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節性多動脈炎

原發性系統性血管炎腎臟損害 繼發性腎臟疾病 血管炎與血管病 風溼科 皮膚科疾病 腎內科 瀰漫性結締組織病 疾病 皮膚血管病及淋巴管病

目錄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jié jíe xìng duō dòng mài yán

2 英文參考

polyarteritis nodosa

3 概述

結節性多動脈炎(polyarteritis nodosa,PAN)又稱多動脈炎(polyarteritis),或結節性動脈周圍炎(periarteritis nodosa),是一種累及中、小動脈壞死血管炎性疾病。隨受累動脈的部位不同,臨牀表現多樣,可僅侷限於皮膚皮膚型),也可波及多個器官系統系統型),以腎臟心臟神經皮膚受累最常見。結節性多動脈炎可累及人體的任何器官,但以皮膚關節、外周神經、胃腸道腎臟受累最爲常見。病變的嚴重程度個體間差異很大。結節性多動脈炎還可以合併於其他疾病如類風溼性關節炎乾燥綜合徵等。根據受累血管大小,分爲經典型結節性多動脈炎與微型多發性動脈炎,前者侵犯中等動脈及其分支處,後者累及小動脈及小靜脈,特點是中小動脈壞死性、非肉芽腫性血管炎,這是因爲血管損傷並非僅累及動脈壁外層,而是可能同時累及動脈壁各層引起壞死性動脈炎,最後導致多發性動脈瘤血栓形成梗死

皮質類因醇是治療結節性多動脈炎的首選藥物,未經治療者預後較差,及早使用可改善預後。病情較輕,無嚴重內臟損害者,以糖皮質激素單獨治療,潑尼松1mg/(kg·d)口服。如病情重,激素治療一月效果不佳,可聯合選用細胞毒藥物,如環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等。首推環磷酰胺最有效,常用劑量,2mg/(kg·d)口服,如因消化疲乏反應不能耐受者,可予靜脈給藥。臨牀上用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治療的效果更好。即使對有高血壓腎病的也曾獲得令人滿意的療效。本病常有血栓形成,加用非激素類抗炎,抗凝血藥腸溶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有相當的對症療效,如出現血管狹窄,可如用擴血管藥如鈣離子拮抗劑

4 疾病名稱

結節性多動脈炎

5 英文名稱

polyarteritis nodosa

6 別名

periarteritis nodosa;polyarteritis;多動脈炎結節性動脈外膜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結節性多發性動脈炎庫斯毛耳病庫斯毛耳氏病;Kussmaul's disease

8 ICD號

M30.0

9 流行病學

結節性多動脈炎不是一種常見病,但確切的發病率尚不清楚。英國的一個流行病研究報道,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發病率爲4.6/100萬,美國Minnesota州報道的發病率爲9/100萬,但在美國Alaskan的Eskimo人羣的乙肝患者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發病率明顯增高,達77/100萬。結節性多動脈炎在男性較爲多見,男女的發病率之比約爲2:1。它可發生於任何種族和任何年齡(從兒童老年人),平均發病年齡爲40~60歲。

10 結節性多動脈炎病因

結節性多動脈炎病因可分爲兩類,一類是大多數結節性多動脈炎病因仍不清楚。另一類是,有一部分結節性多動脈炎(約佔1/3)的發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關,患者血清中檢出乙型肝炎表面抗體HTLV-1)。隨着乙肝疫苗的應用,與乙肝感染相關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在逐漸減少。

引起結節性多動脈炎的其他原因可能有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鉅細胞病毒感染、副病毒B19等。但目前都無直接的證據證明這些因素可引起結節性多動脈炎。實驗動物的血管壁對各種抗原致敏發生內皮玻璃壞死。其機理是病毒抗原抗體形成免疫複合物(IC)在血管壁沉積,它激活補體引起炎症。激活補體成分吸引多形核白細胞在吞噬沉積的免疫複合物同時釋放溶酶體損傷動脈壁。IC動脈炎的發生發展與IC的持續存在、大小遺傳素質有關。病毒血管內膜中生長,局竈化也可引起動脈炎,如鉅細胞病毒風疹病毒結節性多動脈炎亦可爲藥物引起的高血壓單側腎切除的高血壓所引起。

藥物磺胺類,青黴素等以及注射血清後也可作爲結節性多動脈炎病因腫瘤抗體能誘發免疫複合物導致血管炎。毛細胞白血病患者少數在病後伴發本病,有報告皮膚結節性多動脈炎節段性迴腸炎有關。

總之,結節性多動脈炎病因是多因素的,其發病與免疫失調有關。以上因素導致血管內皮細胞損作,釋出大量趨化因子和細胞因子,如白介素(IL-1)和腫瘤壞死因子(TNF)加重內皮細胞損傷,抗嗜中性粒細胞漿抗體(ANCA)也可損傷血管內皮,使失去調節血管能力血管處於痙攣狀態,發生缺血性改變、血栓形成血管阻塞。

11 病機

11.1 病機

結節性多動脈炎血管損傷的機制目前也並不十分清楚。部分與乙肝病感染相關結節性多動脈炎,乙肝病抗原誘導的免疫複合物能激活補體,誘導和活化中性粒細胞引起局部的血管炎損傷

(1)細胞因子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發病機制中起重要作用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外周血清α-干擾素白細胞介素-2、α-腫瘤壞死因子白細胞介素-1等的水平均明顯升高。它們能誘導黏附分子(LFA-1、ICAM-1和ELAM-1)的表達,從而使中性粒細胞易與血管內皮細胞接觸,以及誘導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另外,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血清中常可檢測抗血管內皮細胞抗體抗內皮細胞抗體可直接作用血管內皮細胞表面,通過抗體依賴的細胞毒的作用介導血管內皮損傷

(2)免疫組化研究發現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炎症部位有大量的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主要爲CD4)浸潤,這些T細胞表達大量的淋巴細胞活化標記,如IL-2、HLA-DR抗原等,提示T細胞介導的免疫機制在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發病過程中起一定作用

