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

人體必需的營養素 脂類 生物學 營養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zhī fáng

3 概述

脂肪(fat)是由1分子甘油和1~3分子脂肪酸所形成的酯[1]。包括一酰甘油、二酰甘油三酰甘油[1]。廣義的脂肪包括中性脂肪類脂質,狹義的脂肪僅指中性脂肪[2]脂肪中的脂肪酸分爲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脂肪人體必需的營養素[3]

4 中性脂肪

中性脂肪是由—個分子甘油和3個分子脂肪酸組成的酯,稱爲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我們日常所食用的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豬油牛油羊油等,其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3]

動物油(如豬油牛油羊油奶油魚肝油等)與植物油(如芝麻油、花生油豆油、菜油等)都是各種甘油三酯混合物甘油三酯結構式是:

式中的R1、R2和R3脂肪酸的碳氫鏈,如三者相同就叫做單純甘油三酯,如不同則稱爲混合甘油三酯植物油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比動物油多,因而含必需脂肪酸也較多。在室溫下,含不飽和脂肪酸(熔點較低)比較多的脂肪是液體,比較少的是固體。甘油三酯與酸或鹼共沸,或經胰臟分泌入小腸脂肪酶作用可以水解。用KOH或NaOH水解甘油三酯叫做皂化作用,產物是K或Na皁與甘油。這是從甘油三酯製造家用肥皂過程的初級化學反應。液體脂肪(油)可在所含大量不飽和脂肪酸的雙鏈上加氫,使之變成固體。這在工業上很重要,因爲制肥皂、貯存、運輸等都以半固態或固態的脂肪較好。脂肪在潮溼的空氣中放置過久,便會產生難聞的氣味,這種變化叫做酸敗。這是脂肪因水解、氧化等作用產生的一些有異味的羧酸、醛、酮等化合物微生物也能使脂肪酸敗。不飽和脂肪的酸敗一般不會在細胞發生,因爲這種作用會受到維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和一些酶的抑制,可能也被維生素C抗壞血酸抑制。但是,在某些疾病中可能發生這種作用,導致在一定組織中生成異常的脂類沉積物。

甘油三酯的主要功能是貯存脂類。在大多數動物和植物細胞中,甘油三酯顯微鏡下表現爲胞液中均勻分散和乳化的油滴。在動物結締組織的特化細胞——脂肪細胞中,大量的甘油三酯脂肪滴的形式貯存,幾乎充滿了整個細胞。哺乳動物的皮膚下、腹腔中和腺體中都有大量的脂肪細胞肥胖人體脂肪細胞中可沉積許多公斤的甘油三酯,足夠供應機體的基本能需要幾個月之久。而機體所貯存的糖原量尚不足供應能量一日之需。作爲能的貯存形式,甘油三酯糖原更爲合適。它們不僅能以幾乎純的、不含水的形式大量貯存,而且1克甘油三酯所產的能爲糖類的2倍多(1克脂肪能產生能量約9千卡)。有些動物的皮下貯存甘油三酯有兩種主要功能,既作爲重要的能量貯存方式,也是對付極低溫度的“絕熱層”。海豹、海象、企鵝和其他北極南極溫血動物的皮下,都填充了豐富的甘油三酯

5 類脂

類脂質是能夠溶於脂肪脂肪溶劑的物質,如磷脂固醇[3]

膽固醇是一種類脂質,可以在人體內自行合成。由於膽固醇不溶於水,不能溶解血液中,必須與蛋白質結合成脂蛋白才能溶解血液,在體內運轉。人體內有兩種膽固醇脂蛋白,分別稱爲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積,造成粥樣硬化,是誘發冠心病的原因。高密度脂蛋白則可以消除沉積在血管壁的膽固醇,疏通血管,保護心臟[4]

膽固醇人體內有重要的生理作用,不可以完全否定其營養價值。膽固醇是合成類固醇激素的原料,尤其是雌性激素膽固醇是合成維生素D1原料,是維持骨骼正常發育所必需的;膽固醇是合成膽汁酸的原料,對脂肪消化起重要作用膽固醇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4]

6 脂肪的生理作用

脂肪的主要生理作用[4]

(1)供給熱能

脂肪發熱量最高的熱源質,在體內氧化產生的熱量是碳水化合物的1.5倍。脂肪佔用空間小,可以在皮下、腹腔、臟器周圍大量存留,是人體的“燃料倉庫”。人在飢餓時就動用脂肪來維持身體溫度,以保護蛋白質

(2)供給必需脂肪酸

有幾種脂肪酸人體內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供給,稱爲必需脂肪酸,主要來源就是食物中的脂肪必需脂肪酸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形成精子、合成前列腺素代謝膽固醇、維持皮膚毛細血管的健康。

(3)促進脂溶性維生素(A、D、E、K)的吸收

這些維生素只溶於脂肪,缺乏脂肪時便影響其吸收

(4)維持體溫,保護臟器

脂肪是熱的不良導體,可阻止體內熱量的散失,起“保溫”作用脂肪作爲填充補靠墊,可以保護和固定器官

(5)提高膳食感官性狀,使食物有香氣

7 參考資料

  1.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WS/T 476—2015 營養名詞術語[Z].2015-12-29.
  2. ^ [2] 高崇新等編著.養生保健湯茶譜[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287.
  3. ^ [3] 高崇新等編著.養生保健湯茶譜[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284.
  4. ^ [4] 高崇新等編著.養生保健湯茶譜[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4:287-288.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