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加蒼朮湯

清熱祛溼 中醫學 方劑學 方劑 中藥學

心氣虛,則脈細;肺氣虛,則皮寒;肝氣虛,則氣少;腎氣虛,則泄利前後;脾氣虛,則飲食不入。
醫學百科APP(安卓 | iOS | Windows版)

您的醫學知識庫 + 健康測試工具

https://www.wiki8.cn/app/

1 拼音

bái hǔ jiā cāng zhú tāng

2 英文參考

Baihu Jia Cangzhu Tang

3 概述

白虎加蒼朮湯方劑名,其同名方劑約有兩首。

4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方之白虎加蒼朮湯

4.1 別名

蒼朮白虎湯[1]

蒼朮白虎湯、白虎蒼朮湯、白虎加蒼湯

4.2 處方

知母六兩,炙甘草二兩,石膏一斤,蒼朮粳米各三兩[1]

知母180克 甘草(炙)60克 石膏500克 蒼朮90克 粳米90克

4.3 製法

上藥爲粗末[1]

上銼如麻豆大。

4.4 功能主治

類證活人書》卷十八方之白虎加蒼朮湯功能清熱祛溼[1]。主治溼溫多汗身重足冷[1]

功在清溫燥溼。主治溼溫病身熱胸痞,汗多,舌紅,苔白膩者;溼溫,兩脛逆冷,胸腹滿多汗,頭目痛,苦妄言,其脈陽濡而弱,陰小而急;傷寒發汗不解,脈浮者;溼溫憎寒壯熱口渴,一身盡痛,脈沉細者;溼熱證,壯熱口渴自汗身重胸痞,脈洪大而長者;疹毒煩熱渴瀉者。現用於風溼熱夏季熱等。

4.5 用法用量

每服五錢,水煎[1]

每服5錢,水1盞半,煎至8-9分,去滓,取6分清汁溫服

每服15克,用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溫服

4.6 臨牀應用

溼溫:癸丑年,故人王彥龍作毘陵倉官,季夏得疾,胸項多汗,兩足逆冷,譫語,醫者不曉,雜進藥已經旬日。予診之,其脈關前濡,關後數。予曰:當作溼溫治。蓋先受暑後受溼,暑溼相搏,是名溼溫。先以白虎加人蔘湯,次以白虎加蒼朮湯頭痛漸退,足漸溫,汗漸止,3日愈。

4.7 各家論述

1.《醫方考》:溫毒藏於肌膚,更遇於溼,名曰溼溫。溼爲陰邪,故憎寒;溫爲陽邪,故壯熱溫熱入裏,故口渴;溼流百節,故一身盡痛;溼爲陰,故脈沉細。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白虎湯也,所以解溫熱;加蒼朮者,取其辛燥能治溼也。

2.《本事方釋義》:知母氣味苦寒,入足陽明甘草氣味甘平,入足太陰石膏氣味辛寒,入手太陰足陽明蒼朮氣味苦辛溫,入足太陰;白粳米氣味甘平,入手足太陰。此治暑溼相搏而爲溼溫病者。以苦寒。辛寒之藥清其暑;以辛溫雄烈之藥燥其溼,而以甘平之藥緩其中,則賊邪正邪皆卻,病自安矣。

4.8 附註

蒼朮白虎湯(《宣明論方》卷六)、白虎蒼朮湯(《保嬰撮要》卷十八)。白虎加蒼湯(《醫學入門》卷四)。

5 傷暑全書》卷下方之白虎加蒼朮湯

5.1 處方

石膏2錢,知母(去粗)1錢,蒼朮(米泔水浸,曬)1錢,羌活1錢,甘草5分。

5.2 製法

上作1劑。

5.3 功能主治

傷暑全書》卷下方之白虎加蒼朮湯主治中暑無汗,脈虛弱,腹滿身重,口燥面垢譫語發狂。

5.4 用法用量

水2鍾,加糯米1撮,煎8分,不拘時候服。

5.5 摘錄

傷暑全書》卷下

6 參考資料

  1.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51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