無論是細胞因子抗內皮細胞抗體還是T細胞介導的免疫機制都不是結節性多動脈炎所特有的,也見於其他系統性血管炎韋格納肉芽腫Churg-Strauss綜合徵等。

11.2 病理

(1)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病理一般表現爲中、小肌動脈的局竈性的血管全層的壞死性炎性損傷。很少累及微小動脈和小靜脈。病變好發於血管分叉處,常呈節段性爲特徵,間或可累及鄰近靜脈,機體的任何部位的動脈均可受累,以腎、心、腦、胃腸道常見,但通常很少累及肺及脾臟動脈。急性期血管炎損傷的特點主要表現爲纖維素壞死和多種細胞浸潤浸潤細胞主要爲多形核白細胞淋巴細胞嗜酸性粒細胞。正常血管壁的結構被完全破壞(圖1),同時可見有動脈瘤血栓形成

病理演變過程可見:初期血管內膜下水腫纖維素滲出,內壁細胞脫落、相繼中層可有纖維素壞死肌纖維腫脹、變性壞死。全層可有嗜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淋巴細胞及嗜酸性細胞浸潤引起內彈力層斷裂,可有小動脈瘤形成。由於內膜增厚,血栓形成,管腔狹窄致供血的組織缺血,隨着炎症逐漸吸收纖維組織增生,血管壁增厚甚至閉塞,炎症逐漸消退,肌層及內彈力層斷裂部由纖維結締組織替代,形成機化。以上各種病理變化在同一患者常同時存在。

(2)結節性多動脈炎病理改變的另一特點是同一患者活動性病變和已癒合的血管損傷可同時存在(圖2)。要確定不同器官的受累情況很困難,因爲在很多的研究中病人的來源差異很大。在屍檢病例報告中,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腎臟心臟受累大約佔70%,肝臟和胃腸道受累約佔50%,外周神經受累也佔50%,腸繫膜受累佔30%,骨骼肌受累佔30%,中樞神經系統受累佔10%,而皮膚受累發生變異較大(從2%~50%)(圖3,4)。

12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臨牀表現

1866年,Kussmaul和Maier首次描述了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經典型。除經典型外,還有兩個變異型。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好發於中年男性,男女之比爲4.5:1。嬰兒結節性多動脈炎類似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

由於多種組織臟器均可受累,臨牀表現呈複雜多樣,發病早期以不典型的全身症狀爲多見,也可以某一系統或臟器爲主要表現,一般將結節性多動脈炎分爲皮膚型和系統型。

由於結節性多動脈炎侵及血管的部位和性質不同,故臨牀表現多種多樣、變幻莫測。男女均可發病,以男性多見。可逐漸或驟然起病,疾病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有的只表現爲輕微的侷限性病變,有的可表現爲嚴重的全身多器官受累,並迅速惡化,甚至死亡。事實上,全身的任何器官可能最終都會受累,其發生率文獻報道不完全一樣,見表1。全身性表現有發熱發熱可呈持續性或間歇性,體溫可高達39℃以上,也可爲低熱。另外還可有疲勞不適感,食慾不振,體重下降等全身表現,同時伴不同臟器損害的症狀。隨着不同器官受損的出現可出現相應的臨牀表現。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臨牀表現呈複雜多樣,發病早期以不典型的全身症狀爲多見,也可以某一系統或臟器爲主要表現,一般將結節性多動脈炎分爲皮膚型和系統型。

12.1 皮膚

皮膚多動脈炎:病變只侷限在皮膚及皮下組織動脈而無明顯內臟受累的血管炎稱爲皮膚多動脈炎(cutaneous polyarteritis)。皮膚多動脈炎組織病理與典型結節性多動脈炎無明顯差別。

皮損發生率爲20%~25%,典型的有皮下紅斑結節潰瘍、壞疽、蔓形青紫(lividoracemosa)和網狀青紫(livido reticularis)、蕁麻疹。皮下結節是本病的典型特徵,直徑1~2cm,堅實,單個或多個,大多沿淺表動脈分佈,沿血管壁成串或線狀反覆出現。急性期有觸痛及紅斑,呈玫瑰紅、鮮紅或近正常皮色,可自由推動或與其上皮膚粘連,具壓痛。結節中心可發生壞死形成潰瘍,邊緣不齊,常瘵有網狀青斑風團水皰紫癜等。好發於小腿和前臂、軀幹、面、頭皮和耳垂等部位,發生在兩側但不對稱。結節多見於下肢,是由於小動脈瘤栓塞或過度纖維化所致,可出現皮下結節及遠端指(趾)缺血或壞死等。部分患者可有雷諾現象。新近皮膚損害部位活檢可見真皮和皮下組織有特徵性的動脈炎改變。皮損也可呈多形性,一般無全身症狀,或可伴有低熱,關節痛、肌痛等不適。

皮膚多動脈炎的病程與過敏性血管炎的表現相似,相對較長,良性過程,呈間隙性發作。大部分患者常呈自限性,預後良好。皮膚多動脈炎激素的治療反應良好,但容易復發,可發展爲系統性的結節性多動脈炎

皮膚活檢主要爲小血管毛細血管壞死炎症皮膚活檢應包括真皮層才能測定是否有中等大小血管受累。單靠皮膚活檢不能確診結節性多動脈炎,但結合其他的臨牀表現,皮膚活檢多動脈炎的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圖5)。

12.2 系統

急性或隱匿起病,常有不規則發熱多汗乏力關節痛、肌痛、體徵減輕等周身不適症狀

患者常有不規則發熱多汗乏力肌肉關節疼痛腎臟最常受累,表現爲腎小球腎炎,但主要是腎中小動脈受累。胃腸道受累有噁心嘔吐腹痛出血穿孔梗死心臟受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包炎傳導阻滯和心肌梗死中樞神經系統的最常見表現爲腦血管意外。周圍神經受累表現爲運動和感覺混合障礙的多發性單神經炎。眼受累出現眼血管炎視網膜動脈瘤、視乳頭水腫萎縮尿毒症高血壓併發症是死亡的主要原因。

12.2.1 (1)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受累隨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病變部位不同表現各異,腹痛是常見的消化系統徵象,發生率18%~62%,常可誤診急腹症,可能由於腸或腸繫膜動脈栓塞導致局竈性腸壞死出血潰瘍穿孔動脈瘤破裂出血可致便血腸腔出血誤診腹膜炎膽囊動脈炎很難與急性膽囊炎鑑別,手術膽囊切除組織病理可作出診斷。

如爲小動脈瘤破裂可致消化道或腹腔出血,表現爲劇烈腹痛腹膜炎體徵,肝臟受累可有黃疸、上腹痛轉氨酶升高,部位病例合併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慢性活動性肝炎表現。當膽囊胰腺受累時可表現出急性腫囊炎、急性胰腺炎症狀急性胰腺炎少見,肝臟病變臨牀症狀隱匿,可有肝梗死、間質性肝炎、肝硬化,多數患者合併HBV感染,肝活檢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診斷有幫助。

