8 用法用量
1~3錢;外用適量,研粉酒調敷。
7.9 注意
不宜與人蔘同用。
7.10 摘錄
《全國中草藥彙編》
8 《中華本草》·五靈脂
8.1 出處
出自《開寶本草》
8.2 拼音名
Wǔ Línɡ Zhī
8.3 英文名
Trogopterus Dung, dung of Complex-toothed Flying Squirrel
8.4 別名
藥本、寒號蟲糞、寒雀糞
8.5 來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rogopterus xanthipes Milne-Edwards
採收和儲藏:全年可採,但在春、秋季爲多,春季採者品質較佳,採得後,揀淨砂石、泥土等雜質,曬乾。按春形狀的不同常分爲“靈脂塊”及“靈脂米”。
8.6 原形態
復齒鼯鼠,形如松鼠,但較松鼠略大,爲中等的一種鼯鼠。體長20-30cm,體生250-400g。頭寬、吻較短。眼圓而大,耳殼顯着,耳基部前後方生有黑色細長的簇毛。前後肢間有皮膜相連。尾呈扁平狀,略短於體長,尾毛長而蓬鬆。全身背毛爲灰黃褐色,毛基部黑灰色,上部黃色,尖端黑褐色。顏臉部較淡,爲灰色,耳同身色。腹部毛色較淺。毛基灰白色,毛尖黃棕色。皮膜上下一與背腹面色相同,唯側緣呈鮮橙黃色。四足色較深,爲棕黃色。尾爲灰黃色,尾尖有黑褐色長毛。
8.7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本種炮國特有。
8.8 栽培
生活習性,生活於長有松柏樹的高山岩石陡壁的石洞或石縫中窩形如鳥巢,內鋪以樹枝、雜草等。白天於窩中睡覺,清晨或夜間外出活動,善攀爬,能滑翔。以松柏樹葉爲食,尤喜食柏樹籽。每年繁殖1-2次,每次2-4仔幼仔初生時無毛,但皮膜及爲明顯。
養殖技術,鼯鼠的人工飼養有箱養、籠養和洞養3種方法。飼餵柏樹葉、嫩皮、嫩枝和一些昆蟲類等。冬季注意保肯,夏季防熱,並及時供給乾淨冷水。儘量爲它創造活動條件,以增加排糞量。防止貓、鼠鼬及各種食肉猛禽等天敵的傷害。
8.9 性狀
性狀鑑別(1)靈脂塊,又名糖靈脂。呈不規則的塊狀,大小不一。表面黑棕色、紅棕色或灰棕色,凹凸不平,有油9潤性光澤,粘附的顆粒呈長橢圓形,表面常裂碎,顯纖維性。質硬,斷面黃棕色或棕褐色,不平坦,有的可見了顆粒,間或有黃棕色樹脂狀物質。氣腥臭。
(2)靈脂米,又名散靈脂,爲長橢圓形顆粒,長5-15mm,直徑3-6mm。表面黑棕色、紅棕色或灰棕色,較平滑或微粗糙,常可見淡黃色的纖維殘痕,有的略具光澤。體輕,質松,易折斷,斷面黃綠色中黃褐色,不平坦,纖維性。氣微。
8.10 化學成份
復齒鼯鼠的乾燥糞便,含焦性兒茶酚(pyrocatechol),苯甲酸(benzoic acid),3-蒈烯-9,10-二羧酸(3-caren-9,10-dicarboxylic acid),尿嘧澱(urcil),五靈脂酸(wulingzhic acid)間羥基苯甲酸(m-hydroxybenzo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次黃嘌呤(hypoxanthing),尿囊素(allantoin),L-酷氨酸(L-tyrosine),3-O-順-對-香豆酰委陵菜酸(3-O-ci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3-O-反對-香豆酰委陵菜酸(3-O-tran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坡模醇酸(pomolic acid),2α-羥基熊黑酸(2α-hydroxyursolic acid),高加藍花楹三萜酸(jacoumaric acid),3-O-反-對-香豆酰馬期裏酸(3-O-trans-p-coumaroylmaslin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野雅椿酸(euscaphic acid),馬斯里酸(masolinic acid);還含三對節萜酸(serratagenic acid),五靈脂三萜酸(goreishic acid)Ⅰ、Ⅱ、Ⅲ,5-甲氧基-7-羥基香豆素(5-methoxy-7-hydroxycoumarin)。
8.11 藥理作用
