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失調

中醫病因病理學名詞 陰陽學說 中醫病理學名詞 中醫基礎理論 中醫學 中醫病機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yīn yáng shī tiáo

2 英文參考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incoordination of YIN and YAN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yin-yang disharmony[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陰陽失調(yin-yang disharmony[1])亦稱陰陽偏勝[2]。爲中醫基本病機之一[3]。是陰陽失去平衡協調的各種病理變化的統稱[3]陰陽失調的內涵很廣,它貫串在一切疾病發生發展的始終[4]

4 陰陽失調與疾病的關係

人體內外表裏、上下各部分之間,以及機體的物質與物質,功能功能功能與物質之間,必須經常保持其相對的陰陽協調關係,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這是健康的表現[4]人體在疾病過程中,由於陰陽偏盛偏衰失去相對平衡,出現的陰不制陽、陽不制陰的病理變化[4]。疾病的發生及其病理過程,正是各種原因引致體內陰陽失去協調關係的結果[4]。無論病變部位、病勢趨向、病性寒熱以及邪正虛實的消長等,無不體現了陰陽相對兩方面的偏勝和偏衰[4]

黃帝內經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

黃帝內經素問·生氣通天論》:“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黃帝內經素問·調經論》:“陰虛外寒陰虛則內熱。”

5 陰陽失調的臨牀表現

陰陽失調的主要臨牀表現爲陰陽偏勝陰陽偏盛)、陰陽偏衰陰陽互損、陰陽格拒亡陰亡陽[4]

6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8.
  3.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6.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96.

治療陰陽失調的穴位

查看更多

陰陽失調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