值得注意的是血管造影所見的病變部位及嚴重程度與胃腸道的臨牀表現及程度並無明顯的相關

腸缺血可表現爲難治性腹痛同時伴有體重下降。在大多數病例中,小腸缺血較常見。但結腸和胃的缺血很少發生。瀰漫性腹痛應考慮到腸繫膜動脈栓塞的可能。如腸繫膜動脈部分阻塞或其分支梗死,常表現爲脂肪痢和體重下降,嚴重時有絞痛血便及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合併胃腸道潰瘍時,可表現爲噯氣、食慾不振等。併發潰瘍穿孔時則表現爲急腹症,嚴重者可導致死亡。上下消化道的血管炎還可引起嘔血和黑便,但一般出血量不大。如果是動脈瘤破裂或壞死動脈壁破裂,可引起大出血

在屍檢中肝臟病變較爲常見,但臨牀上除常見有乙肝病感染(HB抗原或抗體陽性)的證據外,無明顯的臨牀症狀。一般只見有轉氨酶升高,提示可能有肝臟損害的存在。雖然可有肝血管的受累,但肝穿刺常無明顯的異常發現。與乙肝病感染相關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的胃腸道表現比無乙肝感染患者要多見。胰腺受累時可表現爲急性胰腺炎闌尾膽囊血管炎較少見,但有時可能是結節性多動脈炎最初的臨牀表現。

臨牀上不能用結石或感染解釋的膽囊炎及其他胃腸道症狀應考慮結節性多動脈炎的可能。內窺鏡檢查及其活檢結節性多動脈炎腸道受累的診斷幫助並不很大,但可幫助鑑別非血管炎引起的腹痛。嚴重的胃腸道症狀提示預後不好。

12.2.2 (2)心臟血管系統

結節性多動脈炎累及心臟發生率爲65%,雖然病理學檢查心臟受累很常見,但臨牀表現卻較少且易被忽視。除腎上高血壓可影響心臟外,主要是冠狀動脈炎所致缺血、梗死冠狀動脈瘤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臟增大,亦可發生心包炎心律不齊。尤其心動過速在本病的發生率很高,主要爲室上性心動過速,對洋地黃和β受體阻滯藥不敏感心肌損害常爲安靜型,無或少有心絞痛出現。冠狀動脈瘤破裂可引起心包出血或填塞。本病一旦出現胸痛即應考慮心絞痛心肌梗死心包填塞。胸片、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造影血清檢查可協助確定病因心力衰竭結節性多動脈炎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12.2.3 (3)神經系統

神經系統受累常見,有36%~72%的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神經系統受累。神經系統受累有時是患者最早期的臨牀表現。周圍神經中樞神經均可累及,以周圍神經病變常見,兩者也可同時出現。

在進展型結節性多動脈炎(PAN),神經系統症狀出現較早,尤其周圍神經病變,多由營養神經血管炎所引起。在本病的發生率可達到50%~70%,且可爲本病的最初表現。最典型的是多發性神經炎、多神經病等。特徵爲沿神經途徑有疼痛感覺異常,發作突然,上下肢均可累及,常呈不對稱性,亦可影響運動功能;

受累的部位下肢比上肢更常見。症狀可突然出現,表現爲周圍神經分佈區的麻木疼痛。約在數小時或數天後出現該部位運動和感覺障礙。隨着疾病的進展,其他的外周神經也有受累而表現爲多發性單神經炎(mononeuritis multiplex)。最終可出現累及所有感覺運動神經的對稱性多神經病(symmetric polyneuropathy)。少數患者可表現爲進展緩慢的肢端感覺神經病變或腦神經麻痹

周圍神經的特殊徵候是由於橈神經累及所致的腕下垂、正中神經病變不能豎起拇指,以及腓神經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等。

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少見,約有10%~20%的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中樞神經系統受累,其表現爲嚴重頭痛癲癇昏迷精神錯亂或蛛網膜下腔出血等,腦動脈發生血栓或動脈瘤破裂時可引起偏癱脊髓受累較少見。如果大腦小腦腦幹動脈受累則表現相應部位的功能障礙,如共濟失調、舞蹈病等,但臨牀上較少見。出現以上症狀多提示預後不良。

12.2.4 (4)呼吸系統

結節性多動脈炎(PAN)的肺部表現較其他血管炎爲少。呼吸道受累徵象主要爲胸痛咳嗽哮喘呼吸困難咯血。肺及(或)氣管動脈炎可引起阻塞、梗死和肺內出血出血胸膜滲液。另可發生肺炎氣胸肺動脈高壓罕見。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肺部表現包括肺部浸潤結節、空洞或間質纖維化。肺部浸潤可呈瀰漫性,常在其他器官受累之前出現。這種患者常常存在其他的基礎病變如乾燥綜合徵等。

12.2.5 (5)眼部表現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眼症狀發生率爲10%~20%,包括視神經萎縮視網膜剝離、視盤水腫、中心視網膜動脈阻塞葡萄膜炎、瀰漫性脈絡膜炎、虹膜炎、鞏膜炎、鞏膜穿孔壞死結膜出血等。本病高血壓亦可引起視網膜動脈病變,症狀包括視力障礙、視覺突然喪失(常爲單側)、複視盲點。此外還有高血壓性小動脈變化、眼底出血和滲出、視野缺損、結膜炎結膜水腫和角膜潰瘍

12.2.6 (6)骨骼肌系統

肌肉關節痛常見,有46%~63%的患者關節炎關節痛的表現。肢體疼痛是由於神經病變、缺血或肌纖維內的血管損害。關節痛可呈遊走性。腓腸肌嚴重疼痛多見,肌肉活檢可提示結節性多動脈炎關節炎可出現在疾病的早期,也可伴隨於整個疾病的過程中。有20%的患者可表現爲下肢大關節的非對稱性及非變形性的多關節炎,且大多出現在疾病的早期階段。關節滑膜檢查常無異常發現或僅有輕度白細胞浸潤。瀰漫性的骨骼肌動脈受累可引起缺血性疼痛和間歇性跛行(圖6)。30%~70%的患者有肌痛的症狀,但廣泛的肌病和肌酶譜升高並不多見。