1.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五靈脂20mg/kg股動脈注入使麻醉狗股動脈血流量增加,血管阻力降低。五靈脂水提液200ug/ml可顯着降低大鼠乳鼠體外培養心肌細胞的耗氧量。
2.抗凝作用:五靈脂水提液2.0g/ml有增強體外纖維蛋白溶解作用。
3.對子宮的作用:五靈脂水煎劑2.0×10(-2)g/ml或4.0×10(-2)g/ml對離體家兔子宮呈短時間張力提高,幾分鐘後恢復正常,部分出現後抑制現象,而對頻率、幅度影響小。體外試驗證明,五靈脂對結核桿菌及多種皮膚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還有緩解平滑肌痙攣的作用,臨牀上也曾用於心絞痛。
4.抗結核作用:五靈脂對小白鼠實驗性結核病有一定的治療效果,所用複方爲連翹、五靈脂各2g;或連翹、五靈脂、地骨皮、紫草根各2g。上方對豚鼠實驗性結核病也均有一定療效。
8.12 炮製
1.淨制:揀淨雜質,篩去灰屑(靈脂米)。
2.碎制:靈脂塊需打碎。
3.醋制:取淨五靈脂,置鍋內,文火微炒,隨即噴淋米醋,再炒至微幹、有光澤爲度,取出晾乾。
8.13 性味
味苦;甘;性溫
8.14 歸經
肝;脾經
8.15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化瘀止血;消積解毒。主心腹血氣諸痛;婦女閉經;產後瘀滯腹痛;崩漏下血;小兒疳積;蛇蠍蜈蚣咬傷
8.16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
8.17 注意
孕婦慎服。
8.18 附方
1.紫金丸(《產乳集驗方》),用治產後惡露不盡,腰痛,少腹如刺,時作寒熱,頭痛不思飲食。2.治經血不止方(《經效方》),用治婦人經血不止。3.4.靈脂散(《永類鈐方》),用治丈夫脾積氣痛,婦人血崩諸痛。5.治卒暴心痛方(《雞峯普濟方》),用治卒暴心痛,不可忍者。6.治冷麻方(《本草衍義》),用治冷氣血閉,手足身體疼痛,冷麻。7.治腸風下血方(《永類鈐方》),用治腸風下血。8.治吐血方(《本草綱目》)。9.治蟲心痛方(《閻氏小兒方論》),用治蟲心痛欲絕。10.治骨折腫痛方(《乾坤生意祕韞》)。11.接骨丹(《儒門事親》),用治損傷、接骨。12.治瘡癩方(《摘元方》)。13.治毒蟲傷方(《金匱鉤玄》),治蜈蚣蛇蠍毒蟲傷。14.皺肺丸(《聖濟總錄》),用治肺脹。15.退翳方(《明目經驗方》),用治目生浮翳。16.治重舌方(《經驗良方》),用治重舌,喉痹。
8.19 各家論述
1.《開寶本草》:主療心腹冷氣,小兒五疳,闢疫、治腸風,通利氣脈,女子月閉。
3.《本草衍義補遺》:能行血止血。治心腹冷氣,婦人心痛,血氣刺痛。
4.《本草蒙筌》:行血宜生,止血須炒,通經閉及治經行不止;定產婦血暈,除小兒疳蛔。
5.《本草綱目》:止婦人經水過多,赤帶不絕,胎前產後,血氣諸痛;男女一切心腹、脅肋、少腹諸痛,疝痛,血痢、腸風腹痛;身體血痹刺痛,肝瘧發寒熱,反胃,消渴及痰涎挾血成窠,血貫瞳子,血凝齒痛,重舌,小兒驚風,五癎,癲疾;殺蟲,解藥毒及蛇蠍蜈蚣傷。
7.《現代實用中藥》:塗敷瘡疥。
8.《本草衍義》:五靈脂行經血有功,不能生血。嘗有人病眼中翳,往來不定,如此乃是血所病也。蓋心生血,肝藏血,肝受血則能視,目病不治血爲背理。
9.《本草綱目》:五靈脂,足厥陰肝經藥也,氣味俱厚,陰中之陰,故入血分。肝主血,故此藥能治血病,散血和血而止諸痛。止驚癎,除瘧痢,消積化痰,療疳殺蟲,治血痹、血眼諸症,皆屬肝經也。失笑散不獨治婦人心痛血痛,凡男女老幼一切心腹脅肋少腹痛疝氣,並胎前產後血氣作痛及血崩經溢,俱能奏功。又按李仲南雲,五靈脂治崩中,非止治血之藥,乃去風之劑。衝任經虛,被風傷襲營血,以致崩中暴下,與荊芥、防風治崩義同。方悟古人識見深奧如此,此亦一說,恆未及肝血虛滯,亦自生風之意。
10.《本草經疏》:五靈脂,其功長於破血行血,故凡瘀血停滯作痛,產後血暈,惡血衝心,少腹兒枕痛,留血經閉,瘀血心胃間作痛,血滯經脈,氣不得行,攻刺疼痛等證,在所必用。
11.《藥品化義》:五靈脂,苦寒泄火,生用行血而不推蕩,非若大黃之力迅而不守。以此通利血脈,使濁陰有歸下之功,治頭風、噎膈、痰癎、癲疾,諸毒熱癰,女人經閉,小腹刺痛,產後惡露,大有功效。炒用以理諸失血證,令血自歸經而不妄行,能治崩中胎漏及腸紅血痢,奏績獨勝。
8.20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