12.2.7 (7)睾丸

男性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可有睾丸炎附睾炎睾丸疼痛是常見的症狀,偶可引起睾丸縮小。Dahl等報告86%患者睾丸組織具有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病理特徵。

12.2.8 (8)限制型

約佔結節性多動脈炎(PAN)的10%,又稱皮膚結節性多動脈炎(CPN),病因不明。男女發病均等,發病年齡5~68歲,該型僅累及皮膚關節肌肉,個別有周圍神經病變,無內臟受累,臨牀多呈慢性反覆發作性良性過程。實驗室檢查血沉增高外多陰性皮膚活檢可作出診斷。皮膚組織免疫熒光可見IgM和C3沉澱,個別病例HBV抗原陽性,少數病例與大動脈炎同時存在。臨牀可自發性緩解或激素治療後緩解。非激素類解熱鎮痛劑治療部分患者有效,少數患者磺胺吡啶治療起反應

12.2.9 (9)腎臟表現

腎臟結節性多動脈炎最主要“靶”器官腎臟病變最爲常見,80%~90%有不同程度腎損害,多數患者臨牀表現輕、中度蛋白尿,鏡下或肉眼血尿紅細胞管型尿,少數表現爲腎病綜合徵,嚴重時腎內小動脈廣泛受累出現腎功能衰竭,發展迅速者數週或數月進入尿毒症期。半數以上患者可因腎功能衰竭死亡。

血管腎病是經典的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最常見的表現,結節性多動脈炎一般無腎小球腎炎的表現。腎動脈炎所引起的腎梗死血管瘤破裂,亦是結節性多動脈炎的重要臨牀表現。腎梗死面積大,可導致腎皮質缺血性壞死,引起高血壓高血壓較常見。結節性多動脈炎高血壓通常較輕,有時爲臨牀唯一表現,惡性高血壓多見於那些乙肝病感染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若梗死面積小,臨牀可完全無症狀壞死腎小球腎炎血尿大多爲無痛性,如果有大量肉眼血尿脅痛及肋脊角壓痛,應考慮腎梗死動脈瘤破裂所致的腹膜後和腎周出血腎動脈造影有助於診斷,必要時緊急手術探查。

結節性多動脈炎中,腎動脈造影提示約1/3患者有腎內動脈血管瘤和(或)腎梗死區,結合全身症狀,以及皮膚神經肌肉活檢,可確定診斷。對疑及PAN的患者腎臟損害,腎穿刺前應先行腎動脈造影。如有腎臟微血管瘤,則不能行腎穿刺檢查

腎小管損傷時,可表現尿液濃縮稀釋功能障礙,患者出現多尿,且對抗利尿激素反應輸尿管發生痙攣、梗死,引起腎盂擴大。高血壓加重了腎臟損害,尿毒症結節性多動脈炎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病程視受累臟器,嚴重程度而異。重者發展迅速,甚至死亡。也有緩解和發作交替出現持續多年終於痊癒者。

(10)其他

動脈受累並不常見,常表現爲咀嚼痛,病理結果示纖維素壞死而無巨細胞浸潤,這可與鉅細胞動脈炎相鑑別。

兒童多動脈炎極爲少見。主要有兩種不同的類型:一是嬰兒型,發生於2歲以內的嬰兒,其臨牀表現與Kawasaki病相似,多臟器的受累少見,但常有不同類型心臟受累的表現。另一類型見於較大的兒童,其臨牀表現與成人相似

繼發性多動脈炎:許多疾病如類風溼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及少數毛細胞白血病等,可以合併多動脈炎。其血管炎的臨牀表現及病理改變與結節性多動脈炎相似

顯微鏡下型:皮損爲片狀出血潰瘍,一般無網狀青斑結節

13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併發症

高血壓結節性多動脈炎中比其他血管炎發生率高,多爲高腎素高血壓高血壓是腎動脈炎腎小球腎炎的後果,部分可呈嚴重高血壓惡性高血壓腰痛呈持續性或間歇性,劇烈時牽連腹部發生腹痛。腎動脈炎所引起的腎梗死血管瘤破裂可併發腎小球皮質缺血壞死,嚴重者併發腎衰竭死亡。

14 實驗室檢查

結節性多動脈炎在實驗室檢查方面並無特異性。因失血或腎功能不全,血常規檢查可見有正色素性貧血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常增高,血小板數目多無明顯變化。尿液檢查可見有尿蛋白,鏡下血尿或肉眼血尿,也可出現細胞管型、顆粒管型及蠟樣管型等。腎功能異常時可表現爲血清肌酐升高。肌酐清除率下降等。

另外,還常表現爲血沉增快,C-反應蛋白增加,白蛋白水平下降,球蛋白增多,總補體補體C3水平下降等。低補體血癥一般見於繼發性多動脈炎患者類風溼因子陽性且常常同時伴有冷球蛋白血癥抗核抗體不如類風溼因子常見,且常爲低滴度陽性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一般爲陰性,偶可陽性

約有30%結節性多動脈炎病例可測得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雖然隨着乙肝疫苗應用的增加,與乙肝感染相關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已明顯減少,但所有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都應做乙肝抗原抗體檢查。典型的結節性多動脈炎一般發生在乙肝感染的最初6個月內。丙型肝炎感染也與結節性多動脈炎有關,特別是與同時有冷球蛋白血癥和低補體血癥患者關係密切。

15 輔助檢查

15.1 病理活檢

病理活檢對診斷有重要意義。但結節性多動脈炎病變呈節段性分佈,選擇適當器官,部位進行活檢至關重要,可見中小動脈壞死血管炎

腎臟組織檢查活檢是最重要的診斷方法。取活檢標本的部位可以是皮下結節和皮疹、有疼痛肌肉或受累神經的鄰近組織,亦可考慮睾丸腎臟活檢。活組織檢查應包括彈性纖維染色,有助於見到破裂的彈力層。應儘量避免盲目的內臟活檢,因爲深部活檢可能傷及動脈瘤,有造成大出血的危險。

腎臟活檢組織病理所見如下:

15.1.1 (1)肉眼觀察 

部分結節性多動脈炎病例可見腎臟增大,多數病例腎臟僅見輕度改變或不規則的萎縮梗死和斑點狀出血腎臟表面高低不平。動脈瘤破裂可引起腎內和腎周血腫,偶可見腎乳頭壞死

15.1.2 (2)光鏡檢查 

光鏡檢查可見動脈、腎小球腎小管、間質各部受累的病理改變。

15.1.2.1 血管

主要累及弓形動脈,葉間動脈和小葉間動脈亦可受累。病變以腎皮質爲主。腎多動脈炎伴腎梗死纖維蛋白樣壞死急性炎症成纖維細胞增生,局部區域纖維化,血栓形成、管腔阻塞呈節段受累,主要涉及血管分叉處。動脈壁彈力層廣泛節段性病變破裂成碎片是結節性多動脈炎的重要特徵。腎血管病變具有特徵性病理四期病損,發生率爲70%~85%。

15.1.2.2 ②腎小球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急性壞死血管炎中,腎小動脈、腎動脈炎症壞死性損害總是伴有腎小球病變。主要可見兩種類型病理改變:腎小球缺血和細胞增生。各個小球病變程度及時期不一,有時在一個小球中有活動的和癒合的病竈同時存在。

小球缺血是由於血管壁狹窄或阻塞,腎血流量減少所致,引起血管收縮缺血和腎小囊增寬被結締組織所填滿。

小球細胞增生,初時爲局竈節段性,毛細血管內常有微血栓形成纖維素壞死,隨後巨噬細胞浸潤伴上皮反應形成大小不等的細胞新月體,呈瀰漫性毛細血管外增生性腎小球腎炎,可同時伴瀰漫性系膜和內皮細胞增生。小球病變亦可表現爲單純局竈、局竈硬化腎小球腎炎,其佔15%~20%。

免疫熒光存在部分纖維蛋白原小球毛細血管壁沉着,很少有免疫球蛋白補體在腎小球和小動脈壁沉積。

15.1.2.3 腎小管

腎小管損害無特異性,由於腎動脈受累造成繼發性缺血性損害,腎小管萎縮壞死。臨牀可有相應的小管功能不足表現。

15.1.2.4 ④腎間質

壞死血管炎中,腎間質有不同程度的水腫淋巴細胞漿細胞和多核細胞浸潤,其中亦可有部分嗜酸性粒細胞,病變後期出現不同程度的間質纖維化。

15.2 血管造影

如病理活檢有困難或結果陰性時,可進行血管造影血管造影常發現有腎臟肝臟腸繫膜及其他內臟器官的中等大小動脈有微小動脈瘤形成和節段性狹窄。微小動脈瘤形成雖不是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特徵性改變,但很常見。相反動脈瘤很少見於抗中性粒細胞相關血管炎韋格納肉芽腫病、Churg-Strauss綜合徵顯微鏡下多血管炎)。在其他檢查無異常發現時,血管造影是一有用的診斷工具。結節性多動脈炎內臟血管造影顯示有節段性狹窄和動脈瘤形成(圖7)。

16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診斷

16.1 提示結節性多動脈炎診斷的關鍵臨牀表現

結節性多動脈炎初發的臨牀表現各不相同,早期不易確診。大多數患者有全身性表現如乏力發熱體重下降等。如同時有皮膚損害,周圍神經病以及腎臟病變等多系統受累則高度提示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診斷。風溼性多肌痛綜合徵大關節受累的寡關節炎也可能是結節性多動脈炎早期的臨牀表現。提示結節性多動脈炎診斷的一些關鍵的臨牀表現爲:

(1)全身性表現:發熱寒戰,疲乏,體重下降,周身不適。

(2)關節痛或肌痛。

(3)多器官受累,包括:①皮膚損害(紫癜,網狀表斑,壞死損傷,肢端壞死);②周圍神經病變(多發性單神經炎);③尿沉渣異常,高血壓;④腹痛

雖然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診斷主要根據臨牀表現,但活檢血管造影是確診結節性多動脈炎的重要依據:①活檢:如病理證實有中、小動脈壞死血管炎則提示本病的可能,但無特異性活檢陽性率與取材部位有關。在有相應症狀體徵的器官組織取材,陽性率相對較高。②血管造影:也無特異性,但可提示有無系統性血管炎存在。

16.2 美國風溼病協會關於結節性多動脈炎分類標準

1990年美國風溼病協會(ACR)提出了關於結節性多動脈炎(PAN)的分類(診斷)標準(表2),符合下列標準中3條或3條以上者可確診:

(1)體重下降≥4kg,除外節食或其他因素。

(2)網狀青斑四肢或軀幹呈斑點及網狀斑。

(3)睾丸疼痛或觸痛:除外由於感染外傷或其他原因所致。

(4)肌痛、無力或下肢觸痛。瀰漫肌痛(除外肩帶肌和髖帶肌)及肌無力或下肢肌觸痛。

(5)單神經病或多神經病。

(6)舒張壓≥12.0kPa(90mmHg)。

(7)肌酐、尿素氮升高:血肌酐≥132.7μmol/L(1.5mg/dl)或血尿素氮≥14.3mmol/L(40mg/dl)。

(8)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檢測到HBsAg或HbsAb。

(9)血管造影異常:包括內臟血管動脈瘤或阻塞,除外動脈硬化肌纖維發育不育或其他非炎症性原因。

(10)中小動脈活檢:病理示動脈壁內有粒細胞和(或)單核細胞浸潤

其中活檢血管造影異常具重要診斷依據。

16.3 Chapel Hill國際血管炎會議提出的結節性多動脈炎的定義標準

1994年在美國Chapel Hill召開的國際血管炎會議又提出了結節性多動脈炎的定義標準,即:中、小動脈壞死炎症,無微動脈毛細血管和小靜脈受累,無腎小球腎炎。目前臨牀上主要參考這兩個標準來診斷結節性多動脈炎。許多學者認爲Chapel Hill會議制定的標準較狹窄,按這標準診斷,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發病率非常低,因此它的臨牀實用性尚需進一步的研究。

17 鑑別診斷

17.1 顯微鏡下多血管炎

顯微鏡下多血管炎結節性多動脈炎最主要的區別是有無微小動脈(arterioles)、小靜脈毛細血管的受累。當有這些小血管受累存在時,即使伴有中等大小動脈損傷存在,診斷應考慮爲顯微鏡下多血管炎。另外,顯微鏡下多血管炎小球受累是其特徵性表現之一,而結節性多動脈炎一般無腎小球的病變。

17.2 微型多發性動脈炎(MPA) 

微型多發性動脈炎乙型肝炎病毒無關。多累及小血管及小靜脈毛細血管。主要表現爲肺腎綜合徵,可出現肺大咯血腎小球腎炎血尿、蛋白尿、腎病綜合徵、急進性腎衰等表現),腎病理顯示節段壞死腎小球腎炎伴新月體形成,無免疫複合物沉着,免疫熒光陰性血管造影動脈瘤。P-ANCA,抗MPO抗體陽性率高。

17.3 大動脈炎

大動脈炎也可引起高血壓,但血管造影顯示主要累及主動脈及分支動脈,病理爲肉芽腫病變,多發性單神經炎少見。

17.4 韋格納肉芽腫

韋格納肉芽腫是一種中、小血管受累的壞死血管炎,但也可累及微小血管,以鼻、鼻旁竇、肺、腎病變爲主。病理表現可見有肉芽腫形成的特徵性改變,而結節性多動脈炎一般無肉芽腫形成。另外,在韋格納肉芽腫中多爲胞漿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陽性,而結節性多動脈炎一般爲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陰性

17.5 Churg-Strauss綜合徵

Churg-Strauss綜合徵是一種以小血管受累爲主的壞死血管炎,常有過敏性哮喘。其病理改變也有肉芽腫形成的特徵。在臨牀以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清IgE升高及哮喘爲特徵性表現,且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陽性。其病變累及中、小動靜脈,可見血管內及外肉芽腫,嗜酸性細胞組織浸潤明顯。這些特點易與結節性多動脈炎相鑑別。

17.6 系統性紅斑狼瘡

系統性紅斑狼瘡可合併多動脈炎,也有多系統損害。但免疫學檢查常有C3下降,抗核抗體陽性,抗dsDNA陽性,抗Smith抗體陽性腎病理示各型腎小球腎炎,腎小球毛細血管白金耳樣改變,免疫熒光示IgG、IgA、IgM、C3共同沉積。

17.7 其他

需鑑別診斷的變應性肉芽腫病,臨牀上多有哮喘,累及上下呼吸道。主要侵犯小動脈,細小動脈靜脈,可見壞死性肉芽腫,各種細胞浸潤,尤以嗜酸性粒細胞爲主等特點。過敏性血管炎患者,常有藥物過敏史,疫苗接種史,主要累及皮膚,可合併心肌炎間質性腎炎,主要侵犯細小動靜脈。病理可見白細胞裂解淋巴細胞浸潤,偶爾亦有肉芽腫形成。結節性多動脈炎發熱體重減輕時應與感染性疾病鑑別。有心臟雜音時需與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鑑別。許多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溼性關節炎等可合併多動脈炎,需注意鑑別。

另外,許多疾病如膽固醇栓塞敗血症感染性心內膜炎、左房黏液瘤及腫瘤等與結節性多動脈炎都有相似的臨牀表現,必須與之相鑑別(下圖)。

18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治療

結節性多動脈炎可由多種病因引起,避免濫用藥物,防止藥物過敏感染,尤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重要意義。

結節性多動脈炎在採用皮質激素治療前,患者常出現暴發性死亡,多系統受累的患者大多於1年內死亡,5年生存率僅13%。自採用激素治療後,5年生存率提高至48%~57%,10年存活率爲42%。故目前激素仍爲治療本病的主藥激素的應用可有效控制本病的血管炎症。

結節性多動脈炎可分爲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病史兩種類型。兩種類型的結節性多動脈炎的治療應採取不同的方案。

18.1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結節性多動脈炎的治療

18.1.1 (1)激素

激素是治療結節性多動脈炎的首選藥物,應及早應用,未經治療者預後較差,及早使用可改善預後。開始一般劑量較大,常用潑尼松強的松)1mg/(kg·d),早晨頓服或分次口服。對於重症患者常常用甲潑尼龍甲基強的松龍靜脈衝擊治療,常用劑量爲15mg/(kg·d),連用3天。但衝擊的劑量可根據醫生的經驗而定,並不絕對,有時總的衝擊劑量低於1000mg也可受到相同的效果。衝擊治療起效快,且相對比較安全。特別適用於有重要臟器受累或有廣泛的多發性單神經炎病變的患者甲潑尼龍衝擊治療的副作用相對輕微和短暫,常見的有口苦,面部潮紅,頭痛乏力血壓升高及一過性高血糖。極少數患者可出現嚴重的併發症,包括猝死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消化道出血中風等。當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同時血沉恢復正常後可考慮開始激素減量。法國的一個結節性多動脈炎研究組建議的激素減量的方案爲:第1個月每10天減2.5mg,然後每週減2.5mg,直至激素劑量爲最初治療量的一半。這個劑量維持治療3周,然後又開始每週減2.5mg,直到每天的劑量約爲20mg。從每天20mg再往下減量就應特別小心,一般每2周減1mg,直到每天的劑量約爲10mg,再將這劑量維持治療3周,然後又開始每月減1mg,直到完全停用。結節性多動脈炎的初始治療期用隔日治療的方法無明顯效果。隔日減量的方案爭議也較多,一般不主張用。當激素細胞毒藥物同時應用時,激素減量應更快一些,以免出現感染副作用

18.1.2 (2)細胞毒藥

目前用細胞毒藥物治療包括結節性多動脈炎在內的系統性血管炎疾病已被臨牀醫師普遍接受。但何時用仍然是一個有爭論的問題。一般認爲臨牀上出現快速進展性血管炎並伴有明顯的內臟受累;或大劑量激素仍不能控制血管炎活動;或需要劑量激素維持疾病的緩解狀態等情況時應加用細胞毒藥物治療。Guillevin等建議如果患者存在下列5個危險因子(Five factors score,FFS)中的任何一個就應同時加用免疫抑制劑治療:①蛋白>1g/d;②腎功能不全(Cr>140mol/L);③心肌病;④胃腸道病變;⑤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如果沒有FFS存在,單用激素控制疾病活動時可不必加用免疫抑制劑環磷酰胺是最常用的細胞毒藥物,此外尚有硫唑嘌呤甲氨蝶呤,後兩種藥物血管炎中的應用經驗不多。首推環磷酰胺最有效,環磷酰胺有口服和靜脈衝擊兩種給藥方法靜脈衝擊治療起效比口服快,副作用相對較少,所以臨牀上較常用。如果環磷酰胺靜脈衝擊治療不能控制疾病的活動,改用口服治療可仍然有效。相反,如果口服治療無效,改用靜脈衝擊一般也無效或效果很差。臨牀上用激素聯合環磷酰胺治療的效果更好,即使對有高血壓腎病患者也曾獲得令人滿意的療效,合用的時間一般不應超過1年。

環磷酰胺靜脈衝擊治療的劑量應根據不同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法國的一個結節性多動脈炎研究協作組建議用的劑量爲0.6g/m2體表面積,每月1次,共治療1年。國內一般用800~1000mg。每月1次。大劑量環磷酰胺用於腎功能不全的患者有一定風險,應酌情減量。環磷酰胺口服常用的劑量爲2mg/(kg·d)。但口服治療的療效與毒性比數(therapeutic/toxic index)很低,且每天服用易引起嚴重的副作用

18.1.3 (3)其他療法

無乙型肝炎感染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不主張用血漿交換治療。但對於少數難治性的,對常規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血漿交換治療也許有一定效果。靜脈免疫球蛋白治療系統性血管炎尚處在臨牀試驗階段,有報道治療韋格納肉芽腫顯微鏡下多血管炎都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但尚未見有用於結節性多動脈炎治療的報道。

對腎性高血壓患者應積極降壓治療,臨牀常使用普萘洛爾卡託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等抑制腎素分泌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的降壓藥物,不但能有效降壓,而且可以避免因高血壓導致腎功能更趨惡化。若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已進入終末期功能衰竭,則應按常規進行透析,病情穩定後可作腎移植手術。

血栓形成血管閉塞、壞死者,可加用非激素類抗炎、抗凝血藥物如腸溶阿斯匹林潘生丁等,有相當的對症療效,如出現血管狹窄,可如用擴血管藥如鈣離子拮抗劑。在腎動脈瘤破裂出血時可行血管栓塞治療而避免手術,導管栓塞無效可考慮外科手術治療。

有少數報告結節性多動脈炎可使用大劑量人血丙種球蛋白治療。

非甾體類消炎藥及秋水仙鹼用以治療無內臟累及的皮膚結節性多動脈炎(PAN)。皮膚結節性多動脈炎(PAN)症狀治療大部分有效,如並有神經炎則要配合激素治療。

18.2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結節性多動脈炎的治療

病毒治療加血漿交換是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的首選治療方案。這類患者如果按常規用激素環磷酰胺細胞毒藥物治療可能對控制血管炎症狀有一定好處,但易使病毒在體內複製,從而促進機體向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發展。因此對於有乙型肝炎感染結節性多動脈炎的治療,激素一般只在治療開始時短時間內應用,用以控制重要臟器的病變,然後快速停藥,這樣有利於機體免疫系統清除被乙肝病感染的肝細胞和促使抗HBe抗體的產生。然後用抗病毒血漿交換治療,常可獲得非常滿意的療效。抗病毒藥物常用的有阿糖腺苷α-干擾素血漿交換治療可以清除免疫複合物,但單用血漿交換治療無效。Lohte F等發表的一組匯萃資料分析41例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激素加抗病毒血漿交換治療(35例用阿糖腺苷,6例用α-干擾素),其中乙肝抗原轉陰的佔51.2%,而病毒完全被清除者(乙肝HBeAHBeAg和HbaAg都轉陰且出現相應的抗體)佔24.4%。這種治療方案比不用血漿交換而單用激素加或不加環磷酰胺治療效果要好得多。

18.3 中醫治療

18.3.1 (1)辨證論治

結節性多動脈炎病情複雜,根據臨牀症狀大致可歸納熱毒阻絡證、營衛不和證、脾腎不足證、肝腎陰虛證和肝風內動證。辨證要點:分清虛、實、寒、熱。實熱毒盛阻絡者,皮損色紫或鮮紅,灼熱疼痛兼有口乾口苦欲冷飲。虛寒者皮損色與正常皮膚近似,無壓痛,肢冷畏寒,偶伴低熱,舌淡、苔薄、質胖。臨牀上脈痹應與肌痹關節痹痛等鑑別。

18.3.1.1 熱毒阻絡

主症:發熱腹痛關節痠痛,患處絡脈紅熱灼痛或有條索狀物,或經脈循行排列多形結節,色鮮紅或紫紅,按之則痛,或肢端潰爛,身熱口渴不欲飲,或便血,或尿血,或咯血小便黃赤舌苔黃,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清熱祛溼,活血消瘀。

方藥:茵陳赤小豆湯四妙勇安湯加減。

金銀花30g,當歸15g,甘草6g,茵陳15g,黃柏10g,赤芍15g,赤小豆15g,牛膝25g,蒼朮20g,忍冬藤20g,玄蔘15g。

加減:若熱盛加羚羊角10g(先煎20min),蒲公英20g,紫花地丁20g。溼盛者宜加土茯苓20g,車前子15g。淤滯明顯者加丹蔘15g,澤蘭15g,水蛭10g。

18.3.1.2 營衛不和

主症:發熱惡風,汗出,頭痛,肢體肌肉疼痛四肢結節以下肢爲甚,膚色鮮紅或黯紫,結塊壓痛明顯,偶伴有瘀斑或網狀青斑,脈細或弱。此證多見於本病的初期或復發期。

治法調和營衛,祛邪消瘀。

方藥:桂枝湯桃紅四物湯加減。

桂枝白芍各10g,歸尾、桃仁赤芍各10g,蘇木青皮、制香附各6g,威靈仙牛膝地龍各9g,忍冬藤夏枯草各15g,甘草6g。

18.3.1.3 ③脾腎不足

主症:神疲乏力體重減輕,少氣懶言,食少便溏腰膝痠軟,沿下肢內側脾腎經脈循行排列多形性結節,色接近正常皮膚或稍偏白,可自由推動無壓痛或少許壓痛,舌苔薄白或有齒痕,脈沉細。

治法健脾益腎,活血化瘀

方藥:歸脾丸右歸丸加減。

黃芪30g,懷山藥茯苓山萸肉、熟地、赤芍桂枝各15g,丹皮12g,桃仁紅花各9g,威靈仙15g。

18.3.1.4 肝腎陰虛

主症:肌肉麻木不仁形體消瘦咽乾耳鳴,以下肢結節爲多,或硬結狀,紅斑,或脈結曲張,常伴腰膝痠軟骨蒸潮熱失眠盜汗,夜重日輕。

治法滋補肝腎活血通絡

方藥:大補陰丸左歸丸加減。

黃柏知母各20g,赤芍丹皮各12g,熟地、?甲、當歸牛膝各10g,菟絲子枸杞子各10g,桑寄生雞血藤各15g,甘草6g。

18.3.1.5 肝風內動

主症:心悸發熱神昏譫語驚厥,肢體麻木甚至半身不遂頭痛眩暈,雙下肢或四肢見多形性結節,色黯紫,脈細弱數或無脈,舌質紅,舌苔少。此證多見於本病的晚期或病情處於危篤階段。

治法滋陰平補熄風開竅活血通絡

方藥:鎮肝熄風湯加減。

赭石牛膝、生龍骨、生牡蠣各30g,白芍、生麥芽天冬青蒿各15g,鉤藤、生地各15g,石菖蒲遠志各6g,田三七末1.5g(沖服)。

加減:若發熱,加羚羊角15g,蒲公英30g,地丁15g,金銀花30g;病久體虛者加高麗蔘10g,冬蟲夏草10g,懷山藥15g;津虧口渴者加石斛15g,玉竹15g,知母15g;結節不散者加土貝母15g,地龍12g;潰瘍日久不斂加白薇12g,鹿角膠15g,地骨皮15g;神志不清、神昏譫語者加安宮牛黃丸

18.3.2 (2)綜合治療

18.3.2.1 中成藥

血府逐瘀丸指迷茯苓丸雷公藤片昆明山海棠片丹蔘注射注射液毛冬青注射液火把花根片。

18.3.2.2 ②單驗方

A.屬實證者可選用茵陳赤小豆湯四妙勇安湯血府逐瘀湯補陽還五湯等。

B.若病程長,屬虛證者可選用八珍湯、十補大全丸、人蔘養榮養榮丸華佗再造丸等。

C.紅花丹蔘注射注射液:每1ml含生藥2mg,每次用10~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l內作靜脈滴注,1次/d,15次爲1個療程,對穩定病情有幫助。

18.3.2.3 鍼灸療法

A.毫針:上肢:主穴內關太淵尺澤配穴曲池合谷通裏肩井。下肢:取足三裏三陰交太沖太溪。瀉法,1次/d,留針或加電刺激15~30min,15次爲1個療程。

B.耳針:取熱穴(位於對耳輪上端,上下角交叉處稍下方)、交感、心、腎、皮質下內分泌腎上腺、肺、肝、脾。方法:每次選3~5穴,留針30min,間隔5分鐘捻轉1次。

C.頭針:取血管舒緩區、運動區,每天針1次,留針30min。

18.4 護理

(1)防止及控制感染多臥牀休息。除去各種誘發因素及慎用藥物,以免結節性多動脈炎的發作。

(2)對高熱患者,定時測體溫並予物理降溫,補充水分營養。汗出後要及時擦乾,避免受涼。

(3)除每天清潔皮膚,降低因長期服用激素發生痤瘡的機會外,更重要的是對皮疹、壞死潰瘍、壞疽等皮膚損害進行認真護理,防止感染或新的損傷。僅有皮疹癢痛者,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等,達到減少摩擦、收斂消炎的目的。

水皰感染情況時,可採用溼敷的方法治療,清除分泌物,減少充血、炎性滲出,常用的藥液有1:8000高錳酸鉀溶液、3%硼酸溶溶液等,每日溼敷2~4次。

潰瘍面須清潔換藥,可用油紗覆蓋或塗0.5%新黴素軟膏保護。一旦出現感染,應每天徹底清潔創面,根據細菌培養情況,給予抗炎治療。創面如有血痂形成,可先用1%雷呋諾爾溼敷去痂。

此外,對已有皮膚損傷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還應加倍注意避免皮膚創傷,尤其臥牀患者,因其血管病變,循環不良,受壓過久或翻身時拖拉皮膚,極易造成壓瘡。所以,要定時翻身活動,加強受壓部位按摩,促進血液循環

(4)注意觀察心律心率血壓等變化。積極治療心絞痛,必要時可進行心肌酶譜和心電圖的動態監測,防止心肌梗死發生發生心肌炎則需臥牀休息,並監測心律,及時糾正心律失常情況。一旦出現心力衰竭心律紊亂均按其專科護理常規護理。

(5)要注意觀察尿量水腫情況,瞭解液體出入量是否平衡。定期檢查尿常規、腎功能,必要時測定尿比重,以瞭解腎損害程度。當發生功能不全時,可按腎功能不全的護理常規護理。

(6)對於結節性多動脈炎併發周圍神經患者,在應用神經營養藥物的同時,注意抬高患肢,避免冷熱刺激,以減輕疼痛。累及中樞神經者,要觀察神志、瞳孔、呼吸、血壓體溫等變化,預防腦出血腦疝發生

(7)消化道受累患者,應食用高蛋白、多維生素、易消化和少刺激性食物,以達到保證營養、減輕胃腸負擔的目的。同時,要觀察大便顏色,定期檢查潛血,做好急腹症搶救準備工作。

19 預後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預後取決於是否有內臟中樞神經系統的受累及病變的嚴重程度。未經治療的結節性多動脈炎的預後相當差,其5年生存率小於15%。單用激素治療5年存活率爲48%~57%。近年來由於激素細胞毒藥物的聯合應用,生存率有明顯的提高。大多數的研究表明5年生存率在50%~80%之間。Lhote F等報告41例有乙型肝炎感染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激素加抗病毒血漿交換治療後10年的存活率爲83%(圖8)。多數患者死亡發生於疾病的第1年。引起死亡最常見的原因是由於診斷不及時導致血管炎病變本身未能得到控制,另一個常見的原因是免疫抑制劑的使用引起的嚴重感染

一般認爲,如果結節性多動脈炎患者的年齡在50歲以上,尿蛋白每天大於1g,腎功能不全,以及有心臟、胃腸道或中神經系統受累則病死率明顯升高。但有外周神經系統受累如多發性單神經炎並不引起病死率的增加。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複發率比顯微鏡下多血管炎的複發率要低,一般爲10%。復發時的表現與最初的臨牀表現較爲相似

20 結節性多動脈炎的預防

1.合理應用抗生素、預防發生過敏反應。尤其對高敏體質人羣。更應注意避免各種致敏因素。

2.對乙肝感染患者,應積極對症治療。對高危人羣應及時注射乙肝疫苗,以預防引發結節性多動脈炎

結節性多動脈炎相關藥物

查看